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
1. 變壓器,充電座的一般規格應該會寫DC out: 5V or 12V/ xA(x依據各牌子而不一定)
表示由交流變壓等整流過程轉換成DC直流5V或12V定電壓輸出, 定電壓條件下"最大輸出直流電流".
2. 充電電池現多使用Li電池, 其電壓規格為3.2V ~ 4.2V, 其是依據電量的多寡而決定電池電壓, 所以電子產品會有需要控制電源的單元, 這又牽涉到其他, 太長了...而電流由廠商依據產品不同而有不同電池可使用之電流規格;
3. 充電程序就像是把水龍頭打開將水送到水桶的過程, 水龍頭的管徑決定了所能送到水桶每單位時間的水量; 換言之, 電流會被電池的化學結構固定送入電池的"電流值", 電池慢慢達到4.2V充飽的位準, 所以一般3C產品的變壓器通常為5Vor12V的原因.
結論, 只要接頭適合, 以2.1A_Max的變壓器舉例, 理論上就可以接三個SII手機充電, 當然僅考慮Max是真實的, 電壓穩定拉拉拉拉的...條件都成立情況下.
車充教不好的原因又是因為車充會有泳浪電流...等原因, 不過SII應該在電源部分的設計"應該"不會偷工減料...當然...可以買比較好的車充, 又註明可以保護後端產品的車用型充電器.
電擊對人體的危害程度,主要取決於通過人體電流的大小和通電時間長短。
電流強度越大,致命危險越大;持續時間越長,死亡的可能性越大。
能引起人感覺到的最小電流值稱為感知電流,交流為1mA,直流為5mA
人觸電後能自己擺脫的最大電流稱為擺脫電流,交流為10mA,直流為50mA
在較短的時間內危及生命的電流稱為致命電流,如100mA的電流通過人體1s,可足以使人致命,因此致命電流為50mA。
為什麼交流電會比直流電更要來得危險呢?因為交流電有頻率的存在,如果通得過人體,會比直流電更容易引起心顫,心臟發生顫抖,不停地顫抖,失去了收縮泵血的功能,就算此時擺脫了電源,那心臟也不會停止顫抖,心臟泵不出血大腦就會停止工作,所有器官馬上壞死.....
人體電阻除人的自身電阻外,還應附加上人體以外的衣服、鞋、褲等電阻,雖然人體電阻一般可達5000Ω,但是,影響人體電阻的因素很多,如皮膚潮濕出汗、帶有導電性粉塵、加大與帶電體的接觸面積和壓力以及衣服、鞋、襪的潮濕油污等情況,均能使人體電阻降低,所以通常流經人體電流的大小是無法事先計算出來的。
一般認為,對人類而言,100至250伏特的交流電最容易致命。因為人身上的電阻使較低的電壓無法產生足夠的電流,而較高的電壓則使肌肉收縮的程度足以把觸電者反彈出來(然而觸電者仍會被燒傷)。
目前普遍認為生活中的安全電壓是不高於36伏特,人體在正常情況下直接接觸不超過該值的電壓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而公認的安全特低電壓是24伏特(即工作電壓高於24V的家用電器應具有完善的絕緣保護機制)。
對人體絕對安全的電壓是不高於12伏特。
一般來說,電壓需要有電阻才會產生電流。電壓就像在高處的水,當它往下游倒的時候就會產生流動,這叫做電流,而電阻就好比一巨大的牆擋在那,電阻越高的牆也就越密實,水就越流不過去,流不過去就沒有電流。
電阻越低的牆也就越多破洞,有破洞水就會流過去,就會產生電流。
人體電阻一般約5K的情況,12V/5000=2.4mA,這在直流電壓裡面是處於無感的。
而這2.4mA是一手拿著正端,一手拿著負極才會產生的電流,一般來說應該沒有人這麼無聊才對。
另外來說,只有一隻手不小心觸碰到電路時,也會因為沒有構成迴路而不產生電流。(也不能說不產生電流,剛接觸時會有瞬間的脈衝電流,但因為電壓太低而無感。)
不過要注意的是,12V並不是不電人,而是被稱為安全電壓罷了。在人體電阻過低,而導致通過電流過高時,一樣是會引發危險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