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整理一下自己的想法,也許不代表多數人的想法,也僅是我自己的思緒整理。
網路世界,已經主導了媒體的趨勢。平面媒體,經營辛苦,造就必須依賴「廣告收入」而能夠平衡與持續發展。這個也是出版社的困境。多看點書與平面報導,我已經盡力支持你們了。
就基本的行銷與廣告:
行銷道德(Marketing ethics)是指在法令條例或社會規範的約束下,行銷活動所應遵守的準則。
這點就是道德約束,全憑藉著第四權與社會價值的約束。
我看不到TaiwanSamsungLeaks事件之後的社會評價,反倒看到很多的商業操作。平面自我封鎖視野,記者到底追求的是什麼? 我也不知道,平日看的報紙寫手,他們是「業配」寫手,還是追求自由的真相?
行銷部隊,以我來看。
10人編制,使用50個帳號,就可以造就500人的「眾口之說」,網友都是散兵,打不贏500人的眾口之說。這就是所謂的「具有到德性的網路行銷策略」? 這眾口之說,是一種營造品牌,卻讓一切變成了一言堂。本應不該這樣控制網路的言論,卻發生了。
網友個人意見,被眾口之說打敗了。
媒體被自己的「經營生存」優先打敗了。
我只是一個人。幾天前,聽著女孩們討論手機,我深覺自己對於3C的認識不足。
這些知識,都來自於網路平台,卻赫然發現有人蓄意教育使用者。
利用網路平台,教育使用者,這也是很正常的。但,使用者應該有自己的想法,而非只看3C開箱文。
我必須承認,開箱文對我們的誘惑,是很大。同時,別人的開箱經驗會讓我思考這隻手機該不該考慮。
若是,藉由開箱文,而故意讓別人誤解其他品牌的品質。這就踩在道德邊界,我稱為惡性競爭。
的確,一個「音量控制掉漆」、「有縫」,會讓我不考慮該品牌。這是確實的發生。
同時,我進入電信公司門市,推銷給我一個「不會掉漆、沒有縫」的手機,我就會接受。
這就是破壞對手的品質,換取自家品牌的市場規模。
另外,第一線電信業者,只要多一點自家品牌的庫存,也會比較容易販售與讓使用者持有。
「電信業者的第一優先推廣介紹自家品牌」,引導消費者列入考慮。
所以,一搭一唱的業務推銷,造勢也造市。
為何他們知道要增加這品牌的庫存?並且第一優先推銷?? 內情是什麼?
只不過,我不知道「電信公司第一優先推薦」的考量是公司還是店員自己的意識?如果是公司建議第一線人員如此推銷,那就可能牽扯很廣。可能是「折讓」與「營利」,讓電信公司開始選擇夥伴。
這很正常,但是就眾多的競爭之下,卻是一種不公平競爭。
一切的推敲,讓我深感到「我們的意識被人控制」而不自知!!(啊~~)
這樣很多人持有,而非自由意識的選擇。只是我現在才找到原因,有點太晚。
選擇該品牌,使用快樂,是很好的事情。是我們自己選的,而不是被教育與強迫推銷出來。(我希望)
略懂行銷與市場營造的人,都懂得「目前市況是被營造出來的,行銷很成功」。
我佩服,但也不削。
「站在是非黑白的分際,我們會認同也會否定,全憑自身的道德認知」
資本社會,是一個資訊應該多元討論,多元比較,而非技巧性的控制。
電信業者、媒體、我們,都該檢討。為何老是喜歡吃糖果,而沒有自己選擇的意識。
我不是寫文字的人。那國際媒體有沒有重視這個事件?這是不是結束?
寫完之後,我們真的分辨的出來誰是工讀生嘛?
以下是我自己專注的連結,文長抱歉:
TaiwanSamsungLeaks - 揭露台灣三星與鵬泰奇特的行銷手段(4/5日三星澄清)
三星回應文=對爆料者的警告信,不是道歉文! 看懂了嘛?
TaiwanSamsungLeaks事件,看到被「廣告營收」箝制的媒體自由?
品質不過一般,銷售量是寫出來?
[轉貼] 我曾是鵬泰的員工,但後來不滿台灣三星內部的作為,離開了鵬泰。
抹黑手段滅火文章分析
公平交易法:行銷品牌的善與惡,組織性的行銷侵蝕論(論三星的病毒行銷組織戰)
被無聲的淡化,以後再也不會發生了嘛???(4/7 Updated)
我個人建議:這裡該是清理一下,選出幾個重點,我們蓋大樓。而非大家一直發言,擾亂原來使用者的空間。
蓋幾棟大樓,就是團結,我們台灣人不是散沙,我們一直都很團結,是吧!
ps:
台灣是有教養的族群。
我們不會在辦公室內抽煙,不會跟人講話不看對方,不會罵人時用自己的語言。
不要用髒字弄髒底下的發言,請收回內心那個髒字。
我怕你弄髒別人。
以下發言與回文,禁止罵人。
否則我這裡會被刪文~ 這是期望的話,請做吧。網管請刪除他的文字,不需要牽累到我!
謝謝!
-------------------------------------------
update: 4/7 01:28
有一個整理事件的全貌,很完整的便利貼:
充滿爭議的三星行銷手法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