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XPERIA Z5/Z5 Compact的健康檢查報告! |



【蓄勢待發/前言】 |
【臥虎藏龍/特色】 |
【穠纖合度/外觀】 |
【火眼金睛/相機】 |
【栩栩欲活/顯示】 |
【馳騁千里/操作】 |
【武陵世外/音效】 |
【同場加映/BONUS】 |
【面面俱全/其他】 |
【意猶未盡/後記】 |

▲本次活動場地-台北文創大樓6F,好興奮啊!
咳咳…大家好,我是這次負責Z5/Z5 compact健康檢查的醫師小哆啦醬(清嗓),首先,小哆啦醬於9/22下午通勤途中接到Mobile01活動小組的體驗會參加確認,很高興能來參與今天(9/26)在臺北文創大樓6F舉辦的XPERIA Z5/Z5 compact雙旗艦體驗盛會,是本人第二次參與SONY舉辦的XPERIA體驗會(去年底有去過Hi-Res的體驗會XD),也會盡我所能的把這天的所見所聞,分享給各位Mobile01的網友,供各位近期一個購機的參考。這次以一個比較生動活潑(咦?)的方式撰寫體驗會心得,希望各位能夠喜歡,如果有冒犯到相關行業的朋友請多見諒Orz。文章可能有點長,對病患極為關切的親友家屬可以直接點選小標題跳至該主題,擔心荷包可能無法守住的朋友,可能就麻煩你上一頁囉。不過體驗時間實在很短,很多測試其實都做得十分粗糙QAQ,若是下週有機會拿到實機,會再多測試。

▲與上次Z3+體驗會地點相同,文創大樓真的是個不錯的地方!
這次Z5體驗會小哆啦醬比較早出門,約莫13:15就到6F外等進場了,許多01網友也都到了,先在外頭拍拍幾張照,還有時間,拿出作業來寫個幾題好了,不過不久後就可以上手實機,心中有點小雀躍啊,也沒辦法多冷靜寫作業就是了Orz。

▲來來來,這邊走。

▲原來大巨蛋有屋頂了,驚!

▲小哆啦醬的編號是6號,旁還在使用的Z2也一起入鏡了(羞。

▲憑身上的識別證進場啊!
一進入會場,更是感受到Sony辦活動的用心,不但有好多精美的下午茶點,連餐廳服務生都進駐了,適時幫您收走空盤,SONY這次行銷下重本哦!上次Z3+已經有個很精美的餐盒,這次進化成迷你自助吧,沒吃午餐的我在這裡把午餐跟晚餐都一起解決了,讓我省下更多錢用來進貢SONY(誤XDDD。

▲精緻的水果串,飯後再來享用好了。

▲甜點有馬卡龍及巧克力小蛋糕,飯後能吃的東西也真是豐富XDD。

▲黃芥末熱狗配上生菜以及迷你兩口漢堡,這些美食害我吃相很難看Orz。

▲前面這道是我最喜歡的,上頭蕈菇,中間夾著一層厚實的豬肉以及多汁的蕃茄切片,下頭是酥脆的烤麵包,光用聽的就覺得好好吃!後頭個類似小烤餅的餐點,也是很值得一品嚐的好物喔。(不是在介紹手機嗎?
裝盤,倒杯果香紅茶,趕緊找個位置坐好,Z5/Z5c雙旗艦體驗會就要開始啦!準備好進入SONY的世界了嗎?

▲Let's start!!
▲回目次
先來瞭解主角們的身體狀況,能更快速掌握病患的病情,細部的診斷結果,請見下文完整的測試報告。
—設計—
●Omni-Balance全平衡,傳承Z經典●
●雙玻璃金屬邊框XPERIA鐫刻●
●金屬電源鍵指紋辨識,靈敏精準●
●纖薄輕量Z5、小巧玲瓏Z5 compact●
▲結合金屬電源鍵的指紋辨識。
—相機—
●全球最快0.03s混合式自動對焦●
●Android手機最高像素23MP●
●5倍清晰變焦,G鏡抑制邊角畫質●
●4:3/16:9等校焦距24mm廣角●
▲Z5迫不及待地想跟你說:「我有0.03秒超快速對焦!」
—顯示—
●BRAVIA螢幕顯示技術加持●
●sRGB130%廣色域面板●
▲BRAVIA技術加持的顯示螢幕。
—娛樂—
●數位降噪、Hi-Res播放、LDAC傳輸●
●PS4 Remote遊戲掌上玩●
●IP65/68生活防水防塵●
●無蓋防水microUSB●
▲專注聆聽,聽那動人的旋律。
—性能—
●LTE Cat.6、WIFI MIMO雙天線●
●S810+Andreno430+3G RAM●
▲改善散熱的S810處理器。
—儲存—
●32GB內部儲存空間●
●200GB microSDXC支援●
▲市面上堅持支援記憶卡插槽的手機越來越少了,還好XPERIA懂我。
XPERIA Z5 | XPERIA Z5 compact | |
處理器 | Snapdragon 810 4+4核心 | Snapdragon 810 4+4核心 |
螢幕尺寸 | 5.2" Full HD | 4.6" HD |
RAM | 3GB | 2GB |
內部儲存空間 | 32GB(非實際可用值) | 32GB(非實際可用值) |
記憶卡支援 | 最高200GB | 最高200GB |
SIM卡格式 | nano-SIM | nano-SIM |
主相機 | 23MP 1/2.3" 24MM | 23MP 1/2.3" 24MM |
前鏡頭 | 5.1MP 25MM | 5.1MP 25MM |
防水性能 | IP65/68與無蓋microUSB | IP65/68與無蓋microUSB |
Android平台 | 5.1 | 5.1 |
機身顏色 | 黑、白、金、綠 | 黑、白、黃、粉紅 |
電池容量 | 2900mah | 2700mah |
▲XPERIA Z5、XPERIA Z5 compact規格整理。
▲回目次
嗯嗯…先來量個身高體重,打量身材。很好BMI值在標準範圍之內!
XPERIA Z5 | XPERIA Z5 compact | |
長度 | 146mm | 127mm |
寬度 | 72mm | 65mm |
厚度 | 7.3mm | 8.9mm |
重量 | 154g | 138g |
電池容量 | 2900mah | 2700mah |
▲Z5及Z5 compact 身材比較
〖Omni-Balance變革與創新〗
Omni-Balance,設計重點在於創造平衡與對稱,而且要面面俱到。前後雙玻璃映照周遭環境。兼具科技與設計,讓您完全沉浸在手機內容中,感受不到硬體的存在。由設計理念可知,SONY希望透過手機與環境交融為一體,超脫螢幕框架限制,手機單純是為了將精彩呈現、收藏與掌中的媒介而已。

▲全平衡設計之變革。圖片來自XperiaBlog。
全平衡設計至今邁入第六代,從圖中也可以發現,設計不斷精簡化,移除些許設計元素,使側邊更顯簡潔、單純。厚度也一步步往輕薄邁進(雖然在Z1、Z5時稍微增厚了XD。),最初的雙層側邊框以及有底座的金屬電源鍵演變到後來都只剩下單層。而全平衡的代表金屬同心螺紋電源鍵也在Z5為配合指紋辨識而捨棄了,心情就跟當年小綠綠一樣糾結啊。
〖讓科技滲入生活中的Omni-Balance〗
這次Z5的形象照,與以往不同的是取景時加入生活用品,如同白色襯衫、金屬餐具、植物盆景,讓科技像生活小物般,無形地滲透進入人類生活。物料的使用及選色能更輕易與生活用品舉凡衣著,提袋搭配,很有無印良品那種簡單、單純、樸素的風格。至於為何沒有紫色?色相環拿出來對比,發現紫色與其他顏色相比相對突兀,當然,也有可能只是市場考量。

▲SONY跟無印良品真的很搭,上頭的鋁製鉛筆盒跟我現在用的一樣誒。

▲原先compact系列是要吸引女性用戶,不過經過Z1c,Z3c後調查,買最多的竟然是男生,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啊。
〖Omni-Balance全平衡的色彩哲學〗

▲XPERIA Z5色系與本次Walkman色調雷同,兩部門應該有做些意見交換吧?圖片來自imp3論壇。
Z5一共推出黑、白、金、綠,四種色系,除了經典黑白色之外,自Z3開始加入金、綠色,但Z3/Z3+/Z5一排站出來,又可發現他們是不同調色的金、綠,Z3的古銅金、銀箔綠,Z3+有晨曦金、湖水藍(Aqua Green),這次的Z5則是——金——綠,SONY將時尚融入顏色設計,每次XPERIA用戶購入新機總要苦惱到底要哪種顏色好呢?像這次Walkman、耳機更新的A20、h.ear系列,採用獨到的中間色調顏色調法,不但十分耐看,更能突顯質感,彰顯SONY在選色方面研究之深入。

▲中間色調調色法的全新h.ear系列耳機。圖片來自SONY HongKong粉絲團。
Z系列家族一向給人成熟、沉著、穩重印象的,一脈相承的家族風格這次Z5當然也不例外,除此之外這次更強調生活元素,白色靈感來自襯衫,一件好的襯衫,鈕扣樣式、縫線都十分重要,XPERIA在設計細節就是如此要求;綠色源自於厚玻璃側面透出的光澤,從生活中取材,怪不得每次XPERIA的色彩意象都使人嘆觀止矣;金色的想法採取自然的木頭,質樸卻又不失XPERIA的丰采。

▲獨特的調色讓XPERIA每次都有驚喜。
Z5 compact的選色則是維持compact家族一貫的輕快、活潑,一樣有黑、白、桃紅、黃四色。當今能一手掌握同時保有旗艦效能的Android機大概也只要Sony的compact系列了吧。

▲吸引想要旗艦效能但機身小的compact系列。
〖上手把玩,Z5細瞧〗
與過往Z系列不同,背板並非採用一直使用的亮面玻璃,而是經消光處理的霧面玻璃,摸起來還蠻類似MacBook Air的觸控板,觸感優異,不容易沾染指紋。另外為與霧面玻璃更為融合,側邊金屬邊框從Z3+拋光改為磨砂,配合具有畫龍點睛之用的XPERIA鐫刻字樣,格調層次一整個大幅提升。另外,緩衝落地撞擊的四角非Z3+上的雙層設計,防塵蓋的開蓋設計也非Z3+隱藏式。

▲磨砂的霧面美背,其觸感真的比我想像好很多,SONY在材質的選用上也十分講究。

▲新色墨綠,這顏色很特殊,搭配霧面玻璃更增質感。

▲Z5 compact底部是無蓋的防水USB。

▲Z5 compact正面右側集中所有按鍵:指紋辨識電源鍵,音量鍵,XPERIA招牌拍攝按鈕。

▲Z5 compact背面標明著1/2.3" 23MP的強大相機鏡頭。

▲Z5 compact正面左側則只有一個結合SIM卡與記憶卡的防塵蓋。這蓋子非常緊,應該不需要擔心換下支手機前他會蓋不攏。

▲打開蓋子裡頭長這樣。

▲接下來看到Z5,正面右側也集中了所有按鍵:電源,音量,拍攝鍵。

▲Z5底部也同樣是無蓋防水USB。

▲Z5頂部則很單純,只有3.5mm音訊孔及通話降噪麥克風。

▲Z5,正面左側一樣有XPERIA刻蝕和很緊的防水防塵蓋。
〖精確迅捷,指紋辨識〗
捨去全平衡代表金屬同心螺紋電源鍵,為的是加入近年來格外盛行的指紋辨識的感測器。透過設計師的巧思,直接將指紋辨識器與最常接觸的電源鍵結合,而無須破壞正面/背面一體的平衡美感。開發途中,曾為了側面積過小而苦惱辨識器能否靈敏感應,不過目前上手狀況來看,這問題已經成功克服,不但快速,還更加精確,無辨識方向性以及最多可儲存5組指紋,實用性大增,尤其是像學生之間最喜歡相互惡搞(發文、偷看訊息....etc),一般的數字密碼鎖/圖形鎖早已不管用了。

▲其實本人我有點厭倦每次都輸入密碼來解鎖啦!指紋辨識真是一大助益。圖片截自官方宣傳影片。
▲設定指紋辨識。只剩30秒鐘啊啊...我總覺得這次體驗時間短很多。
▲反應真的很快,但若手有手汗或是濕的會影響辨識喔。
▲回目次
接下來是視力檢查的部分,左眼先,右眼先遮起來…呃是主鏡頭先。(現在年輕人好像是:兩眼注視視窗,手緊握搖桿…XDDD。)
前鏡頭 | 主鏡頭 | |
有效畫素 | 5.1MP | 23MP |
感光元件 | Exmor R 背照式 CMOS | Exmor RS 堆疊式 CMOS |
鏡頭模組 | f/2.0 6片G鏡 | |
全片幅等效焦距 | 25MM | 16:9/4:3皆是24MM 5倍清晰縮放 |
▲Z5系列相機整理。

▲α部門技術加持,Z5系列相機表現更上一層樓。
〖全新鏡頭模組,全球最快對焦〗

▲與Z1之後旗艦機種相同的處理程序,要注意的是解鎖會造成BIONZ失效喔。

▲與Z3之後旗艦機種相同,ISO支援至12800,極低光源也能照出藏匿於黑暗之事物。
Z1至Z3一直以來皆是使用20.7MP 1/2.3”的Sensor,在Z3時改進原有模組:壓縮模組厚度、抑制邊角畫質的衰退…等等。這次XPERIA Z5 series用上全新的相機模組包含內嵌相位對焦點的全新堆棧式Exmor RS Sensor、鏡片增加至6片、不管是4:3/16:9都能擁有等效焦距24mm的廣角鏡頭,承襲自Z1以來的Minolta G鏡頭,並由α部門主導軟硬體的設計,達成0.03s全世界對焦最快的手機,甚至是快過自家擁有0.06s疾速對焦的無反單眼(Mirrorless)A6000,0.03s看起來十分驚人,但它可不是什麼溢美之辭,可是有通過CIPA認證的!

▲全新模組包含六枚鏡片。圖片截自官方宣傳影片。

▲內鑲嵌有179點想為對焦點,並適時選擇適當的對焦方式。圖片截自官方宣傳影片。

▲多虧0.03超快速對焦,能迅速在遠近景之間合焦。
一如以往,SONY旗艦用上的Sensor一段時間內都是XPERIA獨家,所以想體驗看看0.03s混合式AF,看來Z5 series是當前的必經之路啊。另外,歸功於SONY感光元件高畫素的特性,透過BIONZ演算將原先3倍清晰變焦再進化至5倍。

▲Android最高畫素23MP。圖片截自官方宣傳影片。

▲運用高畫素優勢藉由BIONZ運算達成5倍清晰數位變焦。圖片截自官方宣傳影片。

▲3倍清晰數位變焦進化成5倍。
〖群雄亂舞,各顯神功〗
接著進入主鏡頭的實測(我覺得我沒有先確認鏡頭是否乾淨就急著拍是個錯誤QAQ。),以下測試包含:各級ISO(50-3200)表現、邊角畫質衰退,會與本人同樣使用的XPERIA Z2(1/2.3” 20.7MP Exmor RS)、RX100M4(1” 24.3MP Exmor RS)進行比較。最後還會附上幾張Z5現場簡單的實拍、SteadyShot進階式錄影防手震的實測,所有原圖檔皆在本測試末,還有什麼問題歡迎在下方討論留言提出。
—各級ISO表現對比—
測試環境:XPERIA使用M-手動、RX100IV使用P-程式自動(+2+1+2,忘記調整回來了QAQ)手動調整ISO,JPEG直接輸出,後製僅有放大、裁切。




—廣角畫質測試—
請注意:Z5與RX100IV為24mm,Z2為27mm。
測試環境:XPERIA使用智慧場景辨識、RX100IV使用高級自動,JPEG直接輸出,後製僅有放大、裁切。

註:這部分請單獨比較廣角變形及其畫質衰退。
—現場簡單試拍、SteadyShot實測—

▲ISO 200 1/100s f/2.0

▲ISO 640 1/50s f/2.0
—SteadyShot小字典— SteadyShot透過比對拍攝物件的位置,裁切影片中每幀影像,雖會造成取景範圍的縮減,但也因此換來非常穩定的畫面效果,DxO錄影穩定度評比XPERIA分數總是獨佔鼇頭。 官方測試比較影片: |
▲SteadyShot實測
原圖ZIP
〖直覺操作,智慧相機〗
—新設計智慧場景辨識介面—
大家都知道Superior Auto智慧場景辨識(金相機)是從自家相機下放的功能,順便跟手邊Cyber-Shot比比,操作介面有什麼差別呢?

▲Cyber-Shot操作介面。
註:SONY相機自動模式還包括iAuto(綠相機)以及P模式(程式自動)。
沒錯,這次手機上也把直接調整色調、亮度加入此模式,智慧場景能調的東西不管是在相機還是XPERIA如同各位所見,真的不多,一切交給程式運算,套用最適當的場景、曝光,還蠻名符其實的XD。
—XPERIA娛樂相機擴充—
自Z1以來,SONY就以十分豐富有趣的相機作為賣點之一,最早的AR效果、Infoeye、Timeshift Burst,Z2加入多相機、Timeshift Video,Z3新增有聲相片、AR拍趣,Z3+增加人像風格、AR Mask……等等,當然這些功能在Z5上也不會少有。

▲多種相機模式可供選擇。
〖自拍美照,更享娛樂〗
這次Z5系列的前鏡頭並沒有像前陣子推出的C5 Ultra/M5畫素直接攻上1300萬,而是維持與Z3+/C4/C3相同的500萬前置相機,但相比過往Z系列還是會有升級感(2MP>5MP),就外型設計觀點來看,C5 Ultra/M5的前鏡頭還蠻大顆、明顯的,相比之下Z5所使用的5MP模組就顯得比較低調,整體更加協調、美觀。原先想要用前鏡頭試拍幾張的,不過礙於時間,這邊只能給大家這樣的資訊。
▲回目次
(動作:翻開書籍)上頭寫了什麼數字?6。那這個呢?5。很好不是色盲,通過!
〖大放異彩,更加出色〗
談及XPERIA的顯示總會有各種BRAVIA名詞出現,雖然在手機上大部分都是靠軟體達成,不過還是有一定的功效。Z5延續過往Z系列的Triluminous、Live Colour LED、X Reality及Super Vivid。
—BRAVIA小字典— [硬體] ○Triluminous→增進顯示色域,減少螢幕耗電。 ○Live Colour LED→高亮度時飽和度不衰退,增加可視角度。 [軟體] ○X-Reality→增加對比、飽和,消除雜訊,補足缺失像素。 ○SuperVivid→更進一步強化X-Reality的內容。 |
上面這些技術其實自Z2開始就有了,讓我們來關閉軟體效果來播放影片測試,看看誰的硬素質更值得你讚賞。順便推一下E環北港香爐的外星性能怪獸A7RII XD。
測試影片原址:
—Z5/Z2顯示對決—
測試環境:影片為SONY A7RII的官方宣傳。使用MX Player軟體解碼(意即不會套用SONY自家軟體強化。)螢幕亮度皆調至100%最亮。影片拍攝及收音皆為RX100IV,輸出格式為MP4。
▲測試影片。
〖不但豔麗,更加省電〗

▲Live Colour Creation:分開調整RGB三原色,即使調整任何顏色的飽和度,也不會因此有任何顏色失真,給予欣賞者更加切實的視覺饗宴。

▲Sparkling Contrast:讓黑更黑,提升對比,減少圖中煙火旁的耀光,進而給予更加清晰的視覺體驗。
▲SONY顯示學問:Expand Memory Colour顯示回憶中的色彩,Never Expand Human Skin Colour 人類皮膚顏色保持原始,動態測光背光。
另外,自Z3加入Memory On Display,在螢幕加入Panel Drive IC,記憶像素點最近出現的顏色組合,而無需每次刷新螢幕,就重新顯色一次,藉此來達到省電。
▲回目次
接下來是體適能:1600公尺,坐姿體前彎,立定跳遠。(現場一片哀號…)
〖播放BD,效能比拼〗
Z5系列皆為採用S810的機種,許多人看見S810多是避之為恐不及,甚至是認為比不過前代處理器S801到底SONY在Xperia Z5上下了什麼功夫?原先是想透過播放藍光影片來看看誰比較不會Lag,時間不夠我進入第二輪及第三輪,比較的效果很差,倒是這影片因為時間差很有喜感XDD。那看看溫度如何?到現場試了才知道CPU-Z不給安裝,所以只能給我的體感溫度(Z2 CPU-Z顯示58度攝氏。),兩著差不多......。
—BD播放發熱測試—
測試環境:解析度為1080P,檔案格式為MKV,使用MX Player軟體解碼(意即不會套用SONY自家軟體強化。)螢幕亮度調整至實際亮度相同。影片拍攝及收音皆為RX100IV,輸出格式為MP4。
▲測試影片。
〖簡單明瞭,操作流暢〗
前陣子有流出SONY為Z3打造一套更加簡潔刪除更多不必要元素的UI操作介面,現在看來那套UI已經正式推出並且套用於Z5上了。這裡透過內建的螢幕錄影功能快速瀏覽一下Z5的操作情形。
▲新UI操作介面。
▲白色主題開機畫面。
〖XPERIA特色,一樣不少〗
說到XPERIA手機介面的特色,無非就是簡潔的UI、豐富的個人化主題(甚至還能自己製作。)、SmallApp小應用程式工具、操作直覺介面美觀的MediaApps……等等。
—多樣主題,展現自我—
近日,SONY替自家主題佈景推出官網(https://themes.sonymobile.com/),以直觀的方式展示在Play商店上架販售的主題,雖然並無標明哪些主題需要付費,但若是真心喜歡作者的作品,應該也不會計較這樣的小錢才是。

▲官方主題頁面。
—扁平化SmallApps—
前幾個月許多XPERIA升到Android 5.0後,介面整體走向Google大力推行的Material Design,不過SmallApps本身卻好像沒跟上這股風潮,完全沒有任何更動…?在XPERIA Z5上可以發現,許多SmallApps都換上全新扁平化風格的icon,部分在Play商店的小應用程式也已提供更新。

▲全新扁平化風格SmallApps。
這裡順便私心推薦一組小應用程式:MediaViewer,他提供相簿、影片及YouTube的功能,尤其是YouTube竟然支援背景播放,螢幕鎖定畫面會跟著曲目改變,若是播放清單,在狀態列也會有上一首/下一首、暫停,感覺就像個免費音樂串流程式,不過…就跟看YouTube一樣,會有廣告Orz。
▲回目次
(動作:敲響音叉)聲音是從左邊還是右邊傳來的呢?……兩邊。
XPERIA Z5系列 | |
Hi-Res播放 | ✔ 支援LDAC無線播放 |
ClearAudio+ | ✔ |
DSEE HX | ✔ |
動態等化器 | ✔ |
VPT環繞音效 | ✔ |
DNC數位降噪 | ✔ |
AHC自動最佳化 | ✔ 無限制廠牌,種類 |
等化器 | ✔ |
S-Force環繞喇叭音效 | ✔前置雙喇叭 |
音訊輸出 | Line Out:192kHz/24bit 數位:192kHz/24bit |
▲XPERIA Z5系列音效整理。
〖雙管齊下,雙前喇叭〗
談起XPERIA雙喇叭的歷史,最早是出現在2013的Tablet Z,手機最早則是在Z2,Z3時曾一度將雙喇叭內移,礙於外觀一體性,Z3+/Z5外移至側邊,不過與Z2將喇叭孔開在側邊框上不同的是,Z3+/Z5皆在前面板上,很可惜的是都無整合Z2時期的呼吸通知燈。Xperia Z5/Z5 compact皆為搭載前置雙喇叭的機種,這裡使用Z5與始祖Z2進行以下比較。
—雙喇叭測試—
測試環境:歌曲為Sony Music SME Record於9/16發行的專輯Kalafina-far on the water,檔案格式為flac。使用內建「音樂」播放器,音效開啟ClearAudio+。影片拍攝及收音皆為RX100IV,輸出格式為MP4。
▲雙喇叭實測。
〖與世隔絕,自動降噪〗
自從XPERIA Z2在手機內加入降噪線圈後,Z系列便有了他廠牌沒有的數位降噪(Digital Noice Cancelling)功能,經過一年半載,還是沒有任何廠牌推出類似功能,降噪依舊是旗艦Z系列的優勢之一。

▲最新降噪耳機MDR-NC750。
插入具有5極(L/R/MicL/MicR/G)的專用降噪耳機(NC31/33/750),透過建置在左右耳機上的麥克風,收錄外界聲音,再經由手機運算,生成頻率完全相反的聲波,藉由破壞性干涉抵銷外界噪音,但礙於現實生活環境波形複雜,使得要產生完全相反的聲波困難。另外,數位降噪對於有固定規律的低頻噪音效果格外明顯,對噪音敏感的人多多少少會感受到由手機生成的聲波因無法完全抵銷外界噪音而產生的底噪。
註:最新降噪耳機MDR-NC750將於【配件】介紹。
〖智慧辨識,音頻補償〗
—AHC自動耳機最佳化設定—
自Z3+開始導入新的EQ設定—自動耳機最佳化,各種廠牌、形式的耳機,會先自動識別耳機的類型,再分析聽者的耳道形狀(約1-2分鐘…還蠻久的。)透過運算處理,整合資料後調整出最適合的EQ。不過,軟體再怎麼厲害還是無法補齊先天限制,所以阻抗太高、靈敏度太低的就還是不要試了吧。
—DSEE HX音頻補償—
最早跟S-Master HX同時出現在Walkman F880系列上,Z3時下放至XPERIA,後來透過更新Z2也擁有DSEE HX,簡單來說就像是圖片補差點,經過運算補足因為壓縮而失去的音頻信息,對碼率低(128kbps↓)的mp3效果幾乎所有人都可以聽得出差異。
〖無限享樂,無線自由〗
—什麼是“Hi-Res”?—
因為身邊周遭許多人似乎還不太理解這小金標背後的意義,所以這邊用非常簡明的方式來說明。
Hi-Res Audio高解析音質是SONY近年大力推廣且飽受爭議的標準。分別在:訊源、檔案、耳機(喇叭)不同面向代表著不同的意義。
I訊源:可以解碼【播放】48kHz/24bit以上的歌曲。跟他的音質好壞沒有絕對關係。

▲S-Master HX支援解碼Hi-Res歌曲。
II檔案:資料含量【超過】44.1kHz/16bit(CD)就可以稱為Hi-Res音樂。一般在mora、hifi track等網站都可以買到Hi-Res音樂。

▲一首檔案近150mb的歌曲,平均售價:80台幣/首。
III耳機(喇叭):根據<日本音響協會>的定義能貼上Hi-Res的耳機,響應頻率要【高達40kHz】,與音質同樣沒有絕對關係。

▲符合Hi-Res規範的耳機。
總之,選購耳機時,不需刻意尋找Hi-Res而是找尋真正適合自己的聲音,像本醬料就在耳機店泡了一下午,最後在預算內選擇強調樂曲氛圍、教堂空靈感的XBA-A3。
“Hi-Resolution Audio, The Way The Artists Truly Intended.” |
—什麼是LDAC?—
相信一定有許多熱愛音樂的朋友曾為了方便選用無線耳機,同時又無法忘懷接線耳機帶來較好的訊息傳輸量,兩者權衡之下到底是為方便選擇藍芽耳機好?還是為求音質選擇一般類比傳輸好呢?為解決一般藍芽音訊傳輸訊息丟失過多的缺點,SONY於2015 CES發表ZX2時,一同推出了“LDAC編碼”。
相較於傳統SBC,SONY的LDAC最高傳輸速率是990kbps,是當初SBC傳輸上限的三倍之多,不但能享受無線帶來的輕便,也不必擔憂音訊資料的遺失。不同於其他更早開發出來的無損傳輸,SONY的LDAC不需要透過3.5mm音訊孔外接一個訊號收發器,而是基於現有的藍芽技術以新的編碼來達成無損音樂傳輸。值得一提的是,LDAC必需接受端與裝置(詳見下列)都支援才可以使用,並且有可能會受到2.4G Wi-Fi頻段的干擾。
—LDAC支援— 播放裝置: Xperia Z3+/Z4/Z4 Tablet、Walkman ZX2/ZX100/A10/A20 接收端(僅支援LDAC,不支援aptx): MDR-1ABT、SRS-X33/55/77/88/99、CAS-1 |
▲回目次
〖Z5 Premium,全球首支4K手機〗
當初Z5系列在發表前就一直有風聲傳出是4K螢幕,大家也都半信半疑,不對,應該是不可置信,連在全球上市2K螢幕手機都沒有的SONY怎麼會出一台具有4K螢幕的手機呢?IFA發表後也真的是跌破大家眼鏡 ,不喜歡爭第一的SONY還真的推出Z5 Premium,不過這下子問題更多了,會很耗電嗎?4K影片資源很多嗎?為什麼不用2K螢幕呢?

▲將4K BRAVIA帶入行動生活,Z5 Premium。

▲全球首支4K螢幕手機,這名號可是非凡響亮。
Q:會很耗電嗎?
A:平時操作依然顯示1080P Full HD,僅有在顯示照片或影片時會使用4K解析度。
Q:4K影片資源很多嗎?
A:透過升頻技術,將許多非4K的影像內容提升至4K畫質,雖還是無法比擬原生4K內容,但其效果還是相當顯著。
Q:為什麼不用2K螢幕呢?
A:因為4K解析度為3840X2160,對應Full HD 1920X1080可以1個像素點對應到4個;對應HD 1280X720可以1個像素點對應到9個,常用的影片解析度格式幾乎包了。

▲升頻技術讓你不是4K也能有極致的享受。
上面這張簡報,一看到我其實有點傻眼,真想直接舉手說4K再怎麼樣也不會是4096P,4K是指1080P像素長寬各乘2,所以應該是2160P,該不會這張簡報講了三天吧OAO。

▲Z5 Premium與其他Z5系列不同,首支4K手機更該有個高調的外型,金皮卡,銀亮亮(?

▲Z5 Premium規格表。
〖Z5 Premium,實機搶先看〗

▲左Z5右Z5 Premium。

▲Z5 Premium高調的鏡面機身,證明自己全球首支4K手機尊爵不凡的身份地位。

▲Z5 Premium XPERIA刻蝕真的好迷人。

▲Z5 Premium鏡色的反射效果最好,23MP的自拍相機啊!

▲Z5 Premium與Z3顯示比較。
▲回目次
嗯嗯…再做個最後的確認,結果馬上就出來了,不急不急。
〖如魚得水,防水防塵〗
XPERIA近乎成為防水手機的代名詞,近年來更是不斷精進其防水防塵等級,同時將手機做到更為輕薄。Z5/Z5 compact通過國際實驗室IP65/68防水防塵標準,證實可以在1.5m清水中靜置30分鐘後,而不影響其效能。近日SONY雖更改官網防水聲明,但保固判定依然以氣密測試為主。
另外,入水前請確認所有防水蓋密合,切勿使用吹風機吹乾水漬,充電前確認microUSB的乾燥,外放喇叭待乾燥後會恢復正常音量。
〖錦上添花,周邊齊全〗
—Hi-Res降噪耳機NC750—
2015 IFA展,SONY每項新品幾乎都是快閃發表(例如:h.ear系列耳機、Walkman A20),甚至有發表會根本沒提及的產品默默上市(例如:Walkman ZX100、XBA-300AP),這次要介紹的是繼NC31後的全新降噪耳機NC750共有黑白雙色。Walkman A26雖標配此耳機,但型號不同(NW750N)且與機身同色共有五色,若是單買則依然只有黑白雙色。NC750是EX750AP不帶電池盒降噪版,另有帶有降噪盒EX750NA讓不支援降噪的裝置也能享受低噪音的樂趣。

▲IFA快閃發表的h.ear on系列耳機。
外殼是鋁製磨砂噴漆,背後則是一個負責收錄外界噪音的麥克風,左右各一。內部是9mm的動圈單體,使得這款耳機格外輕巧。
初步聽感,NC750有種箱子味,氛圍感還蠻強烈的,低頻量豐富,中頻有密度,高頻相對黯淡但沒有明顯斷層,拿來聽聽流行、人聲還算不錯,音場不算大,但樂器分離度還不賴。相比NC31有非常顯著的進化,實在很難相信NC750只是個9mm小單體。由於官方數據響應頻率5Hz~40kHz,根據定義可以標上Hi-Res,但注意這是款降噪耳機,該有的底噪是不會少的。官網定價3,490而無降噪版本EX750AP則是2,890。

▲NC750這裏買!
—視窗保護皮套SCR42—
自Z3開始,SONY都會推出選配視窗皮套,可以透過小視窗對手機進行簡單操作(撥打電話、拍照……etc),不過這次Z5與過去不同的是,固定方式「不再是用黏的」、「不再是用黏的」、「不再是用黏的」,而是像一般保護套是用殼固定的,雖然美觀程度有所下降(這我必須誠實的說。),但相對的保護性一定會提升。

▲各種色系都有所對應的皮套可以選擇。

▲非黏貼式提升保護性。
—體積嬌小UCH20—
(現場無展示)
UCH20我第一次看到這命名方式以為他是新一代的QC2.0快充變壓器,不過在官網查了一下這只是單純5V/1.5A,那為什麼會另外出這款充電器呢?大概是因為改進已經用了好一會兒的EP880,縮小體積然後輕量化,看國外的開箱影片是本次盒裝的標準配配哦。
—智慧手環SWR12—
SONY智慧周邊產品線定位還蠻清楚的,SWR1X是單純記錄用的手環,SWR3X則是附帶可以顯示時鐘跟通話的手環,SWR5X則是智慧手錶。

▲改變設計的SWR12

▲有人跟我一樣覺得二代比一代好看嗎?
前陣子在臺灣上市的SWR12相比SWR10增加了心率感測器,搭配LifeLog程式追蹤心率指數,壓力數值……等等,睡眠偵測也不必像SWR10相同需要先開啟,SWR12可獨立判斷。
—立體聲藍芽耳機SBH54—
看到這產品第一眼就會想到過去Sony Erricson的MW600,SBH54根本是個復刻版啊。SBH54有個超低調的OLED螢幕,以及三角柱設計,也有與XPERIA相應的金色與霧黑可以做搭配。支援FM收音機、查看播放的音樂曲目、HD Voice通話以及防濺水設計。

▲和Z5對應的金色與霧黑。
—哈囉藍芽喇叭BSP60—
這隻會跳舞的小玩意兒其實是個藍牙喇叭,透過NFC與手機配對,播放手機中的曲目,通話。另外他還是個語音助理,不過目前還不支援中文,祈禱Google快加入中文的辨識功能啊!對了,這玩意兒好像是正宗日本製的喔XDD。

▲舞動吧!
▲回目次
9/26當天一出市府捷運站,慢慢往松山菸廠前進的路上,過馬路時突然感受到背後一股壓力,回頭一看竟然是01主編歐帝斯XDD。信義周遭不管是什麼時候人都很多啊.......。

▲一旁的體驗區。
接下來的體驗會我真的覺得體驗時間好短,拍完開機影片、顯示比較影片然後再播個藍光碟,主持人就說只剩下3分鐘,原先進入第二輪第三輪的BD播放就趕緊終止,開始玩指紋辨識,指紋辨識還沒玩完,30秒倒數計時,怎麼會這麼趕啊!操作影片快快錄個幾秒意思意思一下,相機隨便拍個幾張,錄影隨便錄下,記憶卡拿回來,就把手機交回去了。所以相機部分我就忘記去確認鏡頭是否乾淨、低ISO照片也手震好嚴重,回來一看才發現拍的有多糟=.=。
〖圖集〗
這邊使用原圖上傳,喜歡的就自己下載囉。美美的SG(羞。




01的超資深主編歐帝斯。

負責產品介紹的Jerry。

最後是眾所期待的,這邊附上這次體驗會的診斷報告,哇好累喔,終於打完了!
大家喜歡這樣的排版嗎?如果還喜歡我的文章,評個分,是對我的鼓勵哦!
健康檢查報告 |
XPERIA Z5 | XPERIA Z5 compact | |
設計 | 更加方正,拿起來感覺比Z2還要輕不少,手感還蠻硬的。 背面霧面玻璃真的值得讚賞,原本我很懷疑這樣的效果,但真的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個人最喜歡的顏色是霧銀。 | 輕巧好握,雖然跟大哥Z5比真的比較厚、扎實,但他的小體積放入口袋、掏出來都很方便,雖然邊框照片看起來膠感很重,但摸起來涼涼的,是金屬喔。 |
操作 | 新的UI加回導航欄的文字,個人不怎麼喜歡這點,以後應該會習慣吧,畢竟當初UI從有字變無字的時候,我也是不怎麼適應。開機動畫變成全白色,搭配霧銀真的超美。 | 不會因為RAM只有2G就不流暢,其他與Z5相同。 |
相機 | 不管是對焦、相機開啟速度、按下去快門後的延遲都比Z2好很多,白平衡也十分準確。另外相機程式LiveView時雜訊也會顯示,不像Z2沒什麼雜訊。 |
顯示 | Z5最高亮度(700cd/m^2)比起Z2亮了一個等級,顏色也沒有因為亮度的提升就走偏(當初Xperia P很偏啊...),發色比起Z2冷一點。 |
音效 | 最值得讚賞的就是NC750這耳機比起NC31進步非常多,原本扁平毫無分離度可言的聲音都活了起來。另外自動最佳化音效是個值得一試的功能,他的EQ調整還蠻對味的。 |
醫生叮嚀 |
外型一直是XPERIA的一大賣點啊,各位用戶如果打算購入的話,記得按三餐定時好好擦拭這藝術品啊XDD。 醫師:小哆啦醬2015/9/26 |
▲回目次
—Sony Z5撼凍世界體驗會心得分享–台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