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小越貴?
桌上電腦最貴可以去到10多萬也有, 品牌頂級更加貴
伺服器級更不用說
一粒INTEL CPU desktop版 也有3萬起
其次是筆電, 我所看過最貴-民用級也也3000-4000美元左右
之後是平板, 先不說軍規級, 民用也不過1000美元
手機最貴多貴? 我只知道民用級不過800美元
以上是只討論價格,不含效能(CPU)
越小越貴的理論不成立
越小技術含量也不會比大的高, 以價格來看就知道
桌電CPU比筆電CPU研發難? 這是否定的
再來說說效能.
桌機一定最快, 其次是筆電>平板>手機
先說桌機和筆電
在CPU同價錢的范圍內, 桌機是2X+ 效能於筆電
為什麼? 因為要考慮到散熱和耗電問題
所以平板和手機也同一道理
我不太清楚平板CPU是不是和手機一樣
但是兩者的CPU都是無風扇設計, 和CPU的效能和筆電或桌電相比, 都低得可憐
所以零件成本都很低
一個ARM架構的CPU才20美元左右(千顆價格)
(筆電的CPU, I5 都要200美元+)(千顆價格)
連INTEL最垃圾的ATOM系列,千顆價格 也比ARM CPU貴
平板市場不難看出, 一台運行WINS7 的都一定是用INTEL CPU
而運行ANDROID和IOS 都是用ARM架構CPU
但兩者價錢相差不大
從零件成本價格來看
平板,手機都是很低的
至於板上很多人都說, 錢都用在研究費裡
根據那些人所說,我們從價格看出, 研發平板和手機的難度, 是比研發筆電難的
至於賺不賺的問題
可以從簡單的加減法得出
售價 - 零件價 - 宣傳費
從iPad訂價策略看Android pad的未來!
不過批的體無完膚
早說過ipad系列的訂價策略
會讓這些Android Pad死的很慘
看來未來的Android Pad
是PC及NB製作業的天下了
只有它們可以承受個位數的毛利
即使是hTC 三爽 Moto ES LG
也是受不了的 等著瞧吧!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