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素質也差不多,
也都無使用特殊疊圖除噪技術的情形下,
以目前的cmos製程技術及感光能力,
我寧可選擇介於400~800萬素的,
也不想選千萬以上的,
除非又有其它特別誘因(例:長曝功能或手動模式..等)~~
個人認為:
畫素一詞比較關係到解像力,
那只是畫質的一環,
但寬容度、色階連續性、色彩表現與立體度、高iso純淨度..等,
這些影響畫質的因素我會更重視,
甚至比畫素更重要!
因為在不裁切或放大檢視的前提下,
各輸出平台的總像素需求如下:
1.非2k/4k的電視、電腦螢幕全版畫面:約80萬畫素(1024x768)到200萬畫素(1920x1080)
2.4k的電視、電腦螢幕全版畫面:約八百萬畫素(3840x2160)
3.沖洗4x6相片:四百萬畫素足矣~(4x6吋再乘300~400dpi的平方)
以手機的便利性、感光能力以及幾近全自動功能而言,
輸出平台的畫素需求,
個人目前僅會以第一項為主,
光線充足下亦可應付第三項!!
而且就小片幅而言,
在弱光下,
低畫素密度還佔了每畫素單位較高感光的優勢~
以上是我個人的認知!!
就是依那個大小塞多少畫面像素進去,
所以其實都會有一個最佳平衡的像素跟感光元件面積,
像素多感光元件又不大,那畫面顏色可能就比較會用"猜"的,
所以同時會喪失所謂的立體感等一堆專有名詞說的那些,
但是細節的好處會因為像素多而更容易保留,
專業相機再提升像素方面算都蠻謹慎的,
手機感光元件普遍小的情況下,對多像素的追求反而比專業相機來的快跟多,
我解讀是為了市場銷售,
消費者比較喜歡數字多跟大,
但喜歡細節多一點的,像素不可以少,
想拍照真實度強一點的,就得考量感光元件跟像素的平衡,
加上好一點的光學鏡頭~
My flickr
ZEALER 測評 HTC ONE E8
方偉 wrote:
原來內插與外插叫做"猜"
明明感光元件上有一千三百萬個畫素
請問還要內插什麼?
另外, 根據您對整個相機模組的了解
您認為單單感光元件有"資料處理"的能力嗎?
怎麼會是由image sensor 來做內插的訊號處理?
這合理嗎?
給你一點提示,1300萬像素,是image sensor上實體的電晶體個數(不含peripheral circuit),但它們只能偵測亮度,無法偵測顏色,所以前面要放bayer-pattern color filter,也就是說,會有六百多萬像素是偵測綠色亮度,三百多萬是紅色,剩三百多萬是藍色。
可是image sensor送出來的訊號是1300萬的RGB......為何input/output的資料量不同?????
等你了解了,一切都合理了。
ShangLai wrote:
給你一點提示,1300萬像素,是image sensor上實體的電晶體個數(不含peripheral circuit),但它們只能偵測亮度,無法偵測顏色,所以前面要放bayer-pattern color filter,也就是說,會有六百多萬像素是偵測綠色亮度,三百多萬是紅色,剩三百多萬是藍色。
可是image sensor送出來的訊號是1300萬的RGB......為何input/output的資料量不同?????
等你了解了,一切都合理了。
1.只能偵測亮度不能偵測顏色的用意是甚麼? 既然這樣電晶體何必擺到一千三百萬?
2.較複雜的電晶體都能放到一千三百萬個了, color filter 反而不能?
3.請問甚麼叫六百多萬綠色, 三百多萬紅色, 三百多萬綠色?
4.image sensor裡面沒有任何的MCU, 要怎麼處理你所謂的input以及output的資料?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