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

[徹底研究]5/7新增相素算法 SⅢ 4.8吋屏幕背後不能說的祕密,AMOLED相素密度的技術瓶頸


mediciaaa wrote:
這兩張4.9吋的圖,...(恕刪)


這個模擬比法有個疑問

它不能正確重現AMOLED的畫素間黑邊區域啊

單純圖片的解析度變動不會製造出畫素間的間隔黑邊,但實際上的LCD螢幕是有這個的(畫素間黑邊間隔)

但那是導致使用者感覺畫面是否粗糙的其中一個原因

chanp wrote:
會沒差嗎??..(恕刪)


HD Super AMOLED 是pentile陣列的,畫面都是重新計算過的,前文都有提到......整體表現比不過別人是正常的.不過主要是 pentile的原罪,跟OLED發光原理關連性不大

OLED先天優勢超越LCD(不管是TN,VA,IPS.....也不關解析度的問題)的主要就是亮度控制的部分,LCD的背光源永遠是開的,怎麼檔都會有殘光;另外區域控制的部分最多也只能靠著多設置一些小型的LED背光源加減控制(大型的液晶電視了不起也幾百顆),不若OLED每個像素都可以獨立控制亮度,不通電幾乎就是全黑的."原生對比"大概是1:1百萬(已經沒甚麼意義了)vs:1:3000/4000(已經是很好的面板了)

SONY已經推出了好幾款業務用的OLED顯示器,表示只要錢肯砸下去...OLED在各方面的表現是絕對是沒問題,問題只在於成本 Orz

雖然在液晶分子排列方式,新材料開發,或者畫素密度的提升...這些方面的進步讓LCD銀幕依然佔據著主流市場,不過LCD依然還是LCD.永遠都會有漏光,原生對比不足,黑色沉不下來,暗部細節失真等等的問題.

mediciaaa wrote:
這兩張4.9吋的圖,...(恕刪)


你既然2邊PO我就2邊放...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568&t=2732452&p=9#35799456

而且你拿壓縮後的圖在搞笑嗎(01有的會壓縮圖)
上面資訊2個都一樣為640*320 96DPI....
名子是滾球王一個搞笑人物,無指涉任何人,請見諒....
111111111111111 OLED似乎比較先進

http://www.nouvoyance.com/files/pdf/measuring-pentile-display-resolution-vesa-standards.pdf

那樓主可以解釋一下這文件跟你說的有哪邊不同嗎?
我想知道 這文件有提到
"儘管子像素排列不同(比RGB Stripe少33%) 解析度還是相同的"

註: 圖片舉的RGBW排列跟SAMSUNG Pentile排列都是quincunx 五點狀的排列
不過SAMSUNG Pentile是RGBG
但由於我們討論的點是排列
也就是解析度的算法


那麼
我也對那個算法感到疑惑 真實的ppi?
那不是有一個公式嗎?
若得出一個數值直接打折
這不就跟這文件的"相同" 打架了嗎?
而且1280x720 這是針對RGB Stripe的算法
不過如果解析度相同 那即便是Pentile 也一樣吧?
不會是算Pentile 又直接打折
所以
若可以
請提出不同點
http://www.nouvoyance.com/files/pdf/measuring-pentile-display-resolution-vesa-standards.pdf

那樓主可以解釋一下這文件跟你說的有哪邊不同嗎?
我想知道 這文件有提到
"儘管子像素排列不同(比RGB Stripe少33%) 解析度還是相同的"

註: 圖片舉的RGBW排列跟SAMSUNG Pentile排列都是quincunx 五點狀的排列
不過SAMSUNG Pentile是RGBG
但由於我們討論的點是排列
也就是解析度的算法


那麼
我也對那個算法感到疑惑 真實的ppi?
那不是有一個公式嗎?
若得出一個數值直接打折
這不就跟這文件的"相同" 打架了嗎?
而且1280x720 這是針對RGB Stripe的算法
不過如果解析度相同 那即便是Pentile 也一樣吧?
不會是算Pentile 又直接打折
所以
若可以
請提出不同點
qwerty0505 wrote:
http://www...(恕刪)


小弟以有限的英文能力看了這篇技術文件,雖然有很多地方看不懂,但是還是把讀到的重點提出來
如果有錯誤的部份請見諒

1 基本上,這篇文章的評鑑工具,主要是以CRT這類以掃描原理成像的屏幕為評測對象.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電子槍掃描的能力直接取決映像管的品質,再怎麼強大的電子槍都不可能完美的達到如同規格標示(例如:1080P/6oHz)這樣的掃描能力.以這樣個規格跟學理去量測,跟最近用sub pixel的數量去估算有效畫素密度的算法,是沒有相關,無法比較的.

2 這篇文章並沒有討論pentile陣列用什麼數學原理去達到如同 real strip 的畫素密度,純粹是用面板的所謂的實際表現,也就是人眼分辨的極限,幫pentile背書

測試的方法其實蠻單純的,基本上就是在固定的範圍內,量測出RGB(on)跟RGB(off)的平均亮度作比較,如果是文字解析度 Cm 50% 為底限,如果是看圖形 比較隨便 Cm 只要25% 就算過關 (這是CRT的case,點對點的平面顯示器都要接近100%才合理).

如果是正常的real strip RGB,完美的條件下兩個pixel之間是不會有雜訊的 (Cm ~ 100%).....這沒什麼好爭論,因為點對點的平面顯示器不會類似CRT這樣取決於電子槍掃描能力的成像問題
之所以會有圖示中兩個peaks之間微弱的訊號,文件中將其歸因為不可抗力的干擾,但是強調的是雜訊微弱,不至於影響成像品質

如果換成 pentile 的陣列,以上的量測結果可以達到 85%~ 100%,接近real strip的表現....其實這個技術文件的標準只要 50%就過關了....

The horizontal contrast modulation for a 1x1 vertical grille on an RGB Stripe display is theoretically 100% (see Horizontal Contrast Modulation: RGB Stripe, below). On a PenTile RGBW display, the same 1x1 vertical grille exhibits a theoretical horizontal contrast modulation of approximately 85% to 100% — well above the aforementioned 50% threshold (see Horizontal Contrast Modulation: PenTile RGBW, below ps:這是CRT的標準 就算是 pentile也可以輕易超越).


mediciaaa wrote:
這兩張4.9吋的圖,...(恕刪)
使用模擬像素 代表的就是影像的資訊漏失
這對於來源圖檔而言 很多顯示的細節會喪失掉

這種排列 還讓影像邊緣的銳利會大幅降低

-------------------

通常沒做補償的畫面 一些幾何邊緣會很銳利
我的判斷是上圖邊緣模糊是模擬 下圖銳利點是原圖

我不知道妳是用什麼模式模擬

我用認為是原圖的第二張圖做模擬
方式為:
調整像素
解除等比縮放
640x360改為426x360(長的像素x三分之二)

調整像素
解除等比縮放
426x360改回640x360

取出紅藍兩色版
取代原檔案中紅藍兩色版 綠色維持原先640x360不改變
壓縮8
另存新檔案

原檔案開啓
壓縮8(達成相同壓縮條件)
另外存新檔
然後取這兩個檔案比較


模擬出來的影像差別一般人可能看不出來
放大500倍可以看出些許差異

原100% vs 模擬100%


原500% vs 模擬500%


----------------------

由上面的比較 可以看出模擬的圖案邊緣銳利度下降 多出一些雜點
模擬出多餘的像素 讓真實影像資訊漏失
這還是軟體模擬補上紅藍兩版缺失的像素 使紅藍兩色版其達到640的像素


以下為「」中為推估
「AMOLED因為紅藍實際像素只有一半 640中很多是要補上白線模擬 漏失的影像資訊更多
大圖塊顏色相近像素表現可以 越接近邊緣就越糟糕 影像資訊越多
在高解析圖檔 畫面資訊漏失更多 不過因為高解析檔案 可以模擬的範圍更廣 也不容易看出來
AMOLED只是因為對比高 顏色鮮艷 騙過人眼而讓人以為沒有漏失真實影像資訊」

假設推估正確
具備了像素漏失 顏色顯示不正確 銳利度漏失 影像真實性漏失
用這種螢幕修印刷用的來源圖檔 糟糕透了

----------------------

可能需要這種螢幕開同樣檔案來源 與VA IPS RGB排列螢幕比較
以圖案像素對應螢幕像素(100%放大)去比較才能證實我的推估吧


----------------------

照片上傳01會被縮小像素 您實際像素只有640x360
                              彈幕濃!
xxangel wrote:
400+ppi的意義不大
印刷紙本文字是連續不間段的線條(要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出間斷)
邊緣是連續圓點構成的線條 而圓形又比螢幕像素正方形有補鋸齒效果
螢幕還有像素邊筐的間斷 印刷紙本的文字的解析是螢幕很難超越的

最常見的報紙會覺得文字較雜誌來的粗糙 是構成文字邊緣的墨點較雜誌的墨點大
這些邊緣的墨點大小都比視網膜螢幕還細
而多數人感受的出來報紙與雜誌的文字差異

一般用3C產品最常常做的是情是上網吸收文字資訊
在網頁瀏覽文字上 可以達到印刷等級的效果
400PPI主要是用在這方面的

借用文章 [分享]The new iPad vs 紙本印刷
可以看出最右邊的iPad 3顯示仍輸中間的紙本印刷文字的滑順邊緣
但是比起iPad2的顯示效果 是大幅的進步
                              彈幕濃!
真是感謝大家的回應啊

但沒想到反應那麼熱烈,連文章都被其它網站拿去照抄改寫了,連我文中的錯誤都直接拿去照抄,反正要PO之前我就知道版權要歸屬01,被抄我是覺得都沒差,但要轉載也好歹知會我一下,然後連接到本文一下好嗎?

FB、BBS轉載我都OK,不用知會我,但是要收廣告的其它各大網站,麻煩一下,知會我應該沒那麼難,謝謝!!
  • 4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