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索尼(Sony Mobile)於日前舉辦了2012下半年旗艦新機發表搶先體驗會,筆者經由Mobile01
網路報名篩選參加了此次的新機體驗活動。
活動結束後在返家的途中,筆者不斷的思考著「該用怎樣的角度切入,讓未能參與體驗活動的
廣大網友,能經由我的文章更加了解此次發表的新機的獨特之處」最後決定以
「貼切實際使用者的角度」及針對「造型設計」及「強大的硬體機構」為出發點,希望能讓不論
是仍在觀望或是準備入手的網友們,能以簡單明瞭的方式對此次發表的TX、T、V及J系列手機有
更深刻的了解。

SONY Xperia ARC 系列的誕生

2011年 由原Sony Ericsson推出的Xperia arc及arc s,經典的弧背造型獲得使用者一致的好評
,在市場上造成廣大的回響

自2012年開始,SONY手機告別舊時代,以NEX系列手機宣告新時代的來臨,NXT系列手機以高識明性的透明帶設計以及優越的硬體效能,成功的將日系美型手機特有的設計工藝展現於世人面前,其中Xperia P更獲得EISA 綠色環保手機大獎。
由於Xperia arc以及NXT系列手機的成功經驗,SONY於2012下半年推出了延續Xperia arc經典弧背造型的arc系列手機,並以市場上最強大的硬體機能及最高畫素的相機鏡頭,展現引領市場潮流的決心。

經典弧型美背

arc系列的重點在於重現Xperia arc 經典弧背與輕薄設計,不同於以方便握持為出發點的NXT系列,
arc系列以符合人體工學的機身線條讓大螢幕手機仍然有舒適的握持感受。

筆者當初在購買NXT系列手機時就陷入握持感與大尺寸螢幕的交戰;4吋的Xperia P握持感受最好,
但Xperia S 4.3吋的螢幕卻十分吸引人,最後筆者仍選擇了可單手握持操作的Xperia P;而此次
發表Xperia TX雖然擁有4.6吋螢幕但保有不輸Xperia P的握持感,此點感受在後來日本SONY
設計總監「勝沼潤」先生談話中也有提到「4吋螢幕的操作手感最佳」。
我認為就是因為弧型輕薄造型不僅讓單手握持更加輕鬆,也因為薄型設計讓姆指於操作時能更方便
活動,我相信將來Katsu桑會因為相同的操作感而想把手上的P換成TX的。



雖然同樣是弧型美背造型,但其實在細部設計上還是相當的不同的
由側面照片可以明顯發現,TX與T皆因相機鏡頭外突的關係,在後面有較突出的區域,而V與J的後背
則相對的較平滑,就算是放在口袋裡也較能貼合人體曲線。
同時四款手機在細節的處理上也下了不少功夫。由於可拆背蓋與不可拆背蓋的分別,除T之外側邊皆
不同的金屬飾條做為邊框的處理,在邊角的處理也不儘相同,尤其是Xperia V更是打破了防水手機
不可使用金屬的成見,大膽使用粗框金屬,展現了作為高階旗艦防水手機的美感。
外觀及規格解析
高階旗艦Xperia TX 、 Xperia T



筆者整理了官方公佈的規格表,並以紅色部份表示較大差異部份。
從比較表裡可以發現TX與T的規格幾乎是一模一樣,除了可拆背蓋與可換電池部份,其他的就是外型上與顏色的差異,不知是否因為在日本當地只推出TX(日本編號GX)而為了台灣地區另推出的T只做了外觀與顏色上的差別,否則以這樣狀態,不知道台灣索尼在市場區隔及價位上將會如何定位兩隻手機的差異。
另外要特別提出來討論的是之前吵得沸沸揚揚的CPU規格,此次TX、T使用的是「高通S4雙核MSM8260-A」,在現在眾多手機都使用四核CPU的時候SONY仍然使用雙核CPU,可見SONY對這顆28奈米製程的CPU相有信心。
且筆者於現場際使用時,也不覺得手機在使用上有任何的延遲感,可見大家是多慮了。
高階防水Xperia V (IP55/57)


基本上TX的大部份硬體機能也重現在V手機上,硬體規格也如預期般高標準,只不過內建的8G記憶體規格讓我相當的訝異,雖然說此次發表的arc系列都可透過micro SD卡支援儲存記憶體升級,不過身為一個硬體如此強悍的防水旗艦機,8G的記憶體設置讓人頓時有「咦??」的感覺,連前代的防水機皇acro S都有16G的配置規劃了,Xperia V的8G記憶體實在是讓人擔心上市之後的評價。
值得注意的是V在相機的內建設定中,比TX、T多了HDR的功能,在音效處理器的部份也多了Clear Audio+,不知道將來TX與T能不能透過韌體升級的方式也擁有同樣的功能。
另外螢幕配合提升水中操作性也升級為Mobile BRAVIA Engine 2,KATSU桑表示新的螢幕與以往的不同,不會受到水流的影響而造成應用程式感應自動開啟,只不過後來在一旁鎖在櫃子的展示實機還是看得出受到水流影響,螢幕因而亂跳動或是程式自動開啟執行的問題,不知道後來上市時這個問題是否能得到確實的改善。
另外除了內建只有8G記憶體的部份讓人十分在意之外,沒有實機相機鍵的設計也同樣讓人在意,因為如果螢幕的問題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又沒有實體相機鍵可以使用的話,勢必會因為水流的問題影響在水中拍照或錄影的效果,由於此次並不能親自體驗Xperia V(被鎖在展示櫃裡),不知道這個情形會不會真的發生,只能等待上市之後再到門市親自體驗再向大家報告囉。
多彩入門Xperia J


J的市場定位就十分的清楚,與NXT系列的U定位相同,是以多彩設計主打學生族群的入門款,只不過除了螢幕升級成4吋螢幕外,其他的並沒有太大的升等,內建記憶體只有4G也比U的8G少,或許是不想重疊到Xperia U的購買族群吧。
不過只次J推出的顏色以及烤漆質感,個人是認為比Xperia U還更吸引人的,且傳承了U的呼吸燈這點也是這次發表的手機中相當有特色的部份,若以外接記憶體的方式(支援micro SD最高32G)增加儲存空間,加上合理的定價策略,相信會吸引不太在意高規格、追求外觀亮麗的女性與學生族群,應該會是在市場上造成熱賣的機種。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發表的四隻手機除了T之外,同樣都保有有日系手機特有的吊飾孔設計,喜歡在手機上裝飾屬於自己個性吊飾的朋友們就不用擔心沒地方掛囉;筆者個人是認為arc系列造型比NXT系列更適合掛吊飾,曲線造型配上各種手機吊飾,徹底展現了日系手機的味道。

實機體驗
此次報名體驗活動的人數看得出來相當的踴躍,筆者六點半到達會場的時候,會場座位已坐滿了九成,或許也因為來參與的人數眾多,等到官方展示及說明活動結束,實機體驗開始時,馬上就看到體驗區擠進了滿滿的人潮…


據現場工作人員說明此次體驗機都還是工程測式版本,且介面仍是android 4.0版,因此跟筆者所持有的Xperia P差異不大,故筆者就針對網友對arc系列仍不明瞭且關心的部份加以說明。
螢幕
首先是網路上大家對於arc系列取消實體按鍵改採虛擬按鍵的部份一直有相當大的爭論,許多人認為這樣一來,4.6吋螢幕會被佔出不少部份,影響螢幕可視區域,此次筆者除了帶著自己的紅P另外還帶了arc S的1:1模型機,為的就是對比出可視面積。

由照片裡可以明顯的辨識出對比arc S4.2吋螢幕,扣掉虛擬按鍵後4.6吋螢幕仍約有4.3吋以上的面積,而且事實上虛擬按鍵在執行像是:影片、照片等需要大畫面程式時是會自動隱藏的,因此筆者認者虛擬按鍵的部份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

開啟Mobile BRAVIA Engine(上方)之後的對比,個人是覺得不用開螢幕就超漂亮的了

多媒體娛樂
基本上多媒體的部份與升級成4.0之後的NXT系列並沒有太大的不同,值得一提的是在音樂的部份多了像是線上音樂的音樂串流,其他的像是相片藝廊(筆者相當喜愛新介面呈現方式)、相片地圖、SONYMALKMAN音效強化等功能皆相同。
此次比較可惜的是沒有機會試到Xperia V新強化的Clear Audio+功能(因為手機被鎖在展示櫃裡淋水),不過筆者本身已經相當滿意原有的音效強化功能,只要搭配好適當的耳機,就能有相當不錯的音效感受。



(此畫面截取自Xperia P)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次arc系列SONY展現了一向良好的整合能力,將手機與平板電腦及電視的連接功能強化,不僅輸出至大螢幕更容易,且與平板的連接關係更密切,之前系列列為賣點的HDMI輸出接孔也整合至MHL接盒內,利用MHL連線功能,可以直接讓手機連接電視大螢幕畫面的同時也能有充電的功能,播放影片的時候就不用擔心會突然沒電了。

NFC近距離無線通訊
為什麼會特別將這個功能提出來,是因為筆者覺得arc系列的NFC有個特別的功能一定要別提出來,那就是除了有快速啟動應用程式的功能,還可以利用NFC進行圖片的交換,只要開啟圖片之後兩隻手機的NFC區域相感應,就能傳送圖片,雖然說在現在3G上網如此普遍的狀態這個功能有點多餘,但不缺是個新奇的設計,在近距離的狀態省去藍芽配對的時間,只不過這個功能目前並不支援arc系列以外的手機,實在很可惜。

各個體驗照片
NXT系列開始的1.5秒相機開啟快拍

Xperia TX實機體驗

美型TX

與Xperia P 相比,TX的螢幕鮮豔許多

MHL功能,多功能連接

arc S V.S. TX

Xperia J入門機也超美型

美麗的SG們

此次體驗會的另一個重點我認為是可以與日本設計總監「勝沼潤」先生直接對話的這個部份。
由參與體驗者提出自己對設計及產品上的疑問,並由實際參與設計過程的擔當者針對該疑問提出回應,讓人覺得SONY總公司對台灣這塊市場的重視。
由於提出的問題雖然相當的多元,一問一答的紀錄在其他版友的文章也紀錄的相當的詳細,因此筆者自行將KATSU桑回答的問題整理成文章的型式,以表達Katsu對這次發表的arc系列完整的想法。(以下為Katsu桑的說明整理,並沒有依照發問的順序)
關於Xperia V並沒有配置實體快門鍵的原因除了是考量到手機整體設計之外,Xperia V的螢幕經過調校,就算在水中使用也已經不會受水流的影響,而且Xperia V外型本身比起arco S要小,要在這樣的空間裡放入實體鍵,且又需考量防水防塵的功能的話,是會有點無理,因此在類似這樣的考量下,還是決定不設置實體按鍵。
當在設計手機的時候並不是大家坐在桌子前討論的這要如何那個要如何,或是神來一筆就畫出這樣的曲線,而是透過大家聊天的方式,聊聊設計上有遇到什麼問題或是想到什麼好的想法,像是arc的曲線我記得就是某個人員提到舞蹈表演這件事,提到跳舞時展現很美的曲線,因而慢慢進行一連串有關曲線的設計。
為一個設計人員,我們想要建立的是一個品牌的獨特性,就像如果我像在把手機上SONY的 Mark蓋住,但人們還是能很容易的分辨出「啊~這就是SONY的手機」,這樣的品牌辨識度是我們身為設計人員想追求的重點;當然我們也會去多方參考其他廠商所開發的手機,也常常會有「啊,原來還有這樣的點子」的感覺。
以這次發表的arc series來說,雖然都是弧線造型但每一款手機在細節上還是有所不同,像TX的底部較平,但J的底部弧線比較明顯,兩側的收邊也較圓滑,這樣的設計就很適合喜歡把手機塞在褲子口袋的人。
而對我來說目前使用的手機是Xperia P,這樣的大小對我來說是最適合的,因此若是要我在此次的arc系列中選擇,我應該會選擇J吧。
身為SONY的設計人員,以後我們也會憑著自身的驕傲與SONY強大的設計團隊,設計出更多不會讓大家失望的創新設計手機


後記
筆者整理了一份NXT系列與arc系列的對照表,主要用於在Xperia arc 系列還沒推出的時候有計劃要購機的網友們,方便大家決定是要馬上購買機能與造型也相當出色的NXT系列,或是要等待擁有經典曲線的arc系列,筆者認為在arc系列正炒的沸沸揚揚,許多NXT系列的手機也正特價促銷的現在,其實也是購入SONY手機的一個好時機。



題外閒聊
筆者認為2012年秋季至2013年春季,SONY的手機銷售策略應該會是以NXT系列配合arc系列,企圖在各層面的消費族群中搶下一席之地。
超強機能大螢幕:ion LTE、ion HSPA
高階旗艦:TX、T(取代原來S、SL的位置)
高階防水:V(也有可能與acro S並存)
中階功能型:P
低階美型:J(取代原來的U與SOLA,但應該會持續推出U的可換下巴延長話題)
低階防水:U(同時有掠食低階運動手機的可能)
我認為這樣的配置應該能全面的讓SONY在各個消費族群持續造成話題。
另外,有版友提到對推出J這隻硬體沒什麼特色的手機有所疑問,筆者認為我認為J的定位或許是被定位在女高中學生族群,長期以來手機市場一直勿視這個族群
稍微檢視一下目前市場上幾間大廠的手機,大多是以男性族為主的設計風格,
最多改個粉色,就說是主打女性市場,更別說目前推出的粉色機除了SONY出的之外,顏色都很不可愛
感覺很不用心在經營這塊市場(我認為這也是導致女生都喜歡買iphone的原因之一,其他手機太醜了)
而NXT系列目前有桃色、粉色手機都被定位在中階(Xperia p)、高階(Xperia S),低階手機上只有U系列算是比較多彩活潑的
因此我認為SONY這次會推入這樣的低階手機應該是考量到女學生群族的消費能力和需求,特別推出的
畢竟當初arc s推出的時候也是一萬多元的高價手機,就算是女大學生都不一定買得起,因此在低階手機中推出桃紅和香檳金我認為要搶年輕族群和女性族群的意圖十分明顯
但是在官網上J一直是寫「既將推出」感覺會比TX、T還晚推出,但HTC J這波來勢兇兇(連命名都一樣~~太狠了,準備要打烏賊戰嗎!?),品質和外觀看起來也相當有競爭力,從CM來看,應該也是想搶下女學生這個市場,SONY要是不快速反應的話,恐怕會打錯算盤
我突發其想的建議,HTC J 既然找來乃木坂當代言,這一陣子宣傳也辦得有聲有色,SONY何不找官方勁敵AKB來代言,還可以利用對方這一陣子的活動達到宣傳加乘的效果~~
只是不知道台灣索尼有沒有這樣的預算和打算就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