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下半年能推出99.9%硬體相似的(New HTC One+)我100%支持,沒有零組件的量怎麼壓成本,怎麼跟股東交代收益? 三星能這樣稱霸一方就是有夠大的量,還有一定的零組件自己可以掌控不受制於人。而且機種生命週期的延伸,也代表原機的更新週期會拉長。如果每幾個月出個規格迥異的機器,請問前幾代的機器,還有能量升級或patch嗎? 開發人員光應付新組件SDK的問題都來不及,更何況舊機呢? 看看S牌的非主力機器有大幅更新過嗎? 另一個S牌的年度旗艦還在Google IO當初宣示的18個月週期內,大升級會不會真的出來還是問號。另外New HTC One和Butterfly最大的不同是國際版,有獲得好的第三方ROM支援的機會,而一個有足夠量和生命週期的手機和零組件,也是這個因素的加分。選Android最大的因素,就是在一定的開放性和自主性。當然關鍵是消費者買不買單,只是Android已經跟PC一樣的態勢,拿一隻2~3萬的手機以規格虛榮才奇怪? 那不如買LV那類品牌合作真正賣時尚或外觀設計(但功能往往限縮)的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