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5ca3013062b7c51bfbaf992612805823.jpg)
這篇開箱文章,算是有點壓力的作業,所以體驗過程也算認真的做了些比較測試,希望能讓讀到這篇文章的你覺得有參考價值。
因為若有看過我開箱文章的網友,應該知道我有紀錄自己體驗過的手機數量,但其實裡面鮮少出現過Sony手機,因為我開始寫手機測試文章,也大概是2019年後才開始的,在那之前每次手機大概都用一年左右,鮮少體驗不同廠牌的手機。
但畢竟自己也不是靠這個吃飯的,每次體驗也是自己出錢,並且得通過太座的關卡...要求每次買入就得有賣出,因此各位會鮮少看到我的文章有什麼PK大亂鬥的情況,最好的狀況就大概是前一支手機還沒賣掉時,抓緊時間說要去市區走走,這時太座大概就知道我又要測試手機拍照性能了。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fd588459dcd064faefe15b958b60b4dd.jpg)
回頭來說,我其實第一支手機就是SE的,高中畢業後要去外地讀書時才辦第一支手機,圖個免費手機的想法下,拿到的就是SE T230,後來大四跟人面交買了台二手K800i,一路使用到當兵。(這兩支手機也是目前留在身邊紀念的老古董了)
本來覺得對Sony印象很好,因此出社會後原本也還是選擇使用Xperia S,但當時發現開始有些不習慣的問題,而且那時期安卓手機的耗電也蠻狂的,便開始換廠牌體驗,而最近一次使用Sony手機,也已是2016年那年九月入手的Sony Xperia XZ(第一代)。
可XZ最終仍因為體驗不好,當時也有寫了文章分享我遇到的問題,最後貌似也沒解答,於是換了手機,改去LG、iPhone一段時間,後來就遇到了顛覆Android手機劣勢的那一年,Google發佈了Pixel 3...(當時演算法攝影把黑夜變成明亮又清晰的照片,那個震撼感絕對是讓人難忘的發佈會)
這些年,我一直帶著當時對Xperia XZ體驗的最後印象,常看著Sony一直發佈新手機,但就只是看看,不敢再花錢體驗,而也可能是後來網友的心得分享,及市場的口碑反映,讓我不大敢再去考慮他,但其實自己用Sony手機的次數,可能是目前體驗廠牌中的前段班。
直到最近因為手機門號要續約了,想著自己堅持沒用5G也三年以上,搞得現在4G費率用的也逼近5G方案,算了算單月費率差異後,決定升5G的同時,順便買支手機,折扣也比較多。
最後,我沒選擇Samsung(S24 Ultra)...,而是我的老相好,也就是這次的Sony Xperia 1 VI
原因可能也跟自己的工作有關,欣賞Sony推動ESG,將Xperia 1 VI包裝設計極簡化的做法感到喜歡跟支持,因此有點想任性的再次體驗,確認一下現在的Sony手機,對已經被手機演算法攝影所臣服的自己,能否順利消化呢?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b128aacc4f1ea8b8e9b8a390f675fc5d.png)
-----------------------------------------------------------------------
拿手機時,通訊行的店員小姐還不放心的提醒我目前Sony包裝超簡化,算是全部廠牌中最簡化的,我笑了笑表示知道,這也是我選它的原因。(店員肯定傻眼,因為我應該是近期她客戶中...唯一買Sony手機的吧...)
包裝極簡,甚至蠻輕盈的。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7c2bf1a335b3cdc41bacc7eb41061610.jpg)
後面提供相關資訊,能差SD卡這點也蠻加分的,可以自己花小錢擴充儲存空間。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65749bb20503ac216d6113b23f49cde4.jpg)
把外包裝的紙拿掉後,就是回收包材的質感,看起來很像水泥塊呀...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0bae3560985ca814aa91e657f07ad6e8.jpg)
打開後,裡面就很簡單的放著手機,這次Xperia 1 VI我選擇緋紅色,主要也與後面選擇的手機殼有關,這樣配色我覺得還蠻喜歡的。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6508ea308e61a156b2d61e1c3eae4120.jpg)
手機背後三顆鏡頭蓄勢待發,我也很好奇表現如何?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5ca3013062b7c51bfbaf992612805823.jpg)
蔡司T*鍍膜認證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73afddffb6392b61c3e85bab84ab174e.jpg)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552c84131bf9fe1dd6aa13372e3c22ad.jpg)
機身真的有夠銷魂~
這次機身由原先4K螢幕21:9顯示比例,改變成FHD+ HDR OLED 螢幕19.5:9 顯示比例。
應該也是讓我重新考慮的原因之一,因為本來太修長,對於比較需要大螢幕的我來說有點不習慣。尺寸有拿捏到均衡點就好多了。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0d07396095270c2927cb78afb5c7ac33.jpg)
跟過去Sony手機相比,目前手機側邊作線條設計是有點不習慣。
SIM卡槽可以免插針就拔出這點算是加分~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1b813fc280d1d730114f7b978a7640ed.jpg)
目前大部分廠商都做螢幕指紋辨識,但Sony依然維持電源鍵的指紋辨識功能。
本來覺得應該很快適應,但使用一陣子後,發現因為這是在側邊的辨識,因此若放在手機架上,我本來設定的兩手指紋都是以握持狀態紀錄的,反而無法輕易解除,加上Xperia 1 VI並沒有臉部辨識功能,因此也沒法像其他手機,喚醒螢幕後辨識我的臉孔進行解鎖。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257f462d08eb2716e758317eff7f8d74.jpg)
相機鍵做得很有質感,不會太突兀影響整體美觀。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e33387a399e5f7a75f0676810ef65eda.jpg)
與以往相比,目前為了避免留指紋或手汗的問題,機背表面設計是佈滿凸點。
基本上不算影響外觀,甚至我拿到手機後幾天才注意到一個細節。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1261f92355f9e40f1c4cd37ccde6a096.jpg)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6529e05fdb8973d44086c29574c892a6.jpg)
原來機背下方居然有認證標籤,本來以為Sony 手機不會這樣直接印在機背上,但想不到還是這樣做,但卻極為不明顯,因為凸點設計的關係,這些圖案視覺上幾乎細不可見。
要不是用側面光照,我可能也沒注意到,這點算是讓我也吐槽不下去。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4d889a39800bff0cf933a4d2f80d6bf7.jpg)
既然買了手機,我自己也不是裸機派的...(怕摔到更心痛)
因此我考慮幾天後,確定自己會拿Xperia 1 VI當主力機,才尋找了一下手機殼,結果發現了一個「CHRONO®」保護邊框,因為Sony手機的時尚感,其實多年前就有一派使用者是買邊框保護手機的,因此看到這款保護邊框我也不意外,但意外的是聯絡了一下網拍賣家,發現他約的面交地點有點熟悉,趕緊跟對方問了一下,是不是2016年時就有在賣Sony手機周邊?
一核對下才發現原來對方是我當年買XZ手機殼的賣家,對方那時還偶爾會出席Sony發佈會寫文章,都這麼多年了,還蠻意外又遇到了。經過討論後,最終我自然是跟他買了這款保護邊框。黑色邊框加上紅色機身,組合起來其實沒什麼違和感。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7e43ffc200e17bae702d6d1ded4f8019.jpg)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b927d67b5c11c225f5d5ff7537d0f5c2.jpg)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2f888b8b6e7ee02e74f8cb1dbc6398a3.jpg)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b59c2256b954b180cd534beb665de5b3.jpg)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1ec7f6488fb9a0bd8db7dd9dcd97590b.jpg)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f9c4ba7ae8fecae7fbe4c3790d53fe12.jpg)
保護邊框內有附一片碳纖背板,雖然保留機身紅色也很好看,但最後我還是考慮到自己的使用方式,而選擇貼上碳纖背板,裝上後也不難看。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a9cb0f6eee9e519eb434b4e1ec6d981b.jpg)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98803e02650678c7d1d4751e92c2b06f.jpg)
------------------------------------------------------------------------------------
因為我原先用的是小米14ULTRA,因此趁著手機還在就兩者比較看看了。
會考慮Xperia 1 VI也是因為相機鍵、3.5mm耳機孔這些硬體設計,讓本來用小米14ULTRA但相機握把要額外組裝的我有點苦惱。(小米14ULTRA裝握把後整個實力很強。)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56625d342da683ea759b1aff008ae5c8.jpg)
兩者在都有相機鍵的條件下,厚度也不一樣,但握感我認為小米14ULTRA裝上握把真的比較舒服,Xperia 1 VI主要贏在輕便跟整合硬體設計。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04a0742e556dbdeeec85fce71b5dd500.jpg)
順便跑了一下測分軟體,看看兩者分數差多少:
- Xperia 1 VI
- 小米 14 Ultra
在PK我比較在意的拍照體驗前,我先說明一下兩支手機在幾個議題上,我自己的感受:
1.螢幕體驗
2.音效體驗
3.遊戲體驗
4.日常體驗
5.攝影體驗
--------------------------------------------------------------
1.螢幕體驗
兩台手機的螢幕等級有差,解析力也有差異小米14 ULTRA是3200x1440 pixels
Xperia 1 VI則是2340x1080 pixels
我拿來播放自己蠻欣賞的Links頻道影片,發現即便Xperia 1 VI只是FHD,但在播放畫質選項上,還是可以調到影片本身提供的最高畫質2160P HDR,會對這點提出是因為,我自己買來踩飛輪打發時間用的2000元小平板,可能是螢幕規格較低,有些影片就只能選擇到720P或1080P,因此我本來看到Xperia 1 VI只有FHD時,內心是一度有點擔心在欣賞影片上會不會打折扣?
而用這影片來比對兩台手機的螢幕表現,實在地說,我認為在沒有特別放大的情況下,純肉眼正常距離欣賞時,是察覺不到有明顯差異,甚至Xperia 1 VI螢幕亮度全開下,看起來顏色更鮮明且立體,色溫也比較穩定。
左:小米14 ULTRA; 右:Xperia 1 VI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1416acaedcc9dd7802983f37ff0ee63f.jpg)
下:小米14 ULTRA; 上:Xperia 1 VI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347579f6bed278408f0e64502d178f01.jpg)
另外比對大叔露營的影片,覺得Xperia 1 VI色彩比較豐富鮮明:
左:Xperia 1 VI ;右:小米14 ULTRA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e9f5424020aa6dca7a7c23aa06d2b32b.jpg)
不過,我改看Google TV上買的影片後,發現在一些比較吃光影對比的畫面中,Xperia 1 VI 螢幕呈現的感覺似乎有點粗糙,而小米14 ULTRA看起來是多了些細節及HDR效果(亮度都是調到最亮),但我印象中Sony調校螢幕似乎本來就比較重視色彩及對比,故也難說這到底是否為特殊狀況?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41d8e9d353ac56aa1318c36ddccb119d.jpg)
小結:
我認為Xperia 1 VI的螢幕雖然是降規,但換到較好的續航力,觀影品質部分也不算扣太多分,因此算是可接受範圍,但這看個人喜好,至少我覺得螢幕規格上,Xperia 1 VI沒有因為FHD而有什麼明顯不好體驗。
2.音效體驗
兩台手機的喇叭設置方式不一樣:小米14 ULTRA橫置情況下,是螢幕左右側邊喇叭
Xperia 1 VI橫置情況下,是螢幕左右正面前置喇叭
按照正常思維,我原以為正面前置喇叭表現會比較好,畢竟之前體驗ROG Phone時也大概是這樣的感覺,比較有震撼感。
選擇近期喜歡的歌曲實際播放比較,覺得小米14 ULTRA音質不差,但可能因為是側邊螢幕關係,聲音是比較分散的,沒Xperia 1 VI凝聚、渾厚。
但Xperia 1 VI前置喇叭也不是完勝,我覺得Xperia 1 VI最大音量其實比小米14 ULTRA再小20%左右,而且開到最大後,喇叭聽起來是有點悶的感覺,推測可能與機身並不大,得把喇叭藏的很細有關,之前曾有遇過其他手機也是類似狀況,雖然把喇叭藏的比較小,但相對放出來的音質就沒那麼大方了。
因此我在玩射擊遊戲時,音量跟細節沒從喇叭出來,實在不好判斷敵人位置,這點ROG Phone就做的不錯(但體驗過Asus品質後...放棄了)。
以下我將兩支手機統一用Pixel 3 XL錄影4K影片比較一下撥放同一影片段落的音效(約2.5分鐘),請留意播放音量,可以戴耳機比較一下(我自己覺得是都很優秀,差異不明顯):
而若要插耳機體驗,因為Xperia 1 VI有3.5mm耳機孔,因此我可以直接用自己的老相好JVC HA-FX850,因而終於聽到久違的音質。小米14 ULTRA則因為是type C屁股,我是用ibasso DC02轉接使用耳機,因為這有點作弊,所以雖然得到的音質也很棒,但我就沒特別比較了。
小結:
Xperia 1 VI本身的喇叭表現不差,又是前置式,但擴音的效果仍有進步空間。
反而是插入3.5mm耳機後,整個音效享受會有明顯提升,但就另外吃耳機規格了。
3.遊戲體驗
身為遊戲宅,Xperia 1 VI採用高通8Gen3處理器我是不擔心,但在意12GB記憶體是否夠用?![[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b4ac41bb704bb9477f5fd0cb07d15486.jpg)
在畫質上大部分遊戲Xperia 1 VI都能開起到最高畫質,運作流暢度也還不錯,以下錄製一段體驗幾款遊戲的內容。
Xperia 1 VI玩遊戲時,有一個專用APP「遊戲增強器」,可以幫忙切換效能模式,而這次也有強化散熱機構,因此實際遊玩下,我覺得手機本身大部分溫度是溫溫的,在25度室溫中遊玩,可能都沒超過40度,不會有劇烈發燙情形,但在戶外狀況...攝影時,我稍後會提到。
小結:
遊戲體驗正常,喇叭前置的關係,音效聽起來也比較豐富,但建議還是戴耳機可以聽到更多細節。
4.日常體驗
Xperia 1 VI畢竟是手機,因此需要能應付一些我日常的使用需求。也因為我很久沒接觸Sony手機,因此有些特色蠻不錯的。首先,Sony應該是目前少數除了Google Pixel Phone以外,也幾乎使用Android原生系統的廠商了,沒加入什麼自己家的獨特UI設計界面,也因此不少人可能本來是因為喜歡多元的操作特色而使用Android手機,在發現Sony手機幾乎沒有什麼獨特UI介面後,而覺得這廠商實在沒什麼進步,甚至開價太貴。
但我覺得高價格的因素也不少,可能是軟硬體有獨到之處,但也可能是長期好口碑而逐漸上揚,我自己也是因為辦續約才考慮入手體驗。
整理體驗心得:
- Xperia 1 VI因為這次的諸多改變,換到優異的續航力,拍照一輪後電量也沒掉太多。
- Sony自有的影片剪輯APP「影片製作器」,使用起來跟Apple的 iMovie類似,還算親民,但我好像沒找到影片間的過場效果。(前面遊戲體驗的影片就是剪輯作品)
- 手機採用原生系統,因此我蠻喜歡的固定主畫面APP排列功能,終究是沒有了...
- 因為吃完飯負責洗碗、倒垃圾,會透過分割畫面同時開啟Youtube跟垃圾車定位APP,本來都是要個別選擇進行分割畫面,但在Xperia 1 VI上卻有一個很不錯的設計是會把你常用的分割組合列為常用選擇,因此我只要選擇就會自動雙開~這在其他手機上倒是沒遇到。
- 手機可以加記憶卡,花500多元買一張256G記憶卡就直接升級,省下幾千元。
- 聽音樂APP一如既往介面好看,而且也有一些音效選擇可以註冊慣用耳機。
- Xperia 1 VI偶爾會有異常狀況,得關閉APP重開,與近期小米相同,都多多少少有一些系統上的小Bug,但還算可接受範圍,不到想吐槽的程度。
- 缺少臉部辨識功能,讓我就只能透過指紋解鎖,與以往敲敲螢幕喚醒,然後直接臉部辨識有點差異,希望未來可考慮加入臉部辨識。
- 手機有錄音APP「Music Pro」,本來有點期待可以透過這個Sony官方APP,來省下找錄音軟體的問題,但發現居然只能錄音10分鐘???似乎這軟體主要是針對錄製歌曲的概念,希望之後能有不限時的改善,讓我直接用「Music Pro」來錄音開會討論紀錄。
小結:
日常使用體驗大致正常,但有些提到不完美的功能,希望後續官方有機會釋出更新,增加實用性。
5.攝影體驗
近年手機攝影找到提升畫質的突破性改革,應該就屬演算法了,還記得Pixel 3~5代用那款玩到爛的感光元件,但拍出來的畫質卻還是可以跟一些大廠旗艦機一較高下。因此也影響我近幾年體驗手機時,也蠻看重這部分的表現。但大家會選擇Sony手機,或者說Xperia 1系列,可能還是比較期待攝影效果能否比照Sony自家感光元件、相機,鏡頭...的表現,消費者一定有期待Sony能把這塊成果帶到手機上來,或者開發出屬於自己的攝影演算法,但觀察Sony的選擇,似乎是比較不著重演算法,並且儘量讓手機的表現,大概落在數位相機的水平,比起模擬優化畫質,Sony更傾向證明光學攝影的優點。
Xperia 1 VI的相機APP介面,是參照Google原生系統的相機APP去設計,但整合專業模式及風格選單,專業模式主要是參考Sony A系列相機的相機選單去精簡設計的,並主要保留P、S模式,我覺得算簡易好用,實際使用也蠻好上手。當開啟相機APP但卻一直沒拍照,手機也會跳出判斷你可能是誤觸,因此一段時間後自動關閉相機APP。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1dfaecea7e0ec97734721a01861a8879.png)
在測試拍照前,我剛好玩錄影部分,開啟4K 120P的錄影,足足錄影了40多分鐘我玩遊戲的內容後,可能也是因為在冷氣房裡面,最後手機並沒有熱當,但在錄影完成後存檔過程,確實有反映溫度過高的問題。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46eb612777ad9430d30eb5790e1fb3e2.png)
但某天我帶小孩大中午去駁二散步,卻發現Xperia 1 VI拍照或錄影其實機身溫度仍會升高,這時Xperia 1 VI就會開起保護措施,避免過度高溫等情況發生。這狀況在我拍照正開心時發生,是有點掃興,也是我覺得Xperia 1 VI得再努力的部分。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b4b287228fdc92be17e4030fc5755256.png)
那麼最開始我對於Xperia 1 VI的拍照畫質有什麼想法?老實說我本認為應該不大好...
這想法主要是因為我認為演算法攝影目前做的很不錯,因此像 Sony並不熱衷經營的做法,可能照片畫質不是多大的優勢。
但後來想到當初我接受小米手機的拍照畫質,也是因為看了他們的發佈會,思考起照片真的要清晰才是對的嗎?模糊就不是好照片?之後體驗過,才稍微從畫質這個迷思中抽離。
但既然手邊有兩支手機,自然就順便做了個PK: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7d0cb6eae45a84490379b4e55abe2797.png)
最開始我是剛好逛地下街時,隨手拍了兩台手機的照片樣本,鏡頭都是用主鏡頭1X倍率。
誰知回家放大看後,突然發現其中有趣之處。
從第1張照片可以明顯看出左邊是Xperia 1 VI,右邊是小米14Ultra,如何明顯?可以參考遠方夾娃娃機的過曝及HDR修正,來區別這兩隻分別主打光學攝影、演算法攝影的手機。
想說既然都拍了,雖然不是多漂亮的景點,但不如比對一下細節好了?
第2、3張是我在比對照片左右邊緣的表現,結果發現Xperia 1 VI細節保留比較多。
- 1
- 2
- 3
後來趁著出門曬小孩,就順便多測試幾組(左邊:小米14U,右邊:Xperia 1 VI):
- 1
- 2
- 3
- 4
大致可以確定Xperia 1 VI的主鏡頭表現是比較好的(副鏡頭因為不同廠牌規格落差蠻大的,因此除非有特殊用途,否則我文章中幾乎不比較副鏡頭的部分)
以下分享其他對照組,看大家是喜歡哪家多些,因為天氣好,所以我覺得兩者都是不錯的選擇,但確實細節是有點不同(左邊:小米14U,右邊:Xperia 1 VI):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拍照過程中,我發現Xperia 1 VI有個問題是,若關閉風格檔案效果,那麼拍照時蠻容易偏藍或者過曝,雖然可選擇調節參數來改善,但這確實會影響拍攝的便利性,因此基於把照片拍好的前提,我是會選擇設定風格黨,採用「懷舊」或「自然」,會較容易拍出喜歡的作品,
此外可能因為沒太多演算法介入,照片的顆粒感跟品質都比較粗糙,這真的有需要心理建設一下,以下放些近期拍攝的照片,在室內或陰暗處拍攝的畫質,確實Xperia 1 VI是比較需要再努力,但天氣良好時的拍照細節,就是Xperia 1 VI比較討喜了。(限主鏡頭):
![點我看大圖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3a31e762ae1a7667dfffcd1369bf75cd.jpg)
![點我看大圖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cfad2df70487d1ae0d08e7ac62b8249c.jpg)
![點我看大圖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dc894bf7ffd3100c4b293c8fd153483a.jpg)
![點我看大圖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11a6cde0802cc719c7abaa3873e5f7aa.jpg)
![點我看大圖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ab90f4578655d45db0772e1a27b5cae6.jpg)
![點我看大圖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d7f48c307f376c71c3c0bd74d7bc7b67.jpg)
![點我看大圖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f8c02c8dddc1ca911ce5e799e54f8502.jpg)
![點我看大圖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5a534608c5f9700ddd99085e50a830fe.jpg)
![點我看大圖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26f2ce4e500586fb4feff5a149d41aba.jpg)
![點我看大圖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71346f06138582a559be353b819fac68.jpg)
![點我看大圖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35a1c98da426f82c8ab759ca879f6b8e.jpg)
![點我看大圖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250f15eca1e9e81580a4b4a2de8c45c5.jpg)
![點我看大圖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b6c2ef5bb46ed825864780026303cc1b.jpg)
![點我看大圖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8f5e23b9e8b7c8f46035ccb087d41e04.jpg)
小結:
攝影功能其實可玩的東西不少,就我平常比較需要的功能,這次大概都有,但可以做更好才是。或者增加一些客製化選項,提升整體的操作彈性。照片畫質部分,除了主鏡頭外,其他鏡頭的畫質並不起眼,大概就是為了做而做,但我希望,望遠鏡頭的畫質再提升,不然可惜了他的潛望式設計,目前我瞧Xperia 1 VI的望遠鏡頭,真的都算看辛酸的了。
看到這裡,可能還是會想回到一個老掉牙問題,那便是:Xperia 1 VI值得考慮購入嗎?
我覺得就是一個綜合評比吧,Xperia 1 VI擁有好看的外型、規格,續航力、拍照也有不俗的表現,不過因為不少原因,讓它好像不適合高價位似的。
然後攝影功能缺乏演算法的效果,導致好像沒其他廠牌來的亮眼,但這默默堅持的浪漫又有誰能理解呢~XD
若以我2016年後再次接觸Sony手機的粉絲來說,這次的體驗,是有改變我既存印象,但若可以,還是希望Sony可以多投入研發人力及資金呀。
感謝收看。
-----------------------------------------------
在寫完文章後又過一週,這幾天我把手機換回小米14Ultra,想說也很懷念徠卡風格跟演算法攝影的便利。
但拆開Xperia 1VI保護框要更換SIM卡時,不經意的再次欣賞了Xperia 1 VI機身設計質感,我覺得它應該也是今年自己心目中手機設計前三名了。
或許是因為拿到一隻爭議性不小的手機,才讓我有心思跳出框架,思考到底Sony Xperia 1 VI是一款什麼樣的手機?
我猜想大部分的人,都把Sony手機定位為攝影型手機,這可能一部分跟Sony相機的影響性有關,又或者說現在手機評測很大一塊是在做相機比較。
但這陣子體驗下來後,我覺得Xperia 1 VI帶給我的熟悉感,其定位應該比較屬於娛樂型手機,如同Sony專門做電視、walkman、PS5、相機...這些帶給使用者娛樂性十足的東西,Sony把拿手的特色綜合在手機裡,取得一個平衡點,似乎就合情合理許多,如果你喜歡那些特色,便再去買Sony家這些領域的專用商品。
但市場上的娛樂型手機,目前高階有電競手機的ROG Phone ,低階有中國廠牌高C/P值手機,讓消費者在僅比較規格的前提下,更不易買單Xperia 1 VI。
但想想,如果我們把Xperia 1 VI視為一台娛樂型手機,而非本來預期的攝影型手機,在維持這麼好看的機身設計與大小下,還能把各種娛樂功能發揮到一定水準,並且跟ROG Phone、vivo X100 Pro、小米14 Ultra、Samsung S24U等手機相比毫不遜色,突然讓我覺得,Xperia 1 VI是台被埋沒天賦的手機。
比如以下的優點:
1.續航提升有感
這次散熱及續航的加分,也讓它的完成度提升不少,我測試Xperia 1 VI給小米14 Ultra 播放2.5小時的4K影片,亮度開最大,結果播放完後,Xperia 1 VI大概還有79%電力,小米14 Ultra 則是剩67%。
2.散熱效果明顯
玩高耗效能的遊戲時,小米14 Ultra 的發燙程度明顯較高,而Xperia 1 VI 在機背沒有裝軟殼阻礙散熱時,發揮的溫控能力真的蠻厲害的。
(還是要吐槽:偏偏到了戶外又容易過熱導致拍照、錄影卡住!)
3.主鏡頭解析力佳
Xperia 1 VI主鏡頭採用Sony LYT-800
小米14 Ultra主鏡頭採用 Sony LYT-900
乍看Xperia 1 VI 好像輸了規格,但其實比較畫質後,我發現Sony 把LYT-800調校的不錯,拍攝物體時,放大看會發現Xperia 1 VI 的細節比較完整,算是符合官方說LYT-800其實可以做到媲美LYT-900的畫質,尤其Sony 親自調校下,原廠相機app拍出來的成果是不錯的。
當然副鏡頭部分我沒法比較太多(甚至目前我覺得Xperia 1 VI在副鏡頭是弱的),主要不同機種,受限設計問題而有各自優勢,但請回想我開始說的,若Xperia 1 VI是一台娛樂型手機...有這種相機表現,還有潛望式鏡頭85mm~170mm的(也許實用性不高),還能錄製4K 120p影片,防手震...是不是突然香不少?比起ROG Phone 也是加分不少。
4.重量、體積輕盈有感
娛樂型手機有個問題是,要如何拿捏出一個平衡點,讓消費者滿足享受?也許我們可以考慮ROG Phone, 但它的體積及重量,卻仍是不小的負擔。
Xperia 1 VI 做到200g以下的重量,體積也差不多還是一個可以舒服欣賞影片或逛瀏覽器的大小,這點可能沒什麼對手。
5.音效表現優異
這點我覺得也是符合目前各類型旗艦手機該有的特質之一,Sony 一如既往的不論在喇叭或3.5mm耳機所帶出來的音效,都是符合一定程度的高分,甚至我插上耳機聽歌曲時更有感覺到歌曲的甜度,這也是藍牙耳機不一定做得到的事。
6.儲存空間擴充性
身為一台娛樂型手機,擴充儲存空間是必然的,而在Sony 已經為Xperia 1 VI 做這麼多的設計之下,還能再擴充記憶卡,讓儲存空間延伸256GB~1TB(似乎還能更高),這目前也沒哪幾個廠牌如此佛心了吧?一般多買256GB就得多話2000~3000元,Xperia 1 VI 只要你買記憶卡,頂多花400~700多元就有了。
暫時想到這些,如一開始說的,大家可能認為旗艦手機就是某一條類型,甚至什麼規格都得頂規,但畢竟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不可能給你頂規的同時沒任何失去。這跟組裝電腦一樣,越高規格的電腦,相對耗能跟發熱。
而Sony Xperia 1 VI的規格,也許不是人人都可以接受,但它確實做出一個不是同行內可以輕易模仿的作品。
--------------------------------------------------------------------------------
113.07.04更新---電池充電異常事件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7/mobile01-f635c902eb7e8b822340b821743cf01d.jpg)
分享一下使用未滿一個月,Xperia 1 VI 遇到的Bug異常問題,當時遊戲後電量剩下72%,本來插著充電就睡覺了,半夜醒來卻發現電量仍然是72%?甚至插上去一會後卻沒顯示充電圖案...
後來發現更離奇的,他顯示充電完成,但拔掉線後,會突然漂去97%、90%,再插線充電就是一直沒法往上了,總之我變得無法判斷到底手機有沒有確實吃飽電量。
強制重啟,手機重置都試過了,這個問題應該非個人問題,雖然聽聞有人說這是Xperia 手機常見Bug 等韌體更新就好...但如同我之前用Pixel 6 時一堆Bug ,等了半年也沒改好,我覺得這個很基本的充電問題,居然也可以發生狀況...?
目前看來這不是每個手機都會發生,是否有挑色發生也無法確認...反正我用不到一個月就送修檢測了....
我一度推測這是硬體問題,因為Xperia 1 VI 我發現他是怕熱的手機,為何要強化散熱,可能是因為一旦過熱,可能導致電池壽命衰退更快或發生異常,因此我拍照發生過熱,玩長時間遊戲機身太熱...可能都間接導致手機異常的Bug 發生,這也是我從ZenFone 9 得出的結論,這兩支手機都屬於很緊湊的機身,因此諸多結構都是緊密排列組合,因此電池的散熱效果就相對重要許多,一旦沒做好,就像ZenFone 9 是電池膨脹翹起來,Xperia 1 VI 可能就是產生電池異常問題。
我本來買Xperia 1 VI 是為了帶去日本旅行拍照,挑戰跟上次X100 Pro一樣的輕鬆拍照體驗,最後只能說遺憾,後來我是帶Xiaomi 14 Ultra去旅行(意外發現比想像更好拍~)
直到我回國後又等了兩天手機才回到手上,Sony原廠回覆是高通處理器跟Xperia 1 VI內建的電池維護功能程式有衝突,導致電池充電百分比異常,推測關閉電池維護功能可能就能暫時停止問題?總之手機暫時沒問題了,我就先繼續使用看看。
--------------------------------------------------------------------------
113.07.20更新----Xperia 1 VI 3.5mm耳機直出音質優秀嗎?
因為有網友留言討論有關播放音樂時,音質是否優秀的問題,因此我更新一下心得:
Q1.內建的音樂APP是安卓內建的?還是SONY自己開發的?
我記得安卓好像並沒有自己的音樂APP,真要說應該就是Youtube Music吧?
查看Xperia 1 VI的音樂APP原始碼,版權所有是Sony的,但說真的也是蠻簡約的啦,跟以往我對於Sony的播放介面印象不一樣。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7/mobile01-b0e38568db6a7cc82ef46fdc43ce8fad.jpg)
Q2.最主要問題還是在 DSEE Extreme 這功能是音樂APP就可以達到嗎?
Xperia 1 VI的音質推薦設定是區分音樂(DSEE Ultimate)跟影片(Dolby Sound)
![[開箱]:Sony堅持的浪漫-Xperia 1 VI 緋紅版](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7/mobile01-132bddd24d8b5ed3cfb720ff1b3da699.jpg)
每個人體驗心得不一定相同,我覺得DSEE Ultimate在串流APP跟音樂APP都有達到類似效果。
我試著嘗試戴有線耳機(Sony MDR-1AM2)、藍芽耳機(Technics EAH-AZ80)來比較聽KKBOX跟SD卡內存音樂,都感覺音質有改善,但改善的多寡就還好,官網介紹是說這個技術取決於你聽的音樂檔案本來的音質優劣,若這個音樂本來音質就很優秀了,那麼改善有限(甚至可能停止DSEE Ultimate效果),但也有看到網友說關閉DSEE Ultimate得到的音質更討喜,這就看每個人的感受了。
反而是我發現Technics EAH-AZ80解析力比較強,Sony MDR-1AM2感覺較糊,應該再找時間體驗看看我另一支耳機JVC FX850的表現比較一下。
Q3.還有聽說沒有內建DAC、那直接接3.5底噪會不會很嚴重?亦或者沒DAC推不動我的入耳式耳機?
我這幾年設備清差不多,手邊留下的器材不多(去年還懷舊的買了台Kenwood D9),試著用iBasso DC02來充當DAC,接Xperia 1 VI再加上有線耳機(Sony MDR-1AM2)
聽艾莉西亞凱斯的「No One」(這組合也算方便外出使用)
Xperia 1 VI + Sony MDR-1AM2 + iBasso DC02,原本直接3.5mm孔時聽起來音質還OK,但覺得聲音跟背景打擊的重低音有點距離,接上iBasso DC02後聽起來聲音有凝聚不少,距離感有改善,並且聲音的暖度有增加,不會太冷,結論來看有接DAC是有差異的,但是否有底噪我的器材聽不大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