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yue wrote:有多少人是因為看了圖...(恕刪) 重點是意圖欺騙的行為就是不對的。沒有人會想被人當笨蛋騙。這種事是非如何其實一看就知。再硬拗只會令人更反感。不如好好反省,誠實面對。希望01 懂得如何危機處理。否則事態只會越來越嚴重。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若濫用媒體的力量,也有可能會被反撲的。
stevelee1203 wrote:這麼快那篇已經被水桶...(恕刪) 來來來,每日一故事原來故事是這樣由來的,我以為是州官可以放火殺人,百姓不能點燈原來是州官名子裏有個(登)民間故事:只准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文/巍子 編撰【明慧學校】宋朝時期,皇帝的名字是不能隨便叫的,就是書中的文字或是公文上的文字,也绝不能有皇帝的名字或是相同的字,必須用另外的字代替,或者是缺幾筆,這就是避諱。如有違反,便是犯罪,甚至會引來殺身之禍。當時,有一位姓田名登的州官,他也很避諱人家亂叫他的名字,和引用與其名字相同的字。他命人貼了一張告示,告示上寫著:『本官田登,奉旨來此,做了州官。查地方官員,猶如百姓父母,須知父母之名字,做兒女的應避之不呼;嗣後遇有與我諱相同之聲音,無論何人,一律不準觸犯,必須敬避。倘有抗違禁令,定當嚴辦,決不寬待!切切此佈。』有一次,正好是正月十五,百姓依習俗照例要大放花燈,慶元宵。但是花燈的燈字卻和州官的名字同音,百姓們不敢違反禁令叫放燈,只好改叫放火。後來這個典故世代流傳了下去,就成了一句:「只准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俗語。後人常引用這句俗語來形容在做同一件事上的不平等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