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南韓薪資水平是台灣2~3倍,買一支4萬多手機還不到他們一個月薪水,不便宜但還好。然而已經是普遍台灣人幾乎快兩個月薪水,覺得超貴。不少日韓、香港、新加坡人來台灣旅遊消費都有成了大爺的感覺,直說好便宜,大買特買。很多人說最低薪資不要調高,因為物價可能跟著漲,但他們忘記了世界不是以台灣為中心,當我們在原地踏步的時候,外國可是薪資漲不停,所以購買進口產品,或者出國旅遊都會愈來愈吃力。然後有些人說他們不是領最低薪資,但不可否認台灣老闆都是參考最低薪資給薪水的,好似比最低高一些就是大恩大德。即便是月薪3~5萬,不是領最低薪資的,要明白也是只有日韓歐美國家一半而以。
不只高的貴,低階有些似乎競爭者開始少了,也跟著起漲了而且貴就算了,有些設計上根本本末倒置,只在其他非通話地方堆一堆料弄到價格上天,手機基本的功能"講電話"都弄不好。用過幾支不同廠牌自己或友人的手機,在戶外根本聽筒像是虛設,開到最大聲也聽不太到,除非開免持從喇叭放出來,或是掛耳機/藍芽耳機,不然在戶外根本沒辦法講電話。難怪三不五時在路上看到有人開免持,端著手機在講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