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全部零件都是台灣生產然後台灣組裝呢?
2.是某個比例以下零件國外生產大部份零件台灣生產然後台灣組裝呢?
3.是半數以下零件國外生產半數以上零件台灣生產然後台灣組裝呢?
4.是半數以上零件國外生產半數以下零件台灣生產然後台灣組裝呢?
5.是某個比例以上零件國外生產少部份零件台灣生產然後台灣組裝呢?
6.是全部零件都是外國生產然後台灣組裝呢?
7.是全部零件都是外國生產然後國外組裝台灣做QC跟包裝呢?
有一個事實大家需要了解
以上7種都可以拿到MIT標章
只要在認證的時候給認證單位看到你的公司工廠有做到1跟2
他們就會發給該公司MIT標章
至於之後該公司如果使用3~7方式製作產品他們不會管也不會積極去查
但該公司工廠卻可以在商品上掛MIT標章然後說自己是MIT
與其去執著MIT不如執著在產品的品質
畢竟你無法了解公司工廠說的MIT是不是真的MIT
或是它說的MIT跟你認知的MIT是不是同樣的MIT
即便是角頭大哥,要混到變成治平專案對象,也要很努力!只是你沒看到過程而已~
JoyRex wrote:
台灣製是很好。但裡面又含多少成分?!
一個品牌的格調不好,管他是哪裡製都不會是我的第一選擇。
宏碁,華碩,Garmin等企業或許不是100%台灣製,但在國外是打著台灣品牌行銷,這些有guts的企業是值得支持的。像宏碁筆電在歐洲行銷有說是歐洲品牌嗎?他是說歐洲筆電首選第一品牌~
哪裡製不是個重點,重點是老闆做人的格調,如果hTC要擴展大陸市場,如果是以中國智慧手機品牌第一首選不就好了?玩弄大陸人民的民族性以中國人的品牌當口號?在台灣就主打台灣製?在日本就用AKB48當代言。
消費者最在意的是產品的功能,實用性,品質,造型等等...這些都是圍繞著產品本身。但是當一個產品主打的特質和產品本身沒什麼關係時那到底這產品有什麼亮點?手機會因為大陸品牌就比較好賣?是台灣製就比較耐用?是AKB48代言就比較有女人緣?
在談談上面有人說台灣賺走70%的算法就有根本上的問題,Qualcomm是台積電製造這沒有錯,但這筆收入有大部分是要付給Qualcomm當權力授權金,台積電是個晶圓代工廠。所以這些高成本的SoC、基頻,或許都是台積電製造,但台積電身為代工廠是要付高額權利金給授權廠商,所以70%實在是無腦的自爽成分居多。營業額再怎麼高扣掉成本後又剩多少毛利?!
我還是重複之前我說過的話~
想當年威盛是股王時是多麼風光。然後威盛變水餃雞蛋股時換宏達電當股王風光。然後宏達電不行時再大陸喊hTC是個中國品牌,要台灣市場時再喊個台灣製造?然後現在來個EPS有0.1?!
事業坐大後虧錢,虧錢的擺爛不管再玩新的事業,新的事業好賺就耍大牌賣2流規格1流價錢,覺得不行時再喊個中國品牌。結果這個中國品牌在大陸打不贏小米機山寨機果粉,只好回台灣打悲情牌台灣製?!
就像爸爸倒債烙跑,兒子重起爐灶~搞到最後虧是虧別人的錢,賺是賺自己爽~
這裡是個商業網站,這樓明顯是個商業行銷樓
不要期待太高......
其毛利率有40%
另不管算高還是低,這73%的錢是實打實留給國外了
蘋果的bomcost裡
他不用付錢給google
不用付錢給apple(誰需要付錢給自己?)
不用採購高通的cpu
三星的bomcost裡
可以把錢留給自己的面板部門
可以把錢留給自己的記憶體部門
可以把部分的錢留給自己的cpu部門
(說到這個我都想問htc難道有自己的mobile cpu?威盛有嗎?不然怎麼每次都抓準這點打?)
而且2012q4更降到23%,2013q1htc也自己預估21%~23%,表示有77%的錢流往國外了
真的htc在我眼裡就是間比較出色的代工廠,其餘的.....
等他把htc sense真正做成個os脫離google的掌握
等他把面板部分轉單給友達與奇美
我再來說wtf還來得及.....
但在我看來這家公司決策一直出錯,能回到最高有40~50%毛利率的那時期
我想是不可能了
casey0724 wrote:
Apple的bom ...(恕刪)
chansaikit wrote:
HTC的手機真的是台...(恕刪)
HTC就算在台灣組裝,在台灣的成分也比其他手機高...
不然你提一下哪款手機MIT比重更高?
HTC是台灣出口重點廠商之一,稅金也是付給台灣...
其他手機比重有這麼高嗎?請你提出,不然就是出一張嘴...
要這樣說我也可以說SONY不是日本公司,因為多數股份不是在日本...
台積電不是台灣公司,因為股份大多是外資所持...
那為什麼要支持台積電?至少他根留台灣,稅金付給台灣...
別自欺欺人了...
還有沒有新梗?
但是用錯地方只會好心做壞事,就像放生一樣
60年前裕隆與現代汽車都剛成立
但裕隆一直在政府的保護之下,高關稅拉高對手價格,刻意扶值,希望大家愛用國貨
裕隆成為台灣一大品牌,近年還新立了一個品牌
但是他的車子熱賣之處,直到現在,也只有在台灣
更別說引擎與底盤只是買設計圖來改
新品牌的問題在下面網址看得到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44&t=3187103
反過來看韓國現代汽車,以下摘自wiki
1980年代當韓國政府要求現代企業集團在發電業與汽車與之間選擇時,鄭周永選擇了汽車作為其集團的核心業務。當時現代決心發展汽車業務時,立下原則不與外國汽車公司合資,走自主開發的模式。
1988年,公司開始依靠自己的技術研發車型,首款即為中級車「索納塔」。
2010年美國新車質量調查報告中,現代汽車憑藉極低的百車故障率和客戶投訴,力壓豐田、大眾,位列非豪華品牌第三名.這也是現代汽車自2008年以來連續第三年獲得前三甲的名次。9月,在德國權威汽車雜誌《汽車畫報》(AutoBild)發布的「2010年度汽車質量報告」中,現代汽車一舉超越寶馬、奧迪、豐田等知名品牌,勇奪冠軍,可見,現代汽車的產品品質已經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由此可知,如果一家企業,只想躲在政府的保護,國人的愛國心中做生意的話
那他永遠長不大,永遠是一家在地的企業
如果一家企業,想成為世界第一,想得到one piece
就會努力走出去,踏上偉大的航路,就算最後沒有第一,也能拿個第2、3、4、5.......
這個世界已經愈來愈全球化,全世界的產品、人力、金流都不斷的在動
只有一直不斷努力創新,做出最好的產品與服務,才能成為偉大的企業
相反的如果是要靠國人的垂愛才能在第一季只賺EPS0.1元,遲早會成為威x第二
對國人而言,愈愛台灣,愈想支持台灣的經濟,就更不能偏愛台灣企業
相反的只有愈嚴格的要求台灣的企業長進,拒買爛貨,無論是哪裡生產的
企業才能真的進一步要求自己做到更好,台灣的經濟才能更強勁的成長
另外,補充一下,台灣的原物料以及許多中間原料都不是台灣製
像超商裡賣的,麵粉、玉米製品、糖,都是國外進口原料,在台灣製造成品
所以說9成是台灣製是沒有根據的
許多人會說因為台灣天然資源缺乏,所以要靠進口
這過去的確如此,現在則是因為國外生產的便宜很多,所以即使台灣能自製也不生產
例如台糖的糖是進口的,台鹽的鹽也是進口,台塑化產的乙烯也有部份是來自進口
其實這也沒什麼
不然像DRAM全世界只有韓國、台灣、美國生產
iphone只有鴻海在組裝
但其他各國都買得到,用得到
並沒有說不能生產DRAM以致該國經濟大受影響
這就是全球化的善與惡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