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S855 的 Anandtech 評測出來了,與 E9820 相比?

5j3rul3 wrote:
之前個人試用過 Ma...(恕刪)


麒麟確實在這兩方面不錯
但是交換的妥協就是極致性能不足
以及GPU的能耗表現也不夠好
就看用用戶要的是什麼
tom7089 wrote:
你知道Mate 20 Pro為了幫kirin980這顆火龍降溫
必須同時採用「石墨烯材料+VC液冷冷板」來幫它降溫嗎?

你知道為了讓kirin980的電夠用
Mate 20 Pro就算犧牲手機結構強度,也要把有限的空間騰出來把4200mAh的電池給塞進去嗎?

現在是討論cpu,不是討論手機啊

另外,kirin980是以S845為假想敵來設計,那比它晚推出的S855,會比它差還是比它優呢?(恕刪)


個人使用 Kirin 980 期間,就算是長達數小時的最高負載運作

(一邊 40W 充電、一邊開基地台給電腦上傳數十 GB 的資料、一邊以前面那些遊戲的最高負載設定遊戲、一邊開始效能模式、喇叭外放、自動亮度、不時連續跑分)

(或是,Mate 20 Pro 在開啟基地台、GPS 圖片標記、AI Master 的狀況下,於日間、夜間連續攝錄數小時,還一邊以原檔上傳 Google Photo、一邊即時修圖、一邊滑網頁、一邊傳訊息、一邊 Google Photo 套用影片防手震)





Mate 20 Pro (K980) 機身溫度,即使在效能模式 + 最高負載 + 40W 充電的狀況下,也從來沒有過 40°





沒有石墨烯與 Vapor Chamber 液冷技術的 Mate 20 Pro 其溫控都這麼好了,Mate 20X 佔著大機身與散熱系統,沒道理比 Mate 20 Pro 更差


換做 ZF5Z (S845) 或 XZP (S835),老早 44 度起跳了,大大肯定沒有深入測試才會講出這種充滿偏見的話






























tom7089 wrote:
你知道Mate 20 Pro為了幫kirin980這顆火龍降溫
(恕刪)



如果 Kirin 980 是火龍的話,那 S845 應該是核子反應爐了




tom7089 wrote:
你知道Mate 20 Pro為了幫kirin980這顆火龍降溫
必須同時採用「石墨烯材料+VC液冷冷板」來幫它降溫嗎?
(恕刪)


那是 Mate 20 X 不是 Mate 20 Pro,你來亂的嗎?


tom7089 wrote:
你知道為了讓kirin980的電夠用
Mate 20 Pro就算犧牲手機結構強度,也要把有限的空間騰出來把4200mAh的電池給塞進去嗎?(恕刪)


嗯,資料來源?

還是,你要不也確認一下其他手機有沒有這樣?



tom7089 wrote:
現在是討論cpu,不是討論手機啊
(恕刪)



現在是討論 SoC 與 User Experience,不是單純只有 CPU 而已


tom7089 wrote:
另外,kirin980是以S845為假想敵來設計(恕刪)



K980 瞄準的是 S845 到 S855, E9810 到 E9820 這段空窗期的 SoC

並且,還有同期出來的 A12B, A12XB 也是競爭對手,以及未來可能復出的 Helio X 系列 SoC


tom7089 wrote:
那比它晚推出的S855,會比它差還是比它優呢?(恕刪)



你覺得呢?

5j3rul3 wrote:
於日間、夜間連續攝錄數小時,還一邊以原檔上傳 Google Photo、一邊即時修圖、一邊滑網頁、一邊傳訊息、一邊 Google Photo 套用影片防手震


華為手機有辦法錄影的時候退出去做其他事情還薄持錄影狀態嗎?
我自己的MATE10PRO只要退出相機APP就會中斷錄影

google photo也一樣,執行防手震的計算時候,如果跳出去一樣會中斷
你的系統是有特別改過嗎?
j808010 wrote:
華為手機有辦法錄影的...(恕刪)


這裡指的是連續多任務狀態,也就是說,在一段時間內密集的做了這些事情。

當然,Google Photos 防手震套用,與錄影時都不應該開啟其它應用程式,因為那會導致動作中斷。

到時還需要從來一遍,是非常浪費時間的
華為已經禁用很多東西了
不太能改
第三方ROM、HOME通通都不能裝
幾乎是安卓界的蘋果
sw969239 wrote:
我看行業標準ddr3...(恕刪)


測試太多太多了, 請隨意自行古狗囉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466878601.A.3F1.html


anandtech 的文章我很愛, 我15年前就開始看囉

DRAM本體要降低latency是非常非常困難的.....除非改變DRAM的物理結構, 不要用電容based的cell結構

要降低latency幾乎都是改善 SoC內部的memory controller的latency

16年前 VIA的chipset就是靠 Fast Stream 64 這個技術, 改善memory controller的latency, 在PC chipset市場大賺好幾年的錢

嗯嗯我懂你的意思不好意思,但我意思是你說的跟anandtech主張的說法好像有出入,想問一下你的看法而已,謝謝你

j808010 wrote:
不知道三星有沒有改...(恕刪)

三星處理器的效能問題,應該不光是頻率、核心切換的影響而已,
而是跑分模式與實際跑APP的狀態下,兩者本就有著不同的效能表現,
三星對於跑分模式的優化,造成實際使用體驗很大的落差,
而這兩者之間的落差,是因為熱情的處理器所造成的,
對於廠商來說,跑分模式時間短,所以效能解放讓你分數跑高高,
但是應付一般APP時,因為可能會長時間運作,
要是還維持效能解放的狀態,可能會有燒毀處理器的危險。
j808010 wrote:
不知道三星有沒有改...(恕刪)
同CPU 放入散熱能力不同機殼
A殼 一小時有五分鐘降頻
B殼 一小時有三十分鐘降頻

正常 每分鐘完成一個檔案處理
降頻 每分鐘完成半個檔案處理

A殼 55+2.5 完成57.5個檔案
B殼 30+15 完成45個檔案


效率上 B殼完成處理就比A殼要少

但是前五分鐘 AB殼CPU都跑在全速 前五分鐘的效率都是一分鐘處理一個檔案
(譬喻跑分成績接近)

所以CPU多半要看長時間燒機測試 才會準確
這部分9810 超慘

-------------

三星9810效能低這樣來的 1.限制最高頻 2.易過熱使得降頻時間長 3.大小核切換太慢

空有實驗室內好的效能數據
裝上手機在有限散熱的情況下
先限頻(怕最高頻瞬間秒過熱)
再來容易過熱降頻太久 效能出不來
核心切換0.8秒比高通0.16秒還慢 已經快接近一秒了

平常短時間使用 會有感的是核心切換延遲
或這效能要求超過9810的軟體應用
不然長時間使用 像是遊戲 9810超慘
                              彈幕濃!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