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點出了目前讓人震撼的事實
bear-cover.myvnc.com/phpwind/read.php?tid=40232&fpage=1
曉龍800採用臺積電hpm製程實際運作時脈比曉龍600更低 更容易降低頻率
曉龍600還能撐一段時間在最大頻率
怪不得zu一開始測三萬多分 後來連每格幾秒就降低一次頻率
這樣不如改用曉龍600來的快 如果是這樣One max不如不要用800
還有一個讓人震撼的事實小s4 雖然峰值效能高過很多手機
平均效能還沒有上一代A9四核心快
還有一點這篇深入分析英特爾是真正的效能功耗比王者
http://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2147635
【性能分析】
最後引入一個平均等效效能的概念。首先需要一個平均頻率,這個頻率大概是以不同頻率的工作時間比率加權計算得出。第二個要素為核心執行效能,這個單位為DMIPS,這個是每MHz得指令處理能力,A9、Krait和A15各不同,分別為2.2、3.3和3.5,這個數據和最高頻率和平均頻率相乘,可以計算出峰值性能和平均性能,如下表:
當然,這個性能僅僅是理論性能,與實際性能還是有差別,但還是可以說明一些問題:Krait和A15的理論性能更高,但由於芯片規模過大,功耗更高,使得其在頻率穩定性上更差,平均穩定頻率更低,並且隨著測試時間的加長,這個穩定頻率會大幅下降,使得其性能相比上一代的A9架構並沒有多大差別,甚至不如。
簡單點舉例說,三星Exynos 5410長時間運行,穩定頻率僅為0.6-1GHz,而相同情況三星Exynos 4412的頻率則為1.2-1.4GHz,雖然A15架構的單位頻率效能更高,但由於頻率降低的幅度太大,單靠架構效能的優勢並不能彌補,使得其性能還不如4412。
導致這樣情況發生的原因在於,SoC硬件規模的提升幅度大於工藝進步的幅度,現在28nm LP/HKMG工藝還不能很好支撐起A15和Krait的規模。也可以說A15和Krait的效率過低,規模提升幅度遠遠大於性能的提升幅度,這也充分顯示出ARM架構的局限性。

不要讓專業的好文沉下去
你看我這篇文的發文時間是今年8月 那個時候連HTC用什麼都沒有任何新聞消息唷
也是9月底到10月才陸續有採用S600的消息 8月那時我就預測HTC會是用S600
光是台積電28nmLP 和28nm Hp製程 就是兩種不同的半導體製程
一般人以為都是28奈米都一樣 根本製程不同是耗電的主因阿
S600 28nmLP 天生是為了省電的製程 28nm Hp是高通為了追求高時脈而採用的製程 是耗電的主因
只有一看規格的人才以為型號數字越大的CPU效能越強
沒錯S800只是峰值性能比較強 S600是平均效能比較強而且降頻的幅度比較低
而且這些年出的CPU跟2年前的A9四核心能耗比幾乎是一樣的
http://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2147635
期待28nm HPM真身露面 台積電28nm製程技術回顧總結
另外 我不是H粉 只是一個客觀的喜歡研究軟硬體技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