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Xperia 1的DxOMark測試上週出爐 我們也去問了原廠的看法

featheringer wrote:
以現在的CMOS製程與技術,真要有手機廠做個1/2"然後只有5MP的手機我真的會考慮…要是用QuadBayer陣列做20MP可以4合1變5MP,那也不錯


但是市場試過了,印象中HTC曾經有一支倒退做4MP,強調高感度畫質好...(它以為它是A7S),結果賣得...

一億畫素也不是真用那麼大,用相機的人都知道是為了4合1,如果 27MP 可用也是很棒啊!

我是樂觀其成,不好頂多不買,沒有想買也難。
若您發現偶無回應就是我去山上拍照囉!
mariase wrote:
A的AUTO不等於B...(恕刪)

如果A廠AUTO不等於B廠的AUTO,那兩者的演算法怎麼會是同一套?光是內部的RAW轉JPG寫得好不好就差很多了(Nokia9就是敗在這一點),不然為什麼現在這麼流行隨便一家廠牌的Android買來先找找看有沒有能用的GCam可以裝?當然,Sony全線鎖API所以不能裝…
調快門對手機而言最直接影響的就是ISO,你快門不要那麼快ISO自然下得去,那對手機小小又塞高畫素的CMOS來說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了…而且同一個場景之下,測光偏向的不同就會直接影響快門速度,一樣鏡組的ABC三支手機就會拍出完全不一樣的3組參數,這一點也不奇怪,那你說誰才是標準?
其實大家都不是標準,每家廠商設計曝光程式計算曝光參數都有自己的考量…光說發色,Canon跟Nikon戰了10幾年戰到Sony出現以後繼續變成三邊大戰也永遠只有一個結論:富士最強
所以相機尚且如此,手機你要找出一套公式行遍天下?賣鬧啊…Canon好像還是相機市占第一齁,但是你知道他很多直接在規格表上寫死、沒爭議的數據規格都不如其他家嗎?就為了那拍人粉嫩的發色…那這個被人笑稱是牙膏廠卻市占第一的結果,又是依照什麼標準得來的?
ever7070 wrote:
但是市場試過了,印象...(恕刪)

那個年代跟這個年代差很多了啦…而且用QuadBayer可以明目張膽的寫成20MP呀,跟現在主流好像也沒差多少嘛
featheringer wrote:
那個年代跟這個年代差很多了啦…而且用QuadBayer可以明目張膽的寫成20MP...(恕刪)


現在的消費者都要更高,48MP算起跳吧!?
所以 20MP 已經像當初的 4MP 了。

事實上靜態拍照沒有到 8MP 都太低,畢竟 4K 錄影就 8MP 啦!
還有靜態拍照時比例是 4:3,若畫素不到 12MP,是連 4K 螢幕都填不滿喔!

想想現在主流旗艦手機的 12MP,只要下一代家用螢幕升級,
所拍的照片就全不合格,只能留在手機螢幕和社群網路上欣賞了!
若您發現偶無回應就是我去山上拍照囉!
ever7070 wrote:
現在的消費者都要更高...(恕刪)

這問題其實我也有思考過…螢幕的每一代升級其實都跨蠻大一檻的,但是間隔都要好一段時間
在這段時間內,即使現在的旗艦手機或相機足以拍攝下一代至少8K的32MP靜態照片,到了螢幕真的進到下一代的時候,那時的中階甚至低階手機、相機進化的程度應該都足以碾壓現在的旗艦等級了
以相機來說,好幾年前的D700、D3都是12MP,足以滿足目前的4K螢幕…但是現在的A7R4、Z7都已經超越45MP甚至來到了61MP,最低階的相機也都24MP起跳了(M43例外),它們這些低階機身的成像品質即使沒有碾壓這些老旗艦,也沒有輸了,而且畫素還多2倍…
所以滿足於現在的規格其實不是什麼大問題,因為比起家中螢幕的進化速度,其他的東西進化的更快…我家也有4K電視,但是接上老舊的Surface Pro3(真的沒動力更新電腦)就是一場悲劇…現在給我FHD的螢幕我也不覺得哪裡不妥,所以真實5MP的手機我還是可以的
featheringer wrote:
環境的一大堆變因都控制了,卻完全不控制最大的變因也就是手機本身


那你覺得應該怎麼控制?大家iso固定?快門速度一樣?有OIS的都關起來?

featheringer wrote:
那同樣鏡組同樣CMOS的手機,拍出來畫質天差地遠,你覺得這屬於誰的問題?
就只因為DXO只測自動,所以A拿100多分,C只拿80幾分,所以C是垃圾大家不要買,結案...是嗎?

如果你是指同一隻手機天差地遠就是廠商自己的問題,DxO不是會測上千張
如果你是指不同隻手機天差地遠,那也是廠商的問題阿,算法寫得不夠好,調校不如人不是嗎?

這段結論是你自己下的吧,DxO明明每篇評論就算給分給很低
他評論裡面也很少去用很貶抑的方式去說到垃圾或廢物這種用詞
他們只要說缺點都還是會有圖文說明等等去提及他們在測試中遇到的
而且不管是Xperia1 還是 Nokia9 這些缺點是否也可以在那些蓋大樓或使用者體現類似的問題

變焦跟虛化那段以前就討論過了,所以我才說權重有問題而已
超廣角納入評分也是合理,但我覺得應該要類似自拍獨立弄個榜
長焦之所以不用獨立是因為目前都是多定焦畫質在各焦段最清晰
然後中間用混合變焦跟一些算法讓他維持住畫質,所以等於是有調用多鏡頭

比價王感覺是另外一個話題了,我覺得下標單純是迎合一般消費者
畢竟媒體就是要下聳動標,你下1億畫素跟下4合1的2700萬或是打1/1.33大底
一般人根本沒概念,所以我覺得是還好,就算你有科普,不想了解的還是原地踏步
lza wrote:
那你覺得應該怎麼控制...(恕刪)

這就是我的疑問呀...如果找不到任何一支手機都適用的控制變因的方法卻打上了任何一支手機都適用的分數...不覺得這是很沒有邏輯的一件事嗎?
那個結論確實是我自己下的,但你不覺得現在的DXO分數比以前的安兔兔跑分還要氾濫嗎?不管懂或不懂相機,我個人感覺現在討論DXO分數的人比當初討論安兔兔跑分的人還要多,所以我會覺得DXO在這方面真的必須更加的謹慎...但很可惜我目前看到的就是DXO依然沒有打算改變他們的評分標準,當然我也可以理解,因為其中一個指標機種也就是iPhone,它根本無法讓人調整任何參數,僅有HDR跟閃燈的開關而已...DXO如果要像我說的去控制變因,那iPhone永遠進不了榜單,因為它完全不受控...要是DXO少了iPhone,那就沒人看了吧我猜
featheringer wrote:
如果A廠AUTO不等...(恕刪)

A廠AUTO當然不等於B廠AUTO,演算法也不同套
所以成像結果不一樣很正常,自然得到的分數也有差異
否則小米先前也不會同一套鏡組拿到三個分數
還說要把最高分的演算法更新到其他機種上
mariase wrote:
A廠AUTO當然不等...(恕刪)

那不是更顯得DXO分數更加沒有參考價值了?
如果每家手機廠都會持續優化自身的演算法,那DXO是不是也要跟著一直更新測試機種的分數?那他們要測試到哪時候...
featheringer wrote:
那不是更顯得DXO分...(恕刪)

有參考價值啊,又不是消費者一拿到手就是更新好的版本
視手機為一整體,以固定的出廠預設值測試很合理
網頁公開的只是給消費者一個購機參考
知道手機拿到手AUTO按下去得到的相片大約情形
想要更多更詳細的資料,麻煩花錢跟DXO買詳細報告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