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

預購到了900萬支


a89515066 wrote:
預購就900萬支了?...(恕刪)


去查證一下囉

這消息是某三星不知名員工透漏

全球電信商訂貨900萬支
和900萬人預購差很大
而且台灣傳一傳居然變成光英國就預購破900萬支
有腦袋的人就知道不可能

這則新聞沒有可信度
奇怪的是
一堆新聞都報 而且越報越誇張....

Schindler wrote:
我也寧願一個外商企業來台灣用人每個都給4~5萬,我也不要他們來台灣用一堆兩三萬的廉價勞工拖低人才的行情
但我相信三星絕不是這樣的外商企業

這很難說,但我相信以血汗程度來說,三星不會比HTC糟...

Schindler wrote:
你才知道一個澳洲被禁喔?!
改版就代表沒改版前是抄襲囉!

什麼叫抄襲,
iPad賣得好,
三星的Galaxy Tab 10.1便向iPad致敬,
結果在德國被判禁賣,
最後被逼改推Galaxy Tab 10.1N,
這是抄襲

所以,沒改版的商品你不買無所謂阿,能過關的商品有什麼問題嗎?

Schindler wrote:
國家單位沒禁止不代表它不是抄襲、不是山寨,
你願意支持前科犯的產品,
你就支持,
不是每個人都想支持前科犯的產品的

我想,跟Apple有再打官司的好像不只三星吧,Google和HTC也都榜上有名吧...
在科技界中,抄來抄去這不是很常見?
你可以查一下幾個關鍵字的組合:ITC HTC 侵害 專利。

我沒支持啥特定商品,我只支持我用的舒服的商品,僅此而已。
一個商品能抓住消費者的心,跟它的使用操作和產品特點有關,我要陳述的只有這些。
對我來說,商品只要能經過國家合法機構放行,就沒有所謂抄襲、山寨或侵權的問題存在,前科犯比比皆是,真的要把所有前科犯的商品排除掉,可能要請專家整理一個list,標明哪幾個品牌是可以購買的。

peterTG wrote:
喔~原來你的愛國還有...

我之所以提到集團,是基於所謂愛國說,真正愛國,就不要去買那些對國家貢獻低的,相較起來手機和科技產品業雇用的人數、繳納的稅,不見得是對台灣真正有最大幫助的,不是嗎?

首先,要澄清的是,我前面論述是單純從愛國心去比較,真正要談愛國,去把前貢獻給對台灣社會貢獻更大的公司和產業不是更好?

三星雇用員工比HTC或華碩多也不是不可能吧,照所謂邏輯推導,如果三星手機在台灣市佔率能高達6~7成以上,在台灣北中南各地成立大型產品傳銷、推廣、維修展示中心也不是不可能,如果企業決定要繼續擴張難道不會聘用更多的在地人嗎?還是你覺得三星這些外商會千里迢迢的從韓國或其他國家派人來?(恕刪)


幾個尚需釐清的事情

1.提到三星員工多寡,照邏輯推導,市占繼續提升的話,員工繼續增加是合理的
但是手機及元件還是貢獻給韓國三星(進口的啊),成為韓國的外匯
本來應該成為中華民國政府外匯統計的數字,就這樣不見了
這絕對不是件好事

2.其次,三星增加的員工不是憑空增加的,台灣的消費市場固定(或者說怎麼增加也沒那麼快速)
三星市占增加所以增加員工,相對的台灣某些企業因為市占降低,所以減少員工
相互削減,對台灣的整體人力條件還是一樣的,沒因此而增加
反言之,台灣三星完全退出,對台灣的整體人力條件還是一樣的,不會因此而減少
(會少幾個啦~~董事長 執行長 總經理之類的....)

3.公司繳稅相信大家都是到,是繳納企業盈餘
每賣一支手機以台灣索尼或台灣三星而言,對於企業盈餘貢獻度是多少?
答案叫做一點點
畢竟,這些公司手機都是用進口的名義進來的,會計科目上都是列為"成本"
所以不算在企業盈餘內
最終這些"成本"就會變成韓國三星、日本索尼的年度盈餘
相對的,hTC的手機雖然也算是進口進台灣,但hTC還是在中華民國繳稅
所以這些手機的成本還是貢獻於台灣

4.終究而言,每賣一支手機對於台灣的貢獻,hTC 還是遠大於 台灣三星/韓國三星

5.統一集團等內需企業.....
也是很重要,但從國外/國內貢獻的角度而言,統一集團無法從國際賺外匯貢獻於台灣
這點比起來,就輸了很多
願機會永遠對你有利 May the odds be ever in your favor.

peterTG wrote:
喔~原來你的愛國還有...(恕刪)


可能要大大看清楚~~
我的回文裡~可沒有說愛國、支持HTC之類的話~~
我只是說[不然大家拿SAMSUNG"手機"跟hTC"手機"在討論應該是沒有錯誤才是]
不知大大從哪裡推論我的話的~
如果大家要拿SONY或是ASUS或是MOTO出來討論比較也行阿
況且前幾天的新聞才說HTC重回台灣市佔第一
我看了新聞也是30%左右(蘋果日報)
何來"三星手機在台灣市佔率能高達6~7成以上"
或許是我孤陋寡聞沒看到其他的新聞或數據
Ramsa wrote:
幾個尚需釐清的事情

1.提到三星員工多寡,照邏輯推導,市占繼續提升的話,員工繼續增加是合理的
但是手機及元件還是貢獻給韓國三星(進口的啊),成為韓國的外匯
本來應該成為中華民國政府外匯統計的數字,就這樣不見了
這絕對不是件好事

2.其次,三星增加的員工不是憑空增加的,台灣的消費市場固定(或者說怎麼增加也沒那麼快速)
三星市占增加所以增加員工,相對的台灣某些企業因為市占降低,所以減少員工
相互削減,對台灣的整體人力條件還是一樣的,沒因此而增加
反言之,台灣三星完全退出,對台灣的整體人力條件還是一樣的,不會因此而減少
(會少幾個啦~~董事長 執行長 總經理之類的....)

3.公司繳稅相信大家都是到,是繳納企業盈餘
每賣一支手機以台灣索尼或台灣三星而言,對於企業盈餘貢獻度是多少?
答案叫做一點點
畢竟,這些公司手機都是用進口的名義進來的,會計科目上都是列為"成本"
所以不算在企業盈餘內
最終這些"成本"就會變成韓國三星、日本索尼的年度盈餘
相對的,hTC的手機雖然也算是進口進台灣,但hTC還是在中華民國繳稅
所以這些手機的成本還是貢獻於台灣


4.終究而言,每賣一支手機對於台灣的貢獻,hTC 還是遠大於 台灣三星/韓國三星

5.統一集團等內需企業.....
也是很重要,但從國外/國內貢獻的角度而言,統一集團無法從國際賺外匯貢獻於台灣
這點比起來,就輸了很多

1.手機元件這些東西,就真的是競爭力的問題,我覺得你單純從這裡去看,只能反映台灣商品競爭力低落這點。
2.換言之,HTC在台灣市場消失,整體人力條件應該也是固定的,是吧?
現在都講國際企業了,你覺得台灣三星、台灣HTC、中國三星、中國HTC有什麼不同?
3.我很想提醒你一點,HTC的手機組裝也是在大陸,組裝好之後再進口回台灣,所以正常來說包含進口的關稅、商品等等在內,帳列也應該是你口中所謂"成本"。

上標紅色字那段我深深覺得有問題,你要不要重新檢視一下你對於國家稅制及會計用語是否真的了解?
營利事業所得稅的課稅範圍:總機構在我國境外之在台營利事業(例如:外商在台分公司),而有我國來源所得者應就其在我國境內之營利事業所得,依所得稅法規定課徵營利事業所得稅
所以很抱歉,台灣三星在台銷售手機之收益,為中華民國的來源所得,也是須納稅貢獻給台灣。

另外單講營利事業所得稅,建議你參考這篇:http://investtaiwan.nat.gov.tw/matter/show_chn.jsp?ID=55&MID=3
如果你能舉出台灣三星和台灣HTC當中有啥決定性的差別,那我承認你的說法沒問題。
另外我還要提醒你,營利事業的所得額和你口中的盈餘似乎有點不同,你確定你真的了解會計嗎?

4.你要說HTC採用較多台灣零組件,所以對台灣外銷有所助益我可以同意,但是單純以銷售及課稅層面來看,賣越多隻手機,對台灣國稅的貢獻度越大為基本的前提來說,大家起跑點是一樣的,並沒有所謂誰貢獻較高的問題。

5.我覺得,你不是很瞭解國際企業集團的營運,建議你多方收集一下資料,統一集團怎麼說也是跨國企業,統一集團在中國、日本、東南亞的獲利回饋給台灣的部分絕對不會少於台灣本土賺的,請你先搞清楚這點。
當然,這已經歪了,根本討論串無關,我建議這話題就此打住。

ccs00001 wrote:
可能要大大看清楚~~
我的回文裡~可沒有說愛國、支持HTC之類的話~~
我只是說[不然大家拿SAMSUNG"手機"跟hTC"手機"在討論應該是沒有錯誤才是]
不知大大從哪裡推論我的話的~
如果大家要拿SONY或是ASUS或是MOTO出來討論比較也行阿
況且前幾天的新聞才說HTC重回台灣市佔第一
我看了新聞也是30%左右(蘋果日報)
何來"三星手機在台灣市佔率能高達6~7成以上"
或許是我孤陋寡聞沒看到其他的新聞或數據

我的意思說得很明白了,HTC是因為在台灣發家,所以在台灣有雇用一定人數是很正常。
台灣三星說穿了就是三星集團在台成立的分公司,你希望他能把台灣當成基地發展,本來就要拿出相應的銷售成績,才有機會擴展。
所以我前面說了,先不要考慮現實層面,如果今天三星在台灣銷售年年持續成長,最後高居台灣銷售龍頭,集團考量台灣市場一定會擴張,擴張勢必增員,請問最後聘僱的人數會小於現有的HTC一萬多人嗎?

所以我前面說了,單純從聘僱人的人數來比較本來就是很詭異的,你要先考量各企業對於各地方的定位,台灣三星的地位,說穿了其實以整個三星來看真的不高,你去看看日本三星賣的東西,無論是機種、數量、規格都不是台灣能比的。
就拿我很Care的SIII規格來說,平平是SIII,台灣沒有LTE也就算了,日本有LTE還有2G的RAM,而台灣只有1G...怎麼看都覺得三星比較重視日本市場,你說是吧?
你要說HTC多重視台灣市場,那就要拿出誠意來,不但東西核心價值要做出來,適度的展現對台灣市場的企圖心以及重視,這才是擴增銷售的方法。
我今天只看到一堆人在說買HTC手機對台灣有啥幫助,我沒聽到HTC的哪隻手機比起競品多了哪些競爭優勢值得購買。
在商言商,你不覺得討論產品,撇開一些有的沒的因素,單純從產品本身去討論比較比較有建設性嗎?

Ramsa wrote:
幾個尚需釐清的事情1...(恕刪)


各位各位, 拜託大家冷靜一些看文, 也請注意不要不小心甚或刻意地犯了斷章取義的錯.

peterTG大大所舉的統一的例子只是順著cogi698提問上的邏輯謬誤之處而提的, 並沒有鼓勵大家一定要或一定不要支持MIT...

他想提醒大家的是: 今天就算在台灣每買一支hTC的手機對台灣的貢獻遠大於買他牌手機, 但這樣的貢獻對於hTC這樣的國際企業甚或對整個台灣而言, 都只是杯水車薪, 對於解決當前台灣產業所面臨的困局與危機, 是沒有多大幫助的. 換句話說, 今天不會因為hTC在台灣市場的勝利, 或者Samsung在台灣市場的失利, 而改變這兩家公司在國際競爭上的整體局勢. 這就是台灣消費市場的規模, 也就是台灣消費市場能有的影響力. 喜歡hTC產品的人請繼續支持, 但奉勸各位, 從愛台灣的角度來支持、甚或溺愛hTC, 不但對身為消費者的我們沒有好處, 就連對hTC本身也不見得是好事. 畢竟長遠來看, 缺陷愈早浮現, 愈早治療, 才愈有能力與機會去扭轉局勢. 更何況, 我不認為hTC的產品有不堪到必須要靠鼓吹愛國心才賣得出去呀! 各位難道不是這麼想的嗎?

還是那句話, 台灣的發展瓶頸與解套方向絕對不是在內需市場的擴張上, 而是如何提升我們的產業 / 產品 / 勞工競爭力! 以前是, 現在是, 未來一定也是!!


dimdawn wrote:
各位各位, 拜託大家...(恕刪)

You got the point.
今天HTC就算在台灣全盤皆輸,但在國外打贏了,整體來說早就不知道贏多少了...

換言之,今天就算HTC取得全台灣90%以上的市占率,打不出國際,以規模和收益來說,終究遠遠輸給那些在國際市場銷售領先的品牌。

看事情,無論是營收或是利益,要看全面性的,而非片面。
以台灣人的數量和消費來說,可能連整個世界的"片面"都稱不上,在那爭執要不要買國貨的時間,拿去想想怎麼把台灣的東西推入國際還比較有用。
peterTG wrote:
這很難說,但我相信以血汗程度來說,三星不會比HTC糟...


這不難說,
三星讓員工在容易罹患白血病的環境中工作,
當多名員工罹患白血病後,仍死不負責,
被員工告上韓國法院後,
韓國法院判決三星敗訴,
三星也因此在2010年榮登瑞士非政府組織評定年度最差企業第一名(印象中),
當日本東電核災發生後,
三星被超越而落居2011年度最差企業第3名(確定)
三星對南韓自己人的員工都如此,
你期待它要對台灣員工多好?

再說其他,
三星在韓國與電信商串通聯合將售價抬高,
然後再給消費者一點折扣,
讓消費者以為自己賺到,
卻實際被海削,
當韓國公平交易委員會欲進入三星調查,
三星下令警衛阻擋,
趁機湮滅證據,
結果被罰韓國歷史最高罰款
三星對南韓自己人的消費者都如此,
你期待它要對台灣消費者多好?

三星與蘋果訴訟中,
三星再度湮滅證據,
蘋果在第三方取得三星應該提出卻未提出的證據

對我來說,
如果三星算個品牌,
恐怕它的品牌核心精神便是"沒品"

peterTG wrote:
所以,沒改版的商品你不買無所謂阿,能過關的商品有什麼問題嗎?


可過關不代表沒問題,
德國的Galaxy Tab 10.1N是將兩邊的邊框加寬,
美國的Galaxy Tab2 10.1也是以此為基礎,
但此設計先前已出現在Flyer上頭,
不知為何三星的設計老是會競爭對手的設計雷同?
但其他廠商就沒這種問題

peterTG wrote:
我想,跟Apple有再打官司的好像不只三星吧,Google和HTC也都榜上有名吧...
在科技界中,抄來抄去這不是很常見?
你可以查一下幾個關鍵字的組合:ITC HTC 侵害 專利。


根據研究指出,
要開發一隻智慧手機需要250000篇發明專利,
任何一家廠商要一一過濾,
不去觸犯到他人的發明專利是不可能的事,
這根本稱不上抄襲,
如果這也稱為抄襲,
以三星的規模,
它絕對是第1

但是外型設計便不太一樣,
你愛怎麼設計就怎麼設計,
怎麼會偏偏跟市面上產品如此雷同?
跟市面上產品雷同就算了,
為何會跟最熱賣的雷同?
要說沒有抄襲,
這機率應該是極低

再說,除了三星之外,
便再無其他廠商有如此問題,
SONY的產品外型設計一向頗佳,
也從來沒有抄襲的嫌疑

peterTG wrote:
對我來說,商品只要能經過國家合法機構放行,就沒有所謂抄襲、山寨或侵權的問題存在,前科犯比比皆是,真的要把所有前科犯的商品排除掉,可能要請專家整理一個list,標明哪幾個品牌是可以購買的。


真的把抄襲前科犯的商品排除,
只有排除掉三星的產品,
很簡單的,
就看你能不能面對事實而已
增加國際競爭力這點無庸置疑
不過這跟支持國貨哪有衝突?
而且既然您覺得台灣銷量微不足道
那三星在台灣想要攻下hTC又為了啥?反正三星不是世界第一了嗎?




peterTG wrote : dimdawn wrote:
各位各位, 拜託大家...(恕刪)


You got the point.
今天HTC就算在台灣全盤皆輸,但在國外打贏了,整體來說早就不知道贏多少了...

換言之,今天就算HTC取得全台灣90%以上的市占率,打不出國際,以規模和收益來說,終究遠遠輸給那些在國際市場銷售領先的品牌。

看事情,無論是營收或是利益,要看全面性的,而非片面。
以台灣人的數量和消費來說,可能連整個世界的"片面"都稱不上,在那爭執要不要買國貨的時間,拿去想想怎麼把台灣的東西推入國際還比較有用。...(恕刪)


Schindler wrote:
三星對南韓自己人的員工都如此,
你期待它要對台灣員工多好?

這問題你可以去問台灣三星...以外商來說,你還不見得想進去就進得去。


Schindler wrote:
可過關不代表沒問題,
德國的Galaxy Tab 10.1N是將兩邊的邊框加寬,
美國的Galaxy Tab2 10.1也是以此為基礎,
但此設計先前已出現在Flyer上頭,
不知為何三星的設計老是會競爭對手的設計雷同?
但其他廠商就沒這種問題

60分及格不代表完美,大家不都是這樣?
你要說設計跟人家雷同我不反對啦,但人家靠這招賺大錢搶市佔的時候,台灣企業在幹啥?

你要說人家抄襲可恥,但人家錢進口袋,企業競爭力強化,台灣企業現在最為人詬病的是什麼?


Schindler wrote:
根據研究指出,
要開發一隻智慧手機需要250000篇發明專利,
任何一家廠商要一一過濾,
不去觸犯到他人的發明專利是不可能的事,
這根本稱不上抄襲,
如果這也稱為抄襲,
以三星的規模,
它絕對是第1

所以除罪化就對了?Apple控告三星什麼?
我不是鼓勵仿冒與侵權,但如果你要說的話,就不應該留有誰侵權比較多這個說法。

至於你要說設計,這是一體兩面的問題,SONY設計好,但市佔如何?
為什麼整個手機界吵來吵去就是那幾家?會賺錢的也就是那幾家,你還看不出門道嗎?

要講面對事實,大家最該面對的事實是:商品到底賣出去沒?
如果三星靠仿冒起家,請問歐美市場對於三星手機的接受度如何?全世界只有台灣人道德高尚不能接受,歐美的銷量除了被暫時禁止進口的幾款之外其他照賣,業績還不錯,問題在哪?

rexone777 wrote:
增加國際競爭力這點無庸置疑
不過這跟支持國貨哪有衝突?
而且既然您覺得台灣銷量微不足道
那三星在台灣想要攻下hTC又為了啥?反正三星不是世界第一了嗎?

請問,誰會嫌錢多?
三星不怎麼看重台灣市場,從台灣三星引進的型號及數量來看本來就可推知。
另外從配件的引進速度來說,跟國外比也算相當慢。

不過有句話說得好:市場是一塊餅,不是你吃就是我吃,與其讓你整塊吃,不如我跟你搶著吃。
以三星企業的形象來說,我想就算毛利是0,他們為了打擊對手的市佔也會做下去。
你的這個問題,我建議你可以去多讀一些商管的書,經濟學裡面有充分對市場做探討,包含進入市場以及退場要件,如果今天三星在台灣一毛都賺不到,甚至是虧本虧到脫褲子在做這塊小市場,那才是真的有問題。
  • 2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