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四核的意義在哪裡?


Jeromel wrote:
多核心要展現出效能必...(恕刪)


有網友說這是新架構新製程
但我很好奇
為了不能用新製程去做雙核?
而是要去做沒有屁用的四核?
addex1 wrote:
套一句話 科技始終出至於人性
可是現可以轉變成
科技始終出至於人的貪婪...
這個人不只是消費者..更多是廠商彼此的競爭


+1 非常同意

而且消費者的需求並非來自消費者自身所需,而是廠商創造出來讓消費者相信自己真的有這樣的需求。


補充一下,

所謂的"消費性電子產品"不過是不斷地創造出短暫的假性需求誘使消費者掏出口袋中的現金奉獻給廠商。但從環境上的觀點看,就是人類不斷地消耗地球資源來成就2件事情: 1.廠商不斷地集中財富 2.消費這不斷地滿足於這些假性需求。

總而言之,這種"消費性"的行為感覺上是人類在自掘墳墓.......

view0828 wrote:
大部分人真的沒有用i...(恕刪)


完全同意你的看法
SSD對一般人的感受影響比較明顯
Intel i7一開始的設定就是給專業人士用的
我用過Pentium跟i7-2600的電腦跑同一個Matlab Code
速度真的...差很多 程式越大感受越深
不過一般民眾真的很容易陷入"數字迷思"裡頭就是了
沒必要也會糾結於"3 5 7"那個數字 圖個爽度
view0828 wrote:
個人認為夠用的CPU+SSD才是正解
舊硬碟根本跟不上現行CPU的運行效率,而且是連車尾燈都看不到的那種


CPU速度比RAM快很多,所以,為了解決CPU老是在等RAM,所以,在CPU和RAM之間加了Cache Memory
RAM的速度也比硬碟快太多,所以,同樣在RAM和硬體之間加了Cache Memory(放在硬碟內,這也是大家買硬碟時,會注意轉速/Cache Memory有多大)
如果,硬碟速度可以大幅提升,是真的可以提升效能,尤其是,處理有量資料在硬碟內的工作。

lordtaco wrote:
有點好奇買這麼貴的手...(恕刪)



就跟追求名牌包一樣呀
能負擔的起就買呀
現在手機很多可以外接鍵盤滑鼠輸出到電視了,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可以取代桌機筆電的功能,這時效能的提升就有作用了。

手機速度越來越快,短時間內看似無用,但一段時間之後作用就會慢慢出現了,以前沒有出現是因為環境不允許,當環境許可了,就會有人想到應用的方式了,想不到的人就只能當個消費者,想到並且做到了,就可以出來撈錢啦....
chatsky wrote:
就跟追求名牌包一樣呀...(恕刪)


試問買名牌包的用途...?
還不是只能拿來當一般背包的方式做使用而已...

而且根本沒有人保證說.可以因為你花比較多錢.這個名牌包就可以永永不損壞的優勢...
所以除了炫耀外.還能幹麻...?!

不過就是比其他皮包更貴而已...= =


就像是你肚子餓爆了
結果衝去吃法式藍帶餐廳.花了幾萬元美金卻只能吃一丁點東西.滿足無聊的虛榮心
(搞的好像在當農曆七月祭拜好兄弟一樣.只能乖乖將味道吸走)

實質上.卻不如不用花到90元台幣的自助餐.來的俗又大碗又滿足...
一流人專做開源未來事,二流人專做停滯不前淘汰事,三流人只做問題進行事,四流人只做同溫取暖裝傻事。
Jeromel wrote:
其實現在大家都在拼多核的原因是時脈不好拉上去,所以改用增加核心數的方式來提升效能。

多核心的作業系統和軟體相對複雜,在多工的環境中很難真的能夠平均分攤每個核心的工作量,常常會發生一顆核心操到爆,另外幾顆核心卻沒事幹的情形。
相比之下,單核心在資源調配上比多核心簡單多了。

簡單的說,柿子挑軟的吃。增加核心比拉高時脈相對簡單的多,所以CPU廠商都往這裡發展。並非市場(作業系統/軟體)"真的"有多核的需要。事實上,作業系統/軟體是被硬體綁架所以才不得不開發多核的


也幫您更正一下,絕對不是時脈拉不上去
君不見現在買來3.0G的CPU可以輕鬆上4.0G
而是高時脈會帶來發熱與高耗電

Jeromel wrote:
多核心要展現出效能必須要作業系統和軟體支援。一般的軟體都是單核心在工作,多核心並沒有實質上的幫助。.(恕刪)


再幫您更正一下喔
現在GOOGLE的SDK中
已經是用Multi-Thread架構
也就是一隻程式就已經可以運用多核心的優勢
錯誤的資訊會誤導別人喔

view0828 wrote:
有網友說這是新架構新製程
但我很好奇
為了不能用新製程去做雙核?
而是要去做沒有屁用的四核?...(恕刪)


有新製程的雙核心喔
只是良率讓量能不足,現在還沒有推廣
不用這麼累,還在那探討跟質疑4核OR 8核、16核.....的意義在哪裡?或用不到
專挑單核的買就好啦,而且要堅持下去喔~尤其是那些說用不到的,要堅持到底喔。

我也很納悶,我們的世界,地球上發展的新科技,要一直停留在單核嗎?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