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holas Lin wrote:
如果這種維修的狀況屬實,那也難怪年關將近,我桌上的htc手機愈疊愈高....
確實很難有什麼說服力的證據,即便序號不同,htc還是可以說是拍錯隻了,或是認為消費者在錄影之前還有自己動手腳拆過一次
實際上原廠的零件,不是原廠自己壟斷著在賣的,他們當季度用不完的料件,自然有各種管道流入深圳的華強北市場,使得能拿到正廠的零件來修,所以原廠報高價,就到外面修。
這種受潮到底是設計不良,還是恰巧有很多個案,在這討論區中以接近月經文的方式發表,應該是個要被檢討的項目了。...(恕刪)
跟三星 LG 一樣給聯強修 就可能發生
=======================================================
(三星討論區就有人說要直接送原廠 送過聯強的 就不能送三星原廠)
(三星討論區就有人說要直接送原廠 送過聯強的 就不能送三星原廠)
(三星討論區就有人說要直接送原廠 送過聯強的 就不能送三星原廠)
=======================================================
代理商(聯強)的保固沒有原廠保固好
但是三星和htc還有原廠可送 LG好像只能送代理商
三星和htc 記得直接送原廠
===========================================================
2009 新聞:(以前 有受潮問題被告到消基會)(三星 Lg被受潮都不知道幾年了)
===========================================================
在人手一手機的時代,很多人可能都遇過這樣的問題:在保固期限內故障,送修結果係受潮所致,業者概以「受潮屬人為因素」不負保固責任,也就是說,消費者須自負全部的維修費用。但是,手機是不是因為受潮而有問題呢?手機受潮又為何不保固呢?消保會給當你靠山,以後手機受潮除非真的是人為因素,否則業者要負保固責任。
消保會是接獲不少民眾申訴,在保固期限內故障,送修結果業者概以「受潮屬人為因素」不負保固責任;消保會認為不甚合理,為釐清手機保固及維修權責範圍,建立客觀判定標準,日前特別邀集主管機關NCC、中華電信等電信業者及全虹、聯強電子等銷售與維修通路業者,召開會議。
會中,達成數項共識,
1、消費者持故障手機送修,維修業者如果判定是受潮原因,必需是手機內部防潮標籤已有渲染或褪色情形、以及手機電路機板或零組件出現鏽蝕或水漬現象,並向消費者說明後,才能免除保固責任。
2、消費者購買手機後,在正常使用情形下,短期內(如一個月內)就發生前面判定的受潮故障,那麼受潮現象究竟是發生在購買前還是在購買後?基於保護消費者權益立場,消保會請各相關(電信、通路或維修)業者視個案狀況從寬認定,提供妥適維修及服務。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