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2024年我體驗過的手機中,有一個遺珠之憾,本來希望帶著它去進行一趟旅行,體驗是否它能取代相機,滿足我的旅行攝影需求,但最後因為一些因素,沒能完成這課題,它就是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而一年後看到Xperia 1 VII的發表,不由得又想起了去年沒完成的事情,於是決定再次體驗看看,但相對的我這次有調適了一下自己對於Sony手機的期待。

怎麼說呢?還記得去年我購入Xperia 1 VI,其實是以「都2024年了,手機攝影其他廠牌都透過算法優化進步這麼多了,Sony應該也不會差到哪吧?」的心態去體驗的,因此當我拿起它開始拍照時,才突然意識到Xperia 1 VI整個攝影功能與其他廠牌差異很多,它優化照片畫質得算法蠻低的,大概就是10~15%的感覺吧,跟小米、OPPO、vivo幾乎感覺有60~80%的感覺有明顯不同。

也因此在去年短暫的相處時光中,我一直覺得自己好像對它的認識不夠完整,加上後來遇到充電Bug問題,就有點草率的結束了相處,不然紅色Xperia 1 VI我真的好喜歡。

不過回頭來說,我當時對於Xperia 1 VI的拍照功能有什麼印象呢?
Xperia 1 VI主鏡頭採用Sony LYT-800,乍看規格好像沒一吋感光元件LYT-900優秀,但其實比較後發現Sony 把LYT-800調校的不錯,拍攝物體時,放大看會發現Xperia 1 VI 的細節比較完整。而潛望式鏡頭85mm~170mm的表現,當時覺得不實用,尤其是微距攝影照片超糊的。

那麼來到2025年,這次Xperia 1 VII帶來什麼?即便我想從規格表依然看到一堆想吐槽的東西,但經驗告訴我一件事,只有實際使用才會獲得手機給予我的真正感覺。

有時即便有一堆缺點,但只要有某個你看中的優點,那麼很可能就會買單了。

開箱

因適逢2025年,萬國博覽會在日本大阪舉行,於是我請來嬌客脈脈幫忙開箱。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跟去年一樣,講究環保包裝設計,內容也相對超簡單,只有手機跟簡易的用戶指南...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拿出手機發現這次背面是跟六代一樣的凸顆粒表面設計,比較不會手滑,而意外的是下方終於沒有之前我常討論應該可以省略的認證標籤符號,藏到手機選單裡面,簡潔好看多了。而鏡頭模組依然只有望遠、廣角、超廣角鏡頭,這次大家都知道只有超廣角鏡頭升級,廣腳跟望遠都是維持不變,因此我初步也覺得大概就是跟去年差不多的畫質。

但我的看法是,若廠商能把一顆鏡頭打磨的很優秀,那麼即便這支手機只有一顆鏡頭,我也會買單吧。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其實論外觀,Xperia 1 VII跟去年Xperia 1 VI幾乎沒什麼不同,當然這也是因為Sony手機設計語言很統一的關係,很多人也喜歡這樣的簡練設計感,我也是因為這點才會蠻想再使用看看的,畢竟現在多數旗艦手機因為要求攝影畫質,都塞入大感光元件,外加一些模仿單眼相機的考慮,因此多以大圈圈鏡頭模組來呈現。

但這種做法拍照時也就算了,可總會有拿來上網、運動或看影片等用途的時候,這時候就會覺得不舒服,希望鏡頭模組小一點。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以下從官方主打螢幕、音效、攝影三個主要功能來說說我的心得吧:

1.螢幕體驗
Xperia 1 VII的螢幕規格如下表:
顯示幕大小 6.5 吋 19.5:9
顯示幕解析度 FHD+ HDR OLED,1080 x 2340pixels

為了進行比較,我以手邊的Pixel 9 Pro為對照組:
顯示幕大小 6.3 吋 20:9
顯示幕解析度 Super Actua(LTPO),2,856 x 1,280pixels

上:Xperia 1 VII
下:Pixel 9 Pro
(以Pixel 3 XL翻拍螢幕,實際色彩差異很明顯)
1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2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3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4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5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6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7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8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Xperia 1 VII螢幕調教真的比較鮮豔,觀賞影片的細節依然不錯,欣賞Links的影片也比較容易有震撼的感覺,尤其是當影片中他們提到藍調時間裡的飛機紅色機身多麼美時,兩支手機我同時看,真的會覺得Xperia 1 VII比較有感動到~

雖然想幫Pixel 9 Pro的螢幕說點什麼,但有一說一,在觀賞影片的感動是有差異的。
至於有網友會說4K才是王道,我因為錯過之前還有用4K螢幕的機種,因此這個論點就尊重不予評論了。

2.音效體驗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Xperia 1 VII本身的喇叭表現不差,又是前置式,但放出來的音質效果我是覺得仍有進步空間,反而這次插入3.5mm耳機的體驗感受,覺得又比去年更明顯。

因為去年我買了Technics AZ80這款評價甚高的藍牙耳機,因此耳朵有點被寵壞,本來預期Xperia 1 VII插上有線耳機的音質可能還行,但接上手邊的Sony MDR-1AM2、JVC HA-FX850,以Youtube Music播放Benson Boone的歌曲時,還是會被他獨特的嗓音細節震懾住,清晰到我都有點意外可以聽到這種程度。

不過說這些也並非要神話有線耳機,畢竟使用有線耳機的變數也是蠻多的。而且不否認藍牙耳機有便利性的優勢,但至少可以這樣,偶爾在家裡可以享受一下用有線耳機聽音樂,這小確幸仍是不錯的。

音樂這方面的心得是比較主觀的,就點到為止,但Sony在Walkman這領域的研究跟成果是沒話說的,有其獨到之處。

3.遊戲體驗

去年曾討論過,大部分消費者把Sony手機定位為攝影型手機,這可能一部分跟Sony相機的影響性有關,又或者說現在手機評測很大一塊是在做相機比較。
但我體驗後,覺得Sony手機定位應該屬於娛樂型手機,Sony把拿手的特色綜合在手機裡,取得一個平衡點。

提到遊戲性,Xperia 1 VII自然不是電競手機,尤其市場尚有ROG Phone,因此它的遊戲體驗特色,第一個是前置喇叭,不會擋住擴音,第二個是螢幕19.5:9比例的設計,都算市場上比較少見的設計方式,也較有利於玩遊戲。


實際遊玩上,我選擇比較常玩的巔峰極速,玩起來很穩,跟Pixel 9 Pro比較起來是比較穩定流暢的,電池溫度也較低,約38~39度C之間,並沒有超過40度C。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另外最近新出的「三角洲行動」,也是蠻吃畫質的遊戲,實際玩起來螢幕解析力並沒有因為Xperia 1 VII的螢幕規格較低而有影響,輕鬆玩一局還是我方最高槍殺數量。
確認下來其實遊戲部分影響有限,這支手機還是不錯。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4.攝影體驗

我想Xperia 1 VII 的心得中,最難討論的就屬拍照這塊拼圖,網友討論也不易有共識。
(Sony粉與其他廠牌粉絲的熱烈討論)

論手機錄影還能說什麼4K~8K,60~120幀的,但拍照上Xperia 1被歸類在沒有過多算法優化照片的手機,也因此被認為不符合目前手機算法攝影主流,反而更像2018年以前還不是算法攝影的時代產物。

但目前測試下來,白天我的觀察他還是能拍照,但看場景需要調整白平衡偏移的設定。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夜晚則是要盡量把ISO 降低,用較慢的快門值去換乾淨的夜景。幸好Xperia 1 VII 有一個優點是防手震不差,當我手持拍照,快門值1/4秒還是可以拍到沒有晃動殘影的照片,而若是遇到燈光過曝,可以開啟HDR效果,就可以得到動態範圍較佳的夜拍照片。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另外這次望遠微距我覺得真的算是有感的進步,也許還不是最好,但已經有比去年進步,進化成可用程度。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當然也不是說這樣的Xperia 1 VII 就很厲害屌打算法攝影手機,但我覺得從攝影愛好者角度來看,若能克服這些攝影基本功,那麼應該是有機會駕馭好Xperia 1 VII的拍照。

因為目前算法攝影我看到的有三種,

一種類似Pixel Phone,儘量去補亮畫面中的暗部,拉亮陰影,因此照片看起來雖然漂亮,但少了些層次。
一種類似OPPO、vivo、小米,會模擬相機大廠風格來優化照片的層次。
一種類似蘋果、三星,基於自己本來堅持的照片風格,進行微調整。

Sony我覺得屬於第三種,因為它本來就有相機部門,因此如何在Xperia 1 VII上複製過來這樣的拍照特色,就很玩味了,尤其還有VV、NT、FL、IN、SH...等風格。

而我也意外發現,算法手機因為拍照被算法介入,照片的細節是比較差的,以Pixel 9 Pro(5000萬畫素)跟Xperia 1 VII(4800萬畫素)比較,都以主鏡頭開啟最高畫素:

左:Pixel 9 Pro(5000萬畫素)
右:Xperia 1 VII(4800萬畫素)

1-(原焦段)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2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3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4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5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6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7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經測試發現Xperia 1 VII雖然是比較偏光學攝影的概念,但光學鏡頭模組的表現是蠻多細節的。

而不同焦段的表現,我覺得只要純切換鏡頭焦段,畫質都不會太差,以下測試1X、2X、3.5X、7.1X表現:
1X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2X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3.5X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7.1X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而去年我曾發現Xperia 1 VI拍照過熱會關閉拍照APP的缺點,本以為七代有機會改善,但使用數日後發現這問題還是存在。這次Xperia 1 VII至少還可以維持拍照,僅關閉臉部/眼部AF對焦及碰觸追蹤功能,但若關閉拍照APP再重新開啟,就會卡住了。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那麼,最後來到我體驗心得文想探討的議題,Xperia 1 VII是否適合紀錄旅行的過程?又是否可以省去帶相機的負擔?

去年Xperia 1 VI我給的分數是:
  • 「這支手機是否可以讓我出遊時萌生不帶相機的想法?」---5/10分
  • 這支手機能否勝任旅遊紀錄工作?」-------------------------6/10分
而這次Xperia 1 VII,我覺得因為心態有調整,也花了不少時間去實際嘗試,因此分數上是有蠻大的差異,但這純粹是我自己的使用心得,不代表每個人都適用,我下面會解釋:
  • 「這支手機是否可以讓我出遊時萌生不帶相機的想法?」---7/10分
  • 這支手機能否勝任旅遊紀錄工作?」-------------------------8/10分

使用Xperia 1 VII旅遊拍照的小建議:

拿著Xperia 1 VII旅遊時,要用比較偏類單眼的思維去使用,考慮到掌握畫質的需求,得儘量降低ISO,我習慣使用專業模式,ISO控制在200 以下,甚至看情況作曝光補償-0.7~-1.0,當然這樣會影響快門速度,但Xperia 1 VII本身應該有不錯的防手震,當快門數1/4秒時還是蠻穩的,因此夜拍可以獲得不錯細節,但便利性就沒算法手機好。

Xperia 1 VII的白平衡我覺得是有點偏藍,但當天氣好或在綠意盎然的環境中,又好像不需要特別調整白平衡,內建的白平衡偏移我會視情況做暖色的補償。


充飽電量100%下,正常拍攝150~170張照片,可能消耗電量30~40%,所以我還是會帶著行動電源,在等車時充電一下,Xperia 1 VII畢竟沒有中國手機那樣超快充的能力,因此若今日回飯店一會又要出門吃飯逛街,是沒法省下多帶行動電源這個問題。(個人經驗是,中國手機插上快充,大概30分鐘就可以從15%充到80%以上)


Xperia 1 VII拍照有好有壞,甚至有些題材沒法輕鬆駕馭,以手機攝影來說,講究畫質可以直上相機,輕便為主則寧願買算法手機,Xperia 1 VII的定位就是這麼尷尬,但我旅程使用下來,卻覺得拍到好畫面的那個剎那,Xperia 1 VII是有那麼點給我「驚豔」的感動,因此願意多去再嘗試看看。


最後用照片分享最近臨時安排去了一趟大阪的旅遊拍照紀錄,都是直出,主要以標準(ST)、鮮明(VV)模式拍攝,其他NT、FL、IN、SH等照片風格不是不好,甚至會更好拍攝出討喜的照片,但我克制的鮮少使用。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最後,還是得說說,我對Sony Xperia 1 VII的心得結論,其實從這次比較密集的使用它旅行拍照約1100張照片來說,可以確認Sony Xperia 1 VII的確很適合旅行時隨手拿起來拍照,就像一台GR相機似的,但因為它的感光元件跟色彩詮釋方式,有時照片沒那麼好說服我完全信任,因此它應該更像一台GRD相機(有玩相機的網友應該懂我說什麼)

也因為這層的不穩定,我沒法完全放棄攜帶相機這件事,但相對的比較平常的題材部分我可以靠Sony Xperia 1 VII拍攝,把重點題材放給相機拍照,這確實也有助於減少負擔。

但撇除攝影呢?其實以一台智能手機需要的功能跟穩定性來說,Sony Xperia 1 VII已然及格,但因為沒導入什麼Sony自家研發的AI功能,都是仰賴Google AI功能,因此若是喜歡AI功能的消費者就不大適合,而若是看上Sony獨家科技的賣點而猶豫,其實可以嘗試看看這支手機。

Sony手機售價超高的問題,其實我在猜想,會否與Apple、Samsung有關?因為回到8年前好了,當時市場上比較優秀的手機,便是它們(還有當時的HTC、LG)主導,因此它們每一代都在往上加價,而我們也聽說過...漲了就回不去了,因此當現今Apple、Samsung新的旗艦機也都賣4萬元以上時,Sony可能資本雄厚,或者想要爭取保有高階品牌的尊嚴,Xperia 1 VII自然無法賣的太便宜,不然就被看破Sony妥協了。

其實我認為今年趕上萬國博覽會的熱潮,Sony可以考慮推出一款聯名版特殊色的Xperia 1 VII,應該就會有機會吸引新客戶來體驗看看,畢竟Xperia 1 VII的外觀設計真的是好看~

期待明年Xperia 1是否有更明顯的進步吧!感謝收看。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

ernie9 wrote:感覺有攝影基礎的玩家...(恕刪)


更新近幾日與網友討論後的反思,因為這也是近期的心得反思。

目前手機之間要比較功能,都會以同一基準條件來測試,比如都是開Auto模式、不開風格/濾鏡、HDR自動...等。
Sony與其他廠牌差在沒那麼堅持加入算法來優化照片畫質,而是透過算法來幫助拍照過程,以前我認為是Sony技術不到的藉口,但經過近期比較深入使用攝影功能,我逐漸認為是Sony刻意不加入的,不盡然是因為怕打到相機市場行情,更像是想貫徹他們鑽研攝影技術的研發策略。

------------------------

這好比最近我聽到一個時事,現在大學課程教授很苦惱一個問題是,如何確認學生交的作業是他們自己寫的?(高中以下也有類似案例)

先不探討這件事的對錯,只是以此為例,因為AI的進步幅度之大,而導致很多輔助工具出現,但這些工具被過度依賴後,反而讓學生根本不想去思考作業的本質,或者學習的本質為何,只要老師一出題就拋給AI解答,甚至AI寫的還超好無法辨識真偽(就算有鑑別AI的軟體也可能出錯)。

如果同一個班級的學生大部分都用AI寫作業拿高分,那麼班上本來認真學習的學生,是否就會慢慢成為表現較差的那個,那麼他該怎麼做?一起使用AI寫作業?還是依然按照自己的步調去學習?

我們以前學習本來就有區分喜歡/不喜歡的科目,手機也是一樣,目前也沒有哪個手機是可以滿足所有人的,AI的加入只是可能讓它更接近滿足多數人需求而已,但仍有人不希望AI過度介入,希望用自己的方法作出鑑別度。

當其他廠牌都很投入研發AI帶來的便利功能時,Sony手機表現就如同那個本來認真學習的學生,有他擅長跟不擅長的問題,差在他有沒有研究出解決方案(也可能它選擇就這樣即可不想再進步也難說),而這也造就了它的攝影表現,沒有那麼完美方便,在這情況下,大家要就換廠牌,不然想繼續當索粉的話,就希望找出屬於Sony手機的使用方式。

------------------------
114.06.19更新:

不否認Xperia 1 VII有些攝影問題我認為還有很大改善空間,例如畫質某些場景不那麼有層次感、拍攝人像的背景模糊效果假到我認為很扣分還不如不要開、HDR效果某些時候疊加完照片色彩會很詭異、雙手持手機按快門鍵時可能會被判定左手擋住感測器而無法順利開啟相機APP(明明不是貼著感測器)、夜晚路燈紫光問題...
要跟其他廠牌手機比較,然後站在同一基準點...我認為沒不對,但Sony用戶都知道,這支手機要發揮多一點攝影價值的方式,並非依靠Auto。

購買前我看過某個Youtuber討論Xperia 1 為何銷量不佳的原因,其中一點是Xperia 1 攝影專業感太強,對於一般入門者並不友善,暗示其市場狹隘,但真的在乎專業感的用戶,又幾乎直接買高階專用的攝影器材,Xperia 1 VII 充其量當輔助道具,因此它的定位屬於可有可無。(是哪位我想很好猜,這支手機有拍影片的中文Youtuber沒幾位...)

那麼Sony是否可以改善這些劣勢呢?我認為目前官方不想下放的黑科技不是不能導入Xperia 1 VII ,但可能導入後又會衍生新的問題是運算處理能力夠嗎?散熱問題是否會嚴重?機身重量是否會超過設計目標?...反正這些純猜測,就像網友說的,每年都期待,然後再期待明年的新機。


以上內容是因為網路上看到一些反饋,不外乎提到Sony手機拍照沒進步的意見,我不禁思考到底是因為算法攝影讓大家習慣了,還是Xperia 1 VII真的不夠完美?

以前好像都會玩是否看得出是相機還是手機拍攝的小遊戲,剛好整理完照片,剛好發現幾張單眼相機拍攝的照片與Xperia 1 VII拍攝的差不多構圖畫面,丟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圖片是以:
1200萬畫素的Xperia 1 VII與
4000萬畫素的Fuji X-T50進行比較。

都是手持拍攝,左邊的、右邊的,都是固定的器材。
有興趣的話,可以把答案寫留言回覆就好,這樣也比較好瀏覽大家的答案。
1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2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3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4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
114.07.06更新:

這幾週Xperia 1 VII新聞,本來是
「Xperia 1 VII首張成績單揭曉!Sony在台銷量、銷售額雙成長」

但其實這段時間內,在臉書Xperia Phone社群中也陸續開始傳出一些Xperia 1 VII異常問題,就是死機、無限重開的消息,我當時看到的第一個反應,大概是不太意外吧,畢竟過去我買XZ時就很巧的遇上爬山途中關機,下山卻再也開不了機的情況,下山後同行友人幫忙查到強制重開方法才解除意外,而去年久違回歸,六代都給我遇到電池充電Bug了。

所以最開始看到社群討論時,我一開始覺得大概又是個案的概念,看誰倒楣遇到,但似乎就像是說好似的,手機開賣也才剛過一個月,開始出現超多個案的回報,而有網友幫忙統計大家反饋的異常狀況,基本上也都蠻類似。

而我自己也在7/3遇到了,當天我開會中把手機放在口袋,沒覺得異常,但當開會完拿出手機,卻發現畫面一片黑,這時我也無言了,難道我也要跟上死機隊伍了嗎?

雖然蠻XX得,但我還是先以強制重開方式重複施作數次,本來Xperia 1 VII一直沒反應,但大概忙十分鐘後,突然出現開機畫面了,然後可以察覺到開機畫面停滯很久,然後才進入後續動畫及主畫面,為避免意外我趕緊備份好資料再重新開機一次,這次速度正常。

撇除發生當機(也有一說是手機突然斷電,跟電腦直接拔掉電源一樣),過程中我有感覺到處理器的位置是熱熱的,而且想到前晚充電後,機身電池部位也是蠻熱的,但這些時候,我也沒有用什麼高負載軟體或遊戲。

而再發生這件事後,目前我Xperia 1 VII還算正常使用,但我覺得在玩遊戲時的發熱程度,是有點不正常的水準,大概45度以上,但印象中我使用小米15 Ultra時,是沒這麼明顯的發熱才對。

回到目前災情持續擴大,Sony官方也破天荒的公告日本、香港、台灣等地方停售Xperia 1 VII,推測這問題已經應該是無法透過軟體解決的,不然一般官方就是默默不表示意見,然後低調發布更新解決事情而已。

那麼事情有多嚴重呢?我覺得若問題是死機、重複開機,那可能是剛提到異常斷電所導致,屬於電控系統的設計瑕疵?

但官方的態度若更謹慎,或許是擔心一直重複死機、開機或者莫名的手機過熱,那很可能對使用者造成不可預期的影響或傷害,Sony絕對不願意見到這情況發生,因為它們沒本錢賭這件事。

沒有人會相信自己是沒問題的那批貨,而是幾乎認定中國代工製作的這些Xperia 1 VII都有問題,因此不論Sony官方調查結果如何,要化解這場風暴,一定需要提出具有溝通誠意的補償,不然不僅今年無法再順利發表新機,更可能影響明年的布局,最慘得提早準備退出手機市場。

參考大家討論的方向,整理官方可能的解法:

1.針對發生/尚未發生故障之消費者
(1)提供免費維修服務、增加保固期限。
(2)提供免費換新機服務。
(3)提供免費換新機服務,並提供下一代Xperia旗艦機特惠價資格。
(4)提供免費換新機服務,並贈送高級耳機。
(5)依照規格、型號,官方以指定價格購回,而且該價格應該要高於最開始的定價,且不分購買來源,但非台灣公司貨,不在補償範圍(但這應該是最難發生的)。

2.承1,但僅針對已確定發生故障之消費者,提供補償服務。

目前我的評分表也想調整一下:
  • 「這支手機是否可以讓我出遊時萌生不帶相機的想法?」---7/10分--->5/10分
  • 這支手機能否勝任旅遊紀錄工作?」-------------------------8/10分--->7/10分

繼續看劇情如何發展下去吧。
------------------------
114.07.19更新:

我的Xperia 1 VII在7/15凌晨正式加入死機行列,狀況是我輸入密碼想要解鎖,但畫面突然一暗...然後便死機了。

我的型號是XQ-FS72,使用時間5/25~7/15


而且這次是沒救回來的那種。



這幾天將Xperia 1 VII送修,雖然按照官方的解法方案,是提供沒問題的手機,但以我自己實際送修得到的感悟仍是有點無奈,開車往返維修中心花快兩個小時,而且之後還得再來一趟拿新機(除非自行負擔運費)。


覺得有網友說這些過程浪費大家的成本都沒被補償有點道理,因為這並非我自願的,消費買一台正常手機是應該的吧?


粗估送修跟之後領回手機,這過程我會損失4小時人力成本(參考自己的工資)、50公里左右油錢、停車費及汽車零件耗損成本,之後換回來的新機,可能得慘賠出售也可能繼續使用而得花時間重新安裝、設定,客觀計算這些已經價值7000~10000元,這些都是非我自願的,但原廠也不會補償的成本。


更別提有網友是從屏東滿洲鄉送修,明明本來這些都是可能一年內不大可能遇到的問題。

(已經突然死機無計可施的我們甚至臨時買一台手機擋著用,這又有誰可以幫忙?)


這次事件發生時,網友們討論的並不盡然是要從Sony跳槽,更多的是願意給機會,但希望官方有誠意解決事情,那目前官方解決方案有誠意嗎?


從目前官方公告換一台Xperia 1 VII新機的方法來分析,瑕疵手機部分,Sony本來就可以跟代工商求償,新手機也是代工商依照合約必須提供的,Sony幾乎沒什麼損失,頂多是名譽受損一些。


那有人說折價劵好像不錯?提供折價劵對Sony有影響嗎?可能是獲利減少,但最大效益是幫助消化庫存減少倉儲成本,看起來對Sony也沒什麼損失。


因此我觀察目前官方提出的解決方案,誠意蠻普通的,幾乎是對Sony沒什麼損失,可能還有獲利機會的作法,反正對外都宣稱只是一小批手機有問題,對品牌信譽影響有限。


真的喜歡Xperia 1 的設計跟手感,我拿了備用手機後,還是念念不捨Xperia 1,但還是蠻遺憾它們剩下的優點越來越少,導致我沒法拿得長久。
------------------------
114.08.24更新:
一個月眨眼就過去,Xperia 1 VII我故障後去申請換新機,最後也拿回來,但猶豫了一週後,我把它與過渡期使用的OPPO X8 Ultra一起放出來賣,最後也不意外的X8 Ultra詢問度蠻高的,最後就又回來使用Xperia 1 VII。

但這是壞事嗎?我不覺得,尤其是在大阪那趟旅程中,察覺到了演算法攝影細節較少或計算出來的缺點,這使我本來體驗手機常在測試「這支手機能否勝任旅遊紀錄工作?」這件事產生矛盾。
雖然手機攝影目前還是當道,但我卻覺得可以放慢一下,先回頭看看自己的作品。

尤其雖然體驗手機過程拍不少照片,但認真來說我似乎很久沒有滿意的照片了。
又或者是,被幫忙算出來的照片,覺得不是自己的作品。

目前還是持續使用Xperia 1 VII,這次更新也主要是想分享一下最近Xperia 1 VII新科技風配件,也就是日本Alumania EDGE LINE Xperia鋁合金保護框架。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多年前Xperia XZ我曾買過一次類似的鋁框,當時印象就是除了帥之外,最大的缺點就是影響握感跟收訊變差。


這次看到網友有代理,本來也是有點猶豫,但最後還是選擇當白老鼠看看,單價有點高,因此希望網友看完我的心得再決定是否購買。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首先這次的鋁框設計真的是每一邊都很有工業設計質感,而且鮮少有割手感,倒角跟打磨都很優秀,也能擴充加上掛繩、手繩、背面貼等其他配件。另外搭配上鏡頭保護框,外觀瞬間有科技感加分效果,但也得考慮到,因為各種顏色款式,其實都是烤漆上去,因此若撞到框,還是會有掉漆的,但使用痕跡我覺得也是一種獨特質感的表現就是了。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順帶一提,若只買鏡頭框的話,其實也可以裝在一般的軟殼或者惡魔殼,我測試惡魔殼裝上後,鏡頭模組因為鋁框關係稍稍大了一點,會有點頂到,但稍微喬一下,就可以塞入惡魔殼的鏡頭區域了。


最關鍵的問題還是收訊,我自己測試在房間內使用Wi-Fi,有裝鋁框跟無裝鋁框,其實收訊都差不多,但我若是隔著上下樓或幾道牆,就有影響網路速度了。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而測試手機門號網路部分,我本身是中華電信5G門號,但住的地方目前還是以4G較廣泛,因此照片中會看到4G訊號的圖示。


門號網路速度測試部分:


沒裝鋁框,大概有23Mbps(23 MB/s)。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裝上鋁框,大概是.................無法量測。

[分享]:Sony Xperia 1 VII 石墨黑之旅行攝影心得
我本以為裝上鋁框至少只是降速,但測了四次都是無法量測...也只能據實分享。

另外我使用鋁框大概四天,大概生活使用上會發現,有些地方明明在鬧區,但5G門號網路速度就是很慢,但若移動50公尺的地方,瞬間收訊又很強。


而上班時,因為收訊變差,Line訊息常會延遲收到,甚至收到通知,點開Line卻也什麼都沒看到,要等幾分鐘後才收到圖片內容。


另外,同事使用Line打電話給我,也很明顯的發現訊號變的很差,講沒幾句話對方就一直喂喂喂...,或者一會後訊號好點,但我講話要隔幾秒才會傳到對方那邊。


總結來說,雖然鋁框很帥,價格也尊爵不凡,但購買前可能要審慎考慮自己使用環境是否網路夠穩定,至少得有室內Wi-Fi支援,而若是在郊區或要出遊,我是不建議裝這款鋁框的,畢竟少了穩定網路,更多的是焦躁,而不是帥氣了。







作者介紹:
一般民眾,拍照技術不是大師水準,接觸攝影約莫18年,相機使用過Canon、Sony、Olympus、Fujifilm、 Nikon、Ricoh、Panasonic,習慣街拍或建築題材。
平常工作領薪水,手機是自己花錢購買體驗,因為好壞都老實說,因此長年跟業配沒甚麼緣份,常被太座念又花錢的老宅大叔。
2025-06-16 0:49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開箱
虛砷 wrote:
2024年我...(恕刪)

好詳細的旅遊分享,先推一個五分奉上
來朝聖了
專業評測
五分奉上
期待下一代更好的Xperia
엉터리 많다
虛砷 wrote:
2024年我體驗過的...(恕刪)


又是優秀的大作~
感謝分享!

XPERIA...就是每年都會好奇它又有什麼"世界第一搭載"的功能
然後就...下次一定
畢竟除了那個世界第一搭載的功能以外
其他廠商正在爭什麼SONY都不管哈哈

另外有點好奇

左:Pixel 9 Pro(5000萬畫素)
右:Xperia 1 VII(4800萬畫素)

第一個東橫INN的放大截圖沒有放反嗎?
我覺得右邊的東橫字體比較有被AI猜字後的碎裂感
左邊相對比較自然

看到大圖了
真的沒放錯
SONY這支銳化力道似乎比較大了~
ROXSOUL

我懂我懂,出去玩根本沒辦法在那邊慢拍哈哈

2025-06-18 18:27
虛砷
虛砷 樓主

肯讓我拿相機又拿手機,三台設備交換拍照就感激不盡了....[XD]

2025-06-18 23:00
Sony還是再加油點才會吸引更多人買,現在都是忠實粉絲在買居多
虛砷
虛砷 樓主

要加油的是什麼,這比較難定義,我認為Xperia 1 VII表現已經蠻符合需求,小毛問題可接受就還好。Sony也可能並不覺得它有缺點(難說),以它堅持光學攝影的原則來說,也算是很努力表現了。

2025-06-16 10:50
wwesteven

索尼要加強的是螢幕太小,旗艦應該是至少6.7~6.9,中階是6.3~6.5

2025-06-17 9:42
真巧,最近也去了一趟,有些景點也跟您雷同。

















chujy

剛好是5月底前往,天氣可能較好些,雖公告有雨但實際卻是陰時晴。不過在萬博真是走到累翻,還沒走完一圈。

2025-06-16 12:37
虛砷
虛砷 樓主

我對萬博的期待是體驗過程,但實際走一圈後,不建議花太多時間排隊,走園區逛逛看看就好,從部分新聞資訊來看,其實這場萬博的背後是有些辛酸,有布展經驗的人可能會理解。

2025-06-16 12:45
真實豐富的評測心得,五分奉上!以前也用過SONY手機十來年,後來嫌棄它收訊差才跳槽到三星,不曉得現在SONY的手機在收訊方面是否有改善?
虛砷 wrote:
2024年我體驗過的...(恕刪)

黑色真的好看啊!
真想再買一支....
感覺有攝影基礎的玩家比較能玩出sony手機的拍照
一直很喜歡sony的手機,感謝詳細的評測與相片場景分享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