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werrtkimo wrote:
三艦其發的原因與理由:
M9:國際版旗艦;
M9+:中國大陸版旗艦,不在臺灣上市會被酸;
BF3:日本電商客製版,不在臺灣上市會被酸。
總結,其實本來臺灣只有一款旗艦,M9。
認同+1
問題就在客製機規格超越旗艦機:
而htc的旗艦機又輸給他廠的旗艦機
才會股價狂跌.
他廠旗艦機 > 客製機 > 旗艦機
機海 我會這樣分:
高階
2K螢幕, 5.2吋以上螢幕, 雙sim卡, 廢雙喇叭. 盡量縮小手機尺寸. 多下巴廢掉.
中階
FHD螢幕, 5吋以下螢幕, 單sim卡, 雙喇叭, 多下巴廢掉.
低階
HD螢幕, 5以下螢幕, 單sim卡, 雙喇叭, 多下巴廢掉.
客製機: 不出, 要出就只有機殼上多客製機的mark.
雙喇叭說真的幾乎沒用, 上班時間, 開震動, 下班時間聽音樂, 開音響. 手機雙喇叭聲音再怎麼優美, 還是遠輸給家庭劇院音響.
中小學跟住宿生回到自己房間的時候, 才需要雙喇叭.
hello
GinoChang wrote:
看大大這麼說,似乎...(恕刪)
俗話說的好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自作孽不可活
現在看HTC被罵這麼慘覺得HTC很可憐 明明沒有這麼差 被罵這麼慘
但另一個角度看 當初說好的ONE精神 再看看現在的 一堆ONE 就覺得被罵剛好而已
建議HTC一年就推出一隻ONE 旗艦機就好 不要再分什麼M什麼E了
也可以比照Asus推出類似Zentalk的消費者平台 多多聽取消費者的意見
不要在自以為自己很了解市場需求了...
題外話 看過hTC針對今年M9沒有景深鏡頭的描述
真的覺得hTC真的很自以為是 既然M9是為了符合歐美市場開發
憑什麼要亞太市場去接受為歐美市場開發的手機?
乾脆現在的M9只在歐美市場推出 現在的M9+只在亞太市場推出
然後都叫M9 不就更好?(當然硬體也要一樣就是了...)

如果這三隻開價都不超過一萬七,不管是上一隻或上三隻一樣都會賣很好,
D820規格有很完美嗎?各方面表現都很讚嗎?並沒有,至少耗電跟拍照都普普而已,但是他的開價讓大多數台灣人覺得沒什麼好嫌的,
既然開到2萬多的售價,消費者也會要求有要2萬多等值的價值,
電池容量,厚度就不OK了,夜拍也不盡人意,連送個支援Quick Charger 2.0充電器的錢都要省,還有洞洞套第一次大家會覺得有創意,久了之後會覺得這個其實成本很低,能不能學傷心牌送個無線充電板或是等值無線充電板的禮物。
當然傷心牌這次S6除了第一眼讓人覺得外表耳目一新外,他給消費者的東西也沒有等值他開的價錢,所以後來銷售不如預期也不意外。
鬼島阿春 wrote:
真的覺得hTC真的很自以為是 既然M9是為了符合歐美市場開發
憑什麼要亞太市場去接受為歐美市場開發的手機?
乾脆現在的M9只在歐美市場推出 現在的M9+只在亞太市場推出
然後都叫M9 不就更好?(當然硬體也要一樣就是了...)(恕刪)
三星一直都這樣, 撇開通訊模組不講, 因為通訊模組是考量到當地電信規格問題
S2歐亞: 4.3", Exynos雙核
S2北美: 4.5", 高通S3雙核
S3 LTE歐亞:Exynos四核
S3 LTE北美+日本:高通S4雙核
S4歐亞:Exynos5410
S4北美+日本:S600
N4歐亞:Exynos5433
N4北美+日本:S805
全球用相同配置上市的只有S1, N2, S6這三次, 其他都有因地區而有不同配置但是叫一樣的名字
htc把全球所有版本都拉回來台灣讓大家有多重選擇並不是不好, 但是這卻很浪費成本, 對一間喘吁吁的公司來講並不是一個很好的路線..., 然後又容易被罵機海
其實一個地區一個版是最實際的, 真的有特殊喜好的人就會想辦法去買水貨了
像我個人, S3就為了2G ram去買韓版(但當時台版1G ram在更新到4.3以前其實也是很好用), Galaxy Round全球只有韓國獨賣所以我也去買了韓版, Note Edge因為覺得台灣賣的S805版沒有新鮮感所以跑去買韓版用Exynos5433
現在歐美日韓代購或自己直接去旅遊都很方便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