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盒,外國的Desire Z叫做HTC G2。

外盒背面,把保護殼的結構都給畫出來了。

打開包裝,裡面有硬底殼、軟底殼、硬上殼,上面那一包是硬式螢幕保護貼,我有包膜跟貼霧面保護貼了,所以不需要。

底殼外側,有著拉絲木紋,還有OtterBox的Mark。

軟殼內側特寫。

經過一番七手八腳的組裝後終於完工了,正面可以看到底下的光學觸控區有留一塊不小的位置方便操作,另外要注意的是這個保護殼相當的緊密,我的手機本身有包膜,在安裝的時候就發現保護殼的卡榫有可能會破壞包膜的完整性,不過還好壞的是包膜不是手機外殼,所以我一點都不擔心。

這就是我為什麼會選擇這個保護殼最大的理由了,原本的音量鈕小小一個,裝上保護殼之後變得又大又明顯,而且還有保護防塵的功用。

旁邊的USB接口也有防塵蓋了。

開關按鈕更好按了,耳機孔也有防塵設計了,雖說比不上MOTOROLA的DEFY,但至少比原來好多了。

背面的相機、閃燈跟喇叭也有預留開孔,特別是相機,加了保護殼之後就可以避免手指摸到鏡頭留下指紋了,而且保護殼的厚度也不會影響拍照的成像,不過唯一有疑問的就是喇叭開口上方的洞是拿來做啥的啊?裡層的軟殼一樣也開了一個孔,該不會是吊飾孔吧?問題是吊飾要裝哪啊?Desire Z可沒有掛吊飾的地方啊...。

底下的麥克風也有開孔。

唯一可惜的就是快門鈕的部分,由於Desire Z的快門鈕是做在螢幕那一層,而上蓋只有硬殼,所以就做成這種設計,導致快門鈕變得非常難按,因為硬殼相當的硬,食指很難按的下去,要用大拇指才按的動,而且兩段式快門按鈕的感覺感受不到說,還必須用很奇怪的手勢拿著手機才能拍照,希望之後推出新殼的時候能夠改善這個問題。

推蓋可以正常推開OK。
整體來說,這種保護殼的缺點就是裝上後變得又大又厚又重,而且還一點都不好看,不過保護的效果可是比普通的保護殼好得太多,大部分的保護殼都只有保護手機外殼的部分,遇上手機的按鈕及接孔,都是直接開孔避開,殊不知這些地方才是機器的罩門,若只是要保護外殼的話,只要包膜就可以達成效果了,所以要徹底的保護手機,這種保護殼可以說是相當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