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

[徹底研究]5/7新增相素算法 SⅢ 4.8吋屏幕背後不能說的祕密,AMOLED相素密度的技術瓶頸


cbfatw wrote:
不過記得那時候還有Sharp某一款的手機有著更高的ppi,查不到

最早破300的就是SHARP的904SH了,2.4"VGA...超過333,到現在還能排上前幾名(2006年初發表...
不過按照個人的經驗,高解析度螢幕(>250PPI)我從N90就有了,高過250PPI就已經非常難看到像素點了
這可能跟每個人的眼力不同而有所變化吧,我用N90(約260PPI)得要拿在眼睛前10公分才勉強看得到格子
現在的iPhone我更是怎麼貼怎麼瞪瞪到眼睛都痛了還是看不到格子,說300是極限我覺得是OK的...

ddcatt wrote:
XEL-1的殘骸還躺...(恕刪)


呵呵 那我要對我家那台好一點了,真的無法想像您怎麼捨的對XEL-1下手

ddcatt wrote:
講Pentile是投...(恕刪)


Camera可以用好的interpolation演算法,
可是面板是直接輸出的呀...
cwchang2100 wrote:
Camera可以用好...(恕刪)


好像對也不對!?

一個是插補後變成real,
一個是把real的input插補成pentile,
(絕不是單純把顏色資訊丟掉那麼簡單)
兩個過程中資訊都有喪失掉。

前者像是名廚把一包普通泡麵調理成晚宴的菜,
後者則是名廚監製、號稱口味如何高檔的泡麵,
是說消費者好像比較買前者的帳

其實只要能做到真實的300ppi以上,
眼睛就都看不出來了。


歡迎光臨https://500px.com/ddcat
分析專業,內行的人看一眼就知道。

推文 ..............
三星效能機皇繼使用F2.6較小光圈鏡頭後,再被爆出使用非視網膜螢幕,實際僅約200ppi。

唉,還是來買OneX好了。
版主寫得相當專業中肯,給予很多讚!
視覺這東西是很容易習慣的
以前電腦螢幕640*480大家還不是看的很高興

OLED本身就是自發光,這就像是天然食品
LCD從LED光源,透過導光板、菱鏡片這些光學層打到螢幕,本身光源已經損失許多
再加上用彩色濾光片去過濾,又損失2/3,再來CF彩色濾光片所過濾的波長也是很狹窄的
LCD的顏色再怎麼調整,都是不自然的
benison868 wrote:
我用NOTE 5.3 大螢幕 根本不需要看太近,
清晰度會因為"眼睛"距離而有所不同,
就算你300PPI,整個臉貼上去看也是模糊,除非你是顯微鏡眼。

你討論的是物哩清晰,三星"目前"的是視覺距離清晰.....

以3.5寸來說,因為太小,常常要近距離,高PPI值才能接受,
不然一般15~25吋螢幕的100多PPI不就應該死透半邊天,
另外重點是,螢幕的大小 VS 解析度/細膩度 達到適當比例就可以了......
除非你天天用放大鏡看手機,那無話可說@@!!!!

三星 的 RGB HD AMOLED 是絕對有能力製造,
只是良率應該還達不到量產等級,也就是單片成品成本會很高,
就算拿出來賣,一支手機賣你三萬要不要,沒人買也沒用.....

比起連量產AMOLED的能力都沒有卻能批評成這樣廠商的粉絲,
三星好太多了......

AB TEST就是有差啦
Petline本來就是妥協下的產物(講難聽叫取巧)
這麼好的話,LCD廠幹嘛不用

三星有本事的話
OLED TV最好也用Petline

我怎麼會有"三星出來的屁都是香的"的感覺


mediciaaa wrote:
2012-05-07 17:22 #238
回覆文章私人訊息引用連結載入圖片引言收藏回報
視覺這東西是很容易習慣的
以前電腦螢幕640*480大家還不是看的很高興

OLED本身就是自發光,這就像是天然食品
LCD從LED光源,透過導光板、菱鏡片這些光學層打到螢幕,本身光源已經損失許多
再加上用彩色濾光片去過濾,又損失2/3,再來CF彩色濾光片所過濾的波長也是很狹窄的
LCD的顏色再怎麼調整,都是不自然的


天然食品這個詞怪怪
天然不是對人體就是好的.....

色域廣不見的是好事
要廣的話雷射顯示更廣
重點在於色域對應及換算

對於個人而言,看人像照片
我實在無法接受三星OLED
karta0657540 wrote:
關於解析度,我想應該重新定義
S3 subpixel數目為1280X720x2,也就是數目是應該為正常real 1280x720x3的2/3倍
計算effective resolution應該為(sqrt(2/3)x1280)x(sqrt(2/3)x720)=1045x653
effective subpixel ppi=(sqrt(588^2+1045^2))/4.8=250 ppi
事實上這樣算起來,note ppi=233 ppi,所以其實解析度沒有306x2/3=204這樣不堪


恕我直說,您這樣的算法,還是不對的! 

您這種算法是把2/3混色的結果分給兩個邊上,然後,再把等效的邊換算成對角線上的「混色邊」
所謂的相素,應該是要當它是一個使用RGB三個子相素混色後的發光點,由這一點一點來組成一個二維的圖相。相素是由整顆來看的概念來看,把這個概念用在數學上,那應該是看RGB這個相素的面積,所以我的算還是用在對角線上排列的整顆整顆的發光相素數目來算,每顆相素都只用了RGB的2/3的量,所以整體乘以2/3


當然,這點還是有些不對,人眼對RGB三原色的敏感度仍然是不一樣的,視網膜包含一組桿狀體細胞(rod)的陣列及三種錐狀體細胞(cones),當光線變黯淡時 ,桿狀體細胞就產生灰色的陰暗影像,當光線變亮時,每一個錐狀體細胞就會產生一個訊號,因為彼此不同的色素組成,這三個錐狀體細胞對於R,G,B三原色最敏感。

請再看下圖:

請看,桿狀細胞的高峰值正好和G錐狀細胞的峰值相接近,所以,我們人眼其實對錄色最敏感,所以我個人認為,這就是為什麼PenTile排列要綠色全解析;R和B要對半砍的原因,因為人眼很容易看到你綠色解析不足了。但這方面很難量化,而我的文章主眼擺在相素不能做小下,所以我是以純面積來去計算AMOLED相素的極限值,所以我不需要去考量這個補正值的,也就是2/3×α,這個α值可以補正上述人眼感覺其實還高於2/3的解析度,就我以上所說的,這個值沒有那麼簡單算的出來了,當然,為了補正這個點,三星也不是笨蛋,請再看一次這張圖

請只要看PenTile排列的相素,有發覺嗎,三原色發光大小面積不同喔! 藍色人眼最不敏感,做的最大,紅色次之,但面積和綠色差不多,但別忘了人眼對綠色最敏感,所以每個pixel都有,但是每色總發光量又還不能差太多,要不然整個面板又會色偏,PenTile是很聰明的排列法,而且加上RGB不同大小,G色全相素的巧妙排列,真的很令人驚嘆啊~但我認為這種非對稱的設計,是很難控制色偏的問題的,我個人學養可能不足,但是以這樣來判斷的話,除了色衰不均造成色偏問題外,這就是為什麼會被戲稱為「阿凡達」面板的另一原因吧XD

另外,由於看到圖片的檔案,基本演算法還是用RGB和色階來計算,所以一般直排可以正確讀出這個值,顯示較不易失真,而使用PenTile排列的話,又要再經過重新計算的方式來發色,這又再造成另一次的失真。

其實,我很不想再說PenTile排列的事了,想要刻意淡化也沒用,大家都跑去砲P排怎樣爛之類的,我發文的目的只有為了AMOLED相素做不小的問題而發文。這其實跟他怎樣排列已經無關了,好吧,算了,以上算是我離題對PenTile的一些想法和心得吧,若有其它質疑請開砲吧! 把真相辯明一點也好! 虛心受教!
  • 4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