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忠實的HTC 重度使用者,雖然亦曾經一時衝動去換過別的品牌的手機(*** 和諾基亞),但是就像浪子回頭一樣,自從one 系列推出之後便重回htc 的懷抱直至現在。
我認為HTC 的市場策劃路線一直與其他品牌不同,不同的地方在於,其他的品牌都是從進軍智能手機市場開始,都是“一個系列走天涯”,例如Galaxy,Optimus,Xperia 和Lumia 等等。2 年前的HTC,已經採用不同的戰略(成為機海戰略),每一部機,除了少數Desire 的後繼機之外,每一步機都有不同的命名。(可是設計上的分別卻是分別不大)這使得普通的一般使用者感到眼花繚亂。這也是為什麼那個時代的HTC 給人“機海戰術”的印象的主因(截至現在,小弟身邊仍然有不少朋友還是對HTC 抱有機海戰術的成見)。
其他的主要品牌,雖然一貫地使用同一個系列,可是一個系列裡面,命名卻沒有明確地分割開旗艦級,中階級和入門級。比如Sony 的Xperia 系列,如果問一個對科技完全沒有認知的歐吉桑,Xperia Z、Xperia S 和Xperia U 對於他的感覺幾乎是沒有分別。這也難免讓一般的普羅大眾感到混亂。最顯而易見的例子,Xperia S 原本是旗艦機,名字也帶有旗艦機的風範,可是Xperia Z 出來之後,Xperia S 的名字就出於尷尬不堪的地位,名字雖然聽上來旗艦,卻已經不再是旗艦機。
三星的手機命名比Sony 好一點,只要一提到旗艦機,就會想起Galaxy S 系列和Galaxy Note 系列,可是到了中階機。。。很多人便會開始對S3 mini, S2 Plus, Ace 2, Ace Plus, W....... 等等感到頭昏腦脹,如果對於手機規格裡面各種參數的含義不是很了解的話,就會出現“究竟S3 mini 強還是S2 Plus 強”的矛盾問題。
HTC 目前的問題在於,One 系列發布的時候,是打算跟隨其他品牌採用“一個系列走天涯”的策略,打算以後所有手機都使用One 什麼來命名,可是及後出現了One X 和One S 在英語發音不准確的人們口中搞亂,又出現One SV One SC One SE 等令人摸不著頭腦的古怪混合命名。及後又冒起了新系列HTC J,HTC Butterfly 等,同時又有舊的Desire 系列復興作品Desire X 和Desire V。“One 系列走天涯”的策略又被自己親自打倒了。
要解決名字含糊混亂的辦法,小弟認為,最應該明確地把手機系列分開三個不同的定位,旗艦、中階和入門。其實這幾年來HTC 也不乏三個定位的代表作,One 是最旗艦的系列,Sensation 也曾經是4.3 吋HTC 手機的生招牌,Desire 系列則是代表了高CP 值的入門手機。
呼。。。說了那麼久,我希望周總明白一點,HTC 手機落後於人的地方,不是軟硬件出了甚麼問題,而是從前的手機命名給了人們太多的混餚。我建議:One 系列從此是旗艦系列的代表,Sensation 代表中階,Desire 代表入門。 (為甚麽不仿效One 系列般,全部都是The new 甚麼甚麼呢?因為如果全部都是The new 的話,消費者一樣會混餚,也會不容易分開上一代和新一代的分別,2 的意義,跟The new 的含義一樣,都是新一代的意思。)
命名方法:
M7: The new HTC One
M4: HTC Sensation 2 (Two)
G2: HTC Desire 2 (Two)
廣東俗語有云:「不怕生壞命,最怕改錯名」,HTC 經歷了這些年的低潮,正是生不逢時的“壞命”,但是只要在接下來的新手機系列中改一個好名,讓消費者能夠重新認識HTC 的手機系列,我相信,消費者的心,是最容易俘虜的。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