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小謝,在前些時候小謝也拿到了年度旗艦機『HTC U 11』,於2017年05月16日發表會的當天,HTC總經理張嘉臨與HTC產品副總在台上一一介紹HTC U 11的各項功能,發表後當然也有讓現場的人可以去體驗手機來感受一下HTC U 11 這支手機,當天也沒有很長的時間可以來測試其他的功能,利用這次的機會,讓小謝帶來比較詳細的報導與試用。
有空可以先來看看在發表會我所寫的文章:
[分享] 『擠壓你的手機』HTC U11全球發表會-特派小編不專業報導
[分享] 『擠壓你的手機』體驗&花絮 HTCU11全球發表會不專業報導
這次HTC所推出的 HTC U 11 很不一樣的是在往年的旗艦機中很多都是在發表前幾天就會被爆料很多相關規格資訊等等,相對地看到這次的HTC U 11 保密的相當成功,當然在發表會前一天外型還有功能就被放上YOUTUBE 但後來也被下架了。
發表會後,我對於 HTC U 11 還蠻充滿好奇的,也藉著這次開箱也希望給一些還在猶豫要不要購買的人可以參考。
其實小謝在很早之前就一直想要一支螢幕大、又有指紋辨識、如果可以當然有防水最好,看看這次的 HTC U 11 都在我的願望之中。
話不多說,我們就來開箱吧!


▲ HTC U 11 的外盒 一樣簡單樸素也是環保概念的外盒

▲ 相信大家,會買 HTC 的粉絲應該最愛看的 『MIT』

▲ 外盒有警告語 使用過度恐傷害視力

▲ 拿剪刀 準備把外面透明膜剪開了喔

▲ 透明膜已經被我摧殘

▲ 盒子背面寫著 HTC U 11 的功能與規格

▲是不是很迫不急待地打開呢?

▲ 這次拿到的是 炫藍銀 (Amazing Silver)

▲ 打開盒子後,手機、快充、傳輸線、Usonic 耳機

▲ 手機連同下面隔板拿起還可以看到原廠有送保護殼、還有 Type-C轉3.5mm耳機孔線、拭鏡布、退卡針、說明書等等

▲更詳細裡面有送什麼可以看這張圖(出自HTC官網)

▲ 手機外本身有一個透明膜 上面有教學如何使用退卡針將卡槽退出

▲ 正面會有說明 電源鍵、Edge sense 位置、指紋辨識位置

▲ 一開始就要先講相機,這次 HTC U 11 的主相機是採用 1200萬畫素 UltraPixel 3 相機,搭載 OIS、EIS 防手震,這次相機最厲害的地方在於他有HDR+的功能讓你就算在昏暗的地方也可以拍得很明亮,進光量維持與HTC 10 相同,光圈則有 f/1.7大光圈、Pro 模式快門有32秒,但ISO值 只有到 800,也被DxOMark 評分90分,拍照成效如何,可以繼續往後看我的實拍。

▲ HTC U 11 一樣也取消了3.5mm耳機孔 ,取而代之的就是 Usonic 耳機,而 U 11 則有三個收音孔,另外還有其中一個喇叭

▲ 右側一樣有波浪紋的電源鍵與音量鍵

▲上方有 SIM卡與SD卡槽,並且還有一個收音孔放在這裡

▲這次 HTC U 11 也是採用三選二的卡槽,什麼是三選二呢? 就是 可以有兩種選擇 一種是放兩張SIM卡 (對於想要雙卡的是一種好選擇) 另一種是插一張SIM卡與SD卡。

▲ 卡槽分為 SIM 1 、SIM2/mSD卡

▲前相機為1600畫素、支援全景自拍

▲ HTC U 11 搭載指紋辨識、多工鍵與返回鍵 則是在指紋辨識兩旁

▲背面有一個收音孔,主要是讓你在使用3D Audio 時可以收到遠方的聲音 (提醒:買保護殼請注意後方是否有開洞)

▲HTC U 11 為 5.5 吋 2,560 x 1,440pixels 解析度 Super LCD 5 觸控螢幕,並使用康寧玻璃五代(建議還是要貼保護貼)

▲背面則是使用了康寧玻璃第三代,打造3D水漾玻璃 在每個角度呈現不同光澤

▲HTC U 11 搭載 Android 7.1.1 Nougat 及 HTC Sense_g、另一種主打功能為Edge sense 功能,利用手機兩旁熱感壓還完成按壓動作指令(後面會有更詳細的介紹)、並有 IP67 防水防塵等級。


慢動作錄影
3D Audio
可以注意聽 其實很明顯 當時旁邊有人在吹笛子 我還是可以收音收到對面神力女超人的廣告

※請注意,防水部份非保固範圍之內喔!防水只是預防生活中可能碰到的雨水等,另外建議還是別跟著洗澡,因為浴室如有高溫再加上水蒸氣,可能還是有受潮的風險喔!※


點我看原圖

點我看原圖

點我看原圖

點我看原圖
▲解釋一下這張,原本是花的 結果因為想看看U11的細節 結果殊不知 Google 相簿編輯後就把原檔覆蓋掉了...

點我看原圖

點我看原圖

點我看原圖

點我看原圖

點我看原圖

點我看原圖

點我看原圖

點我看原圖

點我看原圖

點我看原圖

點我看原圖

點我看原圖

點我看原圖 ▲ 快門 32 秒 ISO 100

點我看原 ▲快門 16 秒 ISO 100


點我看原圖 ▲快門 16 秒 ISO 100 點我看原圖 ▲快門 16 秒 ISO 100


點我看原圖 ▲快門 32 秒 ISO 100 點我看原圖 ▲快門 32 秒 ISO 100


點我看原圖 ▲快門 32 秒 ISO 100 點我看原圖 ▲快門 32 秒 ISO 100


點我看原圖 ▲快門 32 秒 ISO 100 點我看原圖 ▲快門 32 秒 ISO 100


點我看原圖 ▲快門 32 秒 ISO 100 點我看原圖 ▲快門 32 秒 ISO 100


點我看原圖 ▲快門 32 秒 ISO 100 點我看原圖▲快門 32 秒 ISO 100

點我看原圖 ▲快門 16 秒 ISO 100

點我看原圖

點我看原圖

點我看原圖

點我看原圖

點我看原圖

看了一連串的介紹,來看看手機外觀的圖賞吧!

點我看原圖

點我看原圖

點我看原圖

點我看原圖

點我看原圖

點我看原圖

點我看原圖

點我看原圖

點我看原圖

點我看原圖

點我看原圖

點我看原圖

點我看原圖