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字部分的連結在下面文字都找得到:

安兔兔官方評測S4,推測過熱導致效能下降
三星Exynos 5410由於散熱與設計上錯誤,產生功能上的問題
三星S3故障奪冠,HTC One疑遭抹黑陪榜,成故障第2名!
========================================
補充市售版低階舊S4過熱討論文章:
【我的SAMSUNG S4用一下子就很燙】
【S4真的會過熱嗎?】
【Galaxy S4 開箱, 短暫試玩(4/28 update)】
【剛新聞有報S4過熱問題..】
【S4 過熱問題, PCB layout 檢視比較】
【ptt、M01、XDA過熱案例的總整理】
【看來S4真的有螢幕發燙的問題,買後悔了...冏】
【S4 星期六買到現在的心得優缺點(再更新)】
【S4跑3D線上遊戲 螢幕就會燙】
【看不下去,實測有關S4是否熱呢?】
=============================================
影片為利用奶油塊隨機殼表面溫度升高而融化,
表現出機殼溫度,
間接表現出手機的散熱能力。
{[影片]}
簡單物理學原理,
金屬的熱傳導能力比塑料好,
(即金屬熱阻抗比塑料低)
散熱能力也較佳,
實驗的影片也正好驗證此原理!
雖然把熱包在裡面看起來不會熔化奶油、也不會讓手感覺溫溫的,
可也正好與這兩篇文章相呼應:
安兔兔官方評測S4,推測過熱導致效能下降
三星Exynos 5410由於散熱與設計上錯誤,產生功能上的問題
==========================
但是!!
該篇報導的記者的解讀竟是"表面溫度低的手機就是散熱較佳"
完全與事實悖逆,
不知道是專業素養不足?
還是有其他原因?
令人想起這篇:
三星S3故障奪冠,HTC One疑遭抹黑陪榜,成故障第2名!
====================================
另外在本板的
TaiwanSamsungLeaks - 揭露台灣三星與鵬泰奇特的行銷手段(4/5日三星澄清)
的 #14043樓就有該週刊刊登該測試的照片了,
此為壹週刊621期的三支機皇手機散熱測試影片!!
==================================================
補充內容:
一般量測溫度最常見兩種方法:
1.點溫度線(利用熱電偶原理)
好處是可量測內部位置溫度、不受量測點的表面狀況影響(不失真)
壞處是要固定溫度線、溫度線點不好可能會影響點溫度結果
2.紅外線(又稱IR,偵測物體輻射的紅外線能量)
好處是不需接觸量測面
壞處是遇到表面反射性高的材料可能會有誤差
========================================
實驗的基本原則就是:
要量測到溫度穩定
也就是量測到溫度都不會再有大變化,
散熱速度=積熱速度
才能表現出機器發熱、散熱的全貌!!
========================================
實務面來說,
解散熱最常見的兩種方法:
1.加大散(發)熱物(片)的接觸面積,以增加空氣接觸面,增加空氣帶走熱的速度
2.增加發熱物、散熱物的"熱均勻度"
關於熱均勻度:
大家可有想過:
散熱片是越大越好?還是越小越好?
答案是沒有一定的,
每種物質都有"熱阻抗",
熱阻抗越大、熱能傳遞越慢,
(這邊在講的不是比熱,比熱主要影響單位溫升可帶走的熱量)
而且與電阻抗相同的是,長度越大、熱阻抗越高。
所以散熱片太大反而增加熱組抗!!
反過來說,
散熱片越小越好嗎?答案也是否定的,
散熱片小的話,
熱集中在某一端,
一頭冷一頭熱等於冷的那邊沒散到熱,
不熱的地方地方等於沒用到或利用率低。
是故該影片表現出來的,
是三隻手機達到"熱均勻"的速度,
(僅片段)
熱均勻度最高的當然是最早達到穩定溫度的,
也就是同一時間內,
溫度提升最快的!!
=========================================
以這個影片來說,
只能說塑膠背蓋隔熱好,
CPU熱它的不幫它降溫,
該設計可能是以"減緩影響手握溫度提升的速度"出發,
但不代表長時間溫升穩定後,
塑膠背蓋的溫度會比金屬低。
而金屬背蓋則是熱均勻度較好,
外殼熱的快,
但是長時間比較下來,
理論上金屬背蓋的溫度會比塑膠背蓋低,
再比較裡面的CPU溫度,
當然是有金屬協助散熱的CPU溫度會比較低囉!!
以上有誤或錯字歡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