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三星年底推出自主架構,「貓鼬」大戰金環蛇 誰會贏? 還有S6閃存測試

abc003 wrote: ARM VS X86這個成長速度就類...(恕刪)


這個比喻好像有點婊ARM
別忘了恐龍的智商和人的智商不會因為長得比較快而追上…
你知道在x86領域Intel可以說是沒有對手嗎?
你知道Intel目前致力於什麼產品嗎?
Intel如果完全不考慮功耗 你覺得ARM看得到x86的車尾燈嗎?
目前Intel就是因為把市場放在低功耗晶片 所以效能一直沒有多大的進步
Intel的野心就是在低功耗市場能夠止住ARM的市場擴大
而不是跟ARM一樣一直在提升效能 但功耗也提升
小看Intel前也先把市場研究一下吧?

台灣人可悲呀 wrote:
都2015了,還在...(恕刪)

以GB3來說

Atom X7只有1100~1200分

微軟要用這個處理器是考慮到X86 WIN系統應用程式相容性,並不是因為效能

ARM處理器已經超過1800分 丹佛架構

而7420已經達到1500分

A8X 已經達到1800分 同頻效能MIPS/MHZ早已經超過桌面級的處理器

台灣人可悲呀 wrote:
都2015了,還在...(恕刪)


你有沒有把樓上文章看完

亂序執行架構OoO 需要用到分支預測拆策指令何時候會有分支

X86分支預測器難做阿 因為X86指令長度不對稱

就算要把CISC指令拆解成微指令

還是要能夠準確預測哪時候程式會有分支if ....then else這類的

以色列海法研究中心花費4000人和數十億的美金開發X86 成本高昂 最終才誕生出Core2

ARM只用了不足一百人的小團隊和幾千萬美元開發 和不足一年的時間

頻果可能會棄用 X86

在未來2年的時間內

因為目前MacBook AIR的英特爾處理器Core M 5Y71 性能已經輸給自家iPad和IPhone 的A8X和A8處理器了

在演進個1~2代頻果自家處理器A9 和A10可能會超過 MacBook PRO

這樣X86存在的意義只能剩下應用程式相容性而已

蘋果新一代MacBook什麼都好:超薄、超輕、視網膜屏幕、不錯的續航能力、無風扇、完美的做工……但唯有一點它讓許多潛在買家無法忍受:性能太差。

在Geekbench測試中,新MacBook的多核分數僅僅打平iPad Air 2,甚至不如三星新一代旗艦手機Galaxy S6;單核成績也僅僅是比iPad Air 2高一半不到。由於MacBook的無風扇設計,實際使用中CPU無法長時間工作在較高頻率下,跑複雜些的應用無異於自虐。說白了,這款售價1300美元的筆記本電腦僅僅是一台漂亮的上網本而已。

這尷尬的局面並不是蘋果的錯:所有搭載Core M芯片的無風扇筆記本全都遇到了同樣的問題。Core M在沒有散熱限制的條件下可以持續工作在2.9GHZ的高頻率下,但是在無風扇13吋筆記本中這個數字變成了2GHZ不到—通常只有1.5-1.8GHZ而已。如此低的頻率還是雙核心,性能比不上三、四核心的ARM頂級芯片也是理所當然。

問題的根本在於,Intel引以為傲、稱霸CPU行業多年的Core系列微架構已經遇到了嚴重的發展瓶頸。從2009年至今,Core系列處理器同頻單核性能增長不過50%而已,大部分新增的晶體管都被拿去增強與普通用戶沒什麼關係的科學計算性能了。另一方面,雖然Intel花了很大力氣提高芯片的能源效率,但是Core i系列芯片仍舊遠遠無法與手機ARM芯片對拼功耗。

與此同時,ARM陣營在過去幾年進步神速。蘋果開始自行研製CPU微架構後,拿出了驚豔世人的Cyclone,也就是A7、A8使用的CPU核心。這款核心的同頻性能相當接近新一代的Core核心,而功耗卻比同頻率的Core低很多。iPad Air 2使用的A8x芯片雖然是20nm工藝製造,但能耗甚至比Intel 14nm工藝的Core M都低不少。在性能功耗比這個對移動設備至關重要的指標上,Intel的產品已經不是蘋果的對手。

在有風扇的筆記本電腦上Core系列處理器可以不用太在意功耗指標,反正熱量可以靠高速風扇排出;但在新MacBook這樣的無風扇設備上,處理器持續高頻運行產生的熱量足以讓外殼燙得無法觸碰。為了把機體溫度控制住,Core M只能以較低的頻率持續運行,而代價就是用戶要在2015年忍受2012年甚至更早的筆記本電腦的性能水準。事實上,性能已經是這類筆記本最大的軟肋。

下一代的iPad平板會更換性能更強的A9芯片,很可能大幅超越MacBook使用的Core M。蘋果沒法說服消費者接受「兩倍價格的筆記本還不如便宜的平板快」的現實,畢竟這樣的狀況實在太過諷刺。

考慮到Intel產品線緩慢的換代速度和下一代核心微小的改進幅度,蘋果唯一的辦法就是擺脫對前者的依賴,在Mac產品線中改用自家芯片。使用14nm工藝的A9芯片如果發展出四核心版本,就可以在性能上完勝Core M同時功耗更低。改用A9x的MacBook不僅可以擊敗一眾Core M本子,甚至能夠超越使用低電壓版Core CPU的有風扇輕薄本。

但僅僅替換MacBook的處理器是不夠的。就像當年蘋果拋棄IBM轉向Intel懷抱一樣,為了軟件系統的整體遷移,整個Mac系列的核心都要一次性改變。換句話說從MacBook直到頂級的MacPro都要替換為ARM平台,這的確會是個大工程。

這意味著蘋果要設計出8核甚至24核心、高頻率的處理器來取代iMac和Mac Pro使用的桌面版Core i7和工作站用Xeon E5處理器。即使對財大氣粗的蘋果來說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過去兩年來我們看到很多關於蘋果計劃拋棄Intel的傳言,而之所以至今傳言都未成真,最大的障礙就在這裡。事實上,蘋果要發展出自己的Xeon E5級處理器至少還要一年。

552b828f9cb2c.jpg

可是時間已經不等人了。搭載Core M芯片,受困於其孱弱性能的MacBook證明繼續依賴Intel只會讓情況越來越糟。另一方面,蘋果最大的對手之一微軟正在推行跨平台統一系統的大業,蘋果需要讓iOS和OS X逐漸融合來對抗微軟,而統一硬件底層將是融合的關鍵步驟。Mac如果改用ARM平台,大量iOS應用就可以簡單移植到OS X上,豐富OS X的軟件生態,進一步加強Mac的競爭力。

此外,如果Mac產品線不再使用Intel處理器,每年蘋果可以節約超過30億美元的採購成本—就算是蘋果也無法抗拒這種誘惑。總之,蘋果換自家芯片已經勢在必行。

根據之前分析師的消息與目前蘋果A系列處理器的性能表現,預計到2016年末蘋果就可以準備就緒,屆時全系列Mac的換芯工程就會啟動,蘋果與Intel長達十年的合作也將戛然而止。

蘋果換芯後,MacBook「高端上網本」的帽子就能摘掉了。「Intel的處理器性能最強」在過去近十年來都是顛撲不破的真理,但今天這條結論已經開始走入歷史。幾年前人們無法相信使用ARM芯片的平板手機的性能會趕上筆記本電腦,而幾年後我們將會習慣「Intel不再遙遙領先」「蘋果電腦使用自家處理器」的現實。以Mac換芯為標誌,CPU產業將迎來全新的篇章
其實關於貓鼬的新聞,源頭是我在百度貼吧發出來的,然後被Phonearena轉載,從此就全球媒體傳開了。
最初這個新聞是在韓國一個業內人士的博客出現的,但沒有引起重視,隨後我轉載到貼吧才火起來。
其實貓鼬也並非是最終命名,最新曝光的Exynos-M1便是貓鼬系列的第一款處理器,2240單線程也並非是最終分數,從奧斯丁團隊得到的消息稱,這款處理器超出了預期。

你說的問題我懂,intel的包袱與資產就是x86往前相容,但要說intel還是CISC也說不過去。目前i7-4790k SingleCore的GB3分數是5121多核是20548,i5-3570k SingleCore的GB3分數是3949多核是13019,與Arm相比還領先一段空間,當然Arm確實在急起直追,我想intel應該注意到這方面的問題,現在就看下一代的Skylake Microarchitecture的表現了。

RISC一向在MIPS/MHz上勝過Intel,但別忘了還有個ZISC在這方面更強,根本是天下無敵,但單看這個指標意義不大,畢竟有時RISC上需要多個指令才能完成CISC上一個指令的工作。

我也不是不看好RISC,但是書上寫得清楚,十幾年前Intel vs RISC,RISC可是大敗,連PowerPC的死忠支持者APPLE都被迫轉向。

bingok wrote:
其實關於貓鼬的新聞...(恕刪)


大大您好,那可以請問一下貓鼬的原本來源網頁是哪裡嗎?謝謝...
其實是想知道,到底M1會不會有機會用在NOTE 5上,
還是要等明年S7之後才有可能使用了呢??
謝謝.
台灣人可悲呀 wrote:
你說的問題我懂,intel...(恕刪)


RISC並沒有大敗 而是軟體應用程式生態和相容性的問題才迫使頻果棄用IBM POWER架構轉向英特爾X86

目前高階伺服器還是有很多IBM POWER架構的RISC處理器 性能也超過X86的XEON

時間會證明一切
abc003 wrote:
性能也超過X86的XEON


我想要看CPU性能還是看SuperComputer的硬體配置來的準,這幾年,說得出口的都是採用x86架構,連IBM最後一台SuperComputer Roadrunner都是Opteron+Power8i,所以很難說RISC一定強於CISC。連ARM自己都不在認為自家是單純的RISC,由ARM全名是Advanced RISC Machine就可看出,真要說,被收購的MIPS才更接近傳統觀念上的RISC。

ARM短期目標是追上Core M,至於i3、i5、i7,還真有一段路要走。一直以來,最強的ARM產品對上最強Intel產品,一直都是2~3年的差距。不過隨著微縮製程的越來越困難,CPU架構的優劣教越來越明顯。Intel是否會落敗,還真的需要時間來驗證。

囧rz~ wrote:
Arm 會進步這麼...(恕刪)

是啊, 所以我後面有強調Intel看起來在x86進步變慢是因為對手AMD太弱而放慢腳步...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