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為了保護手機可以接受犧牲多少的手感外觀與功能?

回想十幾年前,還是智障型手機的年代,當時手機外殼用料都不怎麼樣,就算是旗艦機(當年超哈N95)
為了保護手機可以接受犧牲多少的手感外觀與功能?
印象中當時對手機的保護最多就是包膜,雖然好像有廠商推出矽膠套但手感很差所以大部分的人都是裸機使用,甚至連保護貼都沒有,直接往包包隨便扔,或是商務人士弄個皮套掛在腰上,大部分人似乎對手機掉漆阿刮到阿沒什麼感覺,也很少會在意手機如果要賣的殘值

但隨著智慧型手機開始普及,大概在iPhone 4的時代開始手機殼如雨後春筍般大量出現,不過印象中這時的手機殼與其說是保護不如說是一種自我展現,有認識朋友買了幾十個手機殼幾天就換的,螢幕保護貼等等雖然也有出現了但也不是必需品

但幾年過去,手機的外殼技術更新,理論上變得更耐用了,但感覺用戶對於手機的保護卻變得更加無微不至了。

我之前是拿Surface Duo 2 (測試機,原本是Galaxy Note 8),SD2由於是摺疊機所以基本不太能裝殼,只有使用原廠的Bumper+充電蓋(有買筆但後來不見了......),所以一直沒有關注手機保護的市場
為了保護手機可以接受犧牲多少的手感外觀與功能?
一直到最近換成了Galaxy S23 Ultra ,由於是買二手所以送了兩個殼,裝上去之後發現手機整個變得好重(殼大概30克)
為了保護手機可以接受犧牲多少的手感外觀與功能?
一查之下發現除了殼以外,螢幕要貼需要照UV的鋼化玻璃膜,連鏡頭都要加額外的鏡頭保護貼,整個保護加起來手機大了一整圈不說,重量也多了近1成多,價格還超級貴,所以果斷放棄。剛剛看到UAG,發現重量好像將近50G,如果加上其他保護等於為手機增加20%重量,甚至有看到有人說要先包膜再上殼,殼還要買那種軍規或是雙層殼保護性才夠,難以想像那個重量和手感。

除了犧牲重量之外,查了一下發現玻璃膜可能會干擾指紋辨識。鏡頭保護貼似乎也會影響到拍照畫質,但很多人還是都裝,一來為了避免摔裂,一來也是為了未來賣掉保值,也不敢直接放進包包而是要為他買一個手機袋裝起來,結果每次要用的時候都要多一到手續,不禁覺得現在的用戶是不是已經進入了一種過保護的狀態,就算要犧牲功能、攜帶性、和手感,也要把手機保護的好好的,而且還很願意投資幾千塊的殼和保護貼

所以我很好奇,對你們來說保護手機vs手感/功能哪個比較優先呢? 你對於手機保護是到哪一個階段呢?

我自己是基本會裝殼,主要是因為我容易手滑,但都只裝那種最簡單的透明殼,盡可能不增加手機重量和讓露出手機外觀,保護貼一般不貼或只貼軟式的(增加s pen摩擦力),其他像鏡頭蓋、包膜、手機包那種一概不使用

不過我身邊完全不使用任何保護的人似乎不少(美國)
(裸機朋友云: 原廠花那麼多心力設計外觀結果你把它包起來)
2023-10-16 13:14 發佈
保險最省事,花少少的錢就能消災
以前的人並不是不在乎手機的外傷...根本的差異在於以前的手機摔到大概率都只有皮肉傷,就算電池噴出來裝回去繼續用就好了,現在的手機根本就不是這麼一回事
自IP4以來改成雙面玻璃就注定了手機根本禁不起摔,或許玻璃裂了一樣可以繼續用沒錯,但是一方面是觸控可能就這樣被你摔爛而偏偏這手機只能觸控、另一方面就是從塑膠/金屬機身的單點傷痕變成玻璃的大面積裂痕,這都是現在的手機跟以前的手機完全不同的地方...
近幾年來正面全螢幕的設計大行其道,各家手機也一直把邊框越做越窄給你正面一整片滿滿的螢幕...這也代表著手機對於摔傷的容錯率不斷在降低,以前粗邊框高額頭厚下巴時表面玻璃裂了只要觸控還沒壞、裂痕沒擋到螢幕你就可以選擇當沒看到繼續用,現在是越來越困難了
最後,以前的手機比較輕啊,一樣的高度、角度摔下去,現在的手機越來越重就肯定會越來越慘...還有就是以前的手機如你所貼的N95,在當年近3萬的售價已經是絕大多數人都認為頂天、沒有更貴更強的手機了...現在?新機上市沒開個3萬起跳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真旗艦了,破4萬那都叫常規操作,買到頂破5萬那也沒什麼...加上手機市場演變至今已然形成特有的換機文化,廠商極盡所能、軟硬兼施的引導你每年更新,消費主義讓一支手機用到壽終正寢的人越來越少,二手價當然很重要了
UAG保護殼用戶表示:
什麼是手感?
不過保護力真的不錯
lowbson

UAG 或犀牛盾只是業餘,真漢子應該用Juggernaut case

2023-10-21 7:41
happe814

好硬派

2023-11-02 19:50
個人覺得樓主以非智慧型手機與智慧型手機作為對比,可以從以下幾個原因來探討~體積/重量、架構/材質的差異。
體積/重量:以前非智慧型手機相對於現在的智慧型手機,體積與重量都相差甚大(就算是nokia強調結合掌上型個人數位助理 PDA功能的9110,158 x 56 x 27 mm、253g),體積與重量不容易因為手持問題而滑落。
架構/材質:以前非智慧型手機幾乎是PC/ABS/PA...等塑料材質,螢幕是包覆在整個手機內部(有很厚的外框)且沒有所謂的全貼合(螢幕距離表層蠻遠的),加上大部分手機螢幕也是塑料材質,若不幸滑落,除非撞擊力道太大,否則大多只是造成傷痕。
因應各個時期、不同的設計,就會有聰明的商人開發出適合當代的"產品"。
例如以前的非智慧型手機時代,男性多數流行掛在腰間的手機套、女生多數流行放在包包內的手機袋,也流行改殼、發亮天線...等,而現在的智慧型手機,就發展出保護殼、保護貼...等。
其實都只是商人與使用者之間的拉鋸問題(商人想要賺、使用者也想要賺),使用者也可以不使用商人開發的"產品",而商人為了挖掘更多消費者的口袋也會想盡辦法開發"產品",例如開發可愛系手機殼或者仿生系手機殼,造成一種有趣現象,有些消費者買手機時強調輕薄,卻買大大厚厚的手機殼只為了"特色"。
這種事情一直循環著,不只在手機產業(例如汽車產業,包膜、隔熱膜、美容...也是各有說法),所以個人的結論是~樓主的問題沒有一定的答案,因人而異。
手機殼我會,像樓上講的--現在手機真的禁不起摔。不過僅限這樣了,鏡頭貼會影響拍照傷鍍膜,鋼化玻璃貼會影響指紋辨識,基本上這兩個會影響到功能所以不用。

之前也是有貼軟的霧面保護貼,其實也還蠻好用的,三星門市就有,好像500一張,還不錯。

比起外觀的犧牲,我比較困擾的是功能上的犧牲。譬如手上的S22就有在想說為了續航要不要整天開省電,就還蠻掙扎的。
手機殼一定要準備著~不然摔下去就GG了
摔到會心痛,還是用手機殼保護著好了
沒有買過手機殼,手機用布套套著就好了....
十幾年印象中從只摔過三次智慧型手機
我是買了台直接IP68還抗1.5m摔的手機來用

是說原廠給的配套防摔殼堅硬到有夠難裝的,裝好了完全就沒動力去沒事拆他,導致換電池功能大概未來才用的到了.

以前當兵時車保官拿了一支Ericsson R250
我就好奇問他這年頭怎麼會選這支沒中文輸入的,他說他每次到處跑時手機常掉出來摔壞,一氣之下就乾脆換這個,在樓梯上滾個一兩層樓也沒問題,我看他那隻R250金屬框架的部份漆已經快掉光了.
別問我的名字,我只是個舊時代的幻影.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