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為什麼3星的電話貼上玻璃貼觸控就會失效不貼就無此問題?

觸控會失效是因為玻璃貼太爛吧..
之前就貼過對岸便宜貨,
只有四周圍有膠,
中間居然沒黏性,
貼完後就是觸控不良。
也貼過全都有背膠的,
但代價就是會有氣泡。
最後選擇UV玻璃貼才完美解決問題,
沒有黑邊也沒有氣泡,
觸控也完全正常。
老爸的S10+和老媽的S20U也都是用UV玻璃貼,
螢幕指紋也都能正常使用,
但UV玻璃貼就是貴。
ra1xp wrote:
觸控會失效是因為玻璃(恕刪)

閣下當初應該是不小心誤用了所謂的「邊膠」版的保護貼,
這類鋼化貼很常出現在曲面螢幕的保護貼,
全平面滿版或是2.5D非滿版的鋼化貼可能就比較少見這種邊膠版的保護貼,
相對於"邊膠"版所以也有全膠版,
而曲面螢幕的滿版鋼化貼,在低價市場會出現所謂的邊膠版產品,
主要是曲面螢幕不好貼全膠版的鋼化貼,容易白邊或貼歪,
貼失敗又不懂如何重貼與清潔棉絮,
所以手機門市店員一聽到要貼全膠版的鋼化貼,
十之八九會逃之夭夭,要不是尿遁就是手扭到...
所以取而代之的是UV膠鋼化貼,
其實只要自己買齊工具來DIY,UV膠鋼化貼其實很便宜,
價格約等同全膠版的滿版鋼化貼,
只是要注意UV膠網路上購買的有兩種產品要慎選,
分為大陸膠與韓國膠,大陸產的硬化速度快,
但如果以後要重貼保護貼,除膠工程相當麻煩且可能傷及原始的玻璃面,
而韓國產的UV膠稍具彈性,硬化速度稍慢,
容易除膠更換保護貼,價格稍貴但絕對划算,
通常自己DIY一片UV鋼化貼的成本不會超過300元,
UV鋼化貼屬於無膠版的鋼化貼,大量購買的話,
我在露天看到大概是65元一片就買得到,韓國UV膠一瓶約70元(可貼3~4片),
所以如果不含UV燈的初次購買成本,單純只看鋼化貼的貼附成本,
每片不到100元(但是技術無價)。
Chardman wrote:
閣下當初應該是不小心(恕刪)

我去外面給人用,
看他們是會先上一層膜,
然後才上膠和玻璃貼,
第二次去時就看他直接撕下來沒傷到螢幕玻璃。

但自己用沒先上膜的話,
下次要除膠就可能會傷到螢幕玻璃了。

本來要自己用,
但看到有人說這類型要貼很久,
且UV燈很傷眼,
想想這點辛苦錢給人賺就好了,
反正貼一片沒事的話基本可以用到4~5年後手機退役了。
ra1xp wrote:
我去外面給人用,看他(恕刪)

上膜也是一種手段,除了提供更好防護以外,
相對可以使用便宜的大陸UV膠,相容性高且不易失敗(備註),
不過遇到屏下指紋辨識的機種,鋼化貼的確成本會變貴,
因為你已經多了一層膠膜的厚度,
相對的你的鋼化貼要更薄才能降低指紋辨識失敗率,
而鋼化貼越薄的生產良率越低,
價格就不是一般無膠版的UV鋼化貼可以比的,
成本大概140元~400元(露天價),
因為沒淘寶帳號,所以不確定對岸價格。

ra1xp wrote:
UV燈傷眼(恕刪)

的確,UV燈比起藍光對於眼睛視網膜的傷害更強,
一般烤UV燈的情況下,我習慣用不透光的箱體罩住,
一方面UV膠的氣味不好聞,另一方面就是隔絕UV燈的傷害,
順便科普一下,烤膠用的UV燈波長大概屬於UVA,
驗鈔與驗證件的會用UVB,雖然UVA可以看到鈔票上的螢光線,
但是螢光圖案就要UVB才會顯色,而消毒用的是波長最短的UVC。


備註:
UV膠貼失敗,通常不是指貼歪了或是有氣泡,
因為尚未固化的UV膠無論貼歪或有氣泡,都很容易處理,
所謂的失敗是指UV膠跑進不該進去的孔洞,
例如聽筒、喇趴孔.....
尤其是聽筒,跑進去很難處理,
如果不是防水機種大概就完蛋了,
若是防水機種,還能用乙醇將UV膠溶出去除,
而那層膠膜一開始就遮蔽了聽筒位置,
可以保證不會溢膠導致慘劇,
至於不用膠膜的貼覆方式,在處理聽筒的位置上,
會比較麻煩,好處是可以省去一片膠膜的厚度,
不過UV膠的材質成分就很挑了,成本會高出許多,
對於時下貼膜門市而言,9成以上都會選擇加上膠膜的程序。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