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nryyeh wrote:雲端處理手機的功能整合進去不也是整合強化的一種...(恕刪) 我只單討論 命名 的直觀性而已,到不需要酸成這樣。這麼說好了, MOTO 也推出類似手機清除、備份服務,所以就命名為 MotoBlur.com ,你會不會摸不著頭腦?henryyeh wrote:哪既然都要背景常駐的服務又何必分割出來浪費定址資源? 如果 HTC 不是這樣實作的話, 就不需要額外給許多的 RAM 了。至於 有些喜歡貼標籤,搞分裂的就 敬謝不敏了。
感同身受, 一進廠區就拿出DV拍攝, 硬說這是他們總公司決策層需要有供應商詳細的生產環境做評估, 不給拍還咆嘯或者威脅要斷單, 給了樣品, 要線路, 還要source code, CAM的資料, 甚至還要提供治具的資料, 看太多這種無恥的行為, 有時候真希望金正日那一天早上起床少根筋, 按錯按鈕...tattboy wrote:其實韓國進步那麼快,...(恕刪)
2009-12-25 商業週刊三星:成科技業公敵難敵『養、套、殺』攻勢 又愛又恨的情結,讓台商在談三星時,不脫『養、套、殺』的故事情節。 如,三星總是透過下單去學習。一位替三星代工的系統大廠董事長舉例,有一次,他派工程師去韓國送交樣品,結果對方說,不行,希望換第二種解決方案,『他們就叫我們的工程師示範給他們看,還找一、二十個工程師進來看,又錄影。解決後OK了,第二天他們又說不行,又要工程師試新的,又錄影。我就叫我們的工程師,趕快回來……。』如,三星在掌握台商關鍵技術後,會回頭要求自己的零元件部門,也要有同樣的競爭力。等到台商已經習慣倚賴三星訂單時,三星自己已經靠集團資源,養出更具經濟規模的事業部。最近的例子,就是LED產業。三星今年大下LED晶粒訂單給臺灣,但,同時也大量買下機器設備,最快在三年後,就可以與臺灣大廠晶電的產能,平起平坐。 如,三星在產能做大後,就會把臺灣做為『調節』的代工廠,一方面藉此保持內部的危機意識,一方面隨時掌握台商的情報資訊。但其實,三星對待臺灣,就像是過去三星從日本吸取面板生產經驗般2009-12-11出井伸之、坂本幸雄拉攏台灣IT業出井伸之表示中、日、台應合作成為「亞洲金三角」2010.09.13蕭副總統:台日開發大陸市場==============================1.商業週刊也有說韓國企業怎麼偷學所以台商日商 , 不喜歡跟韓商合作2.健保學台灣, 韓國也不承認(2004年)韓國健保借鏡台灣經驗
donny778 wrote:PS.別再相信七拼八湊的WIDGET就可以取代SENSE了.... sense似乎越來越棒了做出了與其他Android手機有所區別之處而且不是拼拼湊湊就可以達到PS:看完這串討論才又發現韓國企業、政府還有如此不要臉之處,真令人
高麗棒子除了會偷愛騙, 還會挑撥離間, 他為了和某日商T公司競爭, 他還跟你說"我們以前都是被日本侵略...", 中國在金融海嘯後對台灣的大量採購, 他也可以說."一個拿幾百枚飛彈要打你們的國家, 那個訂單是不長久.." 明明是個韓國人, 講這個話的時候怎麼那麼像大話新聞...對韓國人這種感覺肯定不是一般消費者可以感受的, 管它韓國手機會飛, 韓國電視會跑, 我是不會買韓國貨..Boyoungirl wrote:...(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