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提 ~iphone用久了換三星會有科技飛躍的感覺嗎?
這幾代用起來感覺都差不多
除了錄影一直在top1 ,基本的通訊 散熱 雜亂的返回及頁面(x)則是一直在後段班
●Ultra 鏡頭有3X、10X
●Samsung Walle 的Samsung pay (信用卡)、會員卡一維條碼、 悠遊卡,
生活就很方便,付款、搭車、租Youbike2.0、甚至到門禁
(整合載具條碼、會員卡條碼、悠遊卡、信用卡,只用一個APP)



●Ultra有S Pen可以手寫、翻譯、當無線快門線
●USB 3.2 Gen 1,方便快速接外接SSD 複製備份檔案

●Samsung Dex 桌機模式,可以讓手機接 USB-DOCK + 滑鼠鍵盤 變桌機
也可以透過WIFI、USB-C 連結到電腦,可以電腦控制手機回訊息

●USB數據連線可以分享給電腦以外也可以USB-C網卡轉成RJ-45分享給電腦
Apple 熱點分享限制就蠻多,電腦要用有線分享還得要裝iTunes,Android 不用,Samsung 手機算是唯一能USB轉RJ-45 使用有線網路上網也可以反過來4G/5G給電腦

●手機支援Micracast 直接投影,對於業務、需要連接無線投影機的人,Android 就友善很多
Iphone 都要買專屬支援Airplay設備,就很麻煩,不是每個點都支援這種投影
● 45W 有線超快速充電 / 無線閃充25W,這應該是Apple iphone的痛,一直鎖在20瓦
●螢幕下指紋辨識、圖形鎖、密碼鎖、臉部解鎖
這應該也是iphone 的痛點,只能密碼、Face ID 二選一沒有螢幕指紋辨識解鎖
口罩就得拿下來

手機玩遊戲我就沒涉獵,我不玩手遊
能感受到的體驗大概是這樣
日常生活
SPay悠遊卡對雙北通勤族提升非常大....過站不用掏錢包刷卡這是過去當iPhone使用者相對痛心的部份,但錯不在北捷跟悠遊卡公司
而是Apple要求台灣必須使用DesFire才願意支援iPhone交通卡
但台灣投注MiFare近百億,機台跟系統不可能說換就換,Apple又不出錢
三星的SPay,本身也不支援台灣的MiFare
為此派技術人員來台灣互相研究,最終模擬出MiFare感應晶片
應用商店
Apple Store消費含稅比Play Store貴出20%,蘋果硬性抽成而且換區下載App必須準備多國帳號,像我有玩日韓版手遊就很麻煩
反而Android 自由開放下載Apk安裝,省下許多麻煩
訊號強度
iPhone的訊號一直以來是一言難盡,時常訊號滿格無網路另外熱點分享也是iPhone的痛點,斷線網速慢時有所聞
對我這種常常帶筆電拜訪業務的上班族來說常遇到無網路之苦
個人化優勢
三星有自家的主題商店,提供大量自定義主題 外觀 圖標 桌布等還有像是GoodLock這樣豐富多樣個人化使用操作邏輯設定的功能
IOS說好聽是簡潔,說難聽是Apple規定你做什麼,你就只能做什麼
例如很多人詬病的IOS注音輸入法,選字邏輯怪鍵盤布局又容易打錯字
只能選擇動態輸入或去學中共的拼音輸入法來輸入繁體字,非常令人困擾
返回手勢
對於Android全局返回或者三星自有的one hand operation+來說IOS在對於返回的定義是返回上一頁,而不是返回上一個操作
Android在怎麼不行也有三大金剛鍵,醜歸醜但是很直覺好操作
當然這只是交互下的比較,IOS也是有很多值得稱讚的
例如小工具跟一些交互功能美感跟流暢度拉滿,就是個人化自由這點
不得不說Apple有點管太多了,哈
心得是各有利弊 要穩定操作 選ip 要自由奔放 選samsung
一些獨特的用法姑且不論 就以平常所用來說
若只使用line fb 所有手機都勝任 但拍照成像差別旗艦機就顯現不同
三星拍得就比較色彩濃艷 蘋果比較真實 哪種較好 較漂亮 見仁見智
手機拍照最嚴苛的考驗就是夏天出遊 開最大亮度 拍大量照片加錄影
蘋果也會發熱 但三星更熱 s20還曾短暫綠屏 目前s23尚可 都只能拿手上不敢放褲袋
訊號方面 我常去爬柴山 蘋果幾乎無訊號 三星都ok 我是台哥大
在左營自家書房ip13訊號也很差 有時要走到陽台 s23則不用
續航方面 經過一夜 蘋果掉1~2% 三星至少6~7% 使用時覺得三星掉得稍快(或許別型不會)
另外有關夜晚拍照 其實我們很少有機會在夜色裡拍照 去年和家人去燈會就拍了很多璀璨的夜景
那時就被蘋果的耀光(影像出現不明光點)所困擾 不過大家都說任何手機包括單眼相機都會出現這類情形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