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xagi1988 wrote:.............(恕刪) 中肯!!!而且這些 小氣鬼 搞不懂得是賣的越少成本才高如果只做100支 每支成本會高達一千萬!!!!!!!如果10年的企業只做100支手機 那每支成本會高達10億美元XDDD
為什麼這麼容易雙重標準!以往都說htc懂不懂行銷啊!沒看到三*鋪天蓋地的廣告嗎?現在行銷加強了!卻說如果少了這些代言費廣告那大概還會便宜多少呀?馬後炮大家都很會你知道昨天的新HTC One發表會有多震撼!真的是one人空巷沒錯!大部分的人是衝著五月天而來~而五迷們並不一定會為了偶像換手機!但至少會開始認同htc這個品牌!阿信昨天也問大家是為了發表會第一次看到五月天的舉手也是很多人都伸長手臂並亮出htc的手機不要緊!行銷就是一個感覺!成功打動多數人就夠了
在下以為,人家不過是表達一個意見,不要什麼都扯到"台灣人就是..."怎樣怎樣的難道美國人心理就不會這樣想?難道歐洲人心理就不會這樣想?會或不會,你又怎麼知道?你大可說:誰誰誰的說法不對,並提出你的觀點但拜託一下,不要啥事都扯到台灣人好嗎?你不是台灣人?
阿野 wrote:每間有做產品和行銷規...(恕刪) 這麼神奇?行銷規劃最主要影響的是產品的銷售,而不是開發的成本當然我不會說不可能有公司拿來當成售價參考, 但他的影響值不是你花多少行銷預算就可以全攤進去售價扣掉這麼單純你說每間做產品的都有做?這就更神奇了,我們自己這種小公司在開發產品就沒有做過這種事通常我們只會在商品本身有附加其他品牌結合的時候才會因此影響售價比如,某某產品和kitty貓的圖像結合,像這種必須花錢取得授權的東西,但我們也不會把這種事情和"行銷"混淆在一起所以我倒是想瞭解,您所謂的每間有做產品和行銷規劃的公司,依據又是什麼?
阿野 wrote:每間有做產品和行銷規...(恕刪) 我覺得他說的應該是固定成本,就是原物料到完工的成本能直接算(這裡算完要算成毛利)...但是後來的行銷等成本,當然也要算,只是不能從單支手機計入成本,這是要總和才能算的,因為根本無法正確算出"一定能賣多少隻,並把販賣量計入單支成本",這部分也是成本,但要另外算就是...即使是工廠作業員薪水,通常也是要另外算的,即使工廠有使用"做多少量才有多少工資",才能免強算進一些,但基於有底薪制,也不能算完全...而要到達淨利部分,才需要扣掉其他成本,行政雜支、公關雜支、公司工廠水電雜支、行銷支出等等...很多人會以為這些雜支不算多少,但其實有很多產品就是貴在這些雜支...
= =什麼東西都可以砲...不做行銷也被砲~做行銷也被砲~GOD~到底要怎樣....不管走到哪HTC都有人砲= =不懂為什麼~沒用過的人也會砲...(講的一副用過幾百隻一樣)本來行銷就算到成本之一了~但不做行銷~誰知道新機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