• 15

該說HTC的行銷戰略成功?還是Sony的行銷失策呢?


lia4567 wrote:
半個月後搞不好三星也有新機出比的完嗎? XD(恕刪)

感覺很有可能M7要上市時三星再推產品,或是三星要上市時
SONY打出降價牌,這樣三星拼規格,SONY拼CP值,
結果HTC就又被夾在中間.....
不過現在智慧手機感覺競爭白熱化,真的要拼時效性
又不是每個人一次都會買好幾隻智慧手機在用
我個人認為
不論廠商推出甚麼手機,怎樣拼規格,怎樣宣傳
都不要隨之起舞
因為
目前手機應用 Xperia TX 之流已經足夠

Z 設計得美是沒錯
不過,除非你裸機使用,否則套上保護套一樣只看到正面
包膜? 喔,質感差粉多

如果真要 Z , 等他掉到 1.5w 以下再買吧

錢是自己的,錢是最美的!!
荷包要自己看緊呀

個人認為,在那邊比規格做軍備競賽很沒意義。把 TX 打到萬元以下是最好的策略

至於 hTC ... 喔,很多人說要支持hTC 這樣台灣的 GDP 才會好,大家才有工作
所以從上述的角度出發
很難對 hTC 加以評論

KCLin0423 wrote:
我個人認為不論廠商推...(恕刪)

個人覺得...XZ包膜其實並不會破壞質感...

包膜會破壞質感的論點應該是個別手機不同而定...
有的適合 有的就不適合
Jacch.tw wrote:
sony V之後的sony創新速度輸了htc,
要加入更創新的元素。

出了v,被1080p面板的蝴蝶打。
出了1080面板打蝴蝶,
htc one紅外線功能打到Z。

Sony 加加油吧!!

HTC好像發現Sony是不太創新的公司。
你出什麼我就出什麼,反正就便宜你1000。

HTC也還好吧?

多創新...水裡面所有的創新都是磚塊一個...
蝴蝶防潑水? 水裡30分鐘見真章...

紅外線...去買日本版的XZ一樣也有...


都沒說One還學SONY的HDR攝影和XP的背部呢!
而one的外型...

HTC 加加油吧!!

桃枝夭夭 wrote:
個人覺得...XZ包膜其實並不會破壞質感...(恕刪)


男人做那檔事包不包膜...質感差很多...
我不喜歡包膜,因質感會變差
但不包膜,又怕沒他說的那麼硬...劃傷了自己衰小
論行銷 Sony、跟Nokia砸的廣告費都不少,但都是正規的形象廣告宣傳
三爽最強的還是在於它的病毒式行銷
研究對手的弱點,刻意在這些規格及功能上超越對手
然後擬定針對對手弱點攻擊、及針對自己優點的宣傳計劃
配合推出的硬體或某些重點項目超越對手時, 來大加宣傳跟攻擊對手
網路也同時出現一堆「評比」或負面攻擊對手的文章
一直po文,形成一般大眾的固定成見

所以三爽在超越對手上的能力很強,因為它一開始就是設定針對攻擊對手的弱點去做強化
比如在針對htc上,以前就是把自己的RAM做大一點,攻擊對手的RAM太小
針對Iphone則是強調大螢幕、可換電池、可插卡
針對LCD螢幕則是不斷把焦點放在「全黑」、「鮮豔對比」、「省電」、「厚度」這些Amoled一開始的優點,而不談亮度、壽命、色偏等問題
針對金屬機身則是用重量跟厚度來攻擊,強調自己的輕薄

至於其他看不到的地方就比較馬馬虎虎,比如它的軟體,就寫得很簡單,通話品質只能說差強人意

有一陣子 Sony的電視版一直出現故障、日本製品質不在有的沒的標題...
我想這不是巧合吧?
有啥好吵的
Sony真正的對手是三爽吧
我誰呀,我瑪爾Gy耶!
Jacch.tw wrote:
HTC好像發現Sony是不太創新的公司。


手機用不到的不講,JDI 技術部份 SONY 有一份;
CMOS sensor 的話,SONY 已經量產 stacked-BSI RGBW 的 Exmor RS,
hTC 還在用別人做的 BSI RGBG、拿低畫素大感光元來矇...
z的行銷本來就是失策
每次都是很早發表
很晚才上市

yihmi wrote:
HTC 跟別人比什麼...(恕刪)

雖然我這樣說會很想當年/恃老賣老的樣子
但最少SONY的WALKMAN(是盒帶的WALKMAN)
對我來說
是只帶當日的IPHONE
才能給我同樣震撼
(雖然我沒在用IPHONE
但我承認它的確改變了不少人的生活方式)
只希望SONY能重回昔日光輝吧
usher32587 wrote:
其實有關於不是用800萬而是用400萬這是一個專業的問題


rock10523 wrote:
網友pdh整合他的結論 目前可以說比較完整
畫素高 在細節層面上幫助很多 所以畫素不等於畫質 還有其他方面等等都有影響
所以基本是一半的觀點還有其他加總起來 才是畫質的最終結論~!!


那邊是H版,有該版想達到的目地。這裏是索版,就提那邊可能不知道或故意忽略的地方...

一個是 4.1M Bayer RGGB BSI 1/3" 2um;
一個是 13.1M Bayer RGBW Stacked-BSI 1/3.06" 1.12um。

SONY 說由 BSI 改成 Stacked-BSI 可以減少40%面積,
又說因為使用 RGBW,1.12um 的訊噪比等同 RGGB 1.4um。
所以,RGBW stacked-BSI 1.12um 的訊噪比約等同於 RGGB BSI 1.8um,
只比 RGGB BSI 2um 小一些。
再加上 stacked-BSI 因為把控制電路移到另一層的做法,
"還可以抑制兩個結構的干擾訊號",
因此即使是 1:1 的情況下,前者表現可能只好一點點,但雜訊卻多很多。
所以該樓才會有網友說 Z "夜拍壓愈雜訊能力在920之上",
它樓也有網友說 htc one 夜拍亮度夠但雜訊很大。
在輸出4M或更低解析度圖像時,藉由 Binning、高畫素保留較多細節、
雜訊抑制能力強,後者表現可能更好。
而且在 Full HD 解析上,後者完全可以用一組 RGBW 來組成一個像素,
不須如前者要 demosaic 來補插點。
另外,前者不支援的高畫素,後者的表現也會好過現有的 8M Bayer RGGB BSI。

如果 htc 拿得到 Exmor RS IMX135,
他還會去搞 4.1M Bayer RGGB BSI 1/3" 2um 嗎?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