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一個電子產品應該會隨著使用時間,而漸漸耗損、故障,當然也包括「受潮」,進而壽終正寢。不過在「合理正常」使用下,業者應該評估在多少時間內極可能發生此種情形,進而去評估「保固期間」,你對你的產品有信心敢保固2年,那你就要有2年內承擔「正常合理」使用下故障的風險,反之,如果你沒那麼大的信心,例如:台灣是海島氣候,產品易受潮,科技難以完全克服………,那你保固期就可以訂短一點,讓消費者不要有過度的期待,否則保固期的意義在哪裡?將來乾脆保固期定個10年不是更好?
否則依廠商的邏輯,既然在保固期內,消費者豈不是要隨身攜帶測量濕度的機器、隨時注意氣象報告有關濕度紀錄、隨時要擦手汗保持完全乾燥、上完廁所洗手要完全擦乾才能接緊急響起的手機……………?果真如此,單單以上的情形,就足以讓手機「受潮」故障,要檢討的恐怕是產品的品質。
我曾經處理過類似案例,我只能建議如果不服廠商的處理態度,勇敢的爭取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