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

(影片重新連結)塑料散熱不如金屬!!Galaxy S4散熱效果不佳、效能下降!?是記者誤解讀嗎??


mocca6361 wrote:
路上隨便找找就有金屬...(恕刪)

這叫隨便找?都幾年的車阿
麻煩看看新車哪一台用?
時代在進步 材料也在進步
如果有人卡到熱逸散只能靠接觸傳導
其實也不用講太多
所有散熱系統最終都會導到外部去
熱絕對不會只停留在散熱片
通常末端都是靠輻射傳導到空氣中冷卻
fsfnfz wrote:
該篇報導的記者的解讀竟是"表面溫度低的手機就是散熱較佳"
完全與事實悖逆,
不知道是專業素養不足?
還是有其他原因?...(恕刪)


@潛水夫@ wrote:
所以說,以現在IC製程的進步,手機晶片溫度目前來說還不需要藉助
外殼來散熱,如此說來,這位記者用外殼溫度來做文章,
其目的到底是甚麼?
1.明知散熱與外殼無關,蓄意用這樣的方式作有目的性的引導。
2不知道散熱與外殼無關,這充分說明了記者本人的無知。


看來樓主也要去需要去跟qualcomm反應了。

Qualcomm的專業素養不足原來跟記者一樣差?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mSD_EhgGSc
1974144 wrote:
看來樓主也要去需要去...(恕刪)

這段影片在我看到週刊影片前就看過了,
qualcomm想表示的是他們的處裡器發熱較低,
但實驗過程中忽略了不同機身的散熱及傳熱能力,
而且影片中沒有說明實驗了多久、是否生熱與散熱達到穩定,
只能算是拿來簡單表示他們自家的CPU沒那嚜熱而已。

=================
週刊則是有樣學樣,
可是卻只做了一半的實驗,
而且還大膽的下了個錯誤的解讀,
才會被砲轟到連影片都要下架了!!
【S4-門事件】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568&t=3345824&p=1#43551387

SAMSUNG S4 的塑膠殼把熱包在裡面,

就像是內附加熱裝置的保溫瓶,

SAMSUNG S4 台灣版用的 Eyxnos 的 4 + 4 核心又設計不良,

持續重度使用, 真的會讓效能因為過熱而降低....




haungpower wrote:
看起來S4應該是沒有...(恕刪)


在室溫20度時,表面最高溫度35,的確很棒,
但是我在南台灣,夏天室溫常常在30度上下,也會表現得一樣優秀嗎?
所以能不能請大大,再幫我們做一個30度的實驗,
這樣會比較接近台灣使用者的體驗


dvc8888 wrote:
SAMSUNG S4...(恕刪)

薄薄的frp就可以保溫這麼厲害唷?
你知道frp是用在高階電路版的材質嗎?
按照你這樣說 不就還要用鋁基版了?
台灣賣的低階S4過熱文開始在01及其它論壇、討論區出現了!
感謝樓主分享,多學一些東西
fsfnfz wrote:
低階S4議題懶人包懶...(恕刪)
~rocky~ wrote:
薄薄的frp就可以保...(恕刪)


此言差矣....

FRP只是載體而以...
裡面還有銅...
以手機或是平板裡面的電路板(八到十層,甚至更多層),其熱傳導係數已非單FRP可以比擬
(至少差一個order,十倍以上)...

常見材料的熱傳導係數:
塑膠:大約 1
鋁:大約 180~190
銅:大約 380

熱傳導係數,以電學來比擬的話,你可以視為電阻。
電阻越小,電可以傳的越遠,而壓降小。
相對的熱傳導係數越大,你可以想成熱傳導到遠方,溫差越小。
也就是越容易均溫的意思(有效面積越大)。

至於鋁基板、銅基板,常用於高功率LED上面。其實LED的晶粒是非常小的,
單位熱密度非常高,不得以才會用上此等高價基板。

話說回來,傳導只是將熱攤開來,最終還是要靠表面的熱對流跟熱輻射將廢熱散逸於
空氣中。

熱對流跟熱輻射跟兩樣參數有關係(其他參數先不討論):"有效"面積、溫差。
在"同樣"的熱量下,"有效"面積越大,溫差(就是機殼表面溫度跟周圍空氣溫度之差)就會越小。

以純材質來說,塑膠的有效面積遠小於金屬的有效面積。

當然,廠商也不是笨蛋,使用塑膠的情況下,大部分都會在塑膠殼內部貼上一層均溫材料,比如
說銅箔或石墨片。

不過以之前有人PO過的紅外線(IR)圖片,S4的均溫狀況看起來不是很好。

PS.期待有人可以把Iphone或是New One的IR照片也PO上來。
  • 3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