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S777 wrote:
MONS777 wrote:
有問題請教
1.高溫會使漏電暴增,但漏電會使溫度大幅增加嗎?基本上這樣說沒錯。
再問:所謂漏電就是電子因為穿隧效應跑掉了,那是甚麼機制使溫度升高的?
V*I造成的功耗,轉換成熱能了。
另外,standby leakage大部分的來源是drain-to-source leakage,主要來源是sub-threshold leakage,與溫度成正相關,溫度愈高,leakage愈高。
至於穿隧效應(Tunneling)造成的leakage,我想你指的應該是gate leakage,這個佔整體的leakage份量很小,而且它對溫度不敏感;不過,雖然它佔比很小,卻會影響到function。
其他跟Tunneling有關的是GIDL,雖也會造成漏電,但現在比較少人在提了(畢竟佔比也不大,也不影響function,對溫度也不敏感)。
還有DIBL造成的leakage則是在操作時才會出現,Standby不會影響。
2.2.功耗/晶片面積這個名詞有沒有意義,可不可以拿來衡量產品的效能?當然有了,當一顆IC封裝一確定,它能容許的功率就跟著確定了,如果超過這個值,就必須加散熱片,不然封裝會熔化。
再問:那10nm的功耗/晶片面積是比 16nmff+差的,因為功耗降低40%,但面積變成50%,那請問影響為何?
這很難說,finfet最大的好處,就是standby leakage很小,所以這個漏電對整體功耗影響比較小。造成三星與台積電功耗大幅不同的,還是在於三星的DIBL遠差於台積電的,所以在操作時的電流比較大,V*I的功耗一大,自然就容易發熱,並且low battery life time了。
至於10nm跟16nm的影響,這就不確定了。畢竟我沒投過10nm,我只用過16nm,而且還只是在test chip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