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hTC要如何再次重返榮耀?請大家給予好的意見

管理階層的主管,都不知道消費者(使用者)想要的是什麼!
所以,往往做出錯誤的決策!
所以設計製造產品是主管心中要的東西,卻不是消費者要的!
就是這樣!
個人認為有兩點:1.硬體異業整合, 2.提升user對OS黏著度

舉例硬體,每支手機都要用大猩猩玻璃,hTC可以跟康寧談產業合作,不只是供應商的角色,創造1+1>2的機會。

軟體:htc 軟體實力強眾所皆知,開發他產業結合的 app 整合到自己的 android sense,一方面利用自身資源解決他產業的痛點,另一方面以利某族群的黏著度提升,htc帳號要跳脫只有備份功能。像小米一直努力在做這一塊但依然不夠好,Apple ID亦是。

如果hTC 管理團隊有看到這篇,我有很多idea,歡迎私聊
手機不好做,如果htc還有點價值,就斷尾求生,改作別的吧.

樓主定義 重返榮耀是 手機大賣 但沒有獲利是OK的嗎?

Android陣營的智慧手機都是在比氣長 誰的資本雄厚 哪一家要獲利真的很難很難! 即使Samsung手機也是虧損

樓主真的鼓勵HTC繼續在搞智慧手機嗎? 這一條不歸路!
i'm the one wrote:
希望喜愛hTC的大家...(恕刪)


如真的要坦白說的話

要重返榮耀已接近沒可能

人材都接近跑光

專利又沒多少在手

硬體全要靠人

之前政策錯誤導致客戶大量流失

手機沒辦法得到客戶欣賞。導致庫存量多。間接等於燒錢

如真的要想重返榮耀

相信只能跟先回到代工做起

減少開發新產品。減少多餘支出

全公司一年推一支全力打造的頂級手機

先把口碑做回來

也同時把傳銷做好

當有存夠本錢了。再打造自己的手態圈

利用生態圈把客戶留著

如不是一年出幾支不三不四的手機的話

預估HTC不到2年就會完全消失
如果不考慮換掉CEO及執行長的話幾乎是沒有機會,,第二選項是拍賣,換人經營看看能否大刀闊斧改革,才能起死回生
大概只剩手上還有股票的會希望還能重返農藥了........


但很肯定跟你說不可能.................................


因為沒有甚麼HTC有自己的研發製造核心組件的能力~~CPU沒有,螢幕沒有,OS更不可能有!

充其量只是一家品牌手機製造組裝商而已,你有的每個人都有,差在外型而已,三星跟蘋果就不一樣了!

都有研發設計核心CPU的能力,不會被高通綁死,效能一差全產品陣亡!


下市或被收購是早晚的事,在商言商別跟我扯愛國,愛國救不了一家甚麼技術都落後的公司!

自己也要有能力才有救,HTC只是品牌商.........
建議不要出一堆雜七雜八型號的手機亂槍打鳥,機種少軟體才好維護更新,
並用年號分代數,這樣定位才明確,例如:

低階 HTC Deisre 2018:
Helop P2x、3GB、32GB、賣5999

中階 HTC One S 2018:
S63x、4GB、64GB、賣8999

中高階 HTC One X 2018:
S66x、6GB、128GB、賣13999

高階 HTC U 2018:
S845、8GB、256GB、賣19999

後年的手機就改成2019,配置也提升,
而不是一直出沒定位明確的雜號機種,讓人傻眼。
為什麼這麼多人都說Google會去買HTC?
笑死人了⋯是帶風向想脫離套房嗎,當年Google連moto都不要了,只要大量的專利而已。
HTC有什麼值得Google去買的⋯

產品低規高賣,型號雜亂不清,用一堆免洗筷員工組裝製造手機,品質問題一堆⋯
公司虧錢後,裡面研發的工程師各種福利待遇一直砍,人才跑光。
導致很多研發和產品特色無力繼續維護。
品牌行銷讓人看不懂,沒錢後就更無力宣傳,在國外買空機的人很少,尤其是歐美國家,都要跟電信商配合願意採購,一個賣不出去的牌子,誰願意進貨跟你配合。
量越來越少,在供應鏈的議價權和話語權就越少,不是缺料就是比別人成本高⋯⋯
種種惡性循環讓HTC只能一直賣祖產,變賣廠房資產,現在舊零件一堆庫存,新產品又缺料賣不出去,除非有大金主奧援,高層換有遠見的人,不然誰也救不了HYC

2010年,HTC聲勢如日中天,挾著年度旗艦機種Desire HD(Ace),開創了一段Android Smart Phone的高潮。當年電視廣告、平面廣告,都可以看到HTC的行銷: "You" Campaign。若稍有印象,它的行銷是以手繪風格,搭白色背景與純正的英文口白,強調以消費者為中心。在當時廣告的視覺效果皆強調shouting的年代,這種嶄新的風格,的確引人注目,也相當成功。

執行長Peter(周永明)與行銷長John(王景弘)是印象最深的兩號人物,率領王者之師每每在產品發表會上大放異彩,讓世界見識到來自台灣的新產品。同時,也吸引了當時台灣有志青年加入HTC的行列,來自外商的,來自各家科技業的人,軟體的、硬體的。不管最終他們是不是人才,有心想逐夢的,都會想到HTC一試。

股王,股價破千,市值破兆,產品市占率高,讓大家充滿著信心,覺得希望就在前方。

HTC之所以在Android Phone發展初期,能取得巨大的成功,滿大原因是取得了先行者優勢,在Android Phone尚未明顯萌芽階段,HTC即積極布局,當機會來了,水到渠成,站在風頭上,豬也飛天。先行者優勢之外,好的行銷("You" Campaign),良好的製造,北美與歐洲的通路順暢,拉出一波長紅。

一塊大餅在那,iPhone的持續成功與Android Phone的百家爭鳴,作大了整個Smart Phone的市場。餅大了,競爭者來了多了,強度也強了。外患在前,內部也沒閒著,行銷長與高層間的走馬換將,首席設計師的叛變,似乎預告了衰敗的開始,也是Peter面對接踵而來的困境的濫觴。

在HTC意氣風發之時,Peter曾經說過不以Apple為對手,他想的是更大、更遠的夢。Peter是工程師出身,知道整個產品研發流程,懂產品,對產品有要求、有執著、知道什麼是使用者在乎的,這點似乎有那麼一點賈伯斯的味道。專注產品是Peter的特色。但在市場質變與競爭對手逐步追上之時,Peter似乎沒有以有效的對策來捍衛HTC的地位。市場變化,競爭者的表態,Peter沒有讓HTC守住領先。同時,來自內部的角力,也從未停歇。Peter最終仍交棒了,退到了新產品研發單位,再退出HTC。

出師已捷,面對HTC市佔率的節節萎縮,營收持續下滑,他仍撐到了交出位子的這天。

接棒的王雪紅團隊,一如預期地並沒有力挽狂瀾。王學紅是學商的,是典型的商人。要談產品,可能她更關注營運數據。要談產品感動人心,可能她更關注成本與營收。當HTC市佔率的衰敗,中國品牌逐個推上全球TOP10的寶座,眾人皆觀察到了中國市場的龐大能輕易地讓一個品牌迅速崛起。於是進軍中國市場,加強與中國電信商的合作變成了搶回全球市佔的第一個灘頭堡。但在商言商,談HTC是中國的品牌,並不能感動中國消費的心,低價好用或許是他們的首選。也在商言商,幫真中國品牌勝過於幫你這個台灣品牌一把。當Android Phone走向類PC時代,任何小品牌有硬體有軟體就能兜出一套系統貼個牌就能開賣,有什麼額外吸引人的購買點呢?

從威盛、從HTC,似乎可以歸納一些事,王雪紅對於投資標的眼光,強於公司治理與經營策略。在產業萌芽階段,或許她能找到好的標的,也能找到正確的人幫她將產業築起。但當產業投入國際化市場,面對激烈競爭時,並沒辦法讓公司度過風暴、進而逆風高灰。以此觀點來看,她似乎只適合當個純正的金主投資人,或是初階的經營者,面對國際級的競爭時,往往讓公司發展遭受瓶頸甚至逐步下滑。

若雪紅姊有看到這篇文:
[1] 或許當個純投資人才是真正適合你的專長。HTC若你願給它再一次機會,迎回當年的王者之師會是個選項,這個團隊你也許有諸多不滿,有不盡你意的地方。但它的確是在那個時空背景下最強的團隊,這樣的團隊也才能造就當年的榮景。他們懂產品,知道球該怎麼打。
[2] 簡化人事,讓能力者做事。安插一堆官只是讓團隊多頭馬車,讓做事者徒增受杯葛力道。然後,用對人,至少用真正懂產品的人,對產品有憧憬的人。
[3] 我知道EPS/MoM/YoY或許對你重要得多,但請回歸基本面: 產品。讓產品說話是一個正確的策略,找通路找關係找合作策略都是繞路。本來賣產品這件事,東西好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嗎? 重視愛產品的員工、認真研究產品的員工永遠勝於講得天花亂墜但卻從不關心產品的人
[4] 或許Android Phone走向類PC時代讓它發展受限,讓你思考其他方式能讓市佔營收增加。但看看小米的雷軍,他是不是也從Android Phone起來後再發展出了一個不同的路呢? 唯有對產品熱愛的人,才能發展出無限可能,才能指引出一條你模糊可見卻是能充滿希望一試的路。




  • 2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