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偉 wrote:
我覺得butterfly 系列比較用心
但可惜BFS的相機跟one一樣, 如果是八百萬的UP
或者與華碩NPFI那顆鏡頭, 應該會好一點
其實去年htc最大的敗筆就是用了ultra pixel,
本來想搞創新跟別人不一樣,
結果用了不成熟的技術, 產能還受限, 成本也提高.
如果不是這樣, 2013年真的是很好的機會.
其實宏達電在系統調校,UI與外觀設計都很有一套.
只要每次規格都攻頂, 不要漏東漏西, 其實是很容易維持在前幾名.
macacafly wrote:
以前沒有HTC時, ...(恕刪)
7650 wrote:
同意你的說法!每次創新結果用不成熟技術
剛好下一次其它場就把他的創意學起來,
好的創意也要搭配好的硬體!只是每次都是
差一點!就是這個差一點,為了要省成本
結果之後卻是輸很大,如果把當時的感動機
RAM加到1G我想不見得會輸S2,XL又用單核
省成本到時就輸掉很多!HTC始終想不透這一點!
race6061 wrote:
因小失大好像是許多台廠的通病
macacafly wrote:
台灣的老闆格局不夠,
畢竟都只是拼存活, 好不容易存活下來了,
還獲利不錯, 發現自己身價幾十億了,
就開始志得意滿.
為了讓自己身價更高, 就努力拼公司eps, 拼商業運作,
而不是拼技術本質提升, 因為技術本質提升通常都需要五年以上的耕耘期.
拼起來身價馬上就暴增至百億, 甚至千億水準.
屆時已經到了接近退休的年紀了.
擁有百億也算是人生很高的階段了.
於是公司隨著個人心性的改變開始走下坡.
台灣老闆感覺上都是在拼身價.
所以非常注重股東獲利報酬, 有好的股東獲利報酬, 就有高股價,
有高股價, 自己的身價才會跟著水漲船高.
台灣沒有老闆想把自己的企業變成IBM,HP,奇異,微軟,google,豐田,sony,三星
只是想靠不停的上市上櫃及股價來拼出自己的高身價.
所以思維都永遠停留在省成本賺獲利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