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最大的亮點,就是在年中 Google I/O,甚至三星還自己辦了場發表會特別講解,由兩大廠商合力開發的 WearOS 3.0 作業系統,Galaxy Watch4 系列也是此 OS 的首發產品,也讓 Galaxy Watch4 瞬間打通任督二脈,跟手機間的連接更加緊密之餘,也迎來 Google 旗下 APP、第三方開發者的眾多應用程式支援,單兵作戰更是實力翻倍!

▌外型與開箱
這次開箱的版本分別是 44mm 的 Galaxy Watch4(情境照的是 40mm,特此說明),以及 46mm 的 Galaxy Watch4 Classic,都是藍牙版。外盒設計相當簡潔,就是產品渲染圖、一些說明文件,開盒後馬上就能看到錶身。另外,這次開箱的是全球的測試版本,部分規格台灣礙於法規上市時不會實際搭載,稍後也會說明。
- 外盒
- 外盒
- 內裝

盒中有一只磁吸的充電線材與使用導覽手冊,其實這次 Galaxy Watch4 系列從配對、到手機 APP 中都有詳盡的說明與使用指南,就算是初次使用智慧錶也是蠻容易上手的。

本次開箱因為眾多媒體排隊測試的關係,所以主要會以 Galaxy Watch4 Classic 做為測試基準,這次開箱的 Watch4 Classic 46mm 搭載 1.4 吋 450 x 450 解析度的 SuperAMOLED 面板,Watch4 44mm 則是 1.4",螢幕規格與 Classic 相同,差的那 2mm 應該就是實體錶圈了。

可以看到兩款造型的差異,完全是先前偏向質感機械錶設計的 Galaxy Watch3,以及簡約、運動風格的 Galaxy Watch Active 系列的延伸。兩款機型基本上除了外型的錶圈設計、錶徑大小(Galaxy Watch4 最大為 44mm,Galaxy Watch4 Classic 至 46mm),內在功能是完全一樣的。


這次 Galaxy Watch4 系列外在與牽動內在功能的更新其一,就屬 BioActive 感應器了。簡單來說,是將 PPG 光學心率、ECG 心電圖、BIA 生物電阻抗分析三項感應器,並以單一晶片做驅動,官方號稱精準度不會受影響;先屏除這個需要長期才能得知的數據,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如此設計能讓錶身的設計更為輕巧,就能維持「手錶」最純粹的外觀了。
- BioActive感應器
- BioActive感應器
- Classic側面按鍵
- watch4側面按鍵

Galaxy Watch4 操作上嚴格來說其實是相同的,只不過 Galaxy Watch4 Classic 具備的是更為方便、同時也美觀的實體錶圈,操作的手感絕對不會讓你失望!至於 Galaxy Watch4 則是以 Galaxy Watch Active 系列的虛擬錶圈為主,操作上一樣能與其他智慧錶做出區別,但以直覺性與靈敏度來說,一定是實體錶圈來的更好

- Classic實體錶圈
- watch4虛擬錶圈
續航能力部分,亮度我是開啟自動、並關閉 GPS 定位,期間有配對耳機在通勤時聽音樂;並連接手機接收通知,期間也有做一場約半小時的運動偵測(拳擊)。可以看到大概過 12 時 48 分後來到 50%。官方最大續航為 40 小時,但要達成這個條件實在是蠻嚴苛的,以這樣的使用狀況推算,建議還是一天之中趁洗澡等空檔,簡單充一下就足夠了。
- 續航(8/14 00:30 分)
- 續航(8/15 01:18)
▌功能Google來加持
接下來要介紹的,就是本次 Galaxy Watch4 最大的亮點!也就是三星與 Google 合作開發的 Wear OS 3.0 作業系統,官方這邊也加了一個 One UI Watch 介面,或許可以推測未來其他 Wear OS 3.0 的產品,會有自己的 UI 介面吧?

Galaxy Watch4 在介面操作上,其實與先前 Tizen 作業系統的手錶相比差異不大。錶面下滑一樣是多個功能的快捷鍵欄位。有勿擾、電源、設定、亮度、飛航模式之餘,也有個與 Galaxy Buds 等藍牙耳機的快速配對按鍵。
- 下滑快捷功能
- 下滑快捷功能
- 下滑快捷功能
- 下滑快捷功能
- 應用程式
- 應用程式
- 應用程式
- 應用程式

- WearOS
- WearOS
- WearOS
- 應用程式介面
- APP排序
- WearOS

接下來以 Google Maps 為例,這就是 Wear OS 上才能見到的功能了。可直接在手錶上進行地圖查看、導航等,並可透過語音輸入方式操作;另外,以 Galaxy Watch4 Classic 的實體錶圈操作,就能快速放大等操作。雖說手錶螢幕相對小一些,但真的懶得拿手機的話,這也是個解法。歸根究底,有得看還是比起沒得用來的好啊。
- GoogleMaps
- 語音輸入
- 語音輸入
- 手機同步
- 手機同步
- 手機同步
- 左滑功能(健康狀態)
- 左滑功能(運動)
- 左滑功能(睡眠)
- 左滑功能(天氣)
- 左滑功能(行事曆)
- 左滑Widget
- Buds控制器
- 健康摘要
- 女性健康
- 血氧
- Widget更換
- 快捷面板更換
- 右滑通知(LINE來電)
- 右滑通知(messenger來電)

社群如 LINE、Messenger 來電則是會出現「在手機上接聽來電」,並有個可以掛斷的圖案,這個則是跟 Galaxy Watch3 相同;雖說無法接聽,但目前 Apple Watch 也是一樣啦。
這邊有個小細節也可以提一下,雖說拍攝比例不一,但 46mm 的 Galaxy Watch4 Classic 視覺比例反而比起 45mm 的 Galaxy Watch3 還要小!其實重點是在,Galaxy Watch4 系列的錶耳比較內縮,整體設計就顯得比較「瘦」一些。
- watch4 Line來電
- watch3 Line來電

跟身體健康、運動有關的數值,則是會在手機的《三星健康》APP 中做紀錄,這點跟先前的 Galaxy Watch 類似;由於本次測試的是全球版本,因此可以測試本次新增的「身體組成」功能;但 ECG 心電圖因為搭配的是台灣的 APP,所以還是不能使用的。

這邊我拿了 Nintendo Switch 的《健身拳擊2》,搭配拳擊的運動模式做偵測。可以看到會依據心率偵測來顯示運動的強度區間等,跟一般智慧錶差異不大。GPS 室外運動則是因爲疫情關係(加上戴口罩跑步真的很痛苦),這邊就不做測試,還望大家見諒。

Galaxy Watch4 的睡眠偵測,如睡眠時間、品質評分、燃燒熱量、深淺眠與快速動眼期等資訊都有具備之餘,本次也新增兩項頗為實用的功能。其一是偵測睡眠期間的血氧狀況,最讓我感興趣與覺得驚喜的,就是打呼的鼾聲偵測了。
- 睡眠資訊
- 睡眠資訊
- 睡眠資訊
- 睡眠血氧
- 鼾聲
- 睡眠健康追蹤
- 睡眠血氧
- 鼾聲
- 鼾聲偵測



心率、壓力與血氧偵測這個相對常見一些,就不多做介紹了,直接看圖!
- 心率偵測
- 壓力偵測
- 心率偵測
- 血氧偵測
- 壓力偵測

- 身體組成分析
- 身體組成分析

身體組成的資訊主要是以體脂肪為主,一樣會有圖表以及平均數值,加上體脂肪其實蠻容易受到進食、飲水等因素影響,所以還是要定時、空腹的狀況如剛起床測試會來的比較準確。不過台灣上市也沒辦法測啦.....


最後則是挑戰功能,可以和三星健康內的好友發起挑戰,或是跟全世界的使用者一起尬.....步數!
- 挑戰功能
- 挑戰功能
- 挑戰功能
- Together挑戰
- Together挑戰
- 全球挑戰
- 錶面
- 錶面
- 錶面APP
- 內建錶面
- WearOS錶面APP

稍早前有大概介紹《Samsung Wearable》設定手錶的各項功能,這邊就來介紹一下其他設定。主畫面除了剛剛介紹的應用程式、資訊方塊與快速面板之餘,也有基本的錶面替換、手錶相關設定與詳細的說明手冊等。
- 手錶APP介面
- 手錶APP設定
- 說明手冊
▌小結
三星的 Galaxy Watch 系列在智慧錶中其實聲勢也是蠻好的,不然也不會出到那麼多代


本次 Galaxy Watch4 錶徑最大為 44mm,與 Galaxy Watch Active2 相同;高階款 Galaxy Watch4 Classic 則是來到最大的 46mm,比先前 Galaxy Watch3 的 45mm 還要大;但這次 Galaxy Watch4(到底一段要有幾個 Galaxy


這次 Galaxy Watch4 系列不僅將一次將歷代實體錶圈,以及 Galaxy Wach Active 的虛擬錶圈同步導入;但最大的亮點還是在於與 Google 合作的 Wear OS 3.0 作業系統,完整了解放原本智慧錶的使用問題。也不是說先前 Tizen 不好,只是能有更多第三方 APP,甚至 Android 的原生應用程式,何樂而不為?只是先前的錶款就沒有這個福氣了,畢竟科技產品就是這樣嘛.....

在這段短短的使用期間中,Galaxy Watch4 給我的感覺也真的不錯,雖然泰半功能其實大部分智慧手錶都辦得到,但以 Android 陣營中算高價的智慧錶產品,整體質感自然不是主攻性價比的產品能比,功能上大部分也都使用無礙。
只是因目前台灣醫療器材法規問題,讓血壓、心電圖、甚至身為主打的「身體組成」等功能,上市時已經確定沒有辦法使用。三星官方在 Unpacked 2021 記者會時有表示,已經有將產品送衛福部做審核了,或許大家可以期待一下開放的時程。畢竟 Apple Watch 2020 年都開放 ECG 了,這次 Galaxy Watch4 應該也要以「正式」管道開放了吧?

MD:向思羽、Kio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