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缺貨原因探討......

沒正名的文章 已經修改過了 跟一開始文章內容不同了
如果只是因為被通訊行綁住 NP問題,那我只能說你們所了解的真的太初淺.....
如果你們只是看到表面而不知道真正內涵,那也無所謂....反正這就是大部分不了解內部產業運作的人的觀點
真正懂得人會看懂我的文章且會心一笑......

philip1205 wrote:
你誰? 自以為說的都...(恕刪)

這說法也是有誤的
NP雖算插隊
但不影響整體供貨阿
就如同iphone5 一開始中華一堆人在排隊
官網卻是無缺貨,幾天就可以拿到手機
難道你會說iphone5缺貨嗎?
如果HTC官網可以輕鬆買到
就不叫缺貨了
新聞已經有寫了
信者恆信 不信者恆不信


新聞連結
>王雪紅真的要好好努力整頓公司內部

王雪紅是董事長
內部管理之責
應該要落在周總身上

商業周刊做過報導
如果該報導沒有偏離事實的話
hTC內部的確有一些顯而易見的問題

當年威盛也曾經是股價500元的公司
但一連串的策略失誤與不夠深入的檢討改進
可以讓500直線下落

就我來看
台積電是家台灣少數偉大的公司
它不只研發強
張大帥的策略方向與各個功能也都強
甚至連照顧員工方面也相當不錯

而hTC
這回以精品取代以前讓人眼花撩亂的雞海戰術(想到戰爭片中, 一堆老弱殘兵衝去送死的鏡頭...)
算是一個正確的方向改變

行銷/客服/供應鏈/內部管理是否能跟上?
員工創新與士氣是否真正強大?

這些
都是周總應該要思考的

加油
希望更多的台灣企業
能夠在競爭與失敗中成長
http://chinese.engadget.com/2013/04/22/nokia-preliminary-injunction-against-htc-one-mic/
1. 沒有零件開發能力都仰賴別人
2. 老大心態錯估料件交期
3. 沒跟代理商打好關西常被抽後腿
4. 高層決斷能力差, 執行力不夠, 後續問題不斷
wenpowall wrote:
新聞已經有寫了信者恆...(恕刪)

這篇文寫得非常中肯
我相信這才是是真正的原因
根本不是什麼三星搞黑暗行銷才打倒htc
歷史經驗得知強者都是自己失誤才摔倒的
htc的各種失誤實在太明顯了
在下認為htc的跌跤99%都是高層的問題
各種市場產品決策、零件採購決策、技術研發決策就已經決定勝負了
決策定好之後等市場時間到了、勝負將自然發酵
當初的各種決策猶如調味料、決定了勝負的味道
把產線砍了吧~~
委外給代工廠吧。 自己的產線,不能罵、不能管很多地方不好辦事。
委外給外面的,代工廠會想辦法把良率提升上來的
這篇文章寫得不錯呀!

HTC很少使用第二或三供應商
除非良率過低或是產量不足
但等你量產才發現往往已經來不及了

不是說所有的零件都要自己家生產才趕得上交貨
但產線上的排程,還有斷料的配套至少要有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這問題了
展開HTC的各零件供應商,很少看見外觀件或被動元件有3~4順位的供應商
更別說使用他們來面對產能不足了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支錢幫SE代工的X1
撇除當初和HTC要出產品衝突的陰謀論
這款手機HTC根本沒有量產X1的整合能力,更別提生產自家商品
當時不銹鋼外觀件的PVD的色差還有模具沖壓的公差就無法進SE的限度規範了
也不去和SE提放寬限度
反而一直壓"及成""創偉達"(外觀件沖壓廠)去把良率不到20%的外觀件作出來量產
等到作不出來了!開始找3~4間備案廠商來玩,模具費要玩的公司自己出
結果全部交不出來,也沒辦法量產
把那幾間供貨商當白痴
問題根本出在他無法解決供應速度,然後把製程當作藝術品在生產
"穿西裝就別怪打輸流氓"自找的....

你會說HTC自己也知道這些問題,輪不到我來說教
但事實證明它就是不願改變啊!還是一樣的模式,生產些無法大量量產的產品
然後等到供貨順了,下周期的產品又出來,然後和供應商說停產備料
philip1205 wrote:
你誰? 自以為說的都...(恕刪)



大大1+1等於多少??
你的智商應該知道吧
貨的量如果做的出來
根本不用怕通訊行囤貨
到處都嘛買的到
只是插隊有人早拿到而已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