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cee2008 wrote:
Dpreview和DxO兩者都專業,測試報告都有價值...(恕刪)
這都是測相機的, 也符合我說的會用正確的方法測試所有的數據
很多3C網站測的有這麼專業嗎?
sycee2008 wrote:
怪了~但是你知道一套好的演算法,可以讓你4/8Mp的sensor在很多場景實拍中,多出很多細節。甚至超過13Mp Sensor....(有時候,這情況也可以套在大白天的攝影喔!)...(恕刪)
細節與解析度是不同的東西, 也不是純用演算法跑出來的
從鏡頭解像度, AF的準度, 光圈大小, AE衡量, ISO控制, SENSOR曝光時間, 白平衡...這些就已經決定你說謂的細節會不會出現. 而最後raw data到JPG,已經無法還原什麼了.
而無論4M,8M,13M的手機, 都是用BAYER SENSOR, 他的作法也是SAMPLING一種, 利用element在平面排列的特性重新組合. 這可不是什麼 Bicubic, Bilinear, Nearest neighbor..演算法
sycee2008 wrote:
詭異?不~其實大家知道一點就好,人類本來就不用看太多的畫數...(恕刪)
畫數高可以拿來數位變焦, 數位防振, 局部放大.. 尤其是年紀大了老花, 我常拿手機當放大鏡用
sycee2008 wrote:
1080p的影片,把Bitrate降到1Mpbs,看來比DVD還慘烈啊!但她還是1080P...(恕刪)
這要看你的影片內容, 少年Pi一定很慘, 那大英博物館巡禮呢?
就算是1Mpbs的1080P規格, 也有他可用的地方! 現在很多人為了放進手機/平板來看, 降低可節省空間
Haily wrote:
細節與解析度是不同的東西, 也不是純用演算法跑出來的
從鏡頭解像度, AF的準度, 光圈大小, AE衡量, ISO控制, SENSOR曝光時間, 白平衡...這些就已經決定你說謂的細節會不會出現. 而最後raw data到JPG,已經無法還原什麼了....(恕刪)
我不確定你想的細節和我想的一不一樣
同樣的RAW,最後解出來的東西,細節可以天差地遠...
很多做相機的都很清楚,他們可以丟幾張照片,然後問你誰是3M sensor解成6M圖檔,誰是6M sensor解成6M圖檔...
當你猜錯幾次之後,你會覺得....這世界太神奇了(花錢買技術就有)
Cudacke Dees wrote:
你想講的重點是不能彌...(恕刪)
TRUE COLOR不是不能,而是否能在同一位置上,CRT、foveon X3就是個例子。
如果做得出來TRUE COLOR,那還需要Bayer filter嗎?KODAK也曾經試著做類似foveon X3 CMOS,不過沒成功。
如果都是TRUE COLOR,就不用轉換TRUE COLOR時插補,不用轉換,也比較不容易失真。
YCbCr直接可以放到電視嗎,還是必需轉回R、G、B。
Bayer filter
(下圖的成像,的確是和原畫素一樣,你喜歡嗎?相片面積=該畫素)
來看RAW,相當於CMOS接收影像排列後,直接投射的效果。
RAW Conversion Explained In-depth
RAWの基礎
Bayer interpolation. The first figure shows the RAW file with the color pixel arranged in the Bayer Pattern. The second figure shows the RAW file after the Bayer interpolation process. Color information for the 2 missing Colors for each pixel has been calculated.
相機用色彩空間 ProPhoto RGB
Cudacke Dees wrote:
你不是說降畫素換取畫質?
那應該要肯定勝過才對阿!
不遜於頂多評手而已,
換取什麼畫質......
...(恕刪)
我的確是認為ONE拍出來的畫面品質比多數8百萬畫素的手機好,你會承認嗎?
照你的意思 8百萬畫素多了二倍 畫質應該遠勝於4百萬畫素啊
請問8百萬畫素減損的畫質到哪裏去了? 有哪些因素造成的?
技術的進步使得畫素可以愈來愈高,而且畫質愈來愈好,沒人否認
隨著技術的進步,D800做到3600萬畫素,但它的畫素密度仍然遠低於一般的手機跟DC
如果D800做到6000萬畫素、1億畫素呢? 拉到更接近手機的密度,畫質還會一樣嗎?
要做到密度那麼高現有技術不是問題吧? 808 COMS才一吋,不就做到4100萬畫素了
那些全片幅、中片幅,為何仍然維持較低的畫素密度?
畫素密度高到一個程度,超過目前技術能克服的,就會影響畫質,這是常識
何必在那邊文字狡辯,雞蛋裏挑骨頭
講一些什麼畫素低不見得畫質好,畫素高不見得畫質不好模稜二可的廢話
我誰呀,我瑪爾Gy耶!
瑪爾Gy wrote:
如果D800做6000萬畫素、1億畫素呢? 拉到更接近手機的密度,畫質還會一樣嗎?
要做到密度那麼高現有技術不是問題吧? 808 COMS才一吋,不就做到4100萬畫素了
那些全片幅、中片幅,為何仍然維持較低的畫素密度?
畫素密度高到一個程度,超過目前技術能克服的,就會影響畫質,這是常識
支持這段..!!
----這篇文章在某篇談論四百萬畫數夠不夠用的篇幅裡被回收,一直覺得莫名其妙,現在再搬出來用
1/3吋的感光元件面積為 17.28平方公釐
APS-C 的感光元件面積為 369.72 平方公釐
FF(135系統)的感光元件面積為 864 平方公釐
不把鏡頭能力考慮進去
17.28 : 369.72 = 1300:??
??=27814
也就是 依手機規格來看
手機的1300萬畫素
在單眼(60D)的世界裡等於2億7800萬畫素
反過來看(60D為1800萬畫素)
17.28 : 369.72=??:1800
??=84
也就是
拿單眼相素跟感光元件的比例來看
手機只應該做到84萬像素
即便做到400萬畫素都已經是超出現今相機廠覺得平衡的比例很多倍了
從來沒思考過這問題
不知這樣算有無不宜之處
若無
400萬都已經叫超高畫素,感光元件已無力負擔的好才對
更何況搭配的鏡頭模組
真的撐的起1300萬畫素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