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陣子Apple Pay能否登台的新聞引起了各方的討論,連帶Samsung Pay在台上線的進度也備受關切,金管會將在六月底前跟行動支付、銀行、信用卡等相關業者舉行會談,徵詢意見,相關業者希望在這場會談之後,可以更清楚下一步要怎麼走,才能加速Apple Pay及Samsung Pay登台的進度。
雖然登台時程未定,但三星昨天先在首爾跟台灣媒體展示Samsung Pay於韓國的各種應用,不如我們可以先透過這些使用情境,來看看Samsung Pay有哪些特點,跟Apple Pay又有哪裡不同。
Samsung Pay已在6個國家上線

Apple Pay目前在美、英、加拿大、澳洲、中國、新加坡上線,未來幾個月也預計在瑞士、法國及香港開通服務。Samsung Pay也很積極佈局,2015年8月開通至今,已經在南韓、美國、中國、澳洲、新加坡等推出服務,未來也會進駐英國、加拿大及巴西。
南韓算是Samsung Pay在全球推行最廣,應用範圍較完整的國家,包括可用在商店購物、搭乘交通工具、取代金融卡存錢提錢、當做會員集點卡...等。
根據三星的資料,Samsung Pay 2015年8月首先在南韓推出,接著9月就在美國上線;Samsung Pay上線6個月後,也就是到今年2月份為止,註冊用戶超過500萬,尤其到今年3月為止的統計,南韓Samsung Pay用戶有259萬名,自上線以來,在南韓已經累積超過10億美元的交易額,該月每位用戶平均使用41次。
這跟三星手機在南韓市佔高(6~7成),以及可使用範圍廣、商店多都有關係。(Apple Pay尚未在南韓上線。)
不過三星並沒有透露在Samsung Pay在美國有多少用戶,只透露目前在美國支援超過300家銀行、區域中心及信用聯合組織合作。
亞洲現在有Samsung Pay的國家,除了南韓,還有中國及新加坡,目前Samsung Pay支援中國9家銀行信用卡,也和中國銀聯及支付寶合作,用戶可以Samsung Pay為支付寶帳戶儲值。
其他西班牙、澳洲、新加坡等地,也都跟當地最大發卡銀行,或花旗、美國運通、MasterCard、VISA等發卡組織合作。
中信、國泰世華、台新、玉山會是第一波合作夥伴
雖然台灣推出時程未定,但以目前銀行業者的佈局來說,中信、國泰世華、台新、玉山可望成為Samsung Pay第一波合作對象,這四家也是台灣發卡量最大的四家銀行。
據觀察,台灣使用信用卡消費的行為非常普遍,這種消費習慣對導入Samsung Pay(或Apple Pay)來說都是很好的立基點,但是台灣對要選擇與本土TSP(Token Service Provider)業者,如台灣行動支付合作,還是跟在歐美一樣,與國際組織VISA合作產生交易代碼,還沒有定論,因此目前很難提出明確的上線時程,這也是業者希望在六月底跟金管會的溝通會上,可以有進展的地方。
TSP、代碼是什麼,我們之後來看,這裡先帶大家看看Samsung Pay在南韓是怎麼個應用法。
購物、搭車、領錢存款都用Samsung Pay
在南韓經常可以見到支援使用Samsung Pay的據點,除了在商店購物時用感應信用卡付款,還可以放進交通卡、會員卡用來搭車、集點,也可以在Samsung Pay裡放進金融卡,在支援的ATM上感應存/ 提款。

比方我們在首爾的LINE Store感應信用卡購物時~
先從螢幕下方往上滑,就可以叫出你的Samsung Pay電子錢包 >>

接著選擇你要用哪張信用卡結帳>>
然後用指紋或輸入PIN碼認證,確認你是手機及這張卡片的主人 >>
解鎖成功後,把手機靠近店家的結帳機台(POS)感應一下進行讀卡 >>

完成感應,付款完成 >>
拿發票,Samsung Pay程式裡也會交易記錄,但當然不會顯示敏感資訊。
不只是櫃臺裡的結帳機台,也可以跟手持式的刷卡機感應付款。

在地鐵站,也可用存在Samsung Pay裡的交通票卡感應進站。

我們在很多ATM前可以看到這樣的標誌,表示這裡的ATM可以用Samsung Pay來提款存款,圖為韓國友利銀行的ATM。


要領錢時,先在銀行App上選擇要領的金額,接著一樣上滑叫出Samsung Pay錢包,選擇金融卡,接著用指紋辨識或PIN碼認證解鎖。

認證完成後,就可以把手機放在ATM感應器上,跟我們用金融卡提錢一樣,它會先提醒裡把手機收好後,才會把錢吐出來讓你領走,除了領錢,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存錢。


磁條感應機也可以Samsung Pay
其實付款過程非常簡單,就是打開Samsung Pay,選好卡片,指紋認證,就可以靠近感應付款了。但其實過程中有個可以特別提的地方是,我們在LINE Store,以及用手持刷卡機感應購物時,這兩個機台都是現在很常見到的磁條感應終端機。

這就是Samsung Pay跟Apple Pay以及Android Pay一個很不同的地方,因為Samsung Pay同時支援NFC及MST(Magnetic Secure Transmission)感應技術,所以除了跟Apple Pay一樣可以用NFC機台付款外,也可以讓這種一般的磁條感應機讀取卡片資料做交易。
在美國,13%的店家有NFC感應機台,但有80%的店家磁條感應機,台灣也差不多,設有NFC機台與磁條感應機台的比例約為20%及80%,很明顯磁條機的普及率更高,因此可以用Samsung Pay支付的店家就多,對使用者來說便利性更高,這也是三星一直很強調的地方。

不過要支援MST感應,手機裡必須有線圈,所以不是每台Android手機,甚至不是每台三星手機都可以使用Samsung Pay,目前支援Samsung Pay的手機有Galaxy S6 edge+、S7、S7 edge、Note 5,中高階的有2016年版的A5、A7、A9,而這些手機,就既支援使用Android Pay,也可使用Samsung Pay。
但每個國家導入的機種跟時程不一,台灣Samsung Pay上線後是否有支援還是以當時的消息為準。
另外Gear S2智慧錶也支援Samsung Pay,這個一樣,屆時要看台灣這邊軟體是否有更新,才會知道是否能使用Samsung Pay。
Samsung Pay多了KNOX安全保護
每每講到行動支付時,很多人最關心的還是安全的問題。
手機一旦被撿走,撿到的路人甲乙丙都可以拿我的手機消費嗎?
信用卡存在手機裡,會被破解嗎?
交易過程會不會洩漏我的個資啊?...之類的。
全世界的使用者都有一樣的疑慮,所以不管是Samsung Pay、Apple Pay還是Android Pay,在每個環節都做安全保護機制。
以Samsung Pay來說,從註冊信用卡,到付款交易的過程中,都有一些加密措施。

首先有個概念可能要先說明一下,Samsung Pay跟Apple Pay都是電子錢包,所謂錢包的意思就是你要把錢放進去才有得用,但他們都不是先儲值一筆錢慢慢扣款的那種(這是悠遊卡跟第三方支付的方式),他們是把信用卡放進去,每次要買東西就是用信用卡付款。所以一開始你要在Apple Pay或Samsung Pay上註冊信用卡。
把我的信用卡號放進這些Pay裡?手機被破解怎麼辦?
所以註冊時並不是真的留存你的信用卡號跟個資,當你在Samsung Pay裡註冊信用卡時,戶先把申請資料傳到發卡銀行去,銀行收到並確認身份符合,授權、資料無誤後,會送到代碼服務商(比方VISA、MasterCard、台灣行動支付或銀行自建的系統...等),會迅速產生一組代碼,再把這組代碼回傳到Samsung Pay錢包裡,完成註冊。
這組代碼就是以後交易時,跟刷卡終端機(商家)、銀行、聯合信用卡處理中心溝通的數字。所以存在Samsung Pay/ 手機裡的,其實是一組代碼,不是真實的卡號,這個過程就是Tokenization,將信用卡號代碼化。
但為什麼代碼是安全的?因為這是一組隨機生成、唯一一組的16位數字,這代碼沒有辦法進行還原,也無法從裡面得知信用卡號,以及這張卡片是誰的。
代碼傳回手機後,會被隱密的放在一個安全區域,比方iPhone是放在一個Secure Element,就是專門負責儲存經過加密付款資訊的晶片裡,要讀取這晶片裡訊息,必須先經過Touch ID指紋認證才行,確認這組代碼只被這個裝置、這位主人使用,只有你的指紋有權限啟用這組代碼。

支援Samsung Pay的手機也是這樣,但多了一個,三星有個企業用的資安服務叫KNOX,這個服務也用來保護代碼,它會另外在手機裡切出一個空間來儲存這組代碼,要取用代碼,也是必須經過指紋或PIN碼認證裝置跟身份無誤,不同的是,每次交易時,KNOX都會檢驗這空間是否有受到入侵,或惡意干擾,Samsung Pay這裡多了一層把關。
所以代碼在行動交易的過程裡,有很重要的角色。
再回顧一下前面提到的:台灣對要選擇與本土TSP業者,如台灣行動支付合作,還是跟在歐美一樣,與國際組織VISA合作產生交易代碼,還沒有定論,所以還無法推進進度。
所謂的TSP就是產生代碼的單位(Token Service Provider),Apple Pay跟Samsung Pay在國外是交給VISA來做,在台灣,台灣行動支付也有在做這件事,但為何無法決定選誰,這又是另外的新聞了,關於這過程也舉辦過公聽會,有興趣的可以搜尋爬文看看。
相當旁枝錯節的一篇文章,一下看Samsung Pay的成績,一下看可以在哪些地方應用,一下又看怎麼做交易安全防護跟台灣進度到哪...希望大家還組織得起來

就使用者來說,只要一個裝置、不用跑一趟哪裡申請什麼新東西、走到哪裡都有可以感應的卡機、又有堅強的安全機制,那就是好的行動支付。
台灣不是沒推過行動支付,但支援銀行少、要更換SIM卡,還要申請新的信用卡,其實都不方便,到最後大家還是用悠遊卡就好了,也因為現在大家用悠遊卡用得太普遍了,之後不管誰的Pay要在台灣上線,整合悠遊卡或一卡通也蠻重要的,這又是除了代碼業者之外,另一個要解決的問題。
Apple Pay或Samsung Pay進來後,大家會去申請嗎?
可以在回覆裡跟我們一起討論吧~
(在韓國可以用Samsung Pay在Line Store裡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