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體驗會活動是在Neo Studio舉辦,雖然Mobile01活動小組的出席通知私訊與Mail已經寫的很清楚,但我還是繞了那棟樓一圈才找到入口,在一樓的入口處就有發表會的布條,這應該是下午記者會的。

搭電梯上到5樓之後,迎面而來的是一張更大的全牆面海報,

與一旁的Sony Mobile新宣布之年度代言人陳柏霖的人形立牌,而這也是陳柏霖繼之前的Xperia Tablet S之後,再度代言Xperia產品。

進到會場後,就能看到舞台上的Z Ultra與兩側的闖關區及體驗區,但因為闖關區有許多體驗者在,為了不影響他人肖像權,所以就沒拍闖關區了。
舞台

體驗區


今天的體驗活動是由台灣Sony Mobile的行銷總監余俊宏先生親自解說,


余總監在一開始就提到Sony Mobile有進行市調,了解目前智慧型手機使用者在使用智慧型手機時的用途與比重,而比重最高的是多媒體娛樂,通訊反而只有第三,

並提到Z Ultra目前擁有5項世界之最:

而後余總監以一張PPT來比較Z Ultra與Nexus 7、iPad mini的螢幕、機身大小差異,對此個人覺得只有比寬度,沒有比長度是比較可惜的一件事,
但是也能看出Z Ultra是被明確定位在Phabelt領域,並以7吋平板為假想敵,而非以5吋左右的手機為假想敵,故在此定位下,個人覺得Z Ultra沒有閃光燈並不算是缺點,

Z Ultra發表時就提到有搭載Sony的一些新技術,其中在顯示方面使用的是Triluminos Display for mobile與X-Reality for mobile,

而X-Reality for mobile可說是目前的Mobile Bravia Engine 2的升級版,但是Z Ultra在上市時,會先搭載Mobile Bravia Engine 2而非X-Reality,後續將以韌體升級的方式讓使用者升上X-Reality,故個人覺得目前搭載MBE2的機型應該也有機會升級,另經詢問工作人員後,工作人員表示X-Reality啟動後將會是任何時刻都有效,而不會像目前MBE2只有看照片、影片時才有效,

X-Reality的效果比較可參考以下影片:
Z Ultra X-Rality功能展示影片
Z Ultra的整體機身厚度做到比Z還要薄的6.5mm,且與Z一樣前面與背面都是採用強化玻璃,外框則換成是鋁合金材質,

而Z Ultra的機身寬度一如先前我翻譯的Xperia Z開發團隊專訪文中,Sony Mobile的黑住VP所說:『護照的寬度是人手單手握持的極限寬度』,故Z Ultra是以在這樣的寬度下能塞多大的螢幕面板之設計概念,而決定採用6.4吋螢幕,
余總監也拿出台灣護照來進行說明:

有一點官方沒有特別提到,故不知道注意到的人多不多,那就是Z Ultra的側邊框高度改成與電源鍵相同了,雖然不確定是材質關係還是設計關係,但我想這樣的設計可避免Z Ultra不小心落地時,不會因電源鍵特別突出而先接觸地面,

而余總監在把台灣護照收進口袋後,突然從他的西裝外套內層口袋拿出Z Ultra,藉此說明Z Ultra是可以輕鬆收到西裝內層口袋的,

同時為了宣傳Z Ultra的筆寫功能,余總監說台灣Sony Mobile有特別請合作的行銷公司同仁們用Z Ultra繪圖,這當中有些作品是已經有被放在Sony Mobile TW的FB粉絲專頁上,

相較於別家廠商只能用觸控筆進行筆寫功能,Z Ultra支援筆尖1mm以上的多數筆款,但工作人員有特別提到,經他們自己的測試,筆尖是滾珠式的筆是不支援的,
另外Z Ultra的筆寫功能還有一項特色,那就是使用筆進行觸控時,拉下狀態列後,會出現筆寫、繪圖的選項,但是用手拉下狀態列時,則不會出現,
Z Ultra下拉狀態列差異-筆觸控與手觸控
Z Ultra的CPU一如大家所知的,是採用Qualcomm的Snapdragon 800 2.2GHz四核心,

同樣也有Sony Mobile 2013年新機必備的Stamina模式,電池容量則是3,000mAh,也有Sony防水機型必備的底座,

而先前與Z Ultra幾乎同時發表的SBH52藍芽耳機,以及Smart Watch 2後續也會被引進台灣,

另外,上海MAE展覽時,Sony的攤位亦曾展出許多Z Ultra相關的皮套、保護殼等配件,經詢問余總監後,余總監表示這些是其他合作廠商所生產的,並非Sony Mobile原廠配件,但這些合作廠商是有意將產品引進台灣,只是台灣Sony Mobile不知道合作廠商何時才會將產品引進台灣,
合作廠商生產的Z Ultra皮套、保護殼等
而Z Ultra的預購時間是7月24日中午12點開始到,7月26日早上11點59分59秒為止,但簡報的PPT把AM、PM弄錯了,另外8月份在台北、台中、高雄也有舉辦公開體驗活動,

因為我目前的手機是Xperia Z,所以就讓Z上陣與Z Ultra比拼一下,
首先是讓Z與Z Ultra並列,看一下兩者的大小差異:

讓Z疊在Z Ultra上,比較大小差異:

背面比較:

厚度比較:

而從6月25號Z Ultra發表以來,大家應該都有注意到原本Z背面那超大的安規條碼,並沒有出現在Z Ultra的背面,
但是如我先前翻譯Xperia Z開發團隊專訪文的內容,Sony Mobile的黑住VP曾說沒有這安規條碼就無法在歐美國家上市,所以這安規條碼究竟到哪去了呢?
根據美國FCC的資料,Z Ultra的安規條碼是印在Sim卡插的背面:

再來讓Z與Z Ultra比較一下照片顯示與可視角,我的Z已經更新上最新版韌體423版,根據上海MAE時Sony Mobile人員的說明,已經確定Z Ultra是採用IPS面板,而非至今為止所用的VA面板,
這兩張是我的Z開啟MBE2,並與全場唯二有X-Reality功能的展示機之一進行比較,我不知道為何第一張中,我的Z天空發色會被拍成接近紫色,現場看只是比較深的藍色而已,


接下來這五張,則是我的Z與搭載MBE2的Z Ultra體驗機進行照片顯示與可視角的比較,受限於Z Ultra背面的那條線,我很難讓兩台手機呈現同角度,





下面這六張則是我單純拍攝全場唯二有X-Reality功能的展示機之一,但我忘記換桌面照,






在比較過Z與Z Ultra的螢幕顯示之後,另一個大家比較在乎的應該是拍照能力,以下就由我的Z與Z Ultra進行簡單的比較,
再開始測試照相之前,先測試一下Z Ultra開啟相機的速度,經過幾次測試,Z Utlra從點下相機程式到開啟約莫是1秒,比Z目前的1.5秒又快了一點,並可參考以下的測試影片:
Z Ultra相機開啟速度測試
先說明一下,Z與Z Ultra的解析度都是開最大,也就是Z在智慧場景時是12MP,一般則是13MP,Z Ultra在智慧場景是7MP,一般則是8MP,
以下所有照片的對焦點都是整張照片的中央,約莫是下面這張的紅框位置,且每個模式都有拍攝兩次,

一、智慧場景辨識(上Z下Z Ulta)第一組


一、智慧場景辨識(上Z下Z Ulta)第二組


二、一般模式ISO Auto(上Z下Z Ulta)第一組


二、一般模式ISO Auto(上Z下Z Ulta)第二組


三、一般模式ISO 100(上Z下Z Ulta)第一組


三、一般模式ISO 100(上Z下Z Ulta)第二組


四、一般模式ISO 200(上Z下Z Ulta)第一組


四、一般模式ISO 200(上Z下Z Ulta)第二組


五、一般模式ISO 400(上Z下Z Ulta)第一組


五、一般模式ISO 400(上Z下Z Ulta)第二組


六、一般模式ISO 800(上Z下Z Ulta)第一組


六、一般模式ISO 800(上Z下Z Ulta)第二組


七、一般模式ISO 1600(上Z下Z Ulta)第一組


七、一般模式ISO 1600(上Z下Z Ulta)第二組


在照相能力比較這點,有一項算比較可惜的,就是會場有放一個小箱子,讓體驗者藉此了解Exmor RS感光元件在低光源時的拍攝能力,但因該體驗機的NFC、藍芽有問題,致使無法讓我取得Z Ultra的拍照檔,同時考慮翻拍螢幕會與實際表現有所落差,所以就沒有翻拍螢幕了。
而現場也備有魚缸讓體驗者可以把Z Ultra丟進水裡,此項泡水測試也讓我發現,Z Ultra的喇叭在防水機制有比Z再進步一些,Z的喇叭在泡入水中之後,整體音量會變得很小聲,需等待喇叭孔外的水漬消失後,音量才會逐漸恢復,但是Z Ultra的喇叭泡入水中前,與從水中取出後的音量是幾乎一樣(未使用儀器下,不敢說完全一樣,但至少我聽起來是一樣大聲),工作人員也不太清楚喇叭的防水機制是否有強化,故我也不清楚原因。


另外在會場有搶先播放由陳柏霖與Xperia V撈魚機的洪心貝妹妹合拍的台灣區Xperia Z Ultra廣告,也一併提供給大家參考,
Xperia Z Ultra台灣區廣告
最後,縱觀Xperia Z Ultra的整體規格與功能,再看其定價22,900元,個人覺得是算有點超值的價格,且比我當初預估的23,900元便宜了1,000元,
雖然Z Ultra沒有閃光燈是被較多人詬病的一點,而其螢幕大到6.4吋也是不少人有點難以接受的,但是我想以Sony Mobile的產品規劃來說,
個人覺得這樣的大小、規格,都可以看出Sony Mobile是明確的把Z Ultra定位在Phablet領域且比較偏Tablet,從比較的假想敵是Nexus 7與iPad mini這點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故以目前的Sony Mobile產品來說,個人覺得Z Ultra的出現算是補足Sony沒有7吋平板產品的問題,
同時藉由推出Phablet而非Tablet之方式,加上筆寫功能、IPS面板、高階硬體規格、防水防塵等,去為Z Ultra創造出不同於其他家7吋平板,或是傳聞中其他家6吋左右大小手機的一些獨特性,以上就是我的體驗會心得。
----分隔線----
我想大家看了前面這麼長的心得文,應該也蠻想看一下現場Model的照片吧,以下就是會場的女主持人與Model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