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這個代言費也算入手機售價成本嗎?

hebe幫3爽廣告也不可能是義務的
rexagi1988 wrote:
..................
台灣人真的很看不起行銷

對阿當然有算進去阿
你走到一間hTC店面,店租也算在售價裡面喔
你看到昨天搭的舞台,也算在售價裡面喔
你看到工作人員,也算在售價裡面喔
你看到路上的海報,也算在售價裡面喔
你看到車體包裝,也算在售價裡面喔
你看到電視CF,也算在售價裡面喔
你看到他們架設的網站,也算在售價裡面喔

天啊如果這些東西都不要了,可以回饋消費者多少啊

真的不想說甚麼
代言費就只是整個行銷策略的一環罷了,台灣人怎麼這麼愛糾結

這些都是行銷的成本,沒錯! 但並不是請明星代言,
三星、蘋果有花不少錢做行銷,但行銷費裡並沒砸大錢請主流明星代言!

比方說,三星、蘋果、ASUS都是找像Model或沒啥聽過叫不出名字的小咖拍廣告,
acer找"過氣的"最受歡迎電影女星梅根福克斯,拍國際化的廣告代言,
目前梅根福克斯大概只能接B/C級電影,應該沒花多少錢,
跟acer搭起來拍廣告,則可一起塑造其他的形象和價值。

以htc這種亂砸錢搞行銷的方法....htc的手機可以買,但股票不能買.
業代殺手,斷人財路!
代言費大部分會由股東吸收,因為今年提撥大筆行銷費用,所以明年股東分紅就會減少。
你沒發現這樣規格的手機,定價卻很低,讓三星S4的訂價很難訂,如果這些行銷費用都由手機吸收,那請問定價時怎麼會知道這支手機會賣多少隻?。

棒哥的Mondeo wrote:
今早在看報紙時, 看...(恕刪)

耳機塞不怎麼實用就算了
更糟糕的是看到網路上分享圖
耳機塞是平面的...= =
太奇怪了吧
市面上隨便一種耳機塞至少也是立體公仔
五月天的卻是扁的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是這樣...
如果我在家作了一款
1. 用目前最強CPU, 還 雙CPU好了.
2. 4G...不, 8G Ram
3. 內建 128G, 還可擴充雙 microSD
3. 5" 1080p
4. 超強 夜拍, 超清析日拍
5. 9mm 超薄, 99g 超輕.
... 族繁不及備載...

然後只賣 9999, 還提供十年保固, 不維修, 出問題就換新機!

但是. 沒店面, 沒廣告, 連我老婆我都不告訴她有這一回事.

試問, 你要找誰買?


this7777 wrote:
代言費算進成本很正常...(恕刪)


大大別吐血了...

部份版友(包括我)說的應該跟大大是相同的
只是這個時候一些發言都是針對one的"手機成本"再打轉
難免會把兩者連結在一起...

不過也謝謝大大的詳細說明啦~讓更多人了解這"成本"為何!
flycode wrote:

這些都是行銷的成本,沒錯! 但並不是


說的好…行銷成本苦的是股東不是消費者

省行銷成本開心的是肌東…不是消費者

所以股東最希望便宜效益大的行銷

flycode wrote:
比方說,三星、蘋果、ASUS都是找像Model或沒啥聽過的小咖拍廣告,,...(恕刪)


你讓hebe,蔡康永,那英,成龍,趙又廷,金妍兒及一眾韓星(東方神起 SS501 少女時代 RAIN 文根英 金泰熙 玄彬 ERIC 李孝利 權相宇 金范 金素恩 李俊基 全智賢 寶兒 張東健 鄭日宇 高雅拉 南賢俊 在熙←以上資料來自網路)情何以堪

flycode wrote:
這些都是行銷的成本,...(恕刪)


"三星、蘋果有花不少錢做行銷,但行銷費裡並沒砸大錢請主流明星代言!"

被打臉剛好而已

Nitrowei wrote:
短視近利阿...真悲...(恕刪)


要說短視近利也很難說...
頂多算是取捨吧...
台灣廠商各行業代工起家,相對於歐美日大廠,本來就不太會經營品牌,但卻很會精算成本...
台灣廠商的精算多半在於"有形資產",覺得賣多少成本多少最後回收多少為主,所以台灣廠商(尤其傳統產業),作風較為保守,但相對也較穩定...
而品牌是無形資產,當然有人會說鋪天蓋地的廣告撒下就等著賺錢,只這樣想就悲劇了,就像玩股票的投機客一樣,你當然有機會大賺,但是沒有大賣呢?檯面上有些品牌也是例子,別忘了HTC仍是有賺錢的公司,所以只能說是作風取捨不同罷了...
所以三星S3和NOTE2雖然大賣(全球鋪天蓋地廣告),但是淨利有沒有應該達到的效益,根本很難說(恐怕單純手機來說,都不知道有沒有APPLE的零頭?即使賣贏APPLE也是)...

應該很多人沒有想過,說不定賣1000萬隻手機因為廣告太兇(兇太多),比起賣100萬隻甚至不到的手機(廣告普通),說不定100萬隻的賺錢較多,大就是贏的話,美國雷曼兄弟就不會倒了...
台灣廠商較習慣於精算這一部份,而非風險高卻不可知的未來,有可能大賺,但是沒有的話呢?我們只能說三星是賺的(賺多賺少很難說)...

只是HTC也是國際規模公司,也是列位檯面上手機之一(雖然退步了),也許比起台灣中小企業相同思維,多想想一些總市佔率競爭再決定多行銷以及賦予其他利潤或附加價值比較實際,畢竟中小企業不需要去想總市佔率的競爭(因為規模不夠到用世界總銷售回推應該賣多少以及多少支出才是最高效益)...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