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星在先前無預警發表本家旗艦平板系列 Tab S10 系列,硬體改變上除了用上聯發科天璣 9300+、些微的輕巧化外,較大的亮點無非是在支援繁體中文後,也終於「完整」的 Galaxy AI 了。加上頂規的 Tab S10 Ultra 也一樣有貼近筆電的 14.6 吋螢幕、S Pen 與錦上添花的 IP68 防塵防水規格。
屏除 Tab S9 系列也支援的 Galaxy AI,這次在支援繁體中文後,本篇也會以「多工」加上平板的「大螢」優勢,來體驗出不同於 Galaxy S 系列手機的 AI 新局。當然,相信大家最好奇的重點,還是首次用在三星高階產品的天璣 9300+ 能有如何的表現了。
以先前配置的多款手機產品來看,基本上效能絕對是不需擔心,雖說現在才剛文章開頭,但 Tab S10 系列用上天璣 9300+,在這個時間點還是相對尷尬一點,畢竟現在已經出到天璣 9400 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Tab S10 系列這次也取消了 11 吋最小的版本,僅 12.4 / 14.6 兩款,可能是想讓自家 Tab A 系列頂上輕巧平板的缺吧?

外型開箱
Galaxy AI
效能設定
▌外型開箱
- 外盒正面
- 外盒背面
Tab S10 Ultra 外盒設計基本上已經傳三代了,這次開箱的版本一樣是附上書本式鍵盤皮套的 Wi-Fi 版,就連開盒的紙條也是相同。

內層佈局從上之下則是鍵盤皮套、平板本體以及配件區共三層。
- 配件區
- 配件區
配件區比較重要的還是 S Pen、USB-C 連接線以及供記憶卡槽使用的退卡針,這也是第三款沒有充電器的 Tab S 系列了,相信大家也很習慣(?)

本次 Tab S10 系列共有鉑金銀與月石灰兩款顏色,這次開箱的是比較偏藍、暗灰金屬質感的月石灰。機身尺寸這編列在下方,如果要跟前代相比的話,可以發現 Tab S10 Ultra 相對較窄與薄一些(真的只是一些)。
・Tab S9 Ultra:208.6 x 326.4 x 5.5mm
・Tab S10 Ultra:208.6 x 326.3 x 5.4mm

這邊也同步附上 Tab S9 Ultra 的樣貌,可以看到 S10 Ultra 基本上機背跟前款一模一樣,都是用了與孤島式相機分離的 S Pen 收納槽,而不是 S8 的融合設計。


隨附的 S Pen 則是有點採用灰藍的塗裝,就筆身來看的話我自己不太習慣這個顏色.....感覺很像什麼蠟筆(?),另外,這次 Tab S10 沒有特別講什麼創作者的 S Pen,應該是可以沿用上一代時推出的,差異在可以更換筆尖來模擬不同筆觸,但就沒有 IP68 防水防塵了。

S Pen 的收納區塊應該不用再多做介紹了,除非你真的甩很大力或是摔到,不然收納的磁力其實夠強,加上一般狀況下,應該都會加個皮套來做進一步的保護了。

另外,Tab S10 Ultra 在鏡頭配置上也是沿用,主鏡頭有 13MP 廣角 + 8MP 超廣角,前鏡頭則是 12MP 廣角 + 120 度視角超廣角雙鏡頭。
- 機底
- 機頂
- 左側
- 右側
Tab S10 Ultra 中框配置也與前代相同,皆是鋁合金材質打造。橫向機頂為電源、音量鍵與退卡槽、機底則是連接鍵盤皮套的磁性接點。兩側則是有四個立體聲喇叭,也是由 AKG 調校,並支援杜比全景聲。
- 裸機重量
- 含S Pen重量
- 含鍵盤皮套重量
這次測試的 S10 Ultra 是 Wi-Fi 版本,官方重量為 718g。實際以電子秤測量,裸機為 720g,加上 S Pen 稍稍增重至 729g。加上鍵盤皮套的完整組合則是來到約 1.4kg。

Tab S10 Ultra 螢幕規格幾乎是與前代相同,都搭載 14.6 吋 Dynamic AMOLED 2X WQXGA+ 解析度面板,並支援 60-120Hz 可變更新率、Vision Booster 增強與 HDR10+ 等技術。

唯一更新的地方在於,Tab S10 全系列螢幕表現皆有塗上降低光線反射的圖層,不過跟 S24 Ultra 那塊表現優異的 康寧大猩猩 Armor 玻璃原理不太一樣。這邊我也放上一張閃燈直打螢幕的樣貌,可以看到螢幕抗反射的表現算是還蠻不錯的,雖然一樣有反光,但至少不是整個泛白。
- Youtube HDR範例
- Youtube HDR範例
這邊也附上 Youtube HDR 的範例給大家做參考,Tab S10 Ultra 在峰值亮度上也跟前代一樣是 930nits。雖說設定欄位沒有像手機的額外亮度功能,但藉由 Video Booster 功能以及這次新的抗反射圖層,在戶外強光下看的可用性絕對是提升的。

大致講完了 Tab S10 Ultra 本體,再來就是實現多工必備的書本式鍵盤皮套了。簡單說這次 Tab S10 Ultra 的鍵盤皮套跟前代大抵相同,但又有一些因應 Galaxy AI 而升級的地方。雖說前後兩代都支援,但 Tab S10 Ultra 的鍵盤,不能用在 S9 Ultra,這點要特別注意。(但我想應該很少人平板是直接迭代升級的吧.....)


光看皮套外側的正反面,說是 Tab S9 Ultra 我都信(?)就可以知道兩機的高相似度了。但畢竟 Tab S9 當時已經做了一波改進,延續同樣設計其實也是個不太讓人意外,又能省成本的合理選擇。

至於要讓 S Pen 磁吸保護更上一層樓的,就是皮套上這個可以掀開的保護套了。


藉由皮套機背的無段式調整支架,就能讓 Tab S10 Ultra 因應使用習慣與場地來做擺放的最佳化。

最低角度甚至要趴著畫畫,或是站著以最大平視角來操作也是絕對 ok。另外,Tab S10 Ultra 的鍵盤皮套也一樣能做分離的使用,用不到鍵盤只想畫畫?沒問題直接把鍵盤的區域拔掉,就能獲得一個 14.6 吋的超大繪圖板,或是追劇神器了。


Tab S10 Ultra 整體鍵盤配置大抵與前代相同,不過這次多了一個明顯變化,與另一個細微升級,首先我把前後代的鍵盤放在一起,是不是看不出來哪裡有變啊(?),其一是 Tab S10 Ultra 空白鍵右側,多了一個 Galaxy AI 專屬按鍵,以及看不到的多工 Dex 功能變化,這點等等就會依序來說明!
▌Galaxy AI

首先平板相對手機來說有著更大的螢幕、加上實體鍵盤皮套的配置,對於文書、筆記等功能來說絕對是更加分。對於 Tab S10 系列,甚至是前代來說,在原本已經有高多工性的功能配置上,多了 Galaxy AI 後的助益絕對是相當明顯的。

Tab S10 Ultra 首先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在鍵盤右下角多了一個專屬的 AI 按鍵,雖說是 AI 按鍵,但實際按下去的功能可能會跟你想的不太一樣。

按下按鍵之後,平板就會直接叫出智慧助理,對於 Tab S10 Ultra 來說,則是能在 bixby 與 Google Gemini 中選擇其一,但我想大家應該還是會選 Gemini 會比較多吧.....?
不過我自己覺得,在鍵盤上面上放 Galaxy AI 的圖示,按下去卻是智慧助理這點,感覺邏輯有點對不太起來,由於 Tab S10 Ultra 螢幕變大的關係,有些 Galaxy AI 功能相對位置就會比較小,如果按下這個按鍵就能直接出現 Galaxy AI 的相關操作功能,如翻譯或是摘要,也許會更符合操作上的意思?

Tab S10 Ultra 在 Galaxy AI 的功能部分,「幾乎」也是跟手機相同,包含搜尋圈、語音、文字為基礎的翻譯與摘要,還有相片的塗鴉生成式功能等。唯一的差距是 Tab S10 Ultra 上沒有通話翻譯功能。

當然,對於台灣的用戶來說,Galaxy AI 最大的好消息就是近期終於支援了繁體中文,如此在各式操作上會更符合語意,就不需要靠香港版的繁體中文先應急了。


首先在網頁翻譯上,一樣只能透過三星瀏覽器來觸發 Galaxy AI 翻譯功能,這邊因應螢幕尺寸大小,可以看到 Tab S10 Ultra 的 Galaxy AI 位置位於右上方。

在支援繁體中文後,對外文苦手的朋友就能以更為便捷的方式,快速查找自己想了解的資訊,尤其對我這種媒體來說,輕鬆就能先對外電的新資訊做個基本瞭解,之後再細細校正規格資訊,寫稿起來真的事半功倍。

當然,在完成翻譯之後,也能透過摘要功能將網頁中的資訊(或是自己選定的範圍),做重點的摘要功能,這點就跟 Galaxy 手機差異不大,但這個大螢幕,多工操作起來就真的很輕鬆。

再來是三星筆記部分,這次因應 Galaxy AI,不僅可對 PDF 檔案資訊做翻譯與摘要,甚至也能直接透過筆記錄音來記錄資訊。

開始錄音後也能看到右上角的時間字樣,但不得不說由於 Tab S10 Ultra 14.6 吋的螢幕,整體 UI 功能在預設狀態下,呈現出的功能列字體是真的都蠻小的.....可能需要做後期調整看起來會比較舒服。


錄音完成後就能透過三星筆記與 Galaxy AI,直接將其轉換為文字稿!


轉換逐字稿時不僅可以針對語系直接偵測,甚至也能翻譯成自己常用的語言。當然,變成摘要也是沒有問題的,雖說可能還是會有一些小誤差,但這樣的速度基本上已經很接近速記跟口譯員了。

三星筆記其實在之前就能導入 PDF 檔案,但在支援 Galaxy AI 後,整體實用度又進一步提升。

導入 PDF 檔案(這邊用的是剛剛瀏覽器同樣的素材)後,透過 Galaxy AI 一樣能對其做翻譯、摘要等功能。

而不同於瀏覽器的翻譯,在三星筆記上操作,代表的則是也能對素材本身做不同的編輯,像是畫重點、甚至以 S Pen 畫出不同的註解等等,使用彈性也大幅提升!


要是覺得摘要內容太短,想要獲得的資訊不夠多的話,Galaxy AI 的摘要功能也能選擇初始的簡單或詳細兩種風格。


在獲得摘要之後,也能透過三星筆記 Galaxy AI 中像自動格式、標題與項目編號,以及會議筆記等不同功能,將為排版的文字直接做自動整理!


這邊以自動格式來做示範,開啟後 Galaxy AI 就會按照文字中的意義來自動下標與對內容分類,對想要快速分出文字重點的朋友來說真的很實用!
- 格式選擇
- 格式選擇
- 格式選擇
- 格式選擇
自然可以生成自動格式的話,當然不會只會生成一種格式,這邊也附上不同的格式給大家做參考。

另外,Tab S10 系列也有類似蘋果 iPhone、iPad 在記事本可自動計算數學公式的功能,不過在測試期間此功能還沒實裝,這邊實際書寫數學公式是沒有反應的。


在三星筆記中,也能透過 S Pen 的繪畫功能,搭配 Galaxy AI 的塗鴉轉圖像,就能在五種風格中做生成。
- 生成樣貌
- 生成樣貌
這邊也簡單附上幾個範例,看來我的繪畫能力還有待改進.....你覺得我畫的是貓還是老鼠?


不過可惜的地方在於,Galaxy AI 目前塗鴉轉圖像僅能針對在三星筆記與相簿中手繪的功能才能適用,像這張圖是在 PEN UP 上繪製,轉到三星筆記或是相簿上就不能透過 Galaxy AI 做轉化了。
▌多工效能

大致講完了 Galaxy AI 的一些重點功能,再來就是 Tab S10 Ultra 的重中之重!也就是多工效能了,其實整體跟前代差異不大,主要是在一些細部功能上的變化。首先桌面上的智慧側邊欄也是存在,並能因應使用的應用程式做釘選,如此就能快速開啟分割畫面。

在一般的使用狀況下,可以看到虛擬按鍵會被移到右下方,此時如果要進一步達到類似筆電的使用樣態,就需要透過 Dex 模式了。而這次 Tab S10 Ultra 的 Dex 不太一樣,首先是開啟速度更快,不像前幾代會有個讀取時間,這次根本就是隨按隨開。

開啟後下方就會出現工作列的圖示來方便多工操作,而應用程式也會像一般使用筆電時,以浮動視窗的樣式呈現外,在視窗右上角也有關閉、全螢幕與縮小等操作筆電時大家不陌生的功能。

其實在一般平板模式下,也能開啟應用程式的縮小功能列,只是需要再點擊一次,就沒有 Dex 模式來的直覺。

另外,在 Dex 模式之下, S Pen 也能針對已開啟的應用程式做懸浮預覽。


工具列左方是既定的應用程式,可以透過設定來改變之餘,右方則是可呈現出最近使用的應用程式,可以在 2 至 4 個間做選擇。以 Tab S10 Ultra 14.6 吋的螢幕來說,當然是直接點最多的 4 個應用程式了。


分割視窗這邊相信不需多說了,透過剛剛提到的智慧側邊欄、底部的工作列就能快速拖移應用程式來達成分割視窗的多工使用情境。加上 14.6 吋的大螢幕,用於三個分割視窗基本上也是很夠用的。

Tab S10 Ultra 最大的視窗數量也一樣是三個分割視窗加上五個浮動視窗,共計 8 個應用程式,但一般狀況可能開個三個分割視窗就夠用了.....我自己是覺得兩個會最為舒適。

核心效能部分,這次 Tab S10 系列首度在高階機型上,引入了聯發科的天璣 9300 處理器,並有 12 + 256 / 512GB 兩種容量外,Tab S10 Ultra 還有最頂規的 16 + 1TB 版本。並支援 Wi-Fi 7、雙立體聲揚聲器、杜比全景聲等規格外,電量部分則配置 11,200mAh,不過充電功率是一樣的 45W,這點就有點可惜了。

首先以安兔兔 V10.3.6 進行跑分,得出將近 190 萬的成績。


GeekBench 6 以及 3DMark 壓力測試這邊就直接附圖給大家做參考。基本上 Tab S10 Ultra 整體效能還算是前段班,但可惜的是推出的時間點,剛好是高通與聯發科推出下一代旗艦處理器的時機.....

續航部分這邊將亮度調成 50%,並以 120Hz 更新率搭配連接 Wi-Fi、關閉定位與 GPS 做 PCMark 3.0 續航測試,得出 8 時 25 分的成績。

充電部分則是以 48W 的原廠充電器,將電量下耗至 5% 開始充電。系統記錄約要花 1 時 34 分才會充飽,不算是很亮眼的成績.....
▌小結

整體來說,其實 Tab S10 Ultra 在經歷上代外型改變之後,外在其實大部分功能都是延續後代,最多可以講的應該就是輕薄了一些。主要變化還是在硬體效能上的升級,以及鍵盤在 AI 按鍵與 Dex 模式的升級之上。所以在 Tab S9 與 S10 之間要如何做選擇?就還是要看需求了。
不過還有一點在於,這次換上聯發科天璣 9300+ 其實沒有不好,也有相當明顯的升級,但發表沒多久天璣 9400 機型就推出了,這點對一些人來說一定會影響購機意願的.....,

首先以多工的程度來看,Tab S9 / S10 在都支援 Galaxy AI 的狀態之下,基本文書作業與操作其實大同小異。主要的差異是 Tab S10 Ultra 在切換 Dex 模式時有更快速的反應之餘,如果你是會有剪輯、修圖的狀況,那 Tab S10 Ultra 的效能與功耗一定會比較好,但就文書處理來說,其實 Tab S9 絕對還是夠用的。
要是換成另一種方向,畢竟 14.6 吋的螢幕,不拿來做為娛樂用途就太可惜了。以遊戲層面來看,自然也是會選擇效能更好的 Tab S10 Ultra,但單純追劇的話,即便 Tab S10 Ultra 有更好的抗反射圖層,但一般追劇應該都不會在強光底下吧


而對於 Tab S10 Ultra 類似的產品,無疑就是想透過 2 in 1 的方式,來達到有平板與筆電的使用體驗,你說 Tab S10 Ultra,甚至是 iPad Pro 能否勝任?我自己是覺得可以,但核心點還是要以需求與習慣為出發。
畢竟 Tab S10 Ultra 還是以 Android 為主,即便有 Dex 模式,在使用習慣上還是會跟 Windows 不一樣,就連 iPad 的 OS 也不是 MacOS,使用起來一定會有差。更別說一些文書、剪輯軟體,乃至於更細部的輸入法,使用上的習慣,甚至是濾鏡、外掛等都要重新尋找了。
所以類似這種 2 in 1 的大平板能否用於工作?如果是輕度的那絕對沒問題,高階你要跑什麼 3D 模型之類的就要看狀況,但最大的問題,還是在重新建立新的工作流,以及重新習慣硬體這件事了。
▌小惡魔福利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