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bayer式CCD/CMOS 拍攝混色場景時,解析度並不用除以4
(先提出疑問 為何是4? 根據樓主原文說到
bv2fb wrote:如果是這樣那到底應該除以3還是4?)
由於 CCD CMOS 只能分辨光的強弱(黑白),不能辨別顏色,
所以每個畫素 (pixel) 至少需要至少3~4個畫元 (element) ,
上面貼上 R紅、B藍、G綠濾光片,如此才能經由 DSP CPU 算出顏色向量,
以組成正確亮度與顏色之照片。
混色的場景,單一像素在濾色片前的原始光可能是R+G+B依照任意比率混合
經過濾色片後,端看是經過RGB何種濾色片而只保留該種的顏色資訊。
由此可以推論,影像的解像力絕對是有可能大於 總畫素/3或4 (該是3還是4?我也不知道)
除非是特殊單色狀況下,bayer式CCD/CMOS解像力才需要/3 /4如此這樣大幅度下修
有興趣可以到Dpreview DP1 解像力測試這邊看他們做的特殊色解像力測試,可以比對前一頁的一般純黑白(也就是RGB混色)解像力測試,就可以發現黑白測試時bayer式缺陷不大,良好的內插運算可以補足先天資訊的缺失,又高畫素縮圖後還能進一步提升解像力。
但遇到特殊單色的測試馬上原形畢露,解像力下降快速,唯有Foveon X3技術的DP1才能無論何種場景測試維持一貫的解像力。
leon44 wrote:
讚難得mobile01出現一篇正確的文章
一般馬賽克感光元件的實際解析度要除以4
而sigma的foveon x3要除以3
不懂為何很多人要酸foveon x3的畫素低
實際上foveon x3的1500萬和一般的2000萬是一樣解析度的
咳 咳 ,你完全搞錯了,Foveon X3技術原始多少畫素,就是多少畫素,完完全全不用除
又bayer式如同我上述內容,也不一定是要除3或4,這樣。
這篇太多人喊"專業" "讚"
但真的有多少人看懂,搞懂,甚至能質疑樓主內容可能有問題呢?



在這裡本就應該針對專業知識來為大眾解惑,太多的口水戰看了真的很累...

ValkyrieVF25 wrote:
寫了很多, 不過文章似乎舉例失當
400萬畫素(如同New htc one)就是由800萬個綠色, 外加藍, 紅各400萬組成
就如同第一頁的bayer patter, 兩綠加一藍一紅解讀成一個畫素
綠色天生帶有比較多的Luminance, 也就是亮度的訊息
比紅藍更重要, 所以比重成為R:G:B = 1:2:1
再強調一次: New hTC One確確實實就是400萬畫素 = 800萬個綠色, 外加藍, 紅各400萬組成
一般感光器都是如此, 下一代主流1300萬畫素(Xperia Z為例), 就是2600萬個綠色, 外加藍, 紅各1300萬組成
特例只有像Foveon X3, Fujifilm的EXR和Xtrans感光器
請不要舉100萬畫素為例, 這樣會誤導很多人...
該版主的解釋讓小弟解惑了,但ValkyrieVF25大 的解釋又讓小弟迷惑了

所以ValkyrieVF25大 的意思是1300萬畫素的Xperia Z,
它拍出來的成像畫質還是會比hTC ONE好?是這個意思嗎?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