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這篇開箱文章,算是有點壓力的作業,所以體驗過程也算認真的做了些比較測試,希望能讓讀到這篇文章的你覺得有參考價值。

因為若有看過我開箱文章的網友,應該知道我有紀錄自己體驗過的手機數量,但其實裡面鮮少出現過Sony手機,因為我開始寫手機測試文章,也大概是2019年後才開始的,在那之前每次手機大概都用一年左右,鮮少體驗不同廠牌的手機。

但畢竟自己也不是靠這個吃飯的,每次體驗也是自己出錢,並且得通過太座的關卡...要求每次買入就得有賣出,因此各位會鮮少看到我的文章有什麼PK大亂鬥的情況,最好的狀況就大概是前一支手機還沒賣掉時,抓緊時間說要去市區走走,這時太座大概就知道我又要測試手機拍照性能了。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回頭來說,我其實第一支手機就是SE的,高中畢業後要去外地讀書時才辦第一支手機,圖個免費手機的想法下,拿到的就是SE T230,後來大四跟人面交買了台二手K800i,一路使用到當兵。(這兩支手機也是目前留在身邊紀念的老古董了)

本來覺得對Sony印象很好,因此出社會後原本也還是選擇使用Xperia S,但當時發現開始有些不習慣的問題,而且那時期安卓手機的耗電也蠻狂的,便開始換廠牌體驗,而最近一次使用Sony手機,也已是2016年那年九月入手的Sony Xperia XZ(第一代)。

可XZ最終仍因為體驗不好,當時也有寫了文章分享我遇到的問題,最後貌似也沒解答,於是換了手機,改去LG、iPhone一段時間,後來就遇到了顛覆Android手機劣勢的那一年,Google發佈了Pixel 3...(當時演算法攝影把黑夜變成明亮又清晰的照片,那個震撼感絕對是讓人難忘的發佈會)

這些年,我一直帶著當時對Xperia XZ體驗的最後印象,常看著Sony一直發佈新手機,但就只是看看,不敢再花錢體驗,而也可能是後來網友的心得分享,及市場的口碑反映,讓我不大敢再去考慮他,但其實自己用Sony手機的次數,可能是目前體驗廠牌中的前段班。

直到最近因為手機門號要續約了,想著自己堅持沒用5G也三年以上,搞得現在4G費率用的也逼近5G方案,算了算單月費率差異後,決定升5G的同時,順便買支手機,折扣也比較多。

最後,我沒選擇Samsung(S24 Ultra)...,而是我的老相好,也就是這次的Sony Xperia 1 VI

原因可能也跟自己的工作有關,欣賞Sony推動ESG,將Xperia 1 VI包裝設計極簡化的做法感到喜歡跟支持,因此有點想任性的再次體驗,確認一下現在的Sony手機,對已經被手機演算法攝影所臣服的自己,能否順利消化呢?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
拿手機時,通訊行的店員小姐還不放心的提醒我目前Sony包裝超簡化,算是全部廠牌中最簡化的,我笑了笑表示知道,這也是我選它的原因。(店員肯定傻眼,因為我應該是近期她客戶中...唯一買Sony手機的吧...)

包裝極簡,甚至蠻輕盈的。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後面提供相關資訊,能差SD卡這點也蠻加分的,可以自己花小錢擴充儲存空間。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把外包裝的紙拿掉後,就是回收包材的質感,看起來很像水泥塊呀...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打開後,裡面就很簡單的放著手機,這次Xperia 1 VI我選擇緋紅色,主要也與後面選擇的手機殼有關,這樣配色我覺得還蠻喜歡的。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手機背後三顆鏡頭蓄勢待發,我也很好奇表現如何?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蔡司T*鍍膜認證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機身真的有夠銷魂~
這次機身由原先4K螢幕21:9顯示比例,改變成FHD+ HDR OLED 螢幕19.5:9 顯示比例。
應該也是讓我重新考慮的原因之一,因為本來太修長,對於比較需要大螢幕的我來說有點不習慣。尺寸有拿捏到均衡點就好多了。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跟過去Sony手機相比,目前手機側邊作線條設計是有點不習慣。
SIM卡槽可以免插針就拔出這點算是加分~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目前大部分廠商都做螢幕指紋辨識,但Sony依然維持電源鍵的指紋辨識功能。
本來覺得應該很快適應,但使用一陣子後,發現因為這是在側邊的辨識,因此若放在手機架上,我本來設定的兩手指紋都是以握持狀態紀錄的,反而無法輕易解除,加上Xperia 1 VI並沒有臉部辨識功能,因此也沒法像其他手機,喚醒螢幕後辨識我的臉孔進行解鎖。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相機鍵做得很有質感,不會太突兀影響整體美觀。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與以往相比,目前為了避免留指紋或手汗的問題,機背表面設計是佈滿凸點。
基本上不算影響外觀,甚至我拿到手機後幾天才注意到一個細節。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原來機背下方居然有認證標籤,本來以為Sony 手機不會這樣直接印在機背上,但想不到還是這樣做,但卻極為不明顯,因為凸點設計的關係,這些圖案視覺上幾乎細不可見。
要不是用側面光照,我可能也沒注意到,這點算是讓我也吐槽不下去。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既然買了手機,我自己也不是裸機派的...(怕摔到更心痛)
因此我考慮幾天後,確定自己會拿Xperia 1 VI當主力機,才尋找了一下手機殼,結果發現了一個「CHRONO®」保護邊框,因為Sony手機的時尚感,其實多年前就有一派使用者是買邊框保護手機的,因此看到這款保護邊框我也不意外,但意外的是聯絡了一下網拍賣家,發現他約的面交地點有點熟悉,趕緊跟對方問了一下,是不是2016年時就有在賣Sony手機周邊?

一核對下才發現原來對方是我當年買XZ手機殼的賣家,對方那時還偶爾會出席Sony發佈會寫文章,都這麼多年了,還蠻意外又遇到了。經過討論後,最終我自然是跟他買了這款保護邊框。黑色邊框加上紅色機身,組合起來其實沒什麼違和感。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保護邊框內有附一片碳纖背板,雖然保留機身紅色也很好看,但最後我還是考慮到自己的使用方式,而選擇貼上碳纖背板,裝上後也不難看。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
因為我原先用的是小米14ULTRA,因此趁著手機還在就兩者比較看看了。
會考慮Xperia 1 VI也是因為相機鍵、3.5mm耳機孔這些硬體設計,讓本來用小米14ULTRA但相機握把要額外組裝的我有點苦惱。(小米14ULTRA裝握把後整個實力很強。)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兩者在都有相機鍵的條件下,厚度也不一樣,但握感我認為小米14ULTRA裝上握把真的比較舒服,Xperia 1 VI主要贏在輕便跟整合硬體設計。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順便跑了一下測分軟體,看看兩者分數差多少:
Xperia 1 VI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小米 14 Ultra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在PK我比較在意的拍照體驗前,我先說明一下兩支手機在幾個議題上,我自己的感受:
1.螢幕體驗
2.音效體驗
3.遊戲體驗
4.日常體驗
5.攝影體驗
--------------------------------------------------------------

1.螢幕體驗

兩台手機的螢幕等級有差,解析力也有差異
小米14 ULTRA是3200x1440 pixels
Xperia 1 VI則是2340x1080 pixels

我拿來播放自己蠻欣賞的Links頻道影片,發現即便Xperia 1 VI只是FHD,但在播放畫質選項上,還是可以調到影片本身提供的最高畫質2160P HDR,會對這點提出是因為,我自己買來踩飛輪打發時間用的2000元小平板,可能是螢幕規格較低,有些影片就只能選擇到720P或1080P,因此我本來看到Xperia 1 VI只有FHD時,內心是一度有點擔心在欣賞影片上會不會打折扣?

而用這影片來比對兩台手機的螢幕表現,實在地說,我認為在沒有特別放大的情況下,純肉眼正常距離欣賞時,是察覺不到有明顯差異,甚至Xperia 1 VI螢幕亮度全開下,看起來顏色更鮮明且立體,色溫也比較穩定。

左:小米14 ULTRA; 右:Xperia 1 VI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下:小米14 ULTRA; 上:Xperia 1 VI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另外比對大叔露營的影片,覺得Xperia 1 VI色彩比較豐富鮮明
左:Xperia 1 VI ;右:小米14 ULTRA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不過,我改看Google TV上買的影片後,發現在一些比較吃光影對比的畫面中,Xperia 1 VI 螢幕呈現的感覺似乎有點粗糙,而小米14 ULTRA看起來是多了些細節及HDR效果(亮度都是調到最亮),但我印象中Sony調校螢幕似乎本來就比較重視色彩及對比,故也難說這到底是否為特殊狀況?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小結:
我認為Xperia 1 VI的螢幕雖然是降規,但換到較好的續航力,觀影品質部分也不算扣太多分,因此算是可接受範圍,但這看個人喜好,至少我覺得螢幕規格上,Xperia 1 VI沒有因為FHD而有什麼明顯不好體驗。

2.音效體驗

兩台手機的喇叭設置方式不一樣:
小米14 ULTRA橫置情況下,是螢幕左右側邊喇叭
Xperia 1 VI橫置情況下,是螢幕左右正面前置喇叭

按照正常思維,我原以為正面前置喇叭表現會比較好,畢竟之前體驗ROG Phone時也大概是這樣的感覺,比較有震撼感。

選擇近期喜歡的歌曲實際播放比較,覺得小米14 ULTRA音質不差,但可能因為是側邊螢幕關係,聲音是比較分散的,沒Xperia 1 VI凝聚、渾厚。

但Xperia 1 VI前置喇叭也不是完勝,我覺得Xperia 1 VI最大音量其實比小米14 ULTRA再小20%左右,而且開到最大後,喇叭聽起來是有點悶的感覺,推測可能與機身並不大,得把喇叭藏的很細有關,之前曾有遇過其他手機也是類似狀況,雖然把喇叭藏的比較小,但相對放出來的音質就沒那麼大方了。

因此我在玩射擊遊戲時,音量跟細節沒從喇叭出來,實在不好判斷敵人位置,這點ROG Phone就做的不錯(但體驗過Asus品質後...放棄了)。

以下我將兩支手機統一用Pixel 3 XL錄影4K影片比較一下撥放同一影片段落的音效(約2.5分鐘),請留意播放音量,可以戴耳機比較一下(我自己覺得是都很優秀,差異不明顯):



而若要插耳機體驗,因為Xperia 1 VI有3.5mm耳機孔,因此我可以直接用自己的老相好JVC HA-FX850,因而終於聽到久違的音質。小米14 ULTRA則因為是type C屁股,我是用ibasso DC02轉接使用耳機,因為這有點作弊,所以雖然得到的音質也很棒,但我就沒特別比較了。

小結:
Xperia 1 VI本身的喇叭表現不差,又是前置式,但擴音的效果仍有進步空間。
反而是插入3.5mm耳機後,整個音效享受會有明顯提升,但就另外吃耳機規格了。

3.遊戲體驗

身為遊戲宅,Xperia 1 VI採用高通8Gen3處理器我是不擔心,但在意12GB記憶體是否夠用?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在畫質上大部分遊戲Xperia 1 VI都能開起到最高畫質,運作流暢度也還不錯,以下錄製一段體驗幾款遊戲的內容。



Xperia 1 VI玩遊戲時,有一個專用APP「遊戲增強器」,可以幫忙切換效能模式,而這次也有強化散熱機構,因此實際遊玩下,我覺得手機本身大部分溫度是溫溫的,在25度室溫中遊玩,可能都沒超過40度,不會有劇烈發燙情形,但在戶外狀況...攝影時,我稍後會提到。

小結:
遊戲體驗正常,喇叭前置的關係,音效聽起來也比較豐富,但建議還是戴耳機可以聽到更多細節。

4.日常體驗

Xperia 1 VI畢竟是手機,因此需要能應付一些我日常的使用需求。也因為我很久沒接觸Sony手機,因此有些特色蠻不錯的。

首先,Sony應該是目前少數除了Google Pixel Phone以外,也幾乎使用Android原生系統的廠商了,沒加入什麼自己家的獨特UI設計界面,也因此不少人可能本來是因為喜歡多元的操作特色而使用Android手機,在發現Sony手機幾乎沒有什麼獨特UI介面後,而覺得這廠商實在沒什麼進步,甚至開價太貴。

但我覺得高價格的因素也不少,可能是軟硬體有獨到之處,但也可能是長期好口碑而逐漸上揚,我自己也是因為辦續約才考慮入手體驗。

整理體驗心得:
  1. Xperia 1 VI因為這次的諸多改變,換到優異的續航力,拍照一輪後電量也沒掉太多。
  2. Sony自有的影片剪輯APP「影片製作器」,使用起來跟Apple的 iMovie類似,還算親民,但我好像沒找到影片間的過場效果。(前面遊戲體驗的影片就是剪輯作品)
  3. 手機採用原生系統,因此我蠻喜歡的固定主畫面APP排列功能,終究是沒有了...
  4. 因為吃完飯負責洗碗、倒垃圾,會透過分割畫面同時開啟Youtube跟垃圾車定位APP,本來都是要個別選擇進行分割畫面,但在Xperia 1 VI上卻有一個很不錯的設計是會把你常用的分割組合列為常用選擇,因此我只要選擇就會自動雙開~這在其他手機上倒是沒遇到。[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5. 手機可以加記憶卡,花500多元買一張256G記憶卡就直接升級,省下幾千元。
  6. 聽音樂APP一如既往介面好看,而且也有一些音效選擇可以註冊慣用耳機。[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7. Xperia 1 VI偶爾會有異常狀況,得關閉APP重開,與近期小米相同,都多多少少有一些系統上的小Bug,但還算可接受範圍,不到想吐槽的程度。
  8. 缺少臉部辨識功能,讓我就只能透過指紋解鎖,與以往敲敲螢幕喚醒,然後直接臉部辨識有點差異,希望未來可考慮加入臉部辨識。
  9. 手機有錄音APP「Music Pro」,本來有點期待可以透過這個Sony官方APP,來省下找錄音軟體的問題,但發現居然只能錄音10分鐘???似乎這軟體主要是針對錄製歌曲的概念,希望之後能有不限時的改善,讓我直接用「Music Pro」來錄音開會討論紀錄。

小結:
日常使用體驗大致正常,但有些提到不完美的功能,希望後續官方有機會釋出更新,增加實用性。

5.攝影體驗

近年手機攝影找到提升畫質的突破性改革,應該就屬演算法了,還記得Pixel 3~5代用那款玩到爛的感光元件,但拍出來的畫質卻還是可以跟一些大廠旗艦機一較高下。因此也影響我近幾年體驗手機時,也蠻看重這部分的表現。

但大家會選擇Sony手機,或者說Xperia 1系列,可能還是比較期待攝影效果能否比照Sony自家感光元件、相機,鏡頭...的表現,消費者一定有期待Sony能把這塊成果帶到手機上來,或者開發出屬於自己的攝影演算法,但觀察Sony的選擇,似乎是比較不著重演算法,並且儘量讓手機的表現,大概落在數位相機的水平,比起模擬優化畫質,Sony更傾向證明光學攝影的優點。

Xperia 1 VI的相機APP介面,是參照Google原生系統的相機APP去設計,但整合專業模式及風格選單,專業模式主要是參考Sony A系列相機的相機選單去精簡設計的,並主要保留P、S模式,我覺得算簡易好用,實際使用也蠻好上手。當開啟相機APP但卻一直沒拍照,手機也會跳出判斷你可能是誤觸,因此一段時間後自動關閉相機APP。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在測試拍照前,我剛好玩錄影部分,開啟4K 120P的錄影,足足錄影了40多分鐘我玩遊戲的內容後,可能也是因為在冷氣房裡面,最後手機並沒有熱當,但在錄影完成後存檔過程,確實有反映溫度過高的問題。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但某天我帶小孩大中午去駁二散步,卻發現Xperia 1 VI拍照或錄影其實機身溫度仍會升高,這時Xperia 1 VI就會開起保護措施,避免過度高溫等情況發生。這狀況在我拍照正開心時發生,是有點掃興,也是我覺得Xperia 1 VI得再努力的部分。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那麼最開始我對於Xperia 1 VI的拍照畫質有什麼想法?老實說我本認為應該不大好...
這想法主要是因為我認為演算法攝影目前做的很不錯,因此像 Sony並不熱衷經營的做法,可能照片畫質不是多大的優勢。

但後來想到當初我接受小米手機的拍照畫質,也是因為看了他們的發佈會,思考起照片真的要清晰才是對的嗎?模糊就不是好照片?之後體驗過,才稍微從畫質這個迷思中抽離。

但既然手邊有兩支手機,自然就順便做了個PK: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最開始我是剛好逛地下街時,隨手拍了兩台手機的照片樣本,鏡頭都是用主鏡頭1X倍率。
誰知回家放大看後,突然發現其中有趣之處。
從第1張照片可以明顯看出左邊是Xperia 1 VI,右邊是小米14Ultra,如何明顯?可以參考遠方夾娃娃機的過曝及HDR修正,來區別這兩隻分別主打光學攝影、演算法攝影的手機。

想說既然都拍了,雖然不是多漂亮的景點,但不如比對一下細節好了?
第2、3張是我在比對照片左右邊緣的表現,結果發現Xperia 1 VI細節保留比較多。
1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2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3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後來趁著出門曬小孩,就順便多測試幾組(左邊:小米14U,右邊:Xperia 1 VI):
1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2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3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4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大致可以確定Xperia 1 VI的主鏡頭表現是比較好的(副鏡頭因為不同廠牌規格落差蠻大的,因此除非有特殊用途,否則我文章中幾乎不比較副鏡頭的部分)

以下分享其他對照組,看大家是喜歡哪家多些,因為天氣好,所以我覺得兩者都是不錯的選擇,但確實細節是有點不同(左邊:小米14U,右邊:Xperia 1 VI):
1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2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3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4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5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6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7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8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9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10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11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12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13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14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15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16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17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18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19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20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拍照過程中,我發現Xperia 1 VI有個問題是,若關閉風格檔案效果,那麼拍照時蠻容易偏藍或者過曝,雖然可選擇調節參數來改善,但這確實會影響拍攝的便利性,因此基於把照片拍好的前提,我是會選擇設定風格黨,採用「懷舊」或「自然」,會較容易拍出喜歡的作品,

此外可能因為沒太多演算法介入,照片的顆粒感跟品質都比較粗糙,這真的有需要心理建設一下,以下放些近期拍攝的照片,在室內或陰暗處拍攝的畫質,確實Xperia 1 VI是比較需要再努力,但天氣良好時的拍照細節,就是Xperia 1 VI比較討喜了。(限主鏡頭):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小結:
攝影功能其實可玩的東西不少,就我平常比較需要的功能,這次大概都有,但可以做更好才是。或者增加一些客製化選項,提升整體的操作彈性。照片畫質部分,除了主鏡頭外,其他鏡頭的畫質並不起眼,大概就是為了做而做,但我希望,望遠鏡頭的畫質再提升,不然可惜了他的潛望式設計,目前我瞧Xperia 1 VI的望遠鏡頭,真的都算看辛酸的了。



看到這裡,可能還是會想回到一個老掉牙問題,那便是:Xperia 1 VI值得考慮購入嗎?

我覺得就是一個綜合評比吧,Xperia 1 VI擁有好看的外型、規格,續航力、拍照也有不俗的表現,不過因為不少原因,讓它好像不適合高價位似的。

然後攝影功能缺乏演算法的效果,導致好像沒其他廠牌來的亮眼,但這默默堅持的浪漫又有誰能理解呢~XD

若以我2016年後再次接觸Sony手機的粉絲來說,這次的體驗,是有改變我既存印象,但若可以,還是希望Sony可以多投入研發人力及資金呀。

感謝收看。
-----------------------------------------------

在寫完文章後又過一週,這幾天我把手機換回小米14Ultra,想說也很懷念徠卡風格跟演算法攝影的便利。

但拆開Xperia 1VI保護框要更換SIM卡時,不經意的再次欣賞了Xperia 1 VI機身設計質感,我覺得它應該也是今年自己心目中手機設計前三名了。

或許是因為拿到一隻爭議性不小的手機,才讓我有心思跳出框架,思考到底Sony Xperia 1 VI是一款什麼樣的手機?

我猜想大部分的人,都把Sony手機定位為攝影型手機,這可能一部分跟Sony相機的影響性有關,又或者說現在手機評測很大一塊是在做相機比較。

但這陣子體驗下來後,我覺得Xperia 1 VI帶給我的熟悉感,其定位應該比較屬於娛樂型手機,如同Sony專門做電視、walkman、PS5、相機...這些帶給使用者娛樂性十足的東西,Sony把拿手的特色綜合在手機裡,取得一個平衡點,似乎就合情合理許多,如果你喜歡那些特色,便再去買Sony家這些領域的專用商品。

但市場上的娛樂型手機,目前高階有電競手機的ROG Phone ,低階有中國廠牌高C/P值手機,讓消費者在僅比較規格的前提下,更不易買單Xperia 1 VI。

但想想,如果我們把Xperia 1 VI視為一台娛樂型手機,而非本來預期的攝影型手機,在維持這麼好看的機身設計與大小下,還能把各種娛樂功能發揮到一定水準,並且跟ROG Phone、vivo X100 Pro、小米14 Ultra、Samsung S24U等手機相比毫不遜色,突然讓我覺得,Xperia 1 VI是台被埋沒天賦的手機。

比如以下的優點:

1.續航提升有感
這次散熱及續航的加分,也讓它的完成度提升不少,我測試Xperia 1 VI給小米14 Ultra 播放2.5小時的4K影片,亮度開最大,結果播放完後,Xperia 1 VI大概還有79%電力,小米14 Ultra 則是剩67%。

2.散熱效果明顯
玩高耗效能的遊戲時,小米14 Ultra 的發燙程度明顯較高,而Xperia 1 VI 在機背沒有裝軟殼阻礙散熱時,發揮的溫控能力真的蠻厲害的。
(還是要吐槽:偏偏到了戶外又容易過熱導致拍照、錄影卡住!)

3.主鏡頭解析力佳
Xperia 1 VI主鏡頭採用Sony LYT-800
小米14 Ultra主鏡頭採用 Sony LYT-900
乍看Xperia 1 VI 好像輸了規格,但其實比較畫質後,我發現Sony 把LYT-800調校的不錯,拍攝物體時,放大看會發現Xperia 1 VI 的細節比較完整,算是符合官方說LYT-800其實可以做到媲美LYT-900的畫質,尤其Sony 親自調校下,原廠相機app拍出來的成果是不錯的。

當然副鏡頭部分我沒法比較太多(甚至目前我覺得Xperia 1 VI在副鏡頭是弱的),主要不同機種,受限設計問題而有各自優勢,但請回想我開始說的,若Xperia 1 VI是一台娛樂型手機...有這種相機表現,還有潛望式鏡頭85mm~170mm的(也許實用性不高),還能錄製4K 120p影片,防手震...是不是突然香不少?比起ROG Phone 也是加分不少。

4.重量、體積輕盈有感
娛樂型手機有個問題是,要如何拿捏出一個平衡點,讓消費者滿足享受?也許我們可以考慮ROG Phone, 但它的體積及重量,卻仍是不小的負擔。

Xperia 1 VI 做到200g以下的重量,體積也差不多還是一個可以舒服欣賞影片或逛瀏覽器的大小,這點可能沒什麼對手。

5.音效表現優異
這點我覺得也是符合目前各類型旗艦手機該有的特質之一,Sony 一如既往的不論在喇叭或3.5mm耳機所帶出來的音效,都是符合一定程度的高分,甚至我插上耳機聽歌曲時更有感覺到歌曲的甜度,這也是藍牙耳機不一定做得到的事。

6.儲存空間擴充性
身為一台娛樂型手機,擴充儲存空間是必然的,而在Sony 已經為Xperia 1 VI 做這麼多的設計之下,還能再擴充記憶卡,讓儲存空間延伸256GB~1TB(似乎還能更高),這目前也沒哪幾個廠牌如此佛心了吧?一般多買256GB就得多話2000~3000元,Xperia 1 VI 只要你買記憶卡,頂多花400~700多元就有了。

暫時想到這些,如一開始說的,大家可能認為旗艦手機就是某一條類型,甚至什麼規格都得頂規,但畢竟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不可能給你頂規的同時沒任何失去。這跟組裝電腦一樣,越高規格的電腦,相對耗能跟發熱。

而Sony Xperia 1 VI的規格,也許不是人人都可以接受,但它確實做出一個不是同行內可以輕易模仿的作品。

--------------------------------------------------------------------------------
113.07.04更新---電池充電異常事件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分享一下使用未滿一個月,Xperia 1 VI 遇到的Bug異常問題,當時遊戲後電量剩下72%,本來插著充電就睡覺了,半夜醒來卻發現電量仍然是72%?甚至插上去一會後卻沒顯示充電圖案...

後來發現更離奇的,他顯示充電完成,但拔掉線後,會突然漂去97%、90%,再插線充電就是一直沒法往上了,總之我變得無法判斷到底手機有沒有確實吃飽電量。

強制重啟,手機重置都試過了,這個問題應該非個人問題,雖然聽聞有人說這是Xperia 手機常見Bug 等韌體更新就好...但如同我之前用Pixel 6 時一堆Bug ,等了半年也沒改好,我覺得這個很基本的充電問題,居然也可以發生狀況...?

目前看來這不是每個手機都會發生,是否有挑色發生也無法確認...反正我用不到一個月就送修檢測了....

我一度推測這是硬體問題,因為Xperia 1 VI 我發現他是怕熱的手機,為何要強化散熱,可能是因為一旦過熱,可能導致電池壽命衰退更快或發生異常,因此我拍照發生過熱,玩長時間遊戲機身太熱...可能都間接導致手機異常的Bug 發生,這也是我從ZenFone 9 得出的結論,這兩支手機都屬於很緊湊的機身,因此諸多結構都是緊密排列組合,因此電池的散熱效果就相對重要許多,一旦沒做好,就像ZenFone 9 是電池膨脹翹起來,Xperia 1 VI 可能就是產生電池異常問題。

我本來買Xperia 1 VI 是為了帶去日本旅行拍照,挑戰跟上次X100 Pro一樣的輕鬆拍照體驗,最後只能說遺憾,後來我是帶Xiaomi 14 Ultra去旅行(意外發現比想像更好拍~)

直到我回國後又等了兩天手機才回到手上,Sony原廠回覆是高通處理器跟Xperia 1 VI內建的電池維護功能程式有衝突,導致電池充電百分比異常,推測關閉電池維護功能可能就能暫時停止問題?總之手機暫時沒問題了,我就先繼續使用看看。
--------------------------------------------------------------------------
113.07.20更新----Xperia 1 VI 3.5mm耳機直出音質優秀嗎?

因為有網友留言討論有關播放音樂時,音質是否優秀的問題,因此我更新一下心得:

Q1.內建的音樂APP是安卓內建的?還是SONY自己開發的?

我記得安卓好像並沒有自己的音樂APP,真要說應該就是Youtube Music吧?
查看Xperia 1 VI的音樂APP原始碼,版權所有是Sony的,但說真的也是蠻簡約的啦,跟以往我對於Sony的播放介面印象不一樣。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Q2.最主要問題還是在 DSEE Extreme 這功能是音樂APP就可以達到嗎?

Xperia 1 VI的音質推薦設定是區分音樂(DSEE Ultimate)跟影片(Dolby Sound)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

每個人體驗心得不一定相同,我覺得DSEE Ultimate在串流APP跟音樂APP都有達到類似效果。

我試著嘗試戴有線耳機(Sony MDR-1AM2)、藍芽耳機(Technics EAH-AZ80)來比較聽KKBOX跟SD卡內存音樂,都感覺音質有改善,但改善的多寡就還好,官網介紹是說這個技術取決於你聽的音樂檔案本來的音質優劣,若這個音樂本來音質就很優秀了,那麼改善有限(甚至可能停止DSEE Ultimate效果),但也有看到網友說關閉DSEE Ultimate得到的音質更討喜,這就看每個人的感受了。

反而是我發現Technics EAH-AZ80解析力比較強,Sony MDR-1AM2感覺較糊,應該再找時間體驗看看我另一支耳機JVC FX850的表現比較一下。

Q3.還有聽說沒有內建DAC、那直接接3.5底噪會不會很嚴重?亦或者沒DAC推不動我的入耳式耳機?

我這幾年設備清差不多,手邊留下的器材不多(去年還懷舊的買了台Kenwood D9),試著用iBasso DC02來充當DAC,接Xperia 1 VI再加上有線耳機(Sony MDR-1AM2)
聽艾莉西亞凱斯的「No One」(這組合也算方便外出使用)

Xperia 1 VI + Sony MDR-1AM2 + iBasso DC02,原本直接3.5mm孔時聽起來音質還OK,但覺得聲音跟背景打擊的重低音有點距離,接上iBasso DC02後聽起來聲音有凝聚不少,距離感有改善,並且聲音的暖度有增加,不會太冷,結論來看有接DAC是有差異的,但是否有底噪我的器材聽不大出來。
2024-06-23 23:52 發佈
不錯,拿SONY撞機機率也低,市占率極低

21:9跟19.5:9 ,感覺機身有比較短喔,不然以前的真的都太長,插後口袋,都會凸一大截出來
虛砷
虛砷 樓主

以前大家叫遙控器,我覺得像甩棍...[笑到噴淚]

2024-06-24 7:48
虛砷 wrote:
這篇開箱文章,算是有...(恕刪)

很棒的心得
感謝分享
這次六代紅色
挺好看挺迷人阿
怎不變成常駐色
怕賣太好?
虛砷
虛砷 樓主

我覺得還是市場小吧,做比較有固定買氣的顏色比較保險,就像賣車的,大家比較喜歡白色、黑色,二手價也比較好一樣,紅色不一定人人都愛。

2024-06-24 7:49
antiver

黑/白比較普羅色,綠系近年環保風...其它還是相對少,但特殊這梗就是愛者特愛,索以追捧甚至需+價追衝~ 都可能,索以也有其市場囉!...個人有紅選紅不然就白,紅白勝利!...所以去年V蝦搞GG...

2024-06-24 8:57
真的毫無吸引力的手機,

難怪全球市佔率剩不到一趴,

世人的眼睛果然是雪亮的!





台灣的開箱文慣例
跟某某手機對比,看不出1080p差異
aa000064

我覺得看不出差異的應該要去看一看眼科?明明就很明顯吧

2024-06-25 19:00
boy10803

去看了真的沒差[笑]

2024-07-08 15:34
頗專業感的開香文,索版優質品項,該讚!
而不才沒此等級,也只得小發聲回應下聊表敬意...

以索機市場現況,非傳統索友 or對索機獨家梗不夠有愛者,已沒啥好多勸進...
連對家人都會說,選大牌如果機 選三爽甚至小米系吧!

而以老索友前隻為 ii 現切 Vi 系用感正面部份簡言之...
耐電超有fu /背板特涼爽 /亮彩狠精美 /8G3夠暢快 /攝相界面真簡潔 /紅白就是絕美...
確實可說是1系的玩到位版吧!

讓人感受到索旗不再偏執,而更均衡全面的實用性,質感索味依舊,能說也就CP...~

但以索家現制價制量手法看就蒜再一年後,諒屆時也就前幾代的 27-30K 級~ 貓似等待的CP效益也大不如早前也阿... 就看各自時機思索與有愛度惹!

最後,紅白色勝利,台日限定+全球首發...比日本母國還早一個月,何時如此尊榮過~!
so...專店早入兩年保早拿早享,老索思維如此而已! ^_^~~...索紅就是誘人啊...


題外說一堆朱頭看不清 ""開箱分享文"" 跟 ""購前詢比/討論文"" 的不同吧!
總愛在人家的開箱文下回酸兔文自以為有見地!~...
不爽or沒本事發分享文可以出門左右轉沒人怪你,而不是像要在人家的辛勞上兔痰般的垃圾行為~
是真的,見人 索不樂見,沒品之人也吧!!


虛砷 wrote:
這篇開箱文章,算是有...(恕刪)
虛砷
虛砷 樓主

感謝,這次花了兩週,利用熬夜時間打完的,可能有些內容怪怪的,就請別介意,當時我應該是邊打瞌睡邊寫文章。

2024-06-24 21:31
而家拍攝連續按快門鍵
仍然會出現delay 或者 慢左嗎?
虛砷
虛砷 樓主

我覺得連拍算順暢,但測試次數少,不一定準,但連拍模式似乎只有專業模式可以設定,會覺得缺少彈性,或者說這支手機的精華就是在專業模式?

2024-06-24 21:28
顏色滿特別的耶,感覺拿在手上會有很多人來問?


分享一下使用未滿一個月,Xperia 1 VI 遇到的Bug異常問題,前晚遊戲後電量剩下72%,本來插著充電就睡覺了,半夜醒來卻發現電量仍然是72%?甚至插上去一會後卻沒顯示充電圖案...

後來發現更離奇的,他顯示充電完成,但拔掉線後,會突然漂去97%、90%,再插線充電就是一直沒法往上了,總之我變得無法判斷到底手機有沒有確實吃飽電量。

強制重啟,手機重置都試過了,這個問題應該非個人問題,雖然聽聞有人說這是Xperia 手機常見Bug 等韌體更新就好...但如同我之前用Pixel 6 時一堆Bug ,等了半年也沒改好,我覺得這個很基本的充電問題,居然也可以發生狀況...?

目前看來這不是每個手機都會發生,是否有挑色發生也無法確認...反正我用不到一個月就送修,也不得不欽佩Sony 離ASUS 越來越近了...

但我不覺得是韌體更新的問題,因為若真的有關,應該是更新完就發生這些問題,但我卻是已經更新韌體一陣子的情況下,突然發生異常,讓我覺得也可能是硬體問題。

原因是,Xperia 1 VI 我發現他是怕熱的手機,為何要強化散熱,可能是因為一旦過熱,可能導致電池壽命衰退更快或發生異常,因此我拍照發生過熱,玩長時間遊戲機身太熱...可能都間接導致手機異常的Bug 發生,這也是我從ZenFone 9 得出的結論,這兩支手機都屬於很緊湊的機身,因此諸多結構都是緊密排列組合,因此電池的散熱效果就相對重要許多,一旦沒做好,就像ZenFone 9 是電池膨脹翹起來,Xperia 1 VI 可能就是產生電池異常問題。

雖然原廠目前並未給任何解釋,但我本來買Xperia 1 VI 是為了帶去日本旅行拍照,挑戰跟上次X100 Pro一樣的輕鬆拍照體驗,也只能說遺憾了,Sony 自己不給力的,應該我出國前也拿不回來了。
antiver

覺這梗不太會像是硬體問題,且樓大應該不是一直這樣吧?...比較像是軟體掉拍~ 等更比較實際,這送感覺也不會有啥動作!

2024-07-05 17:19
虛砷
虛砷 樓主

我是那天發生後就一直這樣了,沒有恢復正常,因為我要出國,乾脆就送修去,改用小米14Ultra紀錄旅行了。雖然我也不知道問題到底是什麼,但這個問題真的有讓我再次對Sony 扣分

2024-07-05 19:23
請問,內建的音樂APP是安卓內建的?還是SONY自己開發的?
最主要問題還是在 DSEE Extreme 這功能是音樂APP就可以達到嗎?
還有聽說沒有內建DAC,
那直接接3.5底噪會不會很嚴重?
亦或者沒DAC推不動我的入耳式耳機?

我有去三創SONY門市詢問店員,
完全沒得到相對應的回覆

因為我有很多音樂放在SD卡內,我想到時候就不需要另外帶DAP,
全部透過手機播放或聽串流
舊的音樂檔還是需要透過 DSEE Extreme 來處理聲音會較好

我不在乎啥4K降為FHD,
畢竟如同我不會使用擁有4K解析度OLED的14 or 16吋筆電看影片或長時間作業,
為何不外接24~27吋螢幕使用?
我不想虐在己的眼睛(亦或者我也沒血輪眼阿)
而且手機尺寸本來就不適合看影片

我也只要近距離拍照,畢竟工作用的到
還有防手震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