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就算 HTC 在台售價跟在美國售價一樣好了,這樣就真的算便宜嗎?
以資訊產業而言,美國的工程師薪水大概有台灣的工程師薪水的 2~3 倍
就是說,當台灣的工程師假定月薪四萬(還要付房租、水電、車錢、飯錢)省吃簡用三個月之後決定買一台 HTC 手機,薪水是 2~3 倍的工程師,「省吃簡用」一個月後大概就決定買 HTC 手機了,這事情比不完的
不光手機是這樣,雙 A 筆電不管他是搭飛機還是搭船,到了美加,售價多比在台灣還便宜
我阿姨還曾從加拿大回來台灣,想順便買比電回去給我表弟用,我跟他說,等你回到加拿大再買吧,比較便宜!
一個印度裔美國人,從美國來台灣,下一站要回印度,想說台灣 3C 產業那麼發達,想買個平板電腦回去給家人,喔喔~~天啊,錯誤抉擇,他應該在美國就買好的,來台灣買??
但是地點如果換到歐洲,這事情就不一樣了,歐洲的稅課很重,如果你恰好有歐洲朋友,當你要去歐洲拜訪他時,不妨問看看他,要不要幫他買什麼 3C 產品,這時台灣就真的很便宜了
我曾經在台灣買張筆電的 PCMCIA 界面的 USB 擴充卡,用 UPS 快遞寄去義大利,這樣的總價,比起在義大利當地店家買,還要便宜,我甚至應該買兩張卡,一起寄過去
市場規模是個因素,當地稅金是另外一個因素,在台灣,3C產品貨物說課的算重,在香港是 0 貨物稅
當比上國民所得,覺得台灣人路上一堆人有 iPhone ,台灣人真是捨得花
但如果再比比國民所得比台灣低的,如中國或是印度,可以想想是什麼情景
惡魔的右手 wrote:
講這話就不對了...很多企業的廣告都是在全世界播放的
像海尼根的廣告就是全球通用...就算語言不通也都看得懂
還有像是Nike、一堆化妝品品牌的廣告也都是全球通用...
頂多按照播放國家不同更改配音而已...
一支好的廣告可以打動多數人心,這是不分國界的
以HTC的規模如果拍不出來,是HTC找錯廣告公司...
廣告的成本通常不是在拍攝跟製作上,而是播放跟散佈上。
像是在公車上或大樓旁的巨幅海報,
設計並印出那個海報的成本,通常小於買那個位置把它放上去的成本....
而且local的成本通常不只這些,
有很大比例都是代理商(神x、聯x)賺走了,
以國外來說,Best Buy一類的批發商的規模大,
所以他們可以壓低價格犧牲毛利換取銷量,
但是台灣的神x聯x就沒辦法.....
所以一樣的銷售價格,台灣的零售商拿走的多半比外國多,
也因此HTC沒辦法再把台灣的價格壓更低,除非他們在台灣開新的分公司自己賣!
amourhsu wrote:
不用查你没做过生意吗? 厂商有建议售价只要是比这个低
不能低於廠商规定銷售底價,爱卖多少都是经销通路的事情
記得以前的Epson 卖印表机被杀的多惨啊,厂商也不管的就是这道理
所以應該問通路商為什麼不降價啊....
amourhsu wrote:
HTC 你要贵就有本事跟 Apple 一样價格闻风不动...
要是真那么好還是很多人捧場的... 做给大家看印证你的自信吧,
否则每次机海都玩系弄消费者大家都观望降价,你会好过吗
iPad一代還不是降價了....
Apple不是不降,只是他們新機出得慢所以降得慢 @@
HTC一直出新機,所以舊機一直在以一兩千為單位慢慢降價...
我還比較喜歡HTC這樣,至少我不用像現在想買iPhone的人一樣,
為了等iPhone5,還要悶半年......XD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