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晶片本身先天的效能差異,可以用科學方法檢測驗證,只要不作假不取巧,自然可得到客觀公正的結果,這也沒什麼好爭辯的.但在實際應用面,如果那個差異,對很多(至少不算少數)的使用者來說,無所謂或根本無感,那,很多時候那個差異也是效能過盛,若有爭議,多半就是同樣的價格買到不同效能的東西覺得吃虧了心情很不爽~2.一顆晶片生產出來,基本性能如何,大致就是跟著SPEC走,但實際使用起來的體驗感好不好,與廠商對參數調較丶軟體有沒有優化,亦有很大關係.譬如,某一處理器效能略差,但針對一些APP有特別優化過,那測試時就只拿特定APP去測,就可能測得效能比其他同級產品更佳的印象.然而,三星向來常被抱怨系統升級慢丶軟體調校不怎樣,那麼,就算自家的處理器真的很優,若沒優到一定比例以上,還是有可能被其他豬隊友拖累,再說,就算樣樣全都(客觀)評價第一名,還是一樣會被一些人批評丶挑毛病丶用理想值(或幻想值)去要求~手機,買自己喜歡又好用的就好.效能過盛功能太複雜,那麼,買J系列也OK.覺得不值,自己不買就好,別人買不買,要不要當盤子,不是不能討論批評,而是,嚴格說來好像也不關其他人的事~ 當然我們也可以泛道德論,強調消費者要自己爭取權益,不能縱容廠商予取予求云云...但這個世界本來就有很多不公平,大廠可以用龐大的量去壓低成本提高競爭力丶有錢的公司可以把技術更好的小公司併吞買下變成自己的肥料丶不一定人人都很依賴手機上網但卻被迫要換3G->4G->以後是5G的新手機....3C產品普及到一定程度以後,整個市場的銷售就開始停滯繼而下滑,這種戲碼時常上演,譬如電腦製造業早就進入微利時代等等.手機製造業大概也會演一下類似的戲碼吧(走到最後大概就是一般拼價格,還有一些走高價拼頂級小眾市場...我亂猜)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