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

畫素競爭下的真相 ---- 1/3 吋 CCD CMOS 作成 400萬畫素 是否是正確選擇

The Olympus case is diffrent. It is more like Foveon.
Its one pixel has at least 3 photodioes.



Here is the spec of HTC ONE

Sensor Type CMOS BSI
Sensor Size 1/3'
Sensor Pixel Size 2um X 2um
Camera Full Size Resolution 2688 x 1520 16:9 ratio
JPEG
Shutter speed up to 48fps with reduced motion blur
Video Resolutions
- 1080P up to 30fps
- 720P up to 60fps
- 1080P with HDR up to 28fps
- 768x432 up to 96fps

H.264 high profile, up to 20mbps
Focal Length of System 3.82 mm
Optical F/# Aperture F/2.0
Number of Lens Elements 5P
Optical Image Stabilizer 2-axis, +/- 1 degree (average), 2000 cycles per second
ImageChip / ISP Enhancements
- HTC continuous autofocus algorithm (~200ms),
- De-noise algorithm,
- color shading for lens compensation
- Maximum frames per second
- Up to 8fps continuous shooting
bv2fb wrote:
為什麼電視台用的攝影機會那麼貴的原因。
因為它是用三片CCD 經分光得到 RGB 每色都 3840X2160=800萬 pixel 共2400萬 Pixel...(恕刪)

看你這樣子一直打自己的臉真的很不忍啊.......
業務用攝影機貴的原因是因為"量少、專業"這樣而已,
就算是HD的攝影機,
其內部的3片CCD每片的畫素依然只有200萬,
只是利用分光鏡來讓R、G、B各色獨立經由CCD擷取影像,
說更明白點就是每一片CCD都只擷取一種顏色,
之後再合成一整個影像,
所以實際輸出還是200萬畫素......。
dace_john wrote:
您提供的資料已經很明...(恕刪)

將GRGB歸納成一組2x2 arrangement當然是沒問題
問題是在計算最後成像點時,並不是以這樣2x2一組下去算阿!
(以我提供的網頁算法) 還是直接根據其中一個位置的像素,當成計算中心點,然後上下左右去抓資料
並不是2x2的單位下去看,
這樣就不會有什麼2x4像素單元(subpixel),交互組成ABC三個像素的問題,
依舊是感光元件上一個像素,對應最終影像的一個像素。
我想還是會有人當作沒看見的,還是一樣去罵只有400萬畫素鏡頭的NEW HTC ONE!!
這次在新機看到很多創新的點子,還是有人告訴我等S4出來,NEW HTC ONE就被打趴了!!
可是我愛死哪超棒的音效跟新的拍照功能!!!
其實樓主觀念確實錯了,不過反而激出更多人來解釋,也算功德一件。

就我個人愚見,HTC很快會為了這個決定而吃到苦果。
因為自己無故把交點集中到m7的照相能力上,一但拍照不如預期的優異,該手機將兵敗如山倒。

我只能說HTC高層最好真的賭對。
好文

比那些戰文 好多了

又長知識了
ad47 wrote:
將GRGB歸納成一組...(恕刪)


所以一開使我們就很明確的不討論演算法造成的影響啦...

原文裡提到
In order to obtain this color information, the color image sensor is covered with either a red, a green, or a blue filter, in a repeating pattern. This pattern, or sequence, of filters can vary, but the widely adopted “Bayer” pattern, which was invented at Kodak, is a repeating 2x2 arrangement.


簡單的說,柯達為了瞭解特定區域內的色彩資訊,他們發明了"Bayer"這個filter組合模式,利用您說的GRGB 這四個subpixels組成一個Pixel去作這件事情.. 嗯 應該沒有翻錯吧,心虛XD

演算法這玩意百家爭鳴,現在討論的不就是

1. Pixel與Subpixel間的關係
2. Pixel的組成與定義

當然每一個subpixels都會影響到最後的成像,只是用演算法的看的話,只要我們高興電腦也撐得住,插點到億萬都行... 心情好還可以像某家的減噪模式一樣拿好幾個Pixel組成一個超大的虛擬Pixel來當取樣依據


嗯==. 該下班了

ad47 wrote:
問題是在計算最後成像點時,並不是以這樣2x2一組下去算阿!...(恕刪)


不好意思點一下你的盲點

你自己說的沒錯,那是"計算"出來的

計算方法千百種,4M的element算成4Mps或是1Mps甚至12Mps都可以(沒說什麼計算方法才合法吧)

SONY的Viewfinder自己說是2.36 million dots,Galaxy S3 Pentil螢幕720p....這些數字哪個不是故意隱匿各種資訊為了唬爛消費者的?

回過頭來,Sigma說自己輸出的圖檔是46Mp(檔案也沒有錯),為何當時大家也覺得怪怪的?(最怪的就是...哪個白癡想說消費者需要46Mp的圖檔啊)


"計算"歸計算,大家要怎樣算怎樣輸出都可以。如果你承認這一點,別人就不會說你錯(管你輸出多少畫數)
但是,成象需要的資料來自於element,而這是一切畫質的基準

從這個角度來看,HTC用心在良好Element的基礎上來成像,而非僅無腦的輸出高pixel count,這對消費者而言,才是最實在的

dace_john wrote:
所以一開使我們就很明確的不討論演算法造成的影響啦...

這玩意百家爭鳴,現在討論的不就是

1. Pixel與Subpixel間的關係
2. Pixel的組成與定義

用演算法的看的話,只要我們高興電腦也撐得住,插點到億萬都行


專家就是專家

一眼就看出演算法和element之間的區別

很多人最大的錯誤就是以為4M element算出4M pixel"才是真真正正的畫數"

其實那是.....天大的外行產出天大的笑話

講出"用演算法的看的話,只要我們高興電腦也撐得住,插點到億萬都行"....哪表示你真的是有在碰這產業的,而非只是一些按按快門爽爽以為自己很懂的行家

kenchu1109 wrote:
其實樓主觀念確實錯了...(恕刪)


其實錯誤的是你的觀念...加油~
  • 7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