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台灣市場可以放棄了,雖說喜愛htc的人依舊,但是太多意識形態攻擊,多少影響品牌觀感.記得蝴蝶機是日本紅回來的.想過水哪個國家可以想想.前陣子聽說htc是美國百大品牌44名.
3.htc只有單1產品類-智慧型手機,雖然現在有VR,專注手機雖然可以做到極致,但是要廣告跟供應鏈配合,不然只能叫好不叫作.蝴蝶機主打景深照相,日本拍的廣告片應該是AKB48拍的,人物從背景走出來,讓我很容易了解這款主打相機的特色.U11台灣廣告就是1支寶藍色手機飛啊飛的,既看不出它要說明玻璃機身,也看不出有提到edge sense的創意.國外廣告是沒看過,不知道怎樣或有沒有,不要迷思明星,要明星拍廣告也要好腳本跟明星願意配合,太大牌的看起來沒用.
4.htc很多創新或創意都被抄襲,都沒在申請專利的嗎?金屬機身的天線窗應該是htc首創,還記得iphone 4訊號多爛吧!都不知誰抄誰多,結果是htc要付權利金給蘋果,這點無意和果迷爭執,畢竟很多人認為智慧型手機是蘋果發明的.edge sense 這點差不多,傳說i8音量控制就是類似概念.比起水果,我覺得三爽的手機設計創意多的多.
5.還是供應鏈問題,要人家把你放第1位,就是要有量,策略上應該有的機種衝量,有的機種拼賺錢,維持一定的量,市佔率,一旦量掉了,你的供應商就不會以你優先,他們有產能都給你的對手去了,你要玩什麼.
好多可以寫,但打字累了,看看就好,純屬淺見,不要爭論我說的對或錯.
i'm the one wrote:
希望喜愛hTC的大...(恕刪)
HTC靠著過去PDA的經驗、人脈、通路,當時可以說是APPLE殺手不為過
不過,過去的高通、聯發科、或是INTEL等運用在手機上處理器技術,
在通訊方面贏了蘋果A系列之外,其餘的GPU CPU差了一截
因為這樣HTC過往給人的印象新穎、創新、外觀有大膽設計的品牌
但是,使用者經驗相比於APPLE就差了許多
不過多喜愛玩機的愛好者喜歡使用HTC的手機刷機、甚至創造自己的使用介面,可玩性多於APPLE IPHONE
在過去10年-7年裡,智慧型手機市場大概就是三強鼎立
一切轉折在SAMSUNG的崛起,大家應該都還記得10年HTC橫空出世的DESIRE
採用了AMOLED螢幕 但是當年DESIRE賣的太好,不曉得SAMSUNG是有心還是無意,特意斷了螢幕的供應、導致後來DESIRE系列改為LCD螢幕 且衍伸出很多附加版本諸如DESIRE S DESIRE HD等系列 公司為了擴大市佔率、還是鼓勵創新、抑或是擔憂單一產品線的原料容易遭到供應商斷貨等因素,便使得HTC採用機海策略
不過,機海策略開始為公司帶來隱憂。
在2011年為了搶上智慧機熱潮的消費者,我們每三個月就可以看到HTC新手機的誕生諸如HTC DESIRE S DESIRE HD 或是 incredible S 或是較有科技感的裸眼 EVO 3D手機 或是在台灣廣告打很凶悍的...也是體驗悲劇的wildfire 系列
在當時,消費者可以感受到機子有別於iphone本身華麗多樣的外觀、特別的SENSE介面、在當時HTC有別於其他安卓廠商,提供了較完善的安卓體驗
但是在當年,不論是處理器、閃存、感光元件、電池、ROM 都稱不上一個氣候,只有iphone稱得上穩定,大家對於HTC的印象就是「華麗、新穎、潮 不過實用性有待加強,時常LAG、當機 等等正反口碑的較勁」 而後者負面的印象帶給HTC沉痛的壓力。
2011年,HTC發布了年度旗艦HTC SENSATION搭載了超華麗SENSE3.0介面,優越的外觀設計,足以說是當時安卓之王
但是,沒有掌握關鍵零組件的HTC被媒體詬病:「處理器太爛、768RAM實在有夠可悲、是一款虛有其表但敗絮其中的手機」
在當年遇上了一個垂直整合且行銷規模龐大的SAMSUNG GALAXY S2橫空出世
用上了自家獵戶座處理器、RAM高達1G、內存高達16GB 光這三點根本甩了SENSATION系列硬體規格幾條街,也根本不用來對比iphone
還依稀記得S2的行銷口號 「Vivid Fast slim」,這三點根本狠狠婊了SENSATION 缺點:機身厚度龐大、介面生動不起來、時常LAG的窘境。
至此SAMSUNG日漸壯大而HTC便走向失敗的開始,一直給人的印象就是「常常當機、很難用、虛有其表」
這時候SENSATION出事帶給HTC內部不少壓力,而一向搶快的HTC想要在手機音效及播放上佔有一席之地,在當時收購了
BEATS便合作推出了搭載BEATS音效的SENSATION XE XL。但,音效被人詬病音質比不上iphone、這是什麼爛調音、beats沒音質純粹是潮牌等等揶揄的言論出現
且手機在改款後本身運作速度也沒顯著提升
SENSATION系列,大概是有史以來HTC被人咒罵最嚴重的系列手機
但「我一直覺得納悶,既然你無法掌控手機原物料、當時手機元件也不到一個氣候,為什麼HTC要採用機海策略 讓所有購買HTC任一款手機的消費者認知到:「HTC跑很慢、安卓常常當機」
接著,2012年HTC開創ONE系列品牌在年初盛大發布會上發布了ONE X ONE S ONE V
ONEX 旗艦搭載纖瘦的機身、獨特外觀設計、瘦身後的SENSE 搭配上全球首款四核心處理器 超大4.7吋螢幕 超強相機應用,想當年有在追發布會的同學應該都被規格以及相機99連拍、HDR技術嚇到
大家本來也都以為,這支ONE X可讓HTC再次翻身,但是「急於搶快的HTC」又自己拿了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該旗艦上市後災情不斷「機子過熱、螢幕黃斑」使得HTC遭到消費者負面的回饋。而ONE S方面、由於機子機殼設計特殊,無法量產,再加上處理器部分又因為供應商無法出貨導致發生有名的偷換心事件,使得HTC商譽又再一次下跌。12年,HTC還是使用了機海戰術,但是價格偏高、金絮其外敗絮其中的印象深深烙印在消費者腦海中,更不用說被大家揶揄到不行跳傘廣告行銷,配樂奇怪、拍不出生動感、請了很多攝影師代言但鮮少消費者人認識,所以,無法吸引更多新的客群消費者購買HTC的手機。
在遇上高端拚不過SAMSUNG、IPHONE,低階遭到中國品牌小米、中興、華為在中國歐洲的攻城略地,已讓HTC無還手招架之力。
12年,HTC急於求變跟了自己的老戰友微軟合作推出了WINDOWSMOBILE 8系列,但是,商店支援少、APP雞肋到不行、方塊介面實在不討喜也使得HTC在WINDOWSMOBILE系列上也得不上甚麼好名聲,唯一慶幸的是 8X設計贏得了設計獎。
再來12年中HTC與日本合作推出了HTCJ系列,在日本及台灣市場反應良好 在12年末更乘勝追擊推出了首款1080P的HTC BUTTERFLY系列,在日本聲名大噪更一度在東瀛排行榜上贏過iphone,且台灣市場反應熱絡,美國市場則推出電信商合作款Droid DNA系列也一甩過去窘境,有起死回生之機會。
2013年「悲劇重演」,
在12年末以及13年初已經有很多關於HTC新旗艦機的八卦
諸如相機的提升、機殼的應用、更飛快地體驗、前置雙喇叭等等傳聞出現,使得消費者以及媒體對HTC旗艦的期待滿點
是的,在年度發布會上,HTC推出全金屬機身設計的NEW HTC ONE 搭配全新SENSE5.0 雙前置喇叭 大大吸引各位看官眼球
再來,Ultrapixel重新定義 畫素≠畫質也給了消費者震撼
當年NEW ONE抱回了許多獎項、也得到媒體讚譽包括:「飛快的使用者體驗、夜拍良好的成相、好玩又有趣的ZOE應用、前置震撼雙喇叭的聽覺饗宴、超越他牌的外觀設計,超強錄音通話品質」等等優點
但是!急於搶快的HTC,又再再再一次的栽在了手機原料的供應上,當時ULTRAPIEXL是交給了義法半導體做獨家生產,沒想到HTC以及義法沒有排除感光元件潛在問題,導致出貨後很多消費者遇上某些使用相機狀況,在HTC系統更新後此問題更加嚴重,每個人在黑暗光線下拍攝的照片都產生了姨媽紅,這又是給HTC一次重大打擊。再來,趕著出貨的HTC,把一部分機殼的生產交給了另外一個供應商比亞迪,沒錯...生產出來的機殼呢 塑膠條掉屑、毛邊、金屬機殼切割不完整、組裝不密合 等等一大堆良率問題產生,自此在M01網路上就有許多瑕疵文、發票文等等出現。(雖有一部分是友商惡意行銷造成,但HTC本身如果沒有太大問題也不會遭到惡意渲染)
再一次,HTC又摔了一跤 NEWONE口碑銷量雖有,但在消費者想法上HTC早已成了良率低劣的廠商了。
講到行銷部分,HTC一直想要一改過去被人詬病看不懂又沒重點的行銷策略,13年砸了大錢請了鋼鐵人代言HTC,想藉助小勞勃的人氣順帶著HTC一起重生,殊不知小老勃拍的廣告,沒半個人看得懂之外,NEW ONE在廣告裡或是在額外與小勞勃一同出現的行銷專案中出現的比例少之又少,更不用說在代言期間小勞勃用鋼鐵人身分在電影裡手拿他牌手機的次數都比拿NEW ONE的還多了。 在行銷上,HTC又選了一條錯的路。
接著14年 新旗艦HTCONEM8還沒上市就被洩漏光光,早已失去期待感以及新鮮度,雖然上市後優越的機身髮絲質感、一改過去良率問題,使得消費者多數反應正面。不過,後置雙鏡頭可玩性但是畫素依然沒改變,雖然保有前置雙喇叭但是為人詬病的三、四下巴在當年成了中國友商嘲笑對象,手機音質相比iphone samsung lg sony也差了一大截,在照相品質上友商可以做到高畫素且保有相同畫質夜拍成像的情況下,ULTRAPIXEL也失去了優勢。
著實體現創新力道早已不足。而且至此,中國品牌高CP值在海內外的夾殺,早就不給HTC中低階手機任何生存空間,在高端拚不過低端守不住行銷輸人家的情況下
HTC未來早已不遠矣。
15年....墜落谷底
應該不用再講悲劇的M9系列了 完完全全保有HTC為人詬病的一款手機
16年17年 免強跟上,但早已無力回天
時至自今,HTC在手機創新程度產品上並無特別優越的地方,在行銷上雖有改進但早已拚不上中國的後起新秀、韓國財大氣粗的SAMSUNG LG、索尼的企業資源、品牌影響力極大的APPLE。現在,沒有人想要幫HTC賣手機,HTC也沒有錢補貼電信商、甚至打廣告。在原物料方面,HTC早已沒有與供應商議價的權力,也失去優先供應權,
以上種種情況,我想說的是:「在失去呼風喚雨的市場上,品牌撐不下去,但內部還保有一點人才價值的時候,趕快賣給品牌力較強的人吧。」
HTC手機部門賣給了GOOGLE,或許是手機部門的一個轉機。況且GOOGLE也需要一些通路資訊。
只能說HTC走到今日完全是因為自己,而友商過去抹黑手段完全只是借力使力罷了。
如今我們看到許多大賣的手機,不可否認的是很多應用HTC早個一年甚至兩年前就使用過,但當時卻得不到支持HTC也不想堅持下去,我想當年買了BEATS除了做音效應該也想成立自己的數位音樂平台吧?我想當年自己用了雙鏡頭也是想要自己設計掌握零組件吧?我想當年的SENSE介面應該不僅止於3.0那樣吧?我想ZOE BLINKFEED的應用應該是想自己成立網路交友或是直播平台吧?
但把許多優越產品特色通通拔掉。
沉痛,但卻血淋淋
在品牌力最強的年份端出的菜色非常差,對供應商之間的交際以及溝通沒有做好,行銷手段太過粗糙拙劣,為了搶佔先機卻失了良率
以上大概就是HTC失敗的原因吧
至於要HTC怎麼起死回生,勸他還是打包賣給品牌力較強的GOOGLE吧!
講個比較迷信的事情,自從HTC搬去新店之後 衰事一連串
到底有沒有人相信新店總部風水爛帶賽的傳言?
您好。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