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白話《Sony Xperia XZ》試用完整心得、理論

講白話《Sony Xperia XZ》試用完整心得、理論
◆前言
從Z系列到X系列只有短暫的幾年,許多人認為無法享有真正旗艦機的感受,甚至認為毫無進步可言,但我們無法單憑硬體與外觀來直接下言論,實際上Sony是不斷的進步,甚至是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而不是與其它廠商玩起了軍備競賽。你對Sony的印象是什麼?可能只剩下「過熱」能說了,但是這一次的XZ熱嗎?跟過去Z系列比起來涼快很多了!

在這一次的XZ發表後,普遍非常看好索尼終於對相機開啟了一部份的封印,我們已經能調整快門、點擊測光等等的設定了,雖然還有一部份尚未開啟,或許未來我們就能使用真正的手動模式了。而至於RAM(記憶體)方面其實算是一種小遺憾,對於重度使用者們來說只有3GB的確會有不足的狀況發生,至於其它使用者則是輕鬆快樂的在一旁玩弄手機了。那4GB真的夠不夠用?當然不會夠,因為硬體設備只會不斷提升,軟體的需求也同時不斷的增加。老實說需求會超過3GB的人通常為重度使用者,但要如何讓需求如此龐大?一天24小時如果你把使用手機的時間給稍微減少些,需求或許就沒那麼嚴苛了。有沒有發現不斷吵作4GB的人似乎都不是日常使用或工作需求,而是重度娛樂者。

雖然特別提到3GB的記憶體是一種遺憾,但遺憾是在市場競爭力會減少很多,對於硬體、消費者手機使用狀況有一定了解的人反而更加支持。首先近期觀察結果指出,只要是允許使用手機的場合且人們是沒有事情做的狀況下,都會拿出自己的手機開始使用,雖然並不是反對這一種行為,但一天花費過多時間於手機上反而對自己健康有害且在無形中影響了自己的心理。生活上有許多事情比起你的手機更加的精彩,我們在低頭的同時可能錯過了許多生活上的樂趣。假設今天你進入一座公園,但你卻是找個椅子坐下開始滑手機,與其坐在公園做著你平常都能做的事,不如收起你的手機好好的抬頭看看眼前的景色。手機增加了生活上的方便與娛樂,但根據NOKIA標語表示:「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我們可以清處明白科技是由我們人自己操控的,但不要哪一天變成了科技玩弄我們自己。Sony不需要與其它廠商一同踏進這場你死我活的軍備競賽,因為手機終究是一個「工具」,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去冒險,而不是被這一個工具給操控自己的人生。也因此個人認為Sony已經贏在消費者內心,輸在市場的競爭力。

◆目錄
◆外觀設計Exterior Desgin
◆硬體 Hardware
◆電池續航 Battery Life
◆相機測試 Camera Testing
◆錄影測試 Video Testing
◆防水 Waterproof
◆總結心得 Experience
◆講白話時間 Simply to speak


◆外觀設計Exterior Desgin
講白話《Sony Xperia XZ》試用完整心得、理論
這一次索尼採用的設計概念為「 Unified Design(統一化)」,目的是為了讓手機能以更加簡潔、一致的方式呈現。而XZ擁有了2.5D曲面玻璃,顏色方面就算是不同的材質也能幾乎完全一致性的呈現。也因此這一次的XZ雖然厚度比起過去更加厚一些,但實際握持後會達到非常好的舒適度。
註:手機會有撞擊痕跡不是我用的QQ 請相信我

講白話《Sony Xperia XZ》試用完整心得、理論
講白話《Sony Xperia XZ》試用完整心得、理論
▲電源鍵(白色按鍵)
電源鍵延續了長橢圓形擁有指紋辯識功能,重複多按幾次能夠發現相當輕鬆不費力,跟我手上的Z5比起來差距非常大。XZ的電源鍵偏軟但更容易按下去;Z5則是偏硬比XZ還需要多點力氣才能按下。電源鍵並沒有為了統一化概念與手機同色,但這一個位置、這一個顏色起了點綴作用。
▲指紋辨識(電源鍵)
XZ的指紋辨識速度跟Z5比起飛快許多,在按下電源鍵的一瞬間即能解鎖畫面,我嘗試按下的一瞬間放開手卻也解鎖了。反而是Z5按下去會停頓一下才跳出解鎖畫面,一開始就覺得Z5速度已經非常快了,但XZ還要更快!如果平常不會因工作關係使手指骯髒的話,蠻建議使用指紋辨識。
▲實體拍照鍵
這一個拍照鍵算是索尼手機中重要特色之一。按鍵分為兩段式的,半壓後相機會進行對焦處理,再壓則是拍照。比起虛擬鍵進行對焦非常不方便,這個實體鍵帶來蠻大的便利性。當然它不只有這個功能,在手機螢幕關閉狀態時,只要按下實體鍵即可有「快啟、快拍功能」,要捕捉到一瞬間的景色這個功能相當實用,要是不喜歡這功能也可打開相機關閉此功能。像我本人手機是習慣放前口袋,但因為騎車的關係有時會誤觸啟動,不過基本上這個機率非常小。XZ的拍照鍵跟我手上Z5比起來比較偏硬,Z5比較稍微小力點就能半按跟拍照。

講白話《Sony Xperia XZ》試用完整心得、理論
▲SD、SIM卡槽(右側)
整隻手機唯一需要蓋子的地方,只要一拔開手機將會自動重開機並且要求輸入安全密碼(可自行設定)。確認插入後又會再度重開機讀取卡槽,不過因為我沒插任何卡所以手機是依據卡槽是否有插拔的針測,而不是讀取是否有卡。
▲雙卡雙待
這一次台灣所發售的XZ有雙卡雙待功能,為4G+3G。你可以選擇放2張SIM卡或是1張SIM卡1張SD卡,要是覺得64gb儲存空間還不夠的話,那建議就1張放SIM卡吧!
講白話《Sony Xperia XZ》試用完整心得、理論
▲USB Type-C (中間)
目前手機正在主流的插孔,不用顧慮到上下的因素可不分方向直接插進去。而這個孔是有防水作用無需擔心碰水會沉浸進去。只要孔有針側到水的話會終止充電,這是從Z3+開始有的功能。

講白話《Sony Xperia XZ》試用完整心得、理論
▲螢幕
因為XZ採用了前言所提到的統一化,正面、背面、邊框擁有同一色系的顏色。分離式的設計導致對於材質、選色非常重視,不同的材質會有不同的色澤表現,不光是單純看見一樣的顏色就選用,還需要考慮到的是不同環境所產生的不同條件。

講白話《Sony Xperia XZ》試用完整心得、理論
▲螢幕邊框為粉色的話
如果消費者購買的是粉色,那背面也因此為求統一也會是粉色。
順便為要求紫色的消費者說個明。索尼在過去的概念為「Omni Balance(全平衡)」,針對於手機正面非螢幕的部份一律使用黑色或白色,索尼當時表示:「黑色或白色對於人的視覺有較好的舒適度。」實際上黑色的效果會比白色還要好很多。一定會有人表示醫生說:「綠色對眼睛是最好的,要多看綠色植物。」上述的狀況並不是在觀看螢幕,而是用你的眼睛去看真正的實景。

講白話《Sony Xperia XZ》試用完整心得、理論
講白話《Sony Xperia XZ》試用完整心得、理論
講白話《Sony Xperia XZ》試用完整心得、理論
▲螢幕邊框為其它的話
我們先觀察這些範例圖,請問各位哪一種顏色你認為對眼睛較舒適?綠色之所以會被排除原因在於綠色植物會嚴重造成視覺混亂,生活上我們要遇到綠色的東西非常容易,在畫面越充滿綠色的狀況下只會讓眼睛更加混亂。我自己經驗推斷是因為畫面的綠色物件會被螢幕給延伸拉長,才因此會有衝突、混亂感。我們閉眼時畫面是全黑的,越暗的狀況下更不容易看見東西。依照上述我推斷黑色帶來的感受是:「沒東西、無畫面。」雖然黑色可能也造成延伸感,但你都開啟螢幕要碰到全黑的東西非常困難,除非是畫面邊緣刻意有黑邊,基本上黑色影響度是最低的。大家一直期望推出的紫色是那種偏亮的亮紫色,但為了統一化而選擇一致的顏色的話,混亂感會比目前推出的顏色還要更加衝突。

講白話《Sony Xperia XZ》試用完整心得、理論
講白話《Sony Xperia XZ》試用完整心得、理論
▲顏色為紫色的話
這幾張是我用自己所拍攝的圖經過PS調整色相改的,老實說背面意外的蠻有質感的。但正面大概就…如果將顏色的整體亮度再提高一些就蠻接近粉色了,但粉色太過於暗淡會讓整體不協調,再加亮就差不多跟最近新推出的粉色夠接近了,如果索尼真能突破這一個設計難關,那真的更加佩服他們設計能力一直都在頂端。

講白話《Sony Xperia XZ》試用完整心得、理論
▲暖色調螢幕
這一次的XZ是走暖色調,所以觀看螢幕時會發現白色部份都偏暖一點。從更低的角度來觀察的話會更明顯。

講白話《Sony Xperia XZ》試用完整心得、理論
講白話《Sony Xperia XZ》試用完整心得、理論
▲背蓋接收天線區域
背蓋底部部份看似快解體了,實際上它超脫了傳統的概念。在過去的時代房屋幾乎都是以對稱的姿態呈現,現代則是以不對稱甚至有種超出想法的概念,並不會特別要求對稱,也因此XZ跟過去的系列相比有種更加踏入現代化的感受。雖然一開始多少會有點再意,但拿上幾天後就完全不再意這部份了。

講白話《Sony Xperia XZ》試用完整心得、理論
講白話《Sony Xperia XZ》試用完整心得、理論
講白話《Sony Xperia XZ》試用完整心得、理論
講白話《Sony Xperia XZ》試用完整心得、理論
▲顏色呈現
而手機整體顏色隨著不同方向的光源有不同的顏色出現,因為這個關係而產生了漸層效果。這一個漸層效果使XZ整個活潑起來了!但又因為他本身較為暗淡的顏色使得給人冷靜安穩又不過動的感受。跟XC亮色系比起來,XZ的色澤表現反而更加活潑動態。
▲整體外觀設計
這一次的外觀有人表示與小米米米等等非常相似,但實際上他們該睜大眼睛看清處Sony對於這一支的作工。XZ的背蓋跟過去與眾不同,這一次索尼與神戶鋼鐵合作,使用「Alkaleido」鋁合金材質。從某些角度來看非常的亮麗,但換個角度又回到了暗淡的冷靜色。看起來與Z5的霧面非常接近,但實際上介於霧面與亮面。再來XZ是使用分離式設計,從各個角度觀察會發現有一條細小的縫,但除非太刻意的去刮,實際上我們日常使用的握姿不會有任何刮手感。也因為這些細小的線使XZ更加充滿現代感。XZ這一次被重重打槍毫無進步,但你必須實際現場拿著它才能有真正的心得。索尼這一次的戰略不是與其它廠商進行規格軍備賽,而是給予使用者更佳舒適的體驗。

講白話《Sony Xperia XZ》試用完整心得、理論
▲與舊系列比起來
個人一開始對於亮與暗所產生的效果會非常極端。我的Z1C(135g)重量實際上是比XZ(162g)還要較輕的,在我們人類的視覺來說,亮色系明顯有著活潑輕盈感,而暗色冷靜低調比較沉重。雖然我們從圖片看來雙方在視覺上的重量非常高,但實際拿在手上會意外獲得小驚喜。XZ在經過特別設計後在心理感覺比Z1C還要輕盈很多。那我們再與銀色Z5(154g)作比較,Z5在視覺上有著高明度的優勢,使得心理作用會比較感到輕巧,但一手拿XZ與一手拿Z5的狀況下,XZ反而實際感覺會更加輕巧許多。Z5之所以會有這種狀況發生,原因主要在於刮手感就會產生心理不適的作用,而邊框跟其它手機比起更加過度平整不符合人體工學,這兩者之間造成握持感比XZ更加厚重。在最後總結重量感來說:「XZ<Z5<Z1C」索尼在XZ非常重視使用者的舒適度,他們在我們人的心理與物理之間達到了非常完善的平衡,想了解索尼這一次的XZ建議不要只光看,實際去實體店體驗看看你就能有更多心得。

◆硬體 Hardware
講白話《Sony Xperia XZ》試用完整心得、理論
▲處理器
這一次XZ所採用的處理器為Snapdragon 820,各位不必再把810的陰影給搬回來了,這一次的820對於溫度控制非常的好。810這個處理器說實在真的蠻可惜了,Z3+與Z5系列只因為這一個處理器的高溫使手機在高運作下會稍微燙手。手機第一次使用會需要更新眾多軟體,在按下全部更新時溫度就會開始爆發出來了。Z5在更新時約20秒就開始有微溫狀況,差不多1分鐘過後就開始有稍微燙手的狀況了,在此同時手機效能大降許多,從桌上一拿起來連桌子都會有微溫的感覺,不過在其它狀況下都是保持微溫的。XZ則是一路順風的一直保持微溫的狀況
更新,在更新同時開啟其它軟體也都還是保持順暢無延遲。

講白話《Sony Xperia XZ》試用完整心得、理論
▲儲存記憶體(ROM)
ROM方面排除系統與基本軟體大約剩餘空間為47.83GB,這個空間對於輕度使用者非常夠用的,如果有玩大型手遊的話就建議再裝個SD卡吧。這部份就不多說了。

講白話《Sony Xperia XZ》試用完整心得、理論
▲記憶體(RAM)
這部份其實在前言就提到的蠻多了,個人真心認為用超過到3GB的偏重度使用者偶爾還是放下手機,欣賞手機上看不到景色。索尼之前也是有發表過放下手邊的3C多去欣賞美景,這或許就是3GB的原因其中之一。要不然變成4GB其實是非常簡單的一件事情,但索尼偏不加實際上也是有原因。當然也有可能單純是清庫存,是哪種原因就依每個人感覺不同自行想像吧。XZ有智慧清除工具讓使用者不用特地去下載優化工具,不需要再去下載軟體佔記憶體了!

評分軟體測試
安兔兔評測
總分:137928
3D性能:56132
UX性能:44830
CPU性能:29965
RAM性能:7001

Geekbench 4
單核分數:1588
多核分數:3849

講白話《Sony Xperia XZ》試用完整心得、理論
講白話《Sony Xperia XZ》試用完整心得、理論
▲桌面介面
因為不確定這個部份該打在哪部份,我就打在這裡了:D
原本的桌面往左側會是移動桌面欄位,但在XZ則是變成Google搜尋。當然也可以進入主畫面設定去更改。
進入應用程式的桌面後往左滑為常用軟體,在XZ下方多了個推薦程式,這個推薦程式必須連接網路才會顯示。

◆電池續航 Battery Life
講白話《Sony Xperia XZ》試用完整心得、理論
講白話《Sony Xperia XZ》試用完整心得、理論
▲電池維護
XZ推出了新的事物稱為「電池維護」,而這功能是考慮到當手機一直充電保持100%對電池有害。在90%之前將會使用較慢速度進行充電,並且會依據個人使用時間針測何時需要充至100%。這項功能對於日常作息一貫的人非常實用且準確,要是拔起充電器時間不定的話可能會誤判
我自己是固定每天晚上10點開始插入充電,到12點時移除。重複此動作約3.4天後再插入充電會挑出訊息表示是否啟用功能。但因為我插進去一瞬間準備雙擊進入睡眠時訊息才突來跳出,導致誤觸沒截到圖。這方面索尼還需要特別做些改進。

▲電池使用量測試
因每台裝置所安裝軟體不同而有所差距,手機本身沒刪除任何東西皆為一開始內建軟體。測試其間皆為開啟飛航模式、WIFI、亮度50%、不開啟NFC、藍芽等功能。

測試情況減少電量
待機12小時減少1%
播放YouTube 1080p 30fps影音30分鐘減少7%
音樂播放23分鐘大約1%
4K解析錄影12分鐘減少11%


◆相機測試 Camera Testing
講白話《Sony Xperia XZ》試用完整心得、理論
講白話《Sony Xperia XZ》試用完整心得、理論
講白話《Sony Xperia XZ》試用完整心得、理論
▲WB:色溫、EV:曝光值、SS:曝光時間、對焦:對焦設定
首先必要提出的是XZ終於開放了手動模式給予使用者去做調整,雖然當中還是有稍微的小遺憾,不過也因此拍攝出的照片有著更多變化、更好的畫面。
色溫仍然有一定的限制無法自由調整,不過索尼加入了「RGB/IR 感應器」協助色彩與白平衡的準確度。所以色溫就不太需要特別去調整了。另外還有雷射對焦,在非常昏暗的環境狀況下能夠快速對焦,對於夜拍有相對的提升成功率。
測光也新增了碰觸測光,使用者能夠更加自由的拍出一張美麗的回憶。
講白話《Sony Xperia XZ》試用完整心得、理論
▲曝光時間:1/4秒 ISO:40
老實說我自己本身有疾病與職業病導致手晃程度蠻嚴重,夜拍方面其實都只能減少曝光時間增加ISO提升成功率。如圖放大看會有明顯的殘影。不過在當下場景非常昏暗,樹葉也幾乎都快變黑了。但因為RGB/IR感應器關係使顏色有準確補捉到,在縮圖來看真的蠻不錯的。比較建議各位這種極端環境還是使用腳架增加畫質,其它人的文章有非常好的夜拍圖,記得去參觀一下!

講白話《Sony Xperia XZ》試用完整心得、理論
▲曝光時間:1/16秒 ISO:3200
僅單純放至網路分享的話,XZ真的非常適合你。雖然因為ISO提高的關係使得圖片不夠清晰,但也因此讓整體畫面都能拍出來。自動模式皆會提高非常高的ISO增加成功率,要是重視畫質的話記得使用手動模式。

講白話《Sony Xperia XZ》試用完整心得、理論
▲曝光時間:1/640秒 ISO:40
在日拍的狀況下畫面非常完整的呈現出來!這時候就大大發揮了高解析度的優勢。這時RGB/IR再度發揮優勢把場景最真實的色彩給截取,這一張照片與當時情景完全一模一樣。天空的色彩非常舒適沒有過度飽和的狀況。
註:圖中因車牌露出關係,有開PS將車牌去除,沒有使用其它設定。

講白話《Sony Xperia XZ》試用完整心得、理論
▲曝光時間:1/800秒 ISO:40
同樣是在光和日麗的狀態下,這一個小小的植物也是同樣保持著清晰的姿態登場。顏色沒有誇張的飽和,使整體仍然保持著舒適感。

講白話《Sony Xperia XZ》試用完整心得、理論
▲曝光時間:1/1000秒 ISO:40
天氣狀況不錯之下,畫質的確是無話可說的地步。在放大的狀況下,顆粒感、塗抹化不是非常的明顯。建議各位在狀況良好之下直接使用自動模式拍照,軟體不會太刻意提升ISO同時被降低畫質。基本上在這樣環境下用自動模式ISO幾乎不會太高。

講白話《Sony Xperia XZ》試用完整心得、理論
▲曝光時間:1/1000秒 ISO:40
雕像的細節非常鮮明清晰,完整的把整個細節都拍的一清二處。但樹林就很明顯有破功的狀況發現。塗抹感有點明顯了。不過主體細節以及色彩還原度非常強。

講白話《Sony Xperia XZ》試用完整心得、理論
▲曝光時間:1/1000秒 ISO:40
這張與前一張狀況也是一致,各個細節都還原的相當不錯。但樹林塗抹的痕跡稍微明顯了點,但以非專業要求來說已經非常足夠了。

講白話《Sony Xperia XZ》試用完整心得、理論
▲8倍的數位變焦通常不太特別建議使用,XZ的變焦功能在超過3倍後會顆粒會有點明顯,不過不特別注意的話不會看到的。雖然有清晰變焦的功能但始終是數位變焦所以能避免的話盡量避免。如果只需要隨手拍但偶爾需要光學變焦的話,可以考慮去購買QX系列外接式相機。我自己拍攝靜態需要變焦的狀況下就會拿起QX10來拍攝了!

講白話《Sony Xperia XZ》試用完整心得、理論
▲在直接接近樹林拍攝的狀況下樹葉的細節表現相當不錯,雖然塗抹感還是稍微有一點,不過跟前幾張來說這張就非常好了。

講白話《Sony Xperia XZ》試用完整心得、理論
講白話《Sony Xperia XZ》試用完整心得、理論
講白話《Sony Xperia XZ》試用完整心得、理論
講白話《Sony Xperia XZ》試用完整心得、理論

◆錄影測試 Video Testing
講白話《Sony Xperia XZ》試用完整心得、理論

▲防手震模式為數位式進階,在畫面中我是一般的散步速度行走。我們可以看到防震的效果相當穩定。在轉向其它方向角度時也能夠保持穩定不出現凸鎚的狀況發生。收音效果把當下的環境都有清處錄下,雖然聲音有點偏向高頻使低頻聲音變的較尖,不過與過去系列手機錄製影片狀況來說進步還是有的,由其是防手震有著更進一步的跳躍。

◆防水 Waterproof
▲這一次的XZ防水防塵等級為IP68。可完全防止任何塵物進入,並且可持續浸入超過1公尺水深裡。日常生活防水是肯定可以的。不懂IP68的話可自行搜尋IP68就能找到相關的資訊了!

講白話《Sony Xperia XZ》試用完整心得、理論
▲手機防水測試實驗室所測試用的水為清水,所以在日常生活防水是肯定能防的。但不要直接丟入海裡讓它游泳回來,畢竟海水並不是簡單的清水,今天可能安全回來但明天可就不一定了。

講白話《Sony Xperia XZ》試用完整心得、理論
▲游完清水回來了,記得好好擦乾再繼續使用。螢幕上有少部份水滴的狀況下仍然可以正常使用,幾乎不會感覺到有任何影響,這是從Z3+開始以來就有的技術。
大家常說索尼防水手機有水冷功能,手機一發燙直接丟進水裡馬上降溫。但不建議各位做這種事,溫度在瞬間有高幅度的改變狀況下,可能會造成損壞的機率會提高很多,XZ平常散熱已經很快了再加上也沒誇張的熱。

◆總結心得 Experience
溫度控制
摸著手機感覺到有點溫溫一直都是正常的,雖然索尼系列手機一直被冠上過熱王的明號,但實際上也只有使用處理器Snapdragon 810的手機真的過熱太明顯。依照現在科技來說手機仍然不是萬能的。一開始只有攝影機能錄4K解析度到手機也能錄,如果手機的4K影片拍攝功能非常強大的話,電影拍攝大家也早就跟著拿手機來拍攝算了。一台小小的空間要能拍攝4K影片以及保持散熱很不容易,對防水密閉手機的考驗非常嚴苛,要是你希望手機能錄好幾小時4K影片的話不如買台攝影機算了…手機終究是手機,有些功能要替代或許可能,但不是現在。XZ真的不需要擔心溫度,不用為了注意溫度特別下載軟體監看,整天提心吊膽的注意溫度變化真的很疲乏,畢竟它還是工具,不是珍貴的藝術品。
XZ開4K錄影溫度跟Z5大白天開相機模式溫度差不多。錄完時手機整支是溫的狀態,預估在大太陽底下就差不多會熱很多接近燙。測試的那12分鐘結束不到3分鐘,手機就幾乎沒熱感了。

相機效果
XZ開放了手動模式後,大家都夠遵照自己的意識去控制好設定,讓畫面不再是由手機自己決定。雖然曝光時間可惜最長只有1秒,足以拍攝車軌但效果還是不夠。夜拍也因為曝光時間可自行調整,使大家夜拍的畫質能更加的清晰了,但自動模式拍攝下會跟前幾個系列大同小異。如果今天你懂的使用手動模式中的設定,且希望能夠有更強的畫質購買XZ絕對會有感的。
(文章的夜拍攝影照太失敗,不過手只要不晃動太厲害的話畫質會好很多)

外觀設計
這一次的外觀延續了過去的方正系列,不過又意外有著同曲異工的工藝。Z5為了重視外觀與保護犧牲使用者的手感舒適度,由其是那令人不適的刮手感,而XZ洗新革面的再度找回使用者最佳體驗。2.5D的螢幕、圓潤符合人體工學的外觀、視覺最佳平衡比例。很多人去觀看他人拍攝的影片各個表示外觀非常醜陋,但真正拿在手中想法真的有所改變。XZ的外觀設計重點放在「使用者最佳體驗」、「視覺平衡」。喇叭位置令人非常再意不再是Z5的隱藏式喇叭,而是大方的在手機下巴以及上端出現,估計是刻意加強視覺的平衡才有這樣的改變,這部份是好還是壞就看每個人對設計的主觀意見吧!
NFC變成正面左上方這個改變不太好,而且就只是一張貼紙貼在那裡…要不是手機一開啟有告訴我位置,我還真的忘記NFC跑哪去了。整支手機就只有NFC非常不符合使用體驗,其它部份真的非常欣賞。

螢幕表現
在設定中的顯示,可以調整三種不同螢幕效果。第一種則是基本的不會特別做任何軟體處理。而第二種「X-Reality」是更加的銳化與對比,並且會有調整色彩效果。第三種則為「超逼真模式」,畫面會更加對比色彩更加濃郁,喜歡較重口味的使用者推薦使用這些效果,雖然可能部份場景會有過度明顯誇張,但開啟這些功能觀賞YouTube上的高畫質影片,猶如自己能碰到般的真實。
註:STAMINA模式會直接關閉顯示效果!

音樂表現
建議大家自行去實體店試用,畢竟這部份因人而異。例如你今天很喜歡聽重金屬音樂的話,這支手機的喇叭可能會令你不寒而慄。因為聲音跟以前系列一樣比較偏向尖銳,連鼓聲都有點偏高頻一點了。但因為聲音較高頻關係對於有人聲的音樂會非常吃香,不會因為過度低頻讓人聲完全被蓋住。觀看戰爭片時聲音非常立體不會有完全不和的感覺,但低頻處理不太好使男人低沉口氣講話特別悶。如果是聽女生唱歌的音樂,那效果瞬間起來很多。
如果用耳機的話我這邊無法給出心得,因為我只有Z5送的那支耳機…跟Z1C的…

電池續航
跟Z5比起來是好很多,但Z3始終保持省電王寶座。基本上都是1天1充。重度使用者建議帶上行動電源比較實際。
電池的安全度也不用太特別擔心,正常使用會自爆機率很渺小。要是發現背蓋翹起的話趕快去送修換電池,電池屬於消耗性的物件,所以不要勉強性的繼續使用。

◆講白話時間 Simply to speak

TIP.1 外觀形狀►更加人性化,重視使用者手感,拿了之後會發現跟其它廠商、舊系列的手機差距非常大。
TIP.2 外觀顏色►配色充滿各種驚奇感,就算是暗色系下也能忘掉沉重感。澗水藍使整支手機帶來現代化、內心的活潑外在的低調感。
TIP.3 相機手動模式►終於想通這一點後,版上的XZ攝影相片帶來很多驚奇感。
TIP.4 簡潔軟體介面►老練的最原生介面,直覺的使用非常輕鬆愉快。
TIP.5 背面的鏡頭資訊標示►少了那些意義不明的文字資訊使手機背面更加一致化。
TIP.6 電源鍵►電源鍵偏軟更輕鬆按下不費力。
TIP.7 RGB/IR►攝影相片的畫面因為這功能使顏色正確補捉還原最真實場景。
TIP.8 方正外觀►X系列的圓潤感脫離了索尼日系方正外觀,如同番外篇一樣,在XZ又再度重新找回方正外觀。
TIP.9 細緻外觀設計►能夠與其它廠商方正的手機走出自己的一條路,整體設計的構思非常創新。
TIP.10 脫離處理器810►採用了820處理器脫離810過熱陰影,在大量處理下只有溫的感覺。4K錄影才有明顯偏熱感。
TIP.11 背面LOGO►從原本的Sony變為Xperia,因為XPERIA的字體是端正的設計方向,更加融合在方正設計裡。
TIP.12 相機開啟速度►跟Z5比起算是又快上了一些。

TIP.1 NFC位置►為了整體設計NFC一張貼紙直接帶過,更換的新位置更是讓人匪夷所思。
TIP.2 吊飾孔►同樣為了整體簡潔設計,被移除掉了,這一點對消費者的打擊太重。
TIP.3 相機塗抹感►進步的非常多,但相信這仍不是鏡頭的最強功力,成功減少大量塗抹感能讓索尼奪取相機第一寶座。
TIP.4 手動模式不下放►要是舊系列手機早就有手動模式下,消費者對於索尼手機能夠抱持信心。目前只確認XP與X有得到此模式。
TIP.5 聲音偏尖銳►喇叭仍然在低頻方面過尖,使男性人聲少了低沉感變的過度尖銳。
TIP.6 RAM仍是3GB►雖然3GB對日常使用基本上算是足夠使用,但有時仍會快碰到底,4GB作為安全基本底限比較妥當。
TIP.7 電量表現►跟Z3比起來退步些許,在效能過剩的時代下電力續航表現能輕易打動消費者。
TIP.8 相機防手震►相機防手震稍不足,夜拍對於手易晃的人不太理想,但建議還是靠腳架解決此問題比較乾脆。

參加Sony Xperia XZ手機試用活動分享
感謝Mobile01的活動讓我試用到Xperia XZ。雖然這是一篇《XZ手機試用的心得》但拿到手機後真的有不少的想法逐漸浮出水面,就也因此在整個試用心得當中穿插許多對於「消費者購買手機的心理想法」,這個話題足以寫一整篇的書本。有些人拿著手機只是想作為「炫耀性的產品」,證明自己的金錢能力,這件事並沒有對與錯,但還是不斷的再宣導手機始終是個「工具」。在眾多同學、同事、朋友當中拿著高價值品牌手機你卻沒有,是否感到自己與眾不同?為了能跟上時代而開始節省金錢為了一支大家都有的手機,當你買下後卻看見他們已經換下一代的手機了,而你正拿出給他們看時卻被回答:「你已經過時了。」
整篇文章把我對於XZ這支手機最真實的方面給評出來,有些東西真的是一個主觀問題,人對於一個東西的感受非常不同,也因此一個手機外觀能如此多的變化。我自己也沒想到XZ的外觀可以完全與小米米米完全劃上了不等號關係,要是你親自使用實際還是有我所表示的觀點的話,或許你不適合這一支手機,但還有其它品牌手機適合你。

如果對於文章有任何疑問歡迎提問
點選我至我分享於FB之貼文

2016-12-04 13:45 發佈
如此淺顯易懂的精闢分析,只能給你滿分不能再多了!

神難賺 wrote:
如此淺顯易懂的精闢...

感謝你的鼓勵:D 文章標題特別標註"講白話"就是為了讓大家能淺顯易懂
大大的文章實在是難能可貴的介紹文,比起用許多專有名詞,還不如淺顯易懂好,希望未來能繼續有更多好文。
(1)NFC位置換到了前面對於長期使用索尼手機的使用者的確是個比較奇怪的改變,不過似乎因為是改金屬背蓋的緣故,所以不得以,或許建議索尼能夠整合進下半部的天線區?或是與Xperia標誌做整合之類的哈哈
(2)吊飾孔被移除是硬傷阿,日系手機的象徵,沒想到我手上的銀色z5是最後了😭
希望索尼能夠繼續走出自己的路,我想好像說買的不是手機而是信仰也不為過阿XD

希望我也能有機會寫出這樣的文章
jacky0400143 wrote:
大大的文章實在是難...

NFC那個位置要使用起來應該是不夠人性化的ORZ 的確金屬背蓋也有可能影響,也期望在下一個系列能夠把全部問題解決後在推出,而不是將問題移到另一個地方只為了解決那一個問題,之後又產生更多問題

我自己目前也是Z5使用者,除了那刮手的外觀跟噴火龍其它方面的確也不錯。

相信你之後也能寫出這樣的文章,畢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大家一起發表討論能認識很多知識。
真的介紹的很詳細,還有最後的優缺點心得,我覺得客觀公正。

我也給滿分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